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就是老师布置作文,学生写作,老师批改。或者说复杂一点儿就是老师作文前指导,学生列提纲写作,老师精批细改,班上评讲。整个写作过程就是一个作者和一个读者,结果是作者痛苦,读者辛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作文,到高中毕业,近十年时间,学生都是在完成写作任务,不用考虑有没有读者去阅读,从而也感觉不到写作是一种乐趣,更没有品尝到写作的甘甜。写出的作文谎话连篇,无病呻吟,空洞无物,学生自己都感到面目可憎。老师却是整天在作文堆里“爬”,旁批眉批,评语分数,从个别现象到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一备在教案上,在课堂上眉飞色舞地评讲。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本翻一下,瞧一眼分数或评语,又藏之书桌深处。之后又等下次作文,如此循环而已。
这种苦了学生,累了老师的传统作文模式,亟待改革,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在怎样改革的问题上,却是见仁见智,或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本人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多年来一直对作文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各种积极的尝试,得出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最重要”的结论。即是让学生在作文评改中通过阅读其他同学的优秀作文来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从而最终获得情感的愉悦和美的熏陶及享受。我的具体做法是老师创设情境,激活作文课堂教学,活跃学生思维,学生写作;学生写好作文后,分组诵读评改;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美感。下面就诵读作文,培养学生审美感受方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初读作文,学生感受美
老师在班上选取优秀作文,指导学生概括作文内容。学生对作文进行认读,把文字符号转化为客观、具体的形象,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直觉”式的“悦耳悦目”的初级美感。这个阶段的主要的审美活动有:1.审题,即明确本文所描述的对象、主要人物、环境,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大脑里形成有关审美对象的轮廓,为进一步感受、理解打下基础。2.认读,即把作文中的语言文字破译为具体形象。必要时,教师要借助有关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用形象的语言、神态把真实的形象再现出来。3.美读,即使学生认真地感受作者的感情,感知作者所描绘的形象。
二、再读作文,学生欣赏美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对作文的情节、意境、气韵等加以认识,使之与自己的心灵交融,到达“悦心悦意”的中级美感。主要审美活动有:1.移情,即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心灵上受到震动,思想上受到启迪。教师要设法把作文中的情“移”到学生的身上。例如学生评改习作《我最敬佩的人》一文,有位同学写他最敬佩是的他的父亲,在讲到父亲惩罚他搬砖头那段文字时,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如 “冲”、“抢”、“抓”、“抱”、“摔”、“扔”等动作,从中体验那种对父亲又气又恨的不满和自己永不服输的强烈感情。2.移形,即让学生把作文所描绘的形象“移”到自己的脑海中,与学生心里储存的表象进行整合。通过“移形”可以把作文中描写的客观形象转化成学生大脑中的审美意象。如评改《我的家乡就是美》时,学生展开联想,把作文中写到零散的景物幻化为完整统一的有机体,绘制出了一幅幅家乡山水和风俗人情画。3.移境,让学生对作文中的意境进行深刻的领悟。通过移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情的感化,还可以让学生受到理的启迪,从而对其思想、品德、人格、个性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收到语文、德育和美育三者有机统一的效果。
三、析读作文,学生评价美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学生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结合上对作文作深入的探究:运用一定的审美观点、审美标准对作文进行审美判断;对作文的言外之意、象外之境进行总体把握,呈现出对客观事物必然性的瞬间感悟和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达到“悦志悦神”的高级美感。例如教学生评改《校园雪景》时,首先使学生弄清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会贯通的好处,然后认真体会同学们作文中出现的“眺望”、“俯瞰”、“遥望”、“仰视”、“近看”、“只见”等词语的精妙之处,体察小作者独到的独特构思,评价作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和结构美等。
四、品读作文,学生创造美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巩固、提高,把从别人作文中学到的审美知识迁移为审美技能,把对美的感受、理解,转化为对美的创造。通过前面几个阶段,美已经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痕迹。这时候,经过学生创造想象力的发挥,对所感受过的形象进行再创造加工,这样带有学生丰富感情的新形象便自然而生了。这种新形象既带有原始主观的东西,也有学生的情感体验,面貌也就焕然一新了。因此这个阶段的审美是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外物、他人的超级美感。此时的品读就是创造美。1.复述。学生对整篇作文的思想感情、人物形象、写作手法都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复述,如同出于己口,就好像不是在读别人的作文,而是在自己创作,从而达到了“文情交融”的境界。2.概括、总结。引导学生从直观感悟到理性审美上来,使个性感悟达到普遍性的认识,使审美活动变成自觉的实践活动为审美创造奠定基础。3.情感表达。学生从作文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所积聚的丰富感情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感情表达,既可以获取学生审美效应的反馈信息,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审美创造的训练。
