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语境下Vlog在新闻领域的延伸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hd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融媒体时代,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媒介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新闻随处可见。为了适应深刻变化的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各种各样的新媒体技术也被频繁应用于传统媒体新闻报道当中。2019年Vlog开始在新闻领域走红,博鳌亚洲论坛、全国两会,康辉的Vlog都是Vlog与新闻的结合物。Vlog这个西方舶来品进入中国短短两年多,便迅速在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占据一席之地,掀起了不小的浪潮,体现出了亲民、接地气的特点,在身份认同方面收割了众多年轻观众,也造就了Vlog呈现新闻视角私人化的趋势,在传播党和国家声音、强化政治责任的同时,也很好地把握住了观众对于严肃新闻娱乐化的尺度。
  关键词:短视频语境;Vlog;新闻领域;延伸;康辉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4-0019-03
  一、引言
  在融媒体时代,万物皆媒。为了适应新媒体技术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传统媒体行业的记者开始举起手机,做直播、拍摄短视频、视频博客,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等各种各样的新媒体技术也被频繁应用于新闻报道当中。长久以来在群众心中有着“高高在上”的固有印象的央视新闻主播们,不仅能够西装革履、正襟危坐,在演播厅播报《新闻联播》,也能“走下神坛”,在《主播说联播》等网络节目中熟练运用网络段子,以诙谐、接地气的方式评论时事,还能当“网红”博主,拍摄时下流行的Vlog与网友畅聊大国外交趣事。无论是全国两会还是康辉的Vlog,央视新闻的创新与转型标志着传统主流媒体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语态变革,这是在既有历史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新媒体传播规律的过程,也是传统主流媒体在新的媒介环境中提升传播效果和自身传播力的必然历程。
  本文以央视新闻发布的康辉Vlog为切入点,以小见大,总结Vlog此种视频形式的发展现状,并且分析Vlog在我国当前新闻报道领域的应用与创新实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Vlog的诞生与发展
  2012年,YouTube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条Vlog,随即引发了网友的高度关注,并在年轻人中迅速走红。由此,在美国的社交网络中,Vlog作为一种新的视频形式开始流行起来,成了最受欢迎的内容形式。2017年左右,Vlog在中国“落户”,并在2018年博得了微博、抖音等平台的关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Vlog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以往短视频“三俗”的特点,逐渐转向以分享个人生活、实现个人价值观的传播为主要特点。
  (一)Vlog的形式与特点
  Vlog是Video Blog的简称,翻译成中文可以理解为视频博客,也可以理解为博客的视频版,Vlogger(视频创作者)通过自己拍摄视频的方式,再配以后期剪辑、配乐等,完成Vlog制作,用以记录生活,是一种集文字、图像、音频为一体的内容形式。它的时长通常在1~10分钟左右,最大的特征是人直接对着镜头说话,不需要太多表演的成分,以第一視角和第一人称将Vlogger的日常生活以更具个性化和代入感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内容呈逻辑线排列。
  作为一种短视频的新形式,Vlog有着独特于其他视频形式的特点和优势。
  第一,第一人称视角的具身感与代入感。兼具自然与文化、具有物质性且能生产信息的是物质身体,而如今,网络将全球的人与资源联系在一起,身体作为人的基础设施与网络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可与网络连接,成为网络延伸的身体,人也逐渐成了媒介的延伸。从创作角度来看,目前各大网络平台上的视频多以拍摄者、观察者等旁观者的第三视角来记录,镜头一般聚焦于他人;而Vlog的创作则需要创作者面对镜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向观众介绍自己的拍摄过程,通过内容记录与观众产生一种跨越时空的“交流”。在这种内容生产模式下,观众跟着Vlogger一同“参与”拍摄、体验生活,因此很容易产生参与感和代入感,仿佛自己就是镜头前的Vlogger,身体和心理都在第一视角下一同感受着拍摄现场。这是以往模式的短视频所不具备的一大重要特点。
  第二,日常记录与自我展示的真实感。Vlog是一种更加强调真实性和故事性的短视频,通常画面里没有过多炫目的场景画面和令人尴尬的剧本,一般就是展示创作者真实的自我和所处的真实环境,且因为具有较强的个人色彩,所以不需要提前演练与彩排,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小失误,这进一步增强了视频的真实性,也能让观众有临场感。但由于拍摄内容和后期剪辑的自由度更高,Vlog在增加生活趣味的同时,创作门槛也相对较高。
