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处于如今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受到充分关注后,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工作火热开展,一线教师纷纷投身其中,致力于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在认识到当前教学不足的基础上,我们不能盲目的改革,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本文将试论几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为业内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引言: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多,又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效益较低,课时明显不够。教师需要巧妙的将新型教学方法整合起来,灵活利用,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更高的教学效益,完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突破,推动教育发展。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追求知识的重要手段。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想要将学习变为学生的需求,教师就要想尽一切手段,将学生喜爱的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在教学中我发现,每堂课的开始学生都沉浸在课件的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因此课程的前10分钟往往是难以开展任何有效活动的,这大大影响了教学的推进。因此我认为,一定要抓住课程导入这一环节,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接下来的教学才能顺利推进。导入的方式没有限制,重要的是体现有趣,并且不停更换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精心设计的课件,演示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表格与动画等等,并且内容尽量让学生感兴趣,如有关国家大事、媒体热点焦点、名人资料、美丽的家乡、校园文化等等,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处于优美的想象空间,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最后顺势导入新课。例如在《键盘指法》一课教学中,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打老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1]。
二、精讲多练,熟练学生的操作实践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认识到一点,这门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学生只有动手操作才能发现问题,因此绝不要滔滔不绝的讲,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去练习才是最关键的。
教学中,我主张“理论+实践”,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充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例如在上机操作中,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我都采用计算机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屏幕上播放,在详细讲解操作技巧后再耐心给他们讲解相关知识。在“文字编辑”练习时,我采用了使用多种文字编辑软件的功能对比,使学生对word产生好奇心。为了增强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先熟悉word工具,再熟悉软件,接着就进行文字录入比赛,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电脑作品,并适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测,公开赞扬每位学生作品的优点与创新之处,个别指出不足之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培养协作精神。通过这样的上机实践,必然使学生信息素养不断进步,从而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此外,在每节课前3-5分钟,我都会讲些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信息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也会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操作技巧,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三、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告诉我们,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他们方法和技能,使他们终身受用。新的课程标准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将学习、操练的主动权交给他们,引导他们自主学,主动学,遇到不会的问题或存在方法上的错误时,再适当的加以指导。这样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将成为未来教学的主导。
例如在教学《用计算机画图》一课动手环节,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自由想象,设计想象的作品,通过画图工具描绘各种喜爱的图画,慢慢摸索画图工具的使用。若学生在画图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加以引导和指点,最后进行成果展示,评选出最优秀作品,并鼓励其他同学向其学习。这样通过探求新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总结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标准化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如今在课堂上的应用频率较高,对提高学生自学水平效果显著。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任务驱动法能够锻炼学生自主操练的能力,还能够提升他们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任务驱动法一般有五个环节:(1)提出任务;(2)分析任务,提出问题;(3)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4)学生完成任务;(5)检查任务完成情况[3]。如学习word图文混排时,我先給他们演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文档,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格式。然后组织讨论,分析如何制作这些内容。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在操作中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归纳讲解,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得既快又牢。
四、结语
以上教学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在同一节课上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让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以此来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破除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要求,这才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张瑞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引与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6,08:279-280.
[2]张文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有效提问能力培养的探究[J].学周刊,2016,35:132-133.
[3]赵婷婷.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情境创设策略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2:146-147.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引言: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多,又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效益较低,课时明显不够。教师需要巧妙的将新型教学方法整合起来,灵活利用,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更高的教学效益,完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突破,推动教育发展。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追求知识的重要手段。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想要将学习变为学生的需求,教师就要想尽一切手段,将学生喜爱的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在教学中我发现,每堂课的开始学生都沉浸在课件的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因此课程的前10分钟往往是难以开展任何有效活动的,这大大影响了教学的推进。因此我认为,一定要抓住课程导入这一环节,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接下来的教学才能顺利推进。导入的方式没有限制,重要的是体现有趣,并且不停更换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精心设计的课件,演示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表格与动画等等,并且内容尽量让学生感兴趣,如有关国家大事、媒体热点焦点、名人资料、美丽的家乡、校园文化等等,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处于优美的想象空间,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最后顺势导入新课。例如在《键盘指法》一课教学中,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打老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1]。
二、精讲多练,熟练学生的操作实践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认识到一点,这门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学生只有动手操作才能发现问题,因此绝不要滔滔不绝的讲,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去练习才是最关键的。
教学中,我主张“理论+实践”,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充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例如在上机操作中,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我都采用计算机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屏幕上播放,在详细讲解操作技巧后再耐心给他们讲解相关知识。在“文字编辑”练习时,我采用了使用多种文字编辑软件的功能对比,使学生对word产生好奇心。为了增强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先熟悉word工具,再熟悉软件,接着就进行文字录入比赛,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电脑作品,并适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测,公开赞扬每位学生作品的优点与创新之处,个别指出不足之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培养协作精神。通过这样的上机实践,必然使学生信息素养不断进步,从而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此外,在每节课前3-5分钟,我都会讲些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信息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也会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操作技巧,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三、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告诉我们,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他们方法和技能,使他们终身受用。新的课程标准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将学习、操练的主动权交给他们,引导他们自主学,主动学,遇到不会的问题或存在方法上的错误时,再适当的加以指导。这样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将成为未来教学的主导。
例如在教学《用计算机画图》一课动手环节,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自由想象,设计想象的作品,通过画图工具描绘各种喜爱的图画,慢慢摸索画图工具的使用。若学生在画图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加以引导和指点,最后进行成果展示,评选出最优秀作品,并鼓励其他同学向其学习。这样通过探求新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总结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标准化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如今在课堂上的应用频率较高,对提高学生自学水平效果显著。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任务驱动法能够锻炼学生自主操练的能力,还能够提升他们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任务驱动法一般有五个环节:(1)提出任务;(2)分析任务,提出问题;(3)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4)学生完成任务;(5)检查任务完成情况[3]。如学习word图文混排时,我先給他们演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文档,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格式。然后组织讨论,分析如何制作这些内容。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在操作中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归纳讲解,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得既快又牢。
四、结语
以上教学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在同一节课上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让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以此来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破除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要求,这才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张瑞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引与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6,08:279-280.
[2]张文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有效提问能力培养的探究[J].学周刊,2016,35:132-133.
[3]赵婷婷.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情境创设策略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