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岩屑录井是地质工作的基础,是了解地层岩性及组合关系、油气水显示和建立地层剖面的重要手段。具有成本低、了解地下情况及时和资料系统性强等优点,可获得大量的地层、构造、生储盖组合关系、储油物性及含油气情况等信息,是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一种录井方法。介绍发目前油田岩屑录井描述标准现状,对标准的改进的进行了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岩屑录井描述标准 现状 思考
中图分类号:P318.4+1
1 目前油田岩屑录井描述标准现状
现阶段胜利油田相关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所执行标准为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企业标准Q/SH 1020 0754-2010《岩心岩屑现场描述内容和方法》、Q/SH1020 0377—2004《荧光录井规范》。其中岩屑描述方法:仔细认真、专人描述。大段摊开、宏观细找。远看颜色、近查岩性。干湿结合,挑分岩性。参考钻时、分层定名。含油岩性、描述重点。特殊岩性应送样鉴定。在岩屑描述内容方面,主要包括颜色、成分、化石及含有物、物理性质、结构、构造、与稀盐酸反应情况、含油情况。
这套标准是建立在勘探开发实践及前人研究成果之上的。但随着录井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勘探任务的需要,该标准所建立的描述内容出现了诸多不足。
2 油田岩屑录井描述标准改进的思考
储层评价和油气层评价是勘探开发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储层评价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还要强调及时性。其一直是困扰录井工作的难题。核磁共振录井是目前唯一能快速、准确、进行定量评价储层物性及流体可动性的录井技术。核磁共振录井固然先进,但在岩屑测量方面现阶段还无法分析。依现有材料及条件,在岩屑描述中储层评价从定性的角度上说还是有应该改进的地方。
以砂岩储层为例来看一下现标准中对该情况油气显示层的描述方法:含油级别较高时描述岩屑含油的颜色、饱满程度、含油产状(均匀、斑块、斑点)、原油性质(轻质油、油质较轻或较稠、稠油)、含油岩屑占定名岩屑的百分比、滴照情况(基本上只有亮黄色的颜色描述)。含油级别为荧光级别时描述更为简单,只涉及含油岩屑占定名岩屑的百分比、滴照情况(荧光特征1-5级,自模糊晕状边缘无亮环至均匀明亮或呈溪流状)。这其中岩屑含油的颜色、饱满程度、含油产状、含油岩屑占定名岩屑的百分比这四项基本上是对岩屑含油级别的简单描述。另外是通过颜色观察进行原油性质的初步判断。滴照情况的描述只是记录了颜色,所呈状态,最终还是为了说明含油级别。
通过标准可以看出,目前岩屑录井过程中对含油气显示岩屑的描述仅仅限于反复论证自身定名的阶段,这对于以寻找油气为目的的岩屑录井工作是大大的不够的,更不要说油气层评价。岩屑描述本身就是对鉴定过程的记录,但在实际操作中过程应该得到更好的记录,依顺序:
(1)荧光直照描述。在荧光直照前应对砂岩储层的泥质、灰质含量依标准Q/SH 1020 0754-2010《岩心岩屑现场描述内容和方法》准确落实,在储层描述中首先记录。荧光直照:分别描述荧光分布、荧光亮度和荧光颜色等,相关标准采用Q/SH1020 0377—2004《荧光录井规范》。针对岩屑表面含油气情况分析,突出在含油气丰度评价上的作用。
(2)一次荧光滴照:记录反应速度:可分为瞬时、快、中等、慢、极慢5个级别。反应强度:块状-极强、放射状-强、溪流状-较强、晕状-中等、模糊晕状-较弱、模糊点状-弱6个级别。主要针对岩屑表面含油气情况分析,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岩屑内部含油气情况、储层物性分析。突出在含油气丰度评价上的作用,同时在储层物性评价、可动流体分析方面起作用。
(3)二次荧光滴照:利用有机溶剂滤去岩屑表面油气及部分内部油气后,再次滴照并记录。描述参考一次滴照描述方法。主要针对岩屑内部含油气情况、物性分析、可动流体分析。与一次滴照的对比中,突出储层物性评价、可动流体分析方面的作用,同时在岩屑内部含油气丰度评价方面起作用。
(4)碾压对比:岩屑压碎后的荧光滴照反映(可参照Q/SH1020 0377—2007《熒光录井规范》),并记录与碾压前荧光滴照的变化及区别。针对储层物性差的岩屑,往往在碾压前荧光显示差,但压碎后会有更明显的荧光显示。突出在储层物性评价上的作用尤其是岩屑可动流体的分析。例:坨770井3396.00m:与一、二次滴照荧光反应相结合,上述反应速度极慢,强度模糊点状-弱,但碾压强度增强明显,则说明可动流体极少,储层物性差。
