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城市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城乡二元体制差异明显,大量贫困农村的青壮年都趋向于到城市中打工挣钱,而把子女留到家中或被父母一方、或被老人看管。孩子的成长环境中缺乏足够的家庭关怀,再加上农村教育资源紧缺、教学条件低下,这些留守儿童们从小就不能接受到完整而良好的教育,长久下去,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也会为社会增加一定的负担。苏北地区是我国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开放程度较差,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紧缺,教学质量相对落后。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苏北地区的教学情况,加强对该地区留守儿童校外协作情况的了解,我们专门组成了对苏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校外协作活动情况的研究小组,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案例法、行动研究等方法,对苏北地区留守儿童的校外协作活动进行研究,以便于为当地的教育质量提升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苏北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为了全面地了解苏北地区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我们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苏北地区留守儿童家庭学习现状、相互协作学习组织、协作小组校外学习、校外业余活动协作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了以下情况。
1.苏北地区留守儿童家庭学习现状
众所周知,苏北地区经济条件较为落后,大部分农村地区的青壮年都选择到东部较发达地区打工,所以就把子女留给了家里的老人。我们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当地儿童的家庭学习情况不容乐观,一些低年级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基本上不会在家写家庭作业,有一部分在家写作业的孩子缺少必要的家长指导,完全凭自己的能力完成。同时我们还了解到,该地区大约90%的孩子没有适合自己年龄的课外读物,放学之后在家中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孩子们基本没有形成在家中预习、复习功课的习惯,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的已经是好学生了。走访中我们采访了一名9岁的小女孩,她告诉我们班里的学生放学后要么帮家里干活,要么就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很少有在家中学习的。
2.苏北地区留守儿童相互协作学习的组织情况
经过对苏北地区多个村庄的走访,我们有意识地对留守儿童的相互协作学习的组织情况进行调查。大部分地区的教学条件比较落后,教学质量和教学理念也与发达地区有所差异,所以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很少有学校会重视孩子们相互协作学习,近一半的校长和老师都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学习模式,有一部分老师虽然听说过但很少去引导学生们相互协作学习,所以并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理念。更有一部分地区的留守儿童根本就没有过相互协作学习的经历,他们认为相互协作学习仅仅是几个小朋友一起完成作业,许多家长也不了解相互协作学习的真正内涵。
3.苏北地区留守儿童协作小组校外学习情况
协作小组校外学习一般指学生在课余时间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一起协作、共同学习,利用放学时间通过合作来学习或者实践。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对苏北各地留守儿童协作小组的校外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其结果更是不容乐观。农村的孩子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家庭住址相近,生活在同一个村中便于相互交往,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学校里很少特意为学生们分成小组学习,更很少组织留守儿童结成小组进行校外学习。在调查中可以看出,距离城市较近的地区会有较少的学生参与校外的小组协作学习,越是偏远的贫困地区越是很少有学生参与校外小组协作学习。
4.苏北地区留守儿童校外业余活动协作情况
由以上三个调查我们可以很清楚的认识到,苏北地区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不容乐观,从学校到家庭都很少注重校外协作活动,所以在调查该地区留守儿童的校外业余活动协作时,情况仍然很不理想。虽然,孩子们在放学后或在假期时会一起组织玩耍,但是很少组织比较有意义、能够对他们的思想和心灵起到提升作用的活动,学校也很少会组织学生们在放学后或者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和有意义的活动,所以从整体上说,该地区的校外业余活动的协作情况也是缺乏有效的组织与引导。
二、苏北地区留守儿童校外协作活动存在问题
经过多次的走访调研以及采访,我们认识到苏北地区的留守儿童校外协作情况存在很大的问题,这种现象是教育的失误也是社会的失责,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学习成长,更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下面简单总结苏北地区留守儿童校外协作活动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组织
