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自由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ENGWU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由,一个反复被世人强调,从人类诞生那天起就被孜孜以求的概念,然而它却如星辰一般难以得到,人类每一次为此探寻都像是戴着脚镣的舞蹈。从帕特里克那句激扬豪壮的名言:“不自由,毋宁死”到如今“不自由,仍可活。”我们是否可以就此放纵沉沦以致苟且度日?笔者试图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内心三个方面探讨自由的难得以及获得之道,以期冀能向个人的独立精神与自由、宽容以及理性致敬,并在这纷扰的世界和声音中寻找一方宁静之处。
  关键词:自由;个人;社会;内心
  自由是一个我们都不陌生的词汇,可是当自己深究这个词的意义时又总会茫然,好像它就是一个被符号化的象征,象征的背面是一片空白,我想着是否寻找它的反义词,却发现,可以成为它的反义词的词汇又如此之多:束缚,安逸,习惯,压迫,极权……虽然叔本华曾经说过:读书是最不耗费脑力的。但人生实在太短,个人的经历也实在太浅薄,人总是会被幽禁在自己的意识中,无法超越自己,我孜孜以求的答案可能就是局限在自己的感官范围内。所以,我只好求助于书,求助于那些不一样的大脑,也许巨人的肩膀可以借我窥探一下世界。
  一、人与人之间的自由
  卢梭的《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给我一个触动,一个关于人和人之间如何让彼此自由的解答。
  我们总会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取暖就如刺猬一样,既要在一起,又要为彼此留够充足的空间,所以有了彬彬有礼这样的行为规范,显得恭敬而又疏远人性中恰恰就有这样的一个共通的弱点,人们对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往往思虑过多。当花甲之年的卢梭再次回忆自己的一生,当他身边已经没有了那一双一双紧紧盯梢的眼睛,当卢梭开始慢慢卸下防备,归于宁静时,他开始娓娓道来,他热爱的土地与植物,他曾经的朋友与友谊。卢梭提出“自给自足之人皆无害人之意” ,于人无害,因其自爱;有我可以,我执不必。从自我保护的自尊心回归自我肯定的自爱心,找回自身内在的价值,他在遐想与散步中回归宁静。
  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伤害的只有名誉,而名誉客观而言是他人对我们的评价,但主观而言,使我们对他人评价的在意度。如果想从他人眼中逃脱,从别人话语中拿回自己的自由,那就做愿做的人,别溺死在别人的话语中,同样的,让别人能自在,别妄想用话语去干扰他人的行动,人和人之间的自由在于拿捏好那份距离,你永远无法是别人口中的你。
  二、人在社会中的自由
  人由群居到氏族再到契约社会的前进无疑是一种进步,或者说是用最小的牺牲获取最大的利益。只有联合才能一起走下去,这是人类在进化史上学会的最有力的生存法则,但联合却不意味着个体的相加,而是个体的取舍,如果我们接受契约,那么我们就必须服从契约,任何反抗都意味着对某些既得利益的损害。
  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真正触动我对社会的思考。我们似乎没有否认社会制度权利,从一出生开始我们就在享受这个已成型的社会提供的一切便利,已经默认了当初签下的契约,不管这个契约是否相对的公正,我们都有维持下去的义务;但另一方面,我们又被赋予了质疑的权利,质疑我们得到的服务与付出的劳动是否等量。毕竟,民众通过智慧、专业知识与热情劳作换来社会科技、经济发展,从而稳固整个社会。
  《独立宣言》中的开篇所说:“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自明的,人人生来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定的不可让与的权利,这些权利有生活的权利,自由的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取得这些权利,人类创建了政府,政府则从被治理者的同意中得到权利。任何政府形式一但有背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改变它或废除它,组织新的政府……”这就是我们能争取自由的理论基础。
  也许我们需要守护的就是人身上本就有的人性,理性与本心,也许我们需要索取的自由就是伏尔泰的警句:“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我们可以去质疑历史的真伪,但我们无法去质疑那些人类璀璨时刻带给我们的震撼。不管何时,不管你有多普通多渺小,你也始终掌握着选择的权利。这就是人在社会中拥有的自由。
  三、人服从于内心得自由
  当人对世界的理性和幸福的热望,却碰到了这个非人的毫无意义杂乱无章的世界,荒谬就产生了。所有追求的破灭和价值的沦丧,所有这些令人认知失调的苦难,让人对生活和生命几乎丧失兴趣和信心的,就是荒谬。当荒谬实实在在摆在我们眼前逼迫人做出选择时,有人选择了自杀,不管是哲学上的自杀——遁到上帝来生中去,还是生理上的自杀,这些选择或许被看做一种尝试——人向自然的发问:死亡会给一个人的生存及其对生存的认知带来何种变化?但这却是一种愚蠢的尝试,因为选择死亡就意味着毁灭,当探求答案的意识和身体有任何一方毁灭时,问题也就无解。加缪却在《西西弗的神话》中给出了另一个选择:坚持奋斗,努力抗争。他给用自己的言行给出了一个命题:人可以纯粹地为一个人活。
  如毛姆在《刀锋》的扉页上写着:“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正如荒谬不易被看破一样,现实中的一切物质也不易被放下,人拥有太多,所以也被束太紧,刀刃实在是太锋利,你我又岂能随意跨越,自由其实就是一场与世界决裂又与世界和解的过程,决裂的是世界强加给你的,和解的是你从内心出发在世界寻到的。
  托马斯·潘恩的名作《常识》中的有这样一句话:“那些想收获自由所带来的美好的人,必须像真正的人那样,要承受支撑自由价值的艰辛。”我们渴望着美好,也准备着为此有所付出。我们要明白:世界时刻都有痛苦,而人类作为上帝的杰作也有缺陷,我们不追求完美的,但要学会承受着不完美去竭尽全力。
  参考文献:
  [1]让-雅克·卢梭:《孤独漫步者的遐想》,钱鑫译,译林出版社,2013年。
  [2]叔本华:《悲喜人生——叔本华论说文集》,范进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
  [3]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场》,傅惟慈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年。
  [4]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董乐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5]加缪:《西西弗的神话》,杜小真译,西苑出版社,2003年。
