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十八大以来,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今天我主要围绕六个方面的问题,给大家介绍一下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新进展。一、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二、探索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三、推动基层行政体制改革,四、坚持依法行政,五、依法治理为官不为的现象,六、完善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
[关键词]政治体制 政府职能 转变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255-01
一、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后,特别2013年初,李克强总理对行政体制改革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他说新一届领导集体要狠抓八项规定的落实,狠抓“四风”,国务院就是要抓简政放权,所以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改革的一个主线。简政放权主要是围绕着行政体制改革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
1.强化权力清单制度
我们国家有一系列的行政审批。在没改革之前中央政府有一万多项行政审批权,地方政府有三万多项,经过十几年的简政放权,现在中央政府还有1000多项,地方政府还有1万多项,本届政府上任以后又减掉了600多项。但是行政审批制度改起来非常难。
行政审批改革,就是把一些政府不该管的交给社会交给市场去管,这是我们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2002年10月第一批下放行政审批权是789项,到2013年一共下放2100多项,而本届政府从2013年到现在又下放了600多项。政府要依法行政,把权力清单公布了,然后根据法律规定,去做这些事情,这些事情之外的不能再去做,所以说“法无禁止则可为”指的是企业,而“法律规定必须为”则是指政府。对政府实行正面清单,对企业实行负面清单,这是我们行政审批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现在主要在自由贸易区进行试点。自贸区的试点不仅仅是对推动经济进行试点,同时也是对政府自身的改革进行试点。
2.积极推进第三方评估
所谓第三方评估,就是对政府的政策,在政府之外寻找第三方来评估它的绩效和透明度。去年6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决定,委托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工商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政府简政放权过程中的绩效问题进行评价,然后直接向国务院报告。以后,我们还会找更加独立的第三方来评估。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监督政府的工作,帮助政府把工作做好。
3.积极推进社会风险评估制度
另外,就是社会风险评估制度。要求对所有的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必须进行社会风险的评价,在上政府常务会议,党委讨论之前必须有风险评估报告。
二、探索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都做了精辟的论述。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体制的内容,第一次做出明确的界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界定为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但我个人一直认为这个问题还需要做更深入的探索。就是政府购买该怎么买,以什么样的方式买。这里面涉及到两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公共服务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购买。我们现在理解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就是政府出钱,社会组织企业提供项目,提供服务。这就把公共服务的意义和种类理解的太过于简单,这个“购买”我觉得可以进一步商榷。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中央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情况进一步地把各类公共服务的类型、性质、购买的方式、政府支持的方式做得更加具体,更加有效,这样才能够把这项工作做好。
三、推动基层行政体制改革
这几年我们在政府改革,转变职能方面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动基层行政体制改革。簡政放权等改革虽初见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政府一些该放的权还没有放,手伸得还是太长;另一方面,已出台的简政放权措施尚未完全落实到位,“中梗阻”现象大量存在,“最后一公里”还没有完全打通。
四、坚持依法行政
我们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就是坚持依法行政。用法律法规来调整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就是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社会的关系用法律规定下来。
各行各业都应该从国家的整体考虑这件事情怎么做更好。一方面便利群众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扩大就业,还不影响我们现有的旧的行业这些人的生活。所以“法无禁止则可为”,需要我们的法,随着企业的创新,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去完善。这就要求推进政府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使我们的政府工作做到有法必依,严格依法行政。另外对政府自身这种行政行为进行法律的监督,这是我们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做的第四项工作。
五、依法治理为官不为的现象
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对于“为官不为”现象做了这样一个讲话,他说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不作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情不办。那么为官怎么来实现有为?这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我们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内在要求。要建设一个高效的政府,人不做事情不行,但是现在为什么好多人不作为,我觉得原因很复杂。一个是有些同志还在观望,看这个事情到底要做到什么样子,还有一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想惹事。
当然中央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怎么从为官不为到做官有为。一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我们官员的专业主义精神,就是说要转变观念。做官是一种职业,一定要走出我们过去几十年当官发财,当官做老爷的理念。习总书记已经讲了几次了,做官不要想着发财,发财就不要做官。再一个,要从严治吏,这是大势所趋。现在好多公务员,特别是年轻公务员,离开公务员队伍,这个也很正常,反而过去,每个人都去考公务员,全社会都往公务员这个队伍来挤,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六、完善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
中央在政府改革方面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完善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我们现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一季度的经济下行非常明显,但保证了在7%的合理区间内。但是如何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需要提升科学的宏观调控的能力,提高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来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能力,尽量避免大起大落。