  (二)Vlog在我国的发展
  2016年,一批具有海外知识背景的网络博主如@大概是井越、@你好-竹子等人开始关注并尝试Vlog这种新的视频模式,但彼时只是在小范围内引起了关注,属于小圈层文化,还未被大众熟知[1]。2017年,短视频行业开始走入大众视野,秒拍、快手、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微博也不甘落后,专门开设了上传短视频的板块。直到2018年,人们迎来了Vlog中国走红年,以欧阳娜娜为首的明星艺人开始制作、发布Vlog,并将这种新兴的短视频文化潮流带入了大众的视野,也逐渐被观众接受。自此,多种类型的Vlog开始在微博和B站呈井喷式发展,旅游、美妆、聊天、美食等题材的Vlog数不胜数,许多博主也因此走红。几大视频平台也纷纷试水,利用产业推动、去中心化助力Vlogger们聚集粉丝和流量,受众也能从博主那里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得Vlog成为时下全民热潮。
  目前国内的Vlog类型可以主要分为四大类。一是旅游类。旅游类Vlog可以说是最早也是最常见的Vlog类型,最符合“记录生活”的主题,可以拍摄记录整个旅游过程,内容也可以无限零散,因为其呈现出来的内容与网友的生活相差无几,因此能使用户感同身受,获得认同感;同时它所营造出来的临场感也能让很多镜头前无法出门旅行的用户身临其境。二是美食类。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热爱美食。美食类Vlog捕捉到了用户最原始的生理需求,对屏幕前独自一人的用户起到了陪伴的作用。有些Vlogger主要拍摄食物的制作过程,如李子柒、姜老刀等,有些则主要拍摄Vlogger吃东西的过程,有些则二者都有,甚至还出现了ASMR(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这一新形式,即将麦克风对准嘴巴,放大咀嚼、吞咽的声音,在满足用户对内容需求的同时,还满足了用户的视听需求。三是美妆类。女性是为这一类视频贡献播放量的主力军,这类视频的内容有对各类化妆品、护肤品等好用物的测评,也有化妆教学,李佳琦、薇娅等网红主播的走红在某种程度上也进一步促进了这类Vlog的制作和发布,大大满足了女性对美的需求。四是明星生活类。明星艺人作为公众人物,相较于舞台前,聚光灯后的私人生活显然更对大众胃口,这类Vlog不仅能成为热门内容,也能实现明星自身流量的变现,在为自身“涨粉”的同时还能挖掘潜在粉丝。   三、“Vlog+新闻”在我国的应用及特点
  随着媒体融合的日渐深入,人逐渐从信息的创造者变成了记录者,变成了信息的载体,媒介是建构和改造社会的力量。嗅觉敏锐的传统媒体不甘落后,嗅到了Vlog的“网红”气质,并且在2018年就首次将Vlog运用到了新闻报道当中。
  (一)Vlog在新闻报道领域的应用
  早在2018年Vlog就被应用到了新闻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就是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2018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举行2018年年会,CGTN首次推出记者视角的系列Vlog《CGTN博鳌行Vlog》,让用户通过记者们的采访日常了解会场内外。在此后的中非合作论坛、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等重要的新闻报道中,CGTN都将这种全新的模式应用其中。有了CGTN在2018年的试水后,2019年Vlog一跃成为各大主流媒体的“新宠”。全国两会期间,以记者为第一视角的Vlog式报道大量涌现,央视网推出的《我的两会Vlog》、中国日报社推出的《小姐姐的两会初体验》、四川观察推出的《王兆开会Vlog》等一系列Vlog新闻,让观众仿佛化身为两会的参与者,共同进行两会初体验。央媒、地方媒体纷纷在Vlog领域大展拳脚[2]。
  2019年11月9日,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带有话题#康辉的第一支Vlog#的微博,视频内容为央视播音员康辉以拍摄Vlog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他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即将所出的远门而进行的行李准备,以及接下来的行程安排。这条微博发出来没过多久便登上了微博热搜,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台前是习近平对希腊的国事访问以及巴西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的外交最前线报道,幕后是康辉20年的行李箱、神秘武器补光灯、特制工作室等,网友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样接地气、日常化的方式,能够让那些不经常收看电视尤其是《新闻联播》等严肃新闻节目的年轻人,更加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大事,同时也可以让大家了解新闻工作者在幕后有着怎样的日常生活。在此期间,网友不断在微博下留言,催促更新视频,此后康辉接连更新了6支Vlog,大大满足了网友们的好奇心。此外,央视新闻官博还在评论区与网友亲密互动,进一步拉近了官方主流媒体与普通群众之间的距离。截至目前,#康辉的第一支Vlog#这一话题在微博已经拥有了2.9亿+阅读量、9.8万+讨论量,第一条视频获得了累计4164万+次观看、155万+点赞、4.1万+评论和7.7万+转发的惊人数据。11月15日,央视新闻官方微博以#康辉的Vlog第一季收官#这一话题结束了这一阶段的Vlog行程。第一季结束后网友纷纷表示看不够,热烈盼望着第二季的到来。
