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养成性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对当前的农村幼儿教育而言,还存在十分严峻的问题。本文以此切入,首先厘清存在的问题,再进一步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行为的改变,有较强的实践性。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 养成性教育 有效性 问题和对策
幼儿期是一个人各种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情况决定着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终身的幸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农村幼儿园的养成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理当用心用力对待,才可能改变教学行为,促进幼儿的养成教育。
首先,要厘清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梳理存在的问题,是调整教学理念的基础,改变教育行为的前提。
一是幼儿园养成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课程的编制与实践严重脱节。幼儿园所使用的教材都是某些专家团队根据自己的研究理论,有侧重地编写的所谓整合教材、活动教材、发展教材等。而这些教材,没有专门的养成课程,偶有涉猎也很笼统,在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层递性,不能将养成教育像语言、科学、艺术等课程一样纳入具体的课程编制。因此,养成教育存在盲目、无序等不符合习惯养成规律的。
二是幼儿园自身在养成教育管理方面缺位。目前,农村幼儿园的养成教育还停留在“放养式”的管理层面,幼儿园没有明确的养成教育目标、评价标准和具体的管理措施。再加上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教育方法欠缺科学性和系统性,课程自主设计能力、实施能力都很弱,无法独立地完成养成教育目标。因而,作为幼儿期重要教育内容的养成教育还游离于课程体系之外。
三是家园未能形成高度认同的教育环境。幼儿园以及家庭在教育目标、要求及做法上存在着较严重的分歧。家长关注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不好,对于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等人格要素却被置于脑后。幼儿园提倡的是游戏教学、养成教育从小做起。幼儿园、家庭不能为幼儿创设大家彼此默认的一致一贯的教育环境,教育合力不足。
四是教育方式不当,教育有效性不够。在养成教育中,教师的观念陈旧落后,作风粗放浮飘,方法简单粗暴。对幼儿的认知特点缺乏客观的认识,对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内容的长期性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孩子的需要、兴趣等学习动机缺乏系统的研究,实践中幼儿的被动接受很多,主动构建极少,为孩子喜欢的实践层面的操作体验更是微乎其微,尤其对于反复出现不良行为孩子的个性化教育方式极其欠缺,缺乏研究。
最重要的在于,我们要有针对问题的具体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变。
家庭的支持配合、环境的默化熏陶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等,都是提高幼儿养成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于幼儿,这也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大致可以从以下方向着力:
一是加强家园配合,营造高度认同的教育环境。养成教育是知行合一的繁复过程,当众多教育者对孩子的行为、要求前后相悖时,幼儿就会感到迷茫困惑,甚至会无所适从,这时养成教育的有效性几近于零,甚至是负效应。为此,必须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使家庭、幼儿园能充分形成合力。利用家长培训会、家庭沙龙和专家讲座等家园互动宣传活动,引领家长多了解幼儿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让家园真正携手,使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在家庭中得以延伸和巩固。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诸如:请家长观摩幼儿园养成教育现场会,开办家长育儿方法分层辅导班,“我是好爸爸、妈妈、谁是幼儿行为好标兵”评選等活动,切实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幼儿园和家庭各成员在教育行为、要求上必须保持高度一致、前后一贯,共同营造一种具有认同感的环境。比如,安静就餐这一规则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或餐厅都被普遍认同,孩子受到这种环境熏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安静进餐。
