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剧《在那遥远的地方2514》的创作者们,面对的是一项非常艰难的任务:写王洛宾的故事。说到王洛宾,我们就会想到《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达坂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而他的故事,也因为他搜集、整理、改编、创作的这些歌早就广为人知。
知道剧情的故事,缺少期待,缺少悬念,是最难写的。创作者们最后用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科幻。地球人收到一段神秘信号,经过分析,发现那是王洛宾的九首歌。为了破解这段信息的真正含义,就要了解王洛宾,了解他和那些歌的关系,于是,他们进入能够根据电波信号创造虚拟现实的娱乐系统,将王洛宾的生平故事一一重现。
和王洛宾各个人生阶段相配的歌,以改编后的形式出现,歌与人生互相注解,与青海、甘肃、新疆的风物人情相互诠释。这是非常巧妙的叙事方式,引入了更多层级的时空、人物关系。当然,仅仅重现是不够的,无法解答这样一个问题:王洛宾的歌为什么会被大众接受,会进入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
《在那遥远的地方2514》用过去现在的人和事的平行推进、互文互补,回答了这个问题。在王洛宾人生的每个重要关口,他遇到了那些歌,记下了那些歌,用自己的方式,对它们进行了再创作。这些歌记录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也记录了那个时代人的特质。那个时代,人们似乎更淳厚,更可能记下乱世之中的情谊、勇气、乐观。在一片荒莽乱世中,人们还是热烈地唱着姑娘、大眼睛、月亮、哈密瓜、玫瑰花。
最重要的是,王洛宾和他的歌,蕴藏着一种可贵的信念,就是音乐剧《在那遥远的地方2514》里所说的,他相信“音樂世界的绝对真实”。那些人的浓烈特质,那些勇气和乐观,那些爱和希望,是真实的,不是出于歌者的虚妄,也不是出于创作者的无限度添加,而是一种相信,这些歌成为信念的载体。
“歌”这种东西,在这里被夸大了,但是现实中,“歌”或者与之类似的一切事物,才是我们生命意义的来源。我们本地有句俗语:“吃了五谷想六谷。”五谷,是生活之必须,六谷,是奢望,是虚幻的、不切实际的一切。但事实上,“五谷”中就已蕴含“六谷”,我们不是为生活必须的饮食男女而活着,而是用生活必须为支撑,去追求那些“六谷”。
当生命终止的时候,“五谷”是要还回去的,而“六谷”却能留下来。我们永远无法摆脱的宿命是:我们的身体与泥土、青草、朽木是同构的。但那些来自泥土的歌,却能摆脱这种宿命。
王洛宾和他的歌,也是带着使命的。可能在王洛宾游走西北大地,收集、记录、改编并再创作歌曲的时候,他没有意识到他的使命,这种使命是要拉远距离才能看到的。但正是因为这种懵懂,这些歌才毫无目的,也因此蓄满生命的原动力。
于是,那些和王洛宾的歌有关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这样一个音乐剧,为什么会用科幻形式,也得到了解答。归根结底,是因为“歌”本身,就蕴藏了科幻感。在苦难中创造美好,在荒漠中点燃篝火,这就是歌的生命力所在。人们相信这样的未来,也就更愿意吟唱和传递这样的歌,歌也因此获得了久远的生命力。
知道剧情的故事,缺少期待,缺少悬念,是最难写的。创作者们最后用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科幻。地球人收到一段神秘信号,经过分析,发现那是王洛宾的九首歌。为了破解这段信息的真正含义,就要了解王洛宾,了解他和那些歌的关系,于是,他们进入能够根据电波信号创造虚拟现实的娱乐系统,将王洛宾的生平故事一一重现。
和王洛宾各个人生阶段相配的歌,以改编后的形式出现,歌与人生互相注解,与青海、甘肃、新疆的风物人情相互诠释。这是非常巧妙的叙事方式,引入了更多层级的时空、人物关系。当然,仅仅重现是不够的,无法解答这样一个问题:王洛宾的歌为什么会被大众接受,会进入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
《在那遥远的地方2514》用过去现在的人和事的平行推进、互文互补,回答了这个问题。在王洛宾人生的每个重要关口,他遇到了那些歌,记下了那些歌,用自己的方式,对它们进行了再创作。这些歌记录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也记录了那个时代人的特质。那个时代,人们似乎更淳厚,更可能记下乱世之中的情谊、勇气、乐观。在一片荒莽乱世中,人们还是热烈地唱着姑娘、大眼睛、月亮、哈密瓜、玫瑰花。
最重要的是,王洛宾和他的歌,蕴藏着一种可贵的信念,就是音乐剧《在那遥远的地方2514》里所说的,他相信“音樂世界的绝对真实”。那些人的浓烈特质,那些勇气和乐观,那些爱和希望,是真实的,不是出于歌者的虚妄,也不是出于创作者的无限度添加,而是一种相信,这些歌成为信念的载体。
“歌”这种东西,在这里被夸大了,但是现实中,“歌”或者与之类似的一切事物,才是我们生命意义的来源。我们本地有句俗语:“吃了五谷想六谷。”五谷,是生活之必须,六谷,是奢望,是虚幻的、不切实际的一切。但事实上,“五谷”中就已蕴含“六谷”,我们不是为生活必须的饮食男女而活着,而是用生活必须为支撑,去追求那些“六谷”。
当生命终止的时候,“五谷”是要还回去的,而“六谷”却能留下来。我们永远无法摆脱的宿命是:我们的身体与泥土、青草、朽木是同构的。但那些来自泥土的歌,却能摆脱这种宿命。
王洛宾和他的歌,也是带着使命的。可能在王洛宾游走西北大地,收集、记录、改编并再创作歌曲的时候,他没有意识到他的使命,这种使命是要拉远距离才能看到的。但正是因为这种懵懂,这些歌才毫无目的,也因此蓄满生命的原动力。
于是,那些和王洛宾的歌有关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这样一个音乐剧,为什么会用科幻形式,也得到了解答。归根结底,是因为“歌”本身,就蕴藏了科幻感。在苦难中创造美好,在荒漠中点燃篝火,这就是歌的生命力所在。人们相信这样的未来,也就更愿意吟唱和传递这样的歌,歌也因此获得了久远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