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抗联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精神核心,以艰苦奋斗、不惧牺牲、奋勇战斗、国际主义精神为基本特征的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抗战时期积累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面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从更广阔的视角进一步思考和把握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内涵,以此对当代大学生群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东北抗联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坚定理想信念。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目标的体现,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就是要深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明确人生奋斗目标和方向。我国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主流积极向上,但是依旧存在少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信念不持久等问题。在关于“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信心吗?”的问卷调查中,42%的大学生表示没想过,8%表示没信心,这表明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价值目标不高,价值判断不够准确,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个人色彩比较浓厚的现象。因此,弘扬东北抗联的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品质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
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要用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面对目前大学生群体存在的一些思想方面的问题,将东北抗联精神的丰富内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的精神追求。
培养艰苦奋斗品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更显重要。保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良好作风,是大学生在思想上、精神上的应有追求,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研究发现,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部分大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滑坡,整体水平不容乐观,消费观念不正确,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而东北抗联那种挑战生存极限、不畏艰苦、勇于奋斗的精神正是当代大学生所欠缺的素质。因此,弘扬东北抗联艰苦奋斗的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十分必要。
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团队合作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任何工作的开展,靠个人单枪匹马是不可能完成的,都需要一个和谐而默契的团队,才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而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习惯了十几年独立学习的模式之后,团队合作精神相对欠缺。根据调查研究,当代大学生对团队合作持肯定态度,但知易行难,参与度不够,对新的人际关系的适应远比学习和生活环境适应困难,少数学生还存在社交障碍,人际交往能力存在明显欠缺。
二、东北抗联精神教育实现的途径
将东北抗联精神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在东北地区,红色文化是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把东北抗联历史纳入课堂育人当中,把课堂教学作为弘扬抗联精神的主阵地也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将东北抗联精神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当中,可以拓展革命精神的内涵,扩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还能够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理想信念等精神认知的水平,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刻理解东北抗联精神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让高校思想政理论课成为弘扬和传承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力量。
将东北抗联精神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东北抗联精神更是建设优秀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校园学术讲座、主题班会、抗日英雄纪念日等重大文化活动,将东北抗联将士们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将东北抗联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构建良好的东北抗联精神的文化育人环境,使大学生将东北抗联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将东北抗联精神教育与新媒体结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新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应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在校园网站上开设红色文化专栏,开展网上教学、师生线上交流等相关活动。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微博、Vlog等形式传播东北抗联精神,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大学生宣传东北抗联精神的积极性,还可以让抗联精神通过大众化的网络媒体传播出去,让大学生普遍接受,用抗联将士感人的事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分量,使大家真正了解东北抗联,真正提升东北抗联精神在新兴媒介中的传播力。
将东北抗联精神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将东北抗聯精神融入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未来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重温那段历史的烽火,那段艰苦的岁月,设身处地地感受抗联将士们浴血奋战的经历,将让大学生身心受到洗礼。利用东北地区丰富的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教育资源,通过共建教育基地、实习基地,将这些宝贵的场所作为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思想理论课堂的主阵地,开展重走抗联路、缅怀先烈社会实践活动,使之成为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蓬勃动力,使当代大学生感悟东北抗联精神的伟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以此扩大东北抗联精神的影响。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柳 絮
一、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东北抗联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坚定理想信念。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目标的体现,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就是要深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明确人生奋斗目标和方向。我国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主流积极向上,但是依旧存在少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信念不持久等问题。在关于“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信心吗?”的问卷调查中,42%的大学生表示没想过,8%表示没信心,这表明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价值目标不高,价值判断不够准确,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个人色彩比较浓厚的现象。因此,弘扬东北抗联的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品质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
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要用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面对目前大学生群体存在的一些思想方面的问题,将东北抗联精神的丰富内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的精神追求。
培养艰苦奋斗品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更显重要。保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良好作风,是大学生在思想上、精神上的应有追求,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研究发现,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部分大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滑坡,整体水平不容乐观,消费观念不正确,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而东北抗联那种挑战生存极限、不畏艰苦、勇于奋斗的精神正是当代大学生所欠缺的素质。因此,弘扬东北抗联艰苦奋斗的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十分必要。
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团队合作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任何工作的开展,靠个人单枪匹马是不可能完成的,都需要一个和谐而默契的团队,才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而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习惯了十几年独立学习的模式之后,团队合作精神相对欠缺。根据调查研究,当代大学生对团队合作持肯定态度,但知易行难,参与度不够,对新的人际关系的适应远比学习和生活环境适应困难,少数学生还存在社交障碍,人际交往能力存在明显欠缺。
二、东北抗联精神教育实现的途径
将东北抗联精神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在东北地区,红色文化是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把东北抗联历史纳入课堂育人当中,把课堂教学作为弘扬抗联精神的主阵地也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将东北抗联精神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当中,可以拓展革命精神的内涵,扩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还能够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理想信念等精神认知的水平,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刻理解东北抗联精神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让高校思想政理论课成为弘扬和传承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力量。
将东北抗联精神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东北抗联精神更是建设优秀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校园学术讲座、主题班会、抗日英雄纪念日等重大文化活动,将东北抗联将士们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将东北抗联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构建良好的东北抗联精神的文化育人环境,使大学生将东北抗联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将东北抗联精神教育与新媒体结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新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应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在校园网站上开设红色文化专栏,开展网上教学、师生线上交流等相关活动。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微博、Vlog等形式传播东北抗联精神,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大学生宣传东北抗联精神的积极性,还可以让抗联精神通过大众化的网络媒体传播出去,让大学生普遍接受,用抗联将士感人的事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分量,使大家真正了解东北抗联,真正提升东北抗联精神在新兴媒介中的传播力。
将东北抗联精神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将东北抗聯精神融入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未来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重温那段历史的烽火,那段艰苦的岁月,设身处地地感受抗联将士们浴血奋战的经历,将让大学生身心受到洗礼。利用东北地区丰富的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教育资源,通过共建教育基地、实习基地,将这些宝贵的场所作为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思想理论课堂的主阵地,开展重走抗联路、缅怀先烈社会实践活动,使之成为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蓬勃动力,使当代大学生感悟东北抗联精神的伟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以此扩大东北抗联精神的影响。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柳 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