在调查中我们很明显的认识到苏北地区留守儿童的校外协作情况并不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组织,这包括学校的组织和家庭的组织。
从学校角度来看,很多学校并没有认识到校外协作活动的重要性,大部分学校都是在放学后给学生留一部分的家庭作业,并不会引导学生结成学习小组,有目的的为学生布置一个或几个实践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在小组协作中完成活动的主题。同时,贫困地区的教学质量比较落后,当地的老师教学水平欠缺,缺乏专业的教学技能,甚至还有少数是从村中找的“较高学历”的人来代课,这样很难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资源,更不用要求有校外小组协作的意识。
从家庭角度来看,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都在外地打工,很少能有时间来管理孩子的学习,对孩子有意识去结成小组进行校外协作活动缺乏有效的引导,更有一些家中的老人会认为这是没有用处的,不理解这种活动的作用。
2.缺乏有利的环境
苏北地区的农村条件较为艰苦,绝大部分的人们要为生活而四处奔波,很少有人会关注和支持孩子们的校外协作活动,再加上农村本来就条件落后,缺乏孩子们进行校外协作活动的基础设施,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为孩子们的校外协作活动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同时,由于留守儿童家中的长辈都是岁数较高的老人,在体力上不能完全承担家中的劳动,所以这些孩子们在放学之后还要帮助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校外协作活动,这也是一种环境的缺失。 3.缺乏外界的配合
学生的校外小组协作活动大部分都是一些课外的实践活动,例如参观考察、动手实践等,有时还需要家人或者社会上的人进行指导。由于农村地区的人们对这些不是特别理解,而且整天忙于劳动,他们很少有时间对孩子们的校外协作活动进行支持与配合。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学生反映他们在校外协作过程中需要家长或者社会上的人的配合时,很少得到较好的回应,所以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校外协作活动还需要外界人士的积极配合。
三、改进苏北地区留守儿童校外协作情况的对策
根据上面的调查情况可知,苏北地区留守儿童校外协作情况不太乐观。为了找出比较适宜的方法,我们结合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对策并进行小范围的试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加强引导,促使学生自主完成家庭作业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苏北地区的留守儿童很少有学生重视家庭作业,并且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抄袭家庭作业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苏北地区的某个村庄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改进措施试验,引导学生们自主完成家庭作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从学校了解到,学生日常的家庭作业量并不是很大,一般需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而且内容一般是与当天所讲内容相关的题目,所以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简单。结合这种情况,我们和教师进行沟通,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作业,也就是按成绩将学生分成几个层级,每一个层级的学生有不同的作业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抄袭作业的可能性。同时,因材施教也不会给学生造成太多的困难。除此之外,我们还和家庭进行沟通,虽然家庭里的成人一般都是老人,但是也要向其传递学习重要的理念。我们联系当地的村干部,向他们表达我们的意图,由他们出面来协助我们向老人们讲清楚学习的重要以及在生活中不要溺爱孩子、及时督促孩子学习的必要性。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我们一家一家地给老人们做工作,建议老人们在孩子放学后先给孩子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写作业,期间不要打扰他,让孩子做完作业后再去干其他的事情。老人们非常理解我们的建议,并且尽可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这样孩子就有了时间和精力做家庭作业,并且作业的难度也符合自身的学习能力。半个月下来,90%的学生都能放学后在家独自完成作业,并且在成绩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2.合理安排,加强学生课外活动合作意识
鉴于学校缺乏对学生进行校外协作活动组织的情况,我们积极与学校进行沟通,并且为学校的教师提供校外协作活动的成功案例,让教师认识到这一行为的重要性,并且向他们传递这一行为的注意事项以及教学经验等,在征得学校的允许后,我们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试验。
由于当地的条件比较艰苦,校外实践活动所能利用的资源也很有限,我们打算就地取材,结合当地的特色设置课外活动。例如,学习语文书中的《荔枝》一课时,苏北地区的孩子们大部分都没有见过荔枝,但是当地盛产柿子,我们利用课本中文章的思路让学生们到柿子园中去仔细了解一下柿子的特征,并且回家问长辈柿子从开花到结果的整个流程,以及在培育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将自己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很好地利用了课余时间。经过几次课外实践活动的试验,学生们普遍反映,非常喜欢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不仅没有在课堂上学习的那种压力,而且更能够切身体会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建立小组,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农村地区的孩子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同一个村庄里的孩子都非常熟悉,所以在沟通交流中不会出现任何的障碍。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苏北地区的留守儿童大多数只是放学后一起结伴玩耍,很少有几个同学结成一个小组共同学习的情况。所以我们联系当地的部分学校,建议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放学后回到家中一起学习、互帮互助。