二是强化专题研讨,探寻科学的养成教育指导方式。在幼儿教育中,教育有效性大小,将直接取决于教育者是否拥有“以儿童为本位”的理念和方法。因这样的方法包蕴着科学、系统的自主做事的过程,均是发自幼儿内心和能引起幼儿兴趣的。幼儿通过这样的实践能获得经验,弄懂为什么要做,做什么,怎样做,做事的后果如何?旨在使幼儿成为自愿、自主与主动的实践者和管理者。因此,幼儿园要组织教师对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能力目标、教育内容和方法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把握。要通过课题引领、案例研讨、现场观摩等多种活动,让教师充分理解养成教育的要求和内涵,准确定位幼儿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提高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从而变教师随意灌输为幼儿积极主动的实践体验,真正促进幼儿养成教育。
三是要立足实际,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国家教育目标、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实践的中介和桥梁。而目前幼儿园养成教育课程还不尽完善。作为农村幼儿园,应立足实际,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主动构建园本课程。首先,加强幼儿园对养成教育的精细化管理,建立评估考核制度,制定可行的目标计划和评价指标,将养成教育纳入幼儿园管理范畴。其次,要尽快建立专业团队,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园本养成教育教材。根据幼儿的身心、年龄和认知特点,合理区分习惯养成教育的先后和轻重顺序,制定不同阶段的习惯培养目标和要求,落实层递式推进。
四是要强化规矩,创建生活化、游戏化的教育局面。养成教育的关键是导之以行。导之核心在“明确规矩”,行之重点在“采取有效的方法”。实践运用中,应采取“游戏化的养成教育方法”,就是把幼儿行为习惯教育目标、内容和要求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幼儿在愉快玩耍中感知、体验、掌握和积累有关行为准则,并能运用这些准则和经验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如幼儿在玩滑梯时,常你推我挤,或争先恐后,教师简单的提醒、说教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具体教学中,可先让幼儿去体验无序玩,然后据此引导幼儿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游戏规则,并通过相类似的游戏加以深化、巩固。这样幼儿便明白了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怎样做才会更好?什么叫排队?生活中哪些时候、哪些地方还需要排队等待。长期坚持,来源于幼儿生活实际的规矩自会在头脑中根深蒂固。
不懈追求有效性,促进幼儿养成教育,应该成为我们生命和骨子里的元素!
参考文献
[1]马慧萍.浅谈如何在幼儿养成教育中培养良好的习惯.新课程.2015.6;
[2]许国娟.浅谈当前农村幼儿养成教育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小作家选刊.2017.3。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 养成性教育 有效性 问题和对策
幼儿期是一个人各种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情况决定着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终身的幸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农村幼儿园的养成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理当用心用力对待,才可能改变教学行为,促进幼儿的养成教育。
首先,要厘清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梳理存在的问题,是调整教学理念的基础,改变教育行为的前提。
一是幼儿园养成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课程的编制与实践严重脱节。幼儿园所使用的教材都是某些专家团队根据自己的研究理论,有侧重地编写的所谓整合教材、活动教材、发展教材等。而这些教材,没有专门的养成课程,偶有涉猎也很笼统,在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层递性,不能将养成教育像语言、科学、艺术等课程一样纳入具体的课程编制。因此,养成教育存在盲目、无序等不符合习惯养成规律的。
二是幼儿园自身在养成教育管理方面缺位。目前,农村幼儿园的养成教育还停留在“放养式”的管理层面,幼儿园没有明确的养成教育目标、评价标准和具体的管理措施。再加上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教育方法欠缺科学性和系统性,课程自主设计能力、实施能力都很弱,无法独立地完成养成教育目标。因而,作为幼儿期重要教育内容的养成教育还游离于课程体系之外。
三是家园未能形成高度认同的教育环境。幼儿园以及家庭在教育目标、要求及做法上存在着较严重的分歧。家长关注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不好,对于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等人格要素却被置于脑后。幼儿园提倡的是游戏教学、养成教育从小做起。幼儿园、家庭不能为幼儿创设大家彼此默认的一致一贯的教育环境,教育合力不足。
四是教育方式不当,教育有效性不够。在养成教育中,教师的观念陈旧落后,作风粗放浮飘,方法简单粗暴。对幼儿的认知特点缺乏客观的认识,对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内容的长期性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孩子的需要、兴趣等学习动机缺乏系统的研究,实践中幼儿的被动接受很多,主动构建极少,为孩子喜欢的实践层面的操作体验更是微乎其微,尤其对于反复出现不良行为孩子的个性化教育方式极其欠缺,缺乏研究。