  [6]毛姆:《刀锋》,周煦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作者簡介:黄桢桢(1994—),女,河南驻马店人,河南大学2012级本科生,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其他文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 CRI),简称国际台,是中国唯一专门从事国际传播的国家级广电媒体。承载着“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报道世界,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的宗旨和使命。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始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1年12月3日,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抗战、鼓舞士气的重要舆论阵地。1998年12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期刊
摘 要:1840年至1901年,近代中国境内共发生多次反侵略战争。分别是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签订了丧失主权,丧失荣誉的不平等条约。造成了中国领土的不完整。笔者在本文简略分析了数次反侵略战争,提出自己关于反侵略战争屡战屡败的思考。  关键字:反侵略战争;沉思  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概述  第一次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序
期刊
摘 要: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宋代四大诗人之一,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虽然陆游词的数量远不及其诗的数量,但在现存的130首词中,不乏一些脍炙人口之作,或婉约缠绵,或慷慨激昂,风格多样。本文将抛开陆游诗文方面的成就,基于词作文本,论述其在中国宋词史上的地位。  关键字:陆游;辛派;“以诗为词”;《卜算子》;《钗头凤》  纵观宋代词坛,陆游绝不是最闪耀的那颗星。柳永、苏轼、周邦彦、李清照、秦
期刊
摘 要:牧惠一生与杂文有着深厚的情结。本文旨在梳理牧惠杂文创作历程中,挖掘其杂文创作特点和思想内容。  关键词:杂文情结;牧惠;杂文思想  1942年春,仅仅十四岁的牧惠,就开始发表小说、新诗、评论及带有杂文味的短文。自此之后,牧惠就与文学,尤其是杂文,结下了深厚的情结。纵观其杂文创作历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学步阶段(40年代)。中学时期,十四岁左右,牧惠就在报刊上发表了文章;但是,由于阅历
期刊
摘 要:在传统翻译理论中,人们通常把译文对原文的忠实性作为衡量译文优劣的标准,因为从某種程度上来讲,译文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文的一种翻版或者复制。因此译文对原文的忠实,译者相对于作者的仆人地位也就天经地义了。人们对于译者的要求归结为客观、忠实。然而随着翻译事业的不断繁荣,世界文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越发频繁,我们逐渐意识到从原文到译文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旅程,从译者选择了一个文本进行翻译或接受了出版商的委托制定
期刊
动词不定式属非谓语动词。它是一种活跃的非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属于较高层次的语法项目。它不是孤立地使用的,它们总是有自己的语境,用在特定的动词后面,或者特定的句型结构之中。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搭配关系和句型结构中正确使用动词不定式,那将比让学生死记硬背有关非谓语动词的语法条文有效得多。现就简单谈谈非谓语动词中的动词不定式。  在中学阶段,动词不定式的集中教学安排在《英语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下册
期刊
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通常都能用否定词缀或否定词来表达否定意義。但是两种语言在否定词缀和否定词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只有清楚了这些差异才能更好地使用两种语言。所以本文将以否定词缀和否定词为重点进行对比分析。  一、否定词缀  1.英语否定词缀。英语中常见的否定前缀有un-,im-,in-,anti-,counter-,,un-等,常见的否定后缀有-less,-free,-proof等。另外,英语的否定
期刊
摘 要:源于古希腊神话的悲剧作品,经由一代又一代再诠释,悲剧已经作为一种特定的符号,印在人类生存的轨迹中。古往今来,悲剧始终带给人类灵魂的提升和价值观的超越,在人类认识自己和解放自己的道路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时至今日,悲剧却已经为现代人忽视,人们过多追求娱乐作品带来的宣泄,沉溺于浮华的现代文明中难以自拔。文章通过讨论悲剧与人类生存密不可分的联系,揭示悲剧伟大的价值所在,寻求人类灵魂的救赎,为
期刊
“习作教学难”成了语文教师的共同心声。怎样写?好多学生见题就盲目下笔,结果写出的文章东拉西扯,内容前后不一,甚至文不对题等种种毛病,所以,在写之前必须教会学生在题目上下功夫,让他们学会审题,我认为审题是关系到作文成败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审题不慎,作文就会偏题、离题。那么怎样审题呢?  首先弄清题目的类型:1.从形式看,是全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如果是全命题作文,要根据已给的题目引导学生逐
期刊
摘 要:美学是关于审美价值研究的科学,人们关于美学的研究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了,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正是美学的代表性著作。书法是中国的国粹,用美学来阐释书法美学,是现阶段书法传播工作的新途径。  关键词:书法;美学;发展  美学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在20世纪80年代引起的创作与理论热情都是罕见的,各个时代都在美学中画上了自己的符号。同一阶段,人们对书法理论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书法是中国文化在纸上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