有的省提出来,现在养老保险由于经济压力大,从财政方面继续加大养老保险的投入我们就面临问题,那么这实际上就涉及到民生问题。社保的问题是个大问题。随着社保要求越来越高,老百姓现在胃口也很高,这需要不断提升对经济内升动力的研究和推动,另外要积极稳定市场预期,保持整个经济社会环境。
[关键词]政治体制 政府职能 转变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255-01
一、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后,特别2013年初,李克强总理对行政体制改革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他说新一届领导集体要狠抓八项规定的落实,狠抓“四风”,国务院就是要抓简政放权,所以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改革的一个主线。简政放权主要是围绕着行政体制改革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
1.强化权力清单制度
我们国家有一系列的行政审批。在没改革之前中央政府有一万多项行政审批权,地方政府有三万多项,经过十几年的简政放权,现在中央政府还有1000多项,地方政府还有1万多项,本届政府上任以后又减掉了600多项。但是行政审批制度改起来非常难。
行政审批改革,就是把一些政府不该管的交给社会交给市场去管,这是我们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2002年10月第一批下放行政审批权是789项,到2013年一共下放2100多项,而本届政府从2013年到现在又下放了600多项。政府要依法行政,把权力清单公布了,然后根据法律规定,去做这些事情,这些事情之外的不能再去做,所以说“法无禁止则可为”指的是企业,而“法律规定必须为”则是指政府。对政府实行正面清单,对企业实行负面清单,这是我们行政审批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现在主要在自由贸易区进行试点。自贸区的试点不仅仅是对推动经济进行试点,同时也是对政府自身的改革进行试点。
2.积极推进第三方评估
所谓第三方评估,就是对政府的政策,在政府之外寻找第三方来评估它的绩效和透明度。去年6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决定,委托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工商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政府简政放权过程中的绩效问题进行评价,然后直接向国务院报告。以后,我们还会找更加独立的第三方来评估。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监督政府的工作,帮助政府把工作做好。
3.积极推进社会风险评估制度
另外,就是社会风险评估制度。要求对所有的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必须进行社会风险的评价,在上政府常务会议,党委讨论之前必须有风险评估报告。
二、探索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都做了精辟的论述。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体制的内容,第一次做出明确的界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界定为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但我个人一直认为这个问题还需要做更深入的探索。就是政府购买该怎么买,以什么样的方式买。这里面涉及到两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公共服务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购买。我们现在理解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就是政府出钱,社会组织企业提供项目,提供服务。这就把公共服务的意义和种类理解的太过于简单,这个“购买”我觉得可以进一步商榷。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中央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情况进一步地把各类公共服务的类型、性质、购买的方式、政府支持的方式做得更加具体,更加有效,这样才能够把这项工作做好。
三、推动基层行政体制改革
这几年我们在政府改革,转变职能方面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动基层行政体制改革。簡政放权等改革虽初见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政府一些该放的权还没有放,手伸得还是太长;另一方面,已出台的简政放权措施尚未完全落实到位,“中梗阻”现象大量存在,“最后一公里”还没有完全打通。
四、坚持依法行政
我们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就是坚持依法行政。用法律法规来调整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就是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社会的关系用法律规定下来。
各行各业都应该从国家的整体考虑这件事情怎么做更好。一方面便利群众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扩大就业,还不影响我们现有的旧的行业这些人的生活。所以“法无禁止则可为”,需要我们的法,随着企业的创新,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去完善。这就要求推进政府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使我们的政府工作做到有法必依,严格依法行政。另外对政府自身这种行政行为进行法律的监督,这是我们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做的第四项工作。
五、依法治理为官不为的现象
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对于“为官不为”现象做了这样一个讲话,他说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不作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情不办。那么为官怎么来实现有为?这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我们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内在要求。要建设一个高效的政府,人不做事情不行,但是现在为什么好多人不作为,我觉得原因很复杂。一个是有些同志还在观望,看这个事情到底要做到什么样子,还有一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想惹事。
当然中央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怎么从为官不为到做官有为。一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我们官员的专业主义精神,就是说要转变观念。做官是一种职业,一定要走出我们过去几十年当官发财,当官做老爷的理念。习总书记已经讲了几次了,做官不要想着发财,发财就不要做官。再一个,要从严治吏,这是大势所趋。现在好多公务员,特别是年轻公务员,离开公务员队伍,这个也很正常,反而过去,每个人都去考公务员,全社会都往公务员这个队伍来挤,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六、完善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
中央在政府改革方面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完善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我们现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一季度的经济下行非常明显,但保证了在7%的合理区间内。但是如何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需要提升科学的宏观调控的能力,提高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来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能力,尽量避免大起大落。
有的省提出来,现在养老保险由于经济压力大,从财政方面继续加大养老保险的投入我们就面临问题,那么这实际上就涉及到民生问题。社保的问题是个大问题。随着社保要求越来越高,老百姓现在胃口也很高,这需要不断提升对经济内升动力的研究和推动,另外要积极稳定市场预期,保持整个经济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