(5)滤纸残余物:滴照溶剂蒸发干后残留在滤纸上或点滴盘上的残余物。主要针对原油性质的判断,观察析出油气的自然颜色进行初步判断,但应与含油丰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可以看出,仅依现有材料及条件,通过增加上述对含油气显示岩屑的描述,是能够对储层评价和油气层评价做出低级别的定性分析,而且在进一步确保了油气显示定名准确性的同时还强调储层评价的及时性。最关键的是我们获得了更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做详细记录,这是事后不可复制的。从投资收获率上讲,通过相应的运作手段,投资方可获得的回报率更高、性价比更好。
关于含油气显示岩屑描述顺序应增加为:荧光直照→→将岩屑滴上四氯化碳后,观察荧光滴照反应速度及反应强度→→利用第一次滴照后岩屑再次滴四氯化碳进行二次滴照观察(描述参照一次滴照)→→碾压对比(压后荧光强度,形状)→→滤纸残余物的记录。
再如,在地化、定量荧光分析方面同样有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岩屑返至地面的过程:以井深3520m、地温梯度3℃∕100m,井底温度为117.5℃。若温度为90℃,则井深2620m。假设为常见215.9mm井眼、排量1800l∕min、迟到时间50min,由井底3520m上返至2620m共900m,上返时间大约11-12min。而地化分析中S0气体峰90℃分析周期2min,显然在上返时间内S0理论上讲会几乎全部释出。而且,在相同情况下牙轮钻头与PDC钻头的破碎能力大不相同(以PDC破碎的细小颗粒将几乎轻烃会完全释出),造成岩屑颗粒的大小大不相同。在面对深井开发越来越多(尤其是凝析油可能性会越大)的情况下利用这样的岩屑再进行地化、定量荧光分析ST、含油浓度、油性指数时,所得出的数据还用老一套的判断标准进行是不行的,而且气测始终是个相对值,与地化、定量荧光是个绝对值根本无法对地层信息进行系统恢复。岩屑描述针对这一块(至少在数据分析表中应注明)应该对岩屑的破碎程度进行记录。
3 结束语
通过对现场岩屑录井工作的总结,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标准进行改进,有利于针对现阶段岩屑录井存在诸多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上是对岩屑描述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张社民 细碎岩屑地质录井方法研究 《河南石油》 2004 第1期
[2] 缑震宇PDC钻头钻进条件下岩屑录井方法探讨 《西部探矿工程》 2006 第B06期
关键词:岩屑录井描述标准 现状 思考
中图分类号:P318.4+1
1 目前油田岩屑录井描述标准现状
现阶段胜利油田相关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所执行标准为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企业标准Q/SH 1020 0754-2010《岩心岩屑现场描述内容和方法》、Q/SH1020 0377—2004《荧光录井规范》。其中岩屑描述方法:仔细认真、专人描述。大段摊开、宏观细找。远看颜色、近查岩性。干湿结合,挑分岩性。参考钻时、分层定名。含油岩性、描述重点。特殊岩性应送样鉴定。在岩屑描述内容方面,主要包括颜色、成分、化石及含有物、物理性质、结构、构造、与稀盐酸反应情况、含油情况。
这套标准是建立在勘探开发实践及前人研究成果之上的。但随着录井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勘探任务的需要,该标准所建立的描述内容出现了诸多不足。
2 油田岩屑录井描述标准改进的思考
储层评价和油气层评价是勘探开发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储层评价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还要强调及时性。其一直是困扰录井工作的难题。核磁共振录井是目前唯一能快速、准确、进行定量评价储层物性及流体可动性的录井技术。核磁共振录井固然先进,但在岩屑测量方面现阶段还无法分析。依现有材料及条件,在岩屑描述中储层评价从定性的角度上说还是有应该改进的地方。
以砂岩储层为例来看一下现标准中对该情况油气显示层的描述方法:含油级别较高时描述岩屑含油的颜色、饱满程度、含油产状(均匀、斑块、斑点)、原油性质(轻质油、油质较轻或较稠、稠油)、含油岩屑占定名岩屑的百分比、滴照情况(基本上只有亮黄色的颜色描述)。含油级别为荧光级别时描述更为简单,只涉及含油岩屑占定名岩屑的百分比、滴照情况(荧光特征1-5级,自模糊晕状边缘无亮环至均匀明亮或呈溪流状)。这其中岩屑含油的颜色、饱满程度、含油产状、含油岩屑占定名岩屑的百分比这四项基本上是对岩屑含油级别的简单描述。另外是通过颜色观察进行原油性质的初步判断。滴照情况的描述只是记录了颜色,所呈状态,最终还是为了说明含油级别。