教师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每一天放学后一个小组的同学要一起完成家庭作业,并且每一个小组的组长负责教会小组成员中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在第二天上课时,教师会着重对这些学生进行提问,以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比如,今天留的作业是两页数学练习题和背诵课文,放学后同一小组的学生都到一个人家中去共同学习,先自己完成练习题,然后有不会的题目再拿出来共同讨论,互相讲解,在确定每一个题目都没有问题后,小组成员要互相检查背诵课文,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经过实践检验,课下小组协作学习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激发其更加努力;另一方面节省了老师在课堂上挨个订正题目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反响非常不错。
4.加强配合,改善学生课外活动环境
由于处在偏远的贫困地区,当地的人们对于教育并没有发达地区的人们重视,更不清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支持教育,所以就造成了苏北地区留守儿童开展校外协作活动时配合度不高的问题,这是整个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改变农村地区人们的观念非常重要。
我们选取了一个村进行实验。先向村干部们讲解校外协作活动的主要内涵以及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随后,建议村干部通过广播、村民会议等方式向村民传达这样的理念,并且动员村民们支持学生的校外协作活动,当村里的孩子有任务需要人配合和支持时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同时,家庭中要支持孩子们进行校外协作活动,尽量减少学生们干农活的时间,使其有充分的时间、精力去完成自己的校外协作活动,解决学生们的后顾之忧。经过讲解,许多村民都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管理、支持自己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为其他的孩子提供便利。
苏北地区由于经济原因,在教育上落后于苏南地区,当地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更应得到高度的重视。本文在对苏北地区留守儿童校外协作活动的研究中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通过实践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提高该地区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水平做出贡献。当然,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相互配合。
(责任编辑 张慧籽)
一、苏北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为了全面地了解苏北地区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我们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苏北地区留守儿童家庭学习现状、相互协作学习组织、协作小组校外学习、校外业余活动协作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了以下情况。
1.苏北地区留守儿童家庭学习现状
众所周知,苏北地区经济条件较为落后,大部分农村地区的青壮年都选择到东部较发达地区打工,所以就把子女留给了家里的老人。我们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当地儿童的家庭学习情况不容乐观,一些低年级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基本上不会在家写家庭作业,有一部分在家写作业的孩子缺少必要的家长指导,完全凭自己的能力完成。同时我们还了解到,该地区大约90%的孩子没有适合自己年龄的课外读物,放学之后在家中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孩子们基本没有形成在家中预习、复习功课的习惯,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的已经是好学生了。走访中我们采访了一名9岁的小女孩,她告诉我们班里的学生放学后要么帮家里干活,要么就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很少有在家中学习的。
2.苏北地区留守儿童相互协作学习的组织情况
经过对苏北地区多个村庄的走访,我们有意识地对留守儿童的相互协作学习的组织情况进行调查。大部分地区的教学条件比较落后,教学质量和教学理念也与发达地区有所差异,所以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很少有学校会重视孩子们相互协作学习,近一半的校长和老师都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学习模式,有一部分老师虽然听说过但很少去引导学生们相互协作学习,所以并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理念。更有一部分地区的留守儿童根本就没有过相互协作学习的经历,他们认为相互协作学习仅仅是几个小朋友一起完成作业,许多家长也不了解相互协作学习的真正内涵。