当然,学生作文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不过,只要老师把握住学生作文的优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学生美感的培养是能够收到意外的惊喜的。学生有了美感,就明白自己的作文哪些地方美,哪些地方还不够美,怎样去做到完美或尽善尽美。
这种苦了学生,累了老师的传统作文模式,亟待改革,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在怎样改革的问题上,却是见仁见智,或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本人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多年来一直对作文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各种积极的尝试,得出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最重要”的结论。即是让学生在作文评改中通过阅读其他同学的优秀作文来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从而最终获得情感的愉悦和美的熏陶及享受。我的具体做法是老师创设情境,激活作文课堂教学,活跃学生思维,学生写作;学生写好作文后,分组诵读评改;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美感。下面就诵读作文,培养学生审美感受方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初读作文,学生感受美
老师在班上选取优秀作文,指导学生概括作文内容。学生对作文进行认读,把文字符号转化为客观、具体的形象,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直觉”式的“悦耳悦目”的初级美感。这个阶段的主要的审美活动有:1.审题,即明确本文所描述的对象、主要人物、环境,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大脑里形成有关审美对象的轮廓,为进一步感受、理解打下基础。2.认读,即把作文中的语言文字破译为具体形象。必要时,教师要借助有关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用形象的语言、神态把真实的形象再现出来。3.美读,即使学生认真地感受作者的感情,感知作者所描绘的形象。
二、再读作文,学生欣赏美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对作文的情节、意境、气韵等加以认识,使之与自己的心灵交融,到达“悦心悦意”的中级美感。主要审美活动有:1.移情,即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心灵上受到震动,思想上受到启迪。教师要设法把作文中的情“移”到学生的身上。例如学生评改习作《我最敬佩的人》一文,有位同学写他最敬佩是的他的父亲,在讲到父亲惩罚他搬砖头那段文字时,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如 “冲”、“抢”、“抓”、“抱”、“摔”、“扔”等动作,从中体验那种对父亲又气又恨的不满和自己永不服输的强烈感情。2.移形,即让学生把作文所描绘的形象“移”到自己的脑海中,与学生心里储存的表象进行整合。通过“移形”可以把作文中描写的客观形象转化成学生大脑中的审美意象。如评改《我的家乡就是美》时,学生展开联想,把作文中写到零散的景物幻化为完整统一的有机体,绘制出了一幅幅家乡山水和风俗人情画。3.移境,让学生对作文中的意境进行深刻的领悟。通过移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情的感化,还可以让学生受到理的启迪,从而对其思想、品德、人格、个性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收到语文、德育和美育三者有机统一的效果。
三、析读作文,学生评价美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学生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结合上对作文作深入的探究:运用一定的审美观点、审美标准对作文进行审美判断;对作文的言外之意、象外之境进行总体把握,呈现出对客观事物必然性的瞬间感悟和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达到“悦志悦神”的高级美感。例如教学生评改《校园雪景》时,首先使学生弄清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会贯通的好处,然后认真体会同学们作文中出现的“眺望”、“俯瞰”、“遥望”、“仰视”、“近看”、“只见”等词语的精妙之处,体察小作者独到的独特构思,评价作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和结构美等。
四、品读作文,学生创造美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巩固、提高,把从别人作文中学到的审美知识迁移为审美技能,把对美的感受、理解,转化为对美的创造。通过前面几个阶段,美已经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痕迹。这时候,经过学生创造想象力的发挥,对所感受过的形象进行再创造加工,这样带有学生丰富感情的新形象便自然而生了。这种新形象既带有原始主观的东西,也有学生的情感体验,面貌也就焕然一新了。因此这个阶段的审美是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外物、他人的超级美感。此时的品读就是创造美。1.复述。学生对整篇作文的思想感情、人物形象、写作手法都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复述,如同出于己口,就好像不是在读别人的作文,而是在自己创作,从而达到了“文情交融”的境界。2.概括、总结。引导学生从直观感悟到理性审美上来,使个性感悟达到普遍性的认识,使审美活动变成自觉的实践活动为审美创造奠定基础。3.情感表达。学生从作文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所积聚的丰富感情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感情表达,既可以获取学生审美效应的反馈信息,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审美创造的训练。
当然,学生作文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不过,只要老师把握住学生作文的优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学生美感的培养是能够收到意外的惊喜的。学生有了美感,就明白自己的作文哪些地方美,哪些地方还不够美,怎样去做到完美或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