通过标准可以看出,目前岩屑录井过程中对含油气显示岩屑的描述仅仅限于反复论证自身定名的阶段,这对于以寻找油气为目的的岩屑录井工作是大大的不够的,更不要说油气层评价。岩屑描述本身就是对鉴定过程的记录,但在实际操作中过程应该得到更好的记录,依顺序:
(1)荧光直照描述。在荧光直照前应对砂岩储层的泥质、灰质含量依标准Q/SH 1020 0754-2010《岩心岩屑现场描述内容和方法》准确落实,在储层描述中首先记录。荧光直照:分别描述荧光分布、荧光亮度和荧光颜色等,相关标准采用Q/SH1020 0377—2004《荧光录井规范》。针对岩屑表面含油气情况分析,突出在含油气丰度评价上的作用。
(2)一次荧光滴照:记录反应速度:可分为瞬时、快、中等、慢、极慢5个级别。反应强度:块状-极强、放射状-强、溪流状-较强、晕状-中等、模糊晕状-较弱、模糊点状-弱6个级别。主要针对岩屑表面含油气情况分析,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岩屑内部含油气情况、储层物性分析。突出在含油气丰度评价上的作用,同时在储层物性评价、可动流体分析方面起作用。
(3)二次荧光滴照:利用有机溶剂滤去岩屑表面油气及部分内部油气后,再次滴照并记录。描述参考一次滴照描述方法。主要针对岩屑内部含油气情况、物性分析、可动流体分析。与一次滴照的对比中,突出储层物性评价、可动流体分析方面的作用,同时在岩屑内部含油气丰度评价方面起作用。
(4)碾压对比:岩屑压碎后的荧光滴照反映(可参照Q/SH1020 0377—2007《熒光录井规范》),并记录与碾压前荧光滴照的变化及区别。针对储层物性差的岩屑,往往在碾压前荧光显示差,但压碎后会有更明显的荧光显示。突出在储层物性评价上的作用尤其是岩屑可动流体的分析。例:坨770井3396.00m:与一、二次滴照荧光反应相结合,上述反应速度极慢,强度模糊点状-弱,但碾压强度增强明显,则说明可动流体极少,储层物性差。
(5)滤纸残余物:滴照溶剂蒸发干后残留在滤纸上或点滴盘上的残余物。主要针对原油性质的判断,观察析出油气的自然颜色进行初步判断,但应与含油丰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可以看出,仅依现有材料及条件,通过增加上述对含油气显示岩屑的描述,是能够对储层评价和油气层评价做出低级别的定性分析,而且在进一步确保了油气显示定名准确性的同时还强调储层评价的及时性。最关键的是我们获得了更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做详细记录,这是事后不可复制的。从投资收获率上讲,通过相应的运作手段,投资方可获得的回报率更高、性价比更好。
关于含油气显示岩屑描述顺序应增加为:荧光直照→→将岩屑滴上四氯化碳后,观察荧光滴照反应速度及反应强度→→利用第一次滴照后岩屑再次滴四氯化碳进行二次滴照观察(描述参照一次滴照)→→碾压对比(压后荧光强度,形状)→→滤纸残余物的记录。
再如,在地化、定量荧光分析方面同样有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岩屑返至地面的过程:以井深3520m、地温梯度3℃∕100m,井底温度为117.5℃。若温度为90℃,则井深2620m。假设为常见215.9mm井眼、排量1800l∕min、迟到时间50min,由井底3520m上返至2620m共900m,上返时间大约11-12min。而地化分析中S0气体峰90℃分析周期2min,显然在上返时间内S0理论上讲会几乎全部释出。而且,在相同情况下牙轮钻头与PDC钻头的破碎能力大不相同(以PDC破碎的细小颗粒将几乎轻烃会完全释出),造成岩屑颗粒的大小大不相同。在面对深井开发越来越多(尤其是凝析油可能性会越大)的情况下利用这样的岩屑再进行地化、定量荧光分析ST、含油浓度、油性指数时,所得出的数据还用老一套的判断标准进行是不行的,而且气测始终是个相对值,与地化、定量荧光是个绝对值根本无法对地层信息进行系统恢复。岩屑描述针对这一块(至少在数据分析表中应注明)应该对岩屑的破碎程度进行记录。
3 结束语
通过对现场岩屑录井工作的总结,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标准进行改进,有利于针对现阶段岩屑录井存在诸多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上是对岩屑描述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张社民 细碎岩屑地质录井方法研究 《河南石油》 2004 第1期
[2] 缑震宇PDC钻头钻进条件下岩屑录井方法探讨 《西部探矿工程》 2006 第B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