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负责联合国采购事务的助理秘书长麦守信,带领联合国下属的多个机构来到了上海,参加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跨国采购大会。采购大会有206家国际著名的采购商来设摊采购,其中世界500强的企业有120家,而国内的供应商有13000多家,人气之旺创历届之最。
但据统计,我国2000年至2004年参与联合国采购总额从1561.10万美元增长至3180.77万美元。5年间虽然采购总额增幅并不算小,但所占总体采购额的比重却没有大的增长,这与我国全球第三贸易大国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分析认识认为,造成以上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整个联合国采购信息、渠道规则的不了解等原因是最终导致许多中国的企业不能成为联合国采购的供应商的原因。据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中国国家分部(简称TIPSCHINA)统计,该系统发布的国际项目招标和采购信息正在逐年增加,而中国目前对这个信息源只掌握5%-1%,利用率非常低。二是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过小,难以形成合力。
与跨国采购“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遭遇的“冷”。以联合国采购为例,去年联合国采购的货物和服务总共价值118.5亿美元,而从中国直接采购额只有区区8300万美元,在联合国采购总额中仅占0.7%。
那么,面对跨国采购这把“金钥匙”,中国企业该如何把握?首先,熟悉并遵守国际采购规则。国内企业要融入跨国采购的供应链,必须遵守一系列国际标准,要尽快熟悉和适应跨国采购系统,了解其技术标准和体系需求。面对日趋频繁的跨国公司全球采购,国内企业要加强学习,懂得如何成为合格供应商,了解跨国公司的采购程序,了解国际采购的通用规则等,其中,重要的是在国际项目投标和采购的信息收集、发布、分析方面下大功夫。
其次,学会用国际认证提升自身形象。很多国内企业认为跨国采购价格是关键,实际上多数跨国公司在进行全球采购时,希望寻求的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关注价格的同时,还有更多的管理、环境、质量等要求。由于跨国公司对中国内地各家供应商的情况不尽了解,常常会更加倾向于选择那些取得国际认证的供应商,尤其是那些经由国际性认证机构认证的供应商。
再次,提升企业出口主动性。面对日趋频繁的跨国采购,一些企业缺少主动寻找进入全球采购体系机会的意识,只等外商把生意送到家门口。由于国内市场增长很快,部分主流企业忙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缺乏出口的主动性。而且加入全球采购体系为国外企业配套,一般要做很多适应性改动,因此,企业必须改变“守株待兔”的理念,在提升产品质量、增强研发能力的同时,主动和跨国公司联系,争取合作机会。
此外,国内企业要在跨国采购的全球竞争中胜出,还应有效解决物流瓶颈,并学会尊重贸易伙伴方不同的文化,承担必须的社会责任等。尽管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很低,但中间的物流成本位居世界前列。物流管理上的分散导致跨国公司要把在中国约20%的运营成本投入到和物流有关的事项中,而在西方,这一数字平均只有约10%。
但据统计,我国2000年至2004年参与联合国采购总额从1561.10万美元增长至3180.77万美元。5年间虽然采购总额增幅并不算小,但所占总体采购额的比重却没有大的增长,这与我国全球第三贸易大国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分析认识认为,造成以上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整个联合国采购信息、渠道规则的不了解等原因是最终导致许多中国的企业不能成为联合国采购的供应商的原因。据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中国国家分部(简称TIPSCHINA)统计,该系统发布的国际项目招标和采购信息正在逐年增加,而中国目前对这个信息源只掌握5%-1%,利用率非常低。二是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过小,难以形成合力。
与跨国采购“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遭遇的“冷”。以联合国采购为例,去年联合国采购的货物和服务总共价值118.5亿美元,而从中国直接采购额只有区区8300万美元,在联合国采购总额中仅占0.7%。
那么,面对跨国采购这把“金钥匙”,中国企业该如何把握?首先,熟悉并遵守国际采购规则。国内企业要融入跨国采购的供应链,必须遵守一系列国际标准,要尽快熟悉和适应跨国采购系统,了解其技术标准和体系需求。面对日趋频繁的跨国公司全球采购,国内企业要加强学习,懂得如何成为合格供应商,了解跨国公司的采购程序,了解国际采购的通用规则等,其中,重要的是在国际项目投标和采购的信息收集、发布、分析方面下大功夫。
其次,学会用国际认证提升自身形象。很多国内企业认为跨国采购价格是关键,实际上多数跨国公司在进行全球采购时,希望寻求的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关注价格的同时,还有更多的管理、环境、质量等要求。由于跨国公司对中国内地各家供应商的情况不尽了解,常常会更加倾向于选择那些取得国际认证的供应商,尤其是那些经由国际性认证机构认证的供应商。
再次,提升企业出口主动性。面对日趋频繁的跨国采购,一些企业缺少主动寻找进入全球采购体系机会的意识,只等外商把生意送到家门口。由于国内市场增长很快,部分主流企业忙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缺乏出口的主动性。而且加入全球采购体系为国外企业配套,一般要做很多适应性改动,因此,企业必须改变“守株待兔”的理念,在提升产品质量、增强研发能力的同时,主动和跨国公司联系,争取合作机会。
此外,国内企业要在跨国采购的全球竞争中胜出,还应有效解决物流瓶颈,并学会尊重贸易伙伴方不同的文化,承担必须的社会责任等。尽管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很低,但中间的物流成本位居世界前列。物流管理上的分散导致跨国公司要把在中国约20%的运营成本投入到和物流有关的事项中,而在西方,这一数字平均只有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