最重要的在于,我们要有针对问题的具体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变。
家庭的支持配合、环境的默化熏陶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等,都是提高幼儿养成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于幼儿,这也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大致可以从以下方向着力:
一是加强家园配合,营造高度认同的教育环境。养成教育是知行合一的繁复过程,当众多教育者对孩子的行为、要求前后相悖时,幼儿就会感到迷茫困惑,甚至会无所适从,这时养成教育的有效性几近于零,甚至是负效应。为此,必须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使家庭、幼儿园能充分形成合力。利用家长培训会、家庭沙龙和专家讲座等家园互动宣传活动,引领家长多了解幼儿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让家园真正携手,使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在家庭中得以延伸和巩固。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诸如:请家长观摩幼儿园养成教育现场会,开办家长育儿方法分层辅导班,“我是好爸爸、妈妈、谁是幼儿行为好标兵”评選等活动,切实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幼儿园和家庭各成员在教育行为、要求上必须保持高度一致、前后一贯,共同营造一种具有认同感的环境。比如,安静就餐这一规则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或餐厅都被普遍认同,孩子受到这种环境熏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安静进餐。
二是强化专题研讨,探寻科学的养成教育指导方式。在幼儿教育中,教育有效性大小,将直接取决于教育者是否拥有“以儿童为本位”的理念和方法。因这样的方法包蕴着科学、系统的自主做事的过程,均是发自幼儿内心和能引起幼儿兴趣的。幼儿通过这样的实践能获得经验,弄懂为什么要做,做什么,怎样做,做事的后果如何?旨在使幼儿成为自愿、自主与主动的实践者和管理者。因此,幼儿园要组织教师对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能力目标、教育内容和方法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把握。要通过课题引领、案例研讨、现场观摩等多种活动,让教师充分理解养成教育的要求和内涵,准确定位幼儿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提高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从而变教师随意灌输为幼儿积极主动的实践体验,真正促进幼儿养成教育。
三是要立足实际,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国家教育目标、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实践的中介和桥梁。而目前幼儿园养成教育课程还不尽完善。作为农村幼儿园,应立足实际,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主动构建园本课程。首先,加强幼儿园对养成教育的精细化管理,建立评估考核制度,制定可行的目标计划和评价指标,将养成教育纳入幼儿园管理范畴。其次,要尽快建立专业团队,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园本养成教育教材。根据幼儿的身心、年龄和认知特点,合理区分习惯养成教育的先后和轻重顺序,制定不同阶段的习惯培养目标和要求,落实层递式推进。
四是要强化规矩,创建生活化、游戏化的教育局面。养成教育的关键是导之以行。导之核心在“明确规矩”,行之重点在“采取有效的方法”。实践运用中,应采取“游戏化的养成教育方法”,就是把幼儿行为习惯教育目标、内容和要求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幼儿在愉快玩耍中感知、体验、掌握和积累有关行为准则,并能运用这些准则和经验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如幼儿在玩滑梯时,常你推我挤,或争先恐后,教师简单的提醒、说教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具体教学中,可先让幼儿去体验无序玩,然后据此引导幼儿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游戏规则,并通过相类似的游戏加以深化、巩固。这样幼儿便明白了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怎样做才会更好?什么叫排队?生活中哪些时候、哪些地方还需要排队等待。长期坚持,来源于幼儿生活实际的规矩自会在头脑中根深蒂固。
不懈追求有效性,促进幼儿养成教育,应该成为我们生命和骨子里的元素!
参考文献
[1]马慧萍.浅谈如何在幼儿养成教育中培养良好的习惯.新课程.2015.6;
[2]许国娟.浅谈当前农村幼儿养成教育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小作家选刊.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