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从策略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两个方面来看,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列表”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中的内容。因此对“列表”教学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实际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展开了探讨,并总结了一些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教学案例;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5-0076-02
引 言
在教授“列表”的相关知识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第一,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了解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体验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归纳和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一般步骤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第二,进一步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有理、有据地表达,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养成自觉检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意识。这一教学目标不但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发展,更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整合”理念的指引下,笔者把这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即整合后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并通过情境教学法实施具体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1]。
一、创设复习性的情境,将新知与旧知建立联系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根据不同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创设适宜的数学情境,从而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学习数学学科的方法。“列表”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中的内容,这一模块的教学内容是对三年级“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策略的灵活运用,创设了复习性的教学情境,从而使新知与旧知建立起了联系。在教学案例中,笔者设计了“回顾引入,唤起旧知”的环节,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笔者提出问题:同学们,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想一想,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然后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环节: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由此可知,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进而为学生学习搭建起“脚手架”,从而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在选择情境素材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这样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更容易引导他们展开新知识的学习。此外,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要与他们的真实发展需要联系起来。反之,学生“跳一跳”都够不着,反而会使他们丧失学习新知的动力和信心,不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创设情境,使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生活化。像“这是小芳家的果园,从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呢?要解决什么问题”“江老师为学生购买表演服装。买2件长袖衬衫一共用去200元,买3件短袖衬衫一共用去180元,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等,这些都是生活化的素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因此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新知的状态。
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在层层推进中引领自主学习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巧妙提问,使学生不断产生认知冲突,给他们的心理以较强的刺激,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产生深厚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授“列表”的相关知识时,笔者便通过有效的问题情境,在层层推进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问题一:瞧,这是小芳家的果园,从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呢?要解决什么问题?
问题二:听他读完,你有什么感觉?
问题三:你们能想办法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吗?
问题四:你觉得应该怎么修改才能避免歧义?
问题五:你同意这两位同学给你的观点吗?
问题六:看来“每行”这两个字,比较重要,能不能随随便便丢掉不写?
问题七:观察得很仔细,我想听听她的想法,为什么没有整理李子树和杏树呢?
问题八:用列表的策略来整理条件,要注意什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
在问题一的引领下,学生从情境中提取了有用的数学信息,为要解决的问题做好铺垫;在问题四的引领下,学生对自己的想法不断反思;在问题五的引领下,学生对小伙伴的观点展开质疑。特别是问题八的提出,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有了方向。大家在合作探究中,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通过集思廣益,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列表的策略带来的好处。
四、创设有效视频情境,用生成性的资源引领“互评”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生为本”,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的生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增强课堂生成意识,想尽办法捕捉生成性的教学资源,使生成性的教育价值最大化。
例如,在教授“列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能想办法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吗?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独立完成了作业,教师收集部分作品,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投屏功能,把学生的作品投放到大屏幕上,从学生作品的展示出发引领学生互评,从而使学生作品这一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发挥出了最大的教学价值,并使数学教学活动得到极大的优化。
结 语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从策略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两个方面来看,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模块的教学内容是对第一学段解决问题时的经验与方法的总结,是对第二学段三年级“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策略的灵活运用,对解决问题一般步骤的有效提炼,是对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运用。“列表”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中的内容。因此对“列表”教学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总结了情境创设的策略,并结合教学案例分别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带来些许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许志君.厘清教材之“变”,明晰教学之“策”——谈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变化[J].教育视界,2015(20):11-14.
作者简介:王丽(1981.9—),女,安徽合肥人,本科学历,小学二级教师。
关键词:教学案例;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5-0076-02
引 言
在教授“列表”的相关知识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第一,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了解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体验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归纳和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一般步骤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第二,进一步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有理、有据地表达,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养成自觉检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意识。这一教学目标不但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发展,更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整合”理念的指引下,笔者把这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即整合后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并通过情境教学法实施具体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1]。
一、创设复习性的情境,将新知与旧知建立联系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根据不同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创设适宜的数学情境,从而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学习数学学科的方法。“列表”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中的内容,这一模块的教学内容是对三年级“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策略的灵活运用,创设了复习性的教学情境,从而使新知与旧知建立起了联系。在教学案例中,笔者设计了“回顾引入,唤起旧知”的环节,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笔者提出问题:同学们,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想一想,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然后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环节: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由此可知,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进而为学生学习搭建起“脚手架”,从而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在选择情境素材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这样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更容易引导他们展开新知识的学习。此外,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要与他们的真实发展需要联系起来。反之,学生“跳一跳”都够不着,反而会使他们丧失学习新知的动力和信心,不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创设情境,使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生活化。像“这是小芳家的果园,从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呢?要解决什么问题”“江老师为学生购买表演服装。买2件长袖衬衫一共用去200元,买3件短袖衬衫一共用去180元,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等,这些都是生活化的素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因此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新知的状态。
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在层层推进中引领自主学习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巧妙提问,使学生不断产生认知冲突,给他们的心理以较强的刺激,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产生深厚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授“列表”的相关知识时,笔者便通过有效的问题情境,在层层推进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问题一:瞧,这是小芳家的果园,从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呢?要解决什么问题?
问题二:听他读完,你有什么感觉?
问题三:你们能想办法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吗?
问题四:你觉得应该怎么修改才能避免歧义?
问题五:你同意这两位同学给你的观点吗?
问题六:看来“每行”这两个字,比较重要,能不能随随便便丢掉不写?
问题七:观察得很仔细,我想听听她的想法,为什么没有整理李子树和杏树呢?
问题八:用列表的策略来整理条件,要注意什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
在问题一的引领下,学生从情境中提取了有用的数学信息,为要解决的问题做好铺垫;在问题四的引领下,学生对自己的想法不断反思;在问题五的引领下,学生对小伙伴的观点展开质疑。特别是问题八的提出,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有了方向。大家在合作探究中,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通过集思廣益,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列表的策略带来的好处。
四、创设有效视频情境,用生成性的资源引领“互评”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生为本”,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的生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增强课堂生成意识,想尽办法捕捉生成性的教学资源,使生成性的教育价值最大化。
例如,在教授“列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能想办法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吗?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独立完成了作业,教师收集部分作品,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投屏功能,把学生的作品投放到大屏幕上,从学生作品的展示出发引领学生互评,从而使学生作品这一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发挥出了最大的教学价值,并使数学教学活动得到极大的优化。
结 语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从策略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两个方面来看,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模块的教学内容是对第一学段解决问题时的经验与方法的总结,是对第二学段三年级“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策略的灵活运用,对解决问题一般步骤的有效提炼,是对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运用。“列表”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中的内容。因此对“列表”教学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总结了情境创设的策略,并结合教学案例分别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带来些许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许志君.厘清教材之“变”,明晰教学之“策”——谈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变化[J].教育视界,2015(20):11-14.
作者简介:王丽(1981.9—),女,安徽合肥人,本科学历,小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