3.苏北地区留守儿童协作小组校外学习情况
协作小组校外学习一般指学生在课余时间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一起协作、共同学习,利用放学时间通过合作来学习或者实践。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对苏北各地留守儿童协作小组的校外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其结果更是不容乐观。农村的孩子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家庭住址相近,生活在同一个村中便于相互交往,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学校里很少特意为学生们分成小组学习,更很少组织留守儿童结成小组进行校外学习。在调查中可以看出,距离城市较近的地区会有较少的学生参与校外的小组协作学习,越是偏远的贫困地区越是很少有学生参与校外小组协作学习。
4.苏北地区留守儿童校外业余活动协作情况
由以上三个调查我们可以很清楚的认识到,苏北地区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不容乐观,从学校到家庭都很少注重校外协作活动,所以在调查该地区留守儿童的校外业余活动协作时,情况仍然很不理想。虽然,孩子们在放学后或在假期时会一起组织玩耍,但是很少组织比较有意义、能够对他们的思想和心灵起到提升作用的活动,学校也很少会组织学生们在放学后或者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和有意义的活动,所以从整体上说,该地区的校外业余活动的协作情况也是缺乏有效的组织与引导。
二、苏北地区留守儿童校外协作活动存在问题
经过多次的走访调研以及采访,我们认识到苏北地区的留守儿童校外协作情况存在很大的问题,这种现象是教育的失误也是社会的失责,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学习成长,更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下面简单总结苏北地区留守儿童校外协作活动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组织
在调查中我们很明显的认识到苏北地区留守儿童的校外协作情况并不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组织,这包括学校的组织和家庭的组织。
从学校角度来看,很多学校并没有认识到校外协作活动的重要性,大部分学校都是在放学后给学生留一部分的家庭作业,并不会引导学生结成学习小组,有目的的为学生布置一个或几个实践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在小组协作中完成活动的主题。同时,贫困地区的教学质量比较落后,当地的老师教学水平欠缺,缺乏专业的教学技能,甚至还有少数是从村中找的“较高学历”的人来代课,这样很难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资源,更不用要求有校外小组协作的意识。
从家庭角度来看,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都在外地打工,很少能有时间来管理孩子的学习,对孩子有意识去结成小组进行校外协作活动缺乏有效的引导,更有一些家中的老人会认为这是没有用处的,不理解这种活动的作用。
2.缺乏有利的环境
苏北地区的农村条件较为艰苦,绝大部分的人们要为生活而四处奔波,很少有人会关注和支持孩子们的校外协作活动,再加上农村本来就条件落后,缺乏孩子们进行校外协作活动的基础设施,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为孩子们的校外协作活动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同时,由于留守儿童家中的长辈都是岁数较高的老人,在体力上不能完全承担家中的劳动,所以这些孩子们在放学之后还要帮助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校外协作活动,这也是一种环境的缺失。 3.缺乏外界的配合
学生的校外小组协作活动大部分都是一些课外的实践活动,例如参观考察、动手实践等,有时还需要家人或者社会上的人进行指导。由于农村地区的人们对这些不是特别理解,而且整天忙于劳动,他们很少有时间对孩子们的校外协作活动进行支持与配合。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学生反映他们在校外协作过程中需要家长或者社会上的人的配合时,很少得到较好的回应,所以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校外协作活动还需要外界人士的积极配合。
三、改进苏北地区留守儿童校外协作情况的对策
根据上面的调查情况可知,苏北地区留守儿童校外协作情况不太乐观。为了找出比较适宜的方法,我们结合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对策并进行小范围的试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加强引导,促使学生自主完成家庭作业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苏北地区的留守儿童很少有学生重视家庭作业,并且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抄袭家庭作业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苏北地区的某个村庄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改进措施试验,引导学生们自主完成家庭作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从学校了解到,学生日常的家庭作业量并不是很大,一般需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而且内容一般是与当天所讲内容相关的题目,所以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简单。结合这种情况,我们和教师进行沟通,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作业,也就是按成绩将学生分成几个层级,每一个层级的学生有不同的作业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抄袭作业的可能性。