  此后,央视新闻还在2020年发布了#刚强的Vlog##央视记者武汉Vlog#,2021年发布了#中国航天员的Vlog#等一系列视频,均受到了网友们的热烈关注和一致好评。
  (二)“Vlog+新闻”视角私人化
  相较于其他视频,Vlog中差异化的审美和个性是吸引受众的一大因素。Vlog立足于一群对这种视频文化感兴趣的特定的消费群体,人际交流互动传播成为它区别于其他类型短视频的重要因素[3]。自2018年以来,“Vlog+新闻”的模式走进了观众们的生活,传统媒体充分利用了Vlog在叙事表达等方面不同于其他类型短视频的特点,做了一系列新的尝试与探索,成功赢得了关注与支持。
  康辉的Vlog最吸引观众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第一人称视角和私人化的表达,这正是其他传统新闻所不具备的特征,也是观众选择和喜爱这种类型视频内容的原因。在康辉的Vlog中,他手持拍摄机器,镜头中的他也不再是西装革履、正襟危坐,而是穿上了自己的私服,带大家走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生活化、口语化的语气向大家介绍他的行李箱和出行计划;在新闻现场,他一改《新闻联播》中“高高在上”的严肃形象,打破了传统新闻中正襟危坐式的刻板印象,以第一视角带领观众亲历无法到达的重大场面。Vlog新闻走下主流媒体的“神坛”,用最简明易懂的语言向观众播报重大新闻,消解了严肃政治新闻带给观众和距离感,更多的是强调作为个人,康辉在新闻现场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拉近了他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网友直呼:这样的央视太接地气了,看新闻都变成了一件趣事。
  Vlog新闻模式选择的私人化表达方式,决定了它去中心化的特征。Vlog形式的新闻不再是播音员西装革履坐在镜头前严肃地向观众输出信息,而是以平视的视角和观众进行交流,代入感强,少了官话、套话,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真实有效的信息。此外,第一视角更好地起到了移情的目的,也使观众更加有身份认同感。康辉的Vlog既展示了新闻工作者普通的日常生活,也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易,这些让平常不怎么关注《新闻联播》的年轻人感同身受;人们还从中感受到了大国外交的风范,通过这样亲切的方式,抱着轻松的心态了解国家大事,获得了参与感和真实感。
  四、Vlog在新闻领域的未来
  Vlog新闻已经在民生、时政、社会新闻等方面被广泛运用,打开了新闻报道的新领域,但由于后期制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术,因此在面对突发报道时,媒体更多的还是选择直播和快讯的方式,Vlog则在此基础上作为补充存在。以Vlog的形式记录幕后工作或者对报道进行补充说明,能进一步填补用户与新闻之间的距离感,也更有利于搭建立体化报道矩阵。除了传统媒体之外,政府部门也开始尝试使用这种形式进行政务传播,以推进Vlog形式与政务传播的深度结合。Vlog的流行也进一步催化了新技术的研发,当前,5G正在飞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Vlog与人工智能、5G合作,将大大提升新闻传播的效果。但相较于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的视频追求迅速吸睛的特征,Vlog追求的并不是短时间内的刺激、充满戏剧张力的画面内容,而是以平铺直叙、娓娓道来的方式引导用户进入视频内容。这一趋势表现了用户对视频内容真实、生活化的兴趣和期待,Vlog新闻要经过长期的筛选,增加优质短视频的推送与曝光,并且和新闻报道相结合,利用优质叙述结构讲述新闻故事,引导用户关心国家大事、深度思考严肃新闻[4]。个人IP的打造一直是Vlog的一大吸睛之处,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Vlog新闻在内容方面较为重复,很难获得用户的持续关注,因此需要打造独特的新闻品牌,细分用户,将传统媒体的自身优势与融媒体时代特征相结合,从而增强用户黏性,让广大网友真正爱上Vlog新闻。这在未来将带领Vlog在新闻领域突出重围,是吸引更多年轻人的重要措施。此外,在Vlog发展趋势下,传统新闻记者也将面对更多的考验。
  纵观20世纪对技术方面的热门研究,无论是“皮下注射论”还是“有限效果论”,关注的重点都是媒介给观众灌输了什么内容[5],很少关注技术本身带来的变化以及传播的效果差异。Vlog这一视频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尝試目前还只是个开头,受众还比较局限,要在多元主体中达成共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Vlog这一技术形式较为娱乐化,在新闻报道方面也更加需要把握尺度。
  五、结语
  Vlog作为近几年来兴起的新视频形态,已经成为人们新的意义交会的空间,在未来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短视频进入冷却期后,观众的品位逐渐提高,Vlog这种形式有望成为新的流量密码。Vlog与新闻相结合不仅能创新新闻报道方式,还能吸引更多年轻用户,为观众观看新闻报道提供新的视角,以此增强新闻报道的魅力。在众多短视频新闻中,“Vlog+新闻”因其真实性、第一视角代入感和共情性等引发的认同感,已经逐渐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呈现新闻的新形式。
  参考文献:
  [1] 董立林.当视频博客遇上新闻,视频报道多了种玩法[J].传媒评论,2019(07):13-16.