同时,因材施教也不会给学生造成太多的困难。除此之外,我们还和家庭进行沟通,虽然家庭里的成人一般都是老人,但是也要向其传递学习重要的理念。我们联系当地的村干部,向他们表达我们的意图,由他们出面来协助我们向老人们讲清楚学习的重要以及在生活中不要溺爱孩子、及时督促孩子学习的必要性。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我们一家一家地给老人们做工作,建议老人们在孩子放学后先给孩子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写作业,期间不要打扰他,让孩子做完作业后再去干其他的事情。老人们非常理解我们的建议,并且尽可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这样孩子就有了时间和精力做家庭作业,并且作业的难度也符合自身的学习能力。半个月下来,90%的学生都能放学后在家独自完成作业,并且在成绩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2.合理安排,加强学生课外活动合作意识
鉴于学校缺乏对学生进行校外协作活动组织的情况,我们积极与学校进行沟通,并且为学校的教师提供校外协作活动的成功案例,让教师认识到这一行为的重要性,并且向他们传递这一行为的注意事项以及教学经验等,在征得学校的允许后,我们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试验。
由于当地的条件比较艰苦,校外实践活动所能利用的资源也很有限,我们打算就地取材,结合当地的特色设置课外活动。例如,学习语文书中的《荔枝》一课时,苏北地区的孩子们大部分都没有见过荔枝,但是当地盛产柿子,我们利用课本中文章的思路让学生们到柿子园中去仔细了解一下柿子的特征,并且回家问长辈柿子从开花到结果的整个流程,以及在培育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将自己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很好地利用了课余时间。经过几次课外实践活动的试验,学生们普遍反映,非常喜欢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不仅没有在课堂上学习的那种压力,而且更能够切身体会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建立小组,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农村地区的孩子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同一个村庄里的孩子都非常熟悉,所以在沟通交流中不会出现任何的障碍。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苏北地区的留守儿童大多数只是放学后一起结伴玩耍,很少有几个同学结成一个小组共同学习的情况。所以我们联系当地的部分学校,建议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放学后回到家中一起学习、互帮互助。
教师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每一天放学后一个小组的同学要一起完成家庭作业,并且每一个小组的组长负责教会小组成员中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在第二天上课时,教师会着重对这些学生进行提问,以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比如,今天留的作业是两页数学练习题和背诵课文,放学后同一小组的学生都到一个人家中去共同学习,先自己完成练习题,然后有不会的题目再拿出来共同讨论,互相讲解,在确定每一个题目都没有问题后,小组成员要互相检查背诵课文,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经过实践检验,课下小组协作学习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激发其更加努力;另一方面节省了老师在课堂上挨个订正题目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反响非常不错。
4.加强配合,改善学生课外活动环境
由于处在偏远的贫困地区,当地的人们对于教育并没有发达地区的人们重视,更不清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支持教育,所以就造成了苏北地区留守儿童开展校外协作活动时配合度不高的问题,这是整个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改变农村地区人们的观念非常重要。
我们选取了一个村进行实验。先向村干部们讲解校外协作活动的主要内涵以及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随后,建议村干部通过广播、村民会议等方式向村民传达这样的理念,并且动员村民们支持学生的校外协作活动,当村里的孩子有任务需要人配合和支持时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同时,家庭中要支持孩子们进行校外协作活动,尽量减少学生们干农活的时间,使其有充分的时间、精力去完成自己的校外协作活动,解决学生们的后顾之忧。经过讲解,许多村民都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管理、支持自己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为其他的孩子提供便利。
苏北地区由于经济原因,在教育上落后于苏南地区,当地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更应得到高度的重视。本文在对苏北地区留守儿童校外协作活动的研究中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通过实践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提高该地区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水平做出贡献。当然,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相互配合。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