  [2] 朱小宇.浅析我国短视频VLOG博主内容生产与运营[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24):88-89.
  [3] 魏晗冰.基于身份认同和人格化的视频博客(Vlog)[J].传媒论坛,2019,2(18):103,105.
  [4] 李天予. Vlog在新闻领域的应用与趋势[J].新媒体研究,2019,5(21):11-13.
  [5] 刘娜,梁潇.媒介环境学视阈下Vlog的行为呈现与社会互动新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11):47-54.
  作者简介:梁箫(1996—),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史。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地级市党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纸媒改版迫在眉睫。面对新媒体的挑战,郴州日报全面改版,从运营理念、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媒介经营管理的体制机制作了相应的改革,但仍存在内容吸引力不足、版面广告创意不足、微博和二维码利用率低等问题,其后续的改版可从提升内容质量,加强版面设计,大力发展“两微一端”,加强二维码的使用等方面推进,以更好地应对新媒体的挑战。  关键词:新媒
期刊
摘要:互联网作为这个时代最大的变量,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深深地影响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每个领域。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复杂多变的信息在丰富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让大学生难以辨别信息的正确与否,容易被不良信息误导。新媒体时代,国内外形势相对复杂,西方各种思想、文化通过互联网不断输入,大学生又处于一个思想较为不稳定的阶段,很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走样,这对高校学生党建
期刊
摘要: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涉及城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助于提高社会公众认知度,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媒介素养的效能发挥有助于改进市民行为认知、传播良善价值观,为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开辟全新维度。本文针对吉林省松原市媒介素养理念匮乏、实践性不足、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等系列问题,结合松原市传播实况对媒介素养效用提出整治策略,旨在全面提升公众媒介素养,推动吉林省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关键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以侯马市融媒体中心的实践为案例,围绕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开拓对外宣传的有效路径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旨在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有序发展、媒体领域进步与革新提供有效指引。  关键词:侯马市融媒体中心;对外宣传;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7-0167-03  一、引言  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媒体的传播力度明
期刊
摘要:代际差异是考察用户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的重要维度。X世代、Y世代、Z世代在QQ使用行为方面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通过问卷调查,本研究呈现出不同世代对同一社交媒体的使用图景:人际影响在QQ使用动机上发挥主导作用。除文件管理外,QQ使用偏好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X世代、Y世代、Z世代社会交往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相比于X世代,Z世代对休闲娱乐和自我表达的影响较大,Y世代则在信息获取的参与频率方面相对领先。此
期刊
摘要:受新媒体的冲击,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持续下降,方言类新闻节目由于其自身局限性也面临挑战。方言类电视节目作为一种重要的电视新闻形式,在地域传播上具有独特优势,基于此,对方言类电视新闻的分析和发展路径探索也成了业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中国唯一获准上星的地方方言电视频道南方卫视的《今日最新闻》为研究样本,探索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在宏观与微观环境下的成功因素,分析方言电视新闻栏目在语言限制上的种种弊端,论述
期刊
摘要:在融媒体背景下,政务公众号的功能在原有进行政府新闻和政策宣传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化、立体化,手段也日趋多样化。如何实现新闻传播和宣传功能,以及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润物细无声地达到强化政务服务、扩大基层治理效果的目的,是每个政务公众号都要面对的课题。本文以“广州YX发布”为例,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框架下,对该公众号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新闻传播和宣传工作方式方法、成效以及不足之处进行分析。  关
期刊
摘要:爱奇艺出品的《沉默的真相》2020年9月播出后,以电影化的视听质感和类型化的剧场模式吸引了目标受众,在社交网络上引发热烈讨论,成为2020年兼具强传播力和高口碑的网络悬疑剧,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推选活动优秀作品目录”。本文以豆瓣评分9.2的《沉默的真相》为例,对新媒体时代网络悬疑剧的创新与突破进行探讨。  关键词:悬疑剧;网络剧;《沉默的真相》  中
期刊
摘要:2019年上映的电影《少年的你》以校园青春故事为题材,通过讲述高中生陈念和小北两人面对校园暴力、少年犯罪的一系列故事,折射被大众忽视的一些尖锐问题,在校园背景和社会背景下,展现了主角在与校园霸凌的对抗中成长并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本文以少年犯罪题材电影为主要研究对象,借助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对少年犯罪题材电影中的人物建构、对抗模型等进行解析,讨论此类电影中人物的成长路线和电影的成功之处,以
期刊
摘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给高校档案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很多高校档案馆开始建设微信公众号。本文以42所“双一流”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从微信公众号的开通情况、基本信息和服务内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运营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媒体融合;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运营对策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