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tde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以有利于其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当前教育工作的重心已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喜欢学习,学会学习,并把学习当作自己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构建一个师生互动、自主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学、愿学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当成完全被动的接收对象,表现为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分析,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要求学生主动思考、更不用说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既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不能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使学生渐渐地把学习当成了负担,当成了苦差事。要想让学生摆脱这种被动的学习局面,教师的教学方式就应该发生相应的改变,教师要努力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自主教学模式。
  如在讲到《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时,我做了这样的尝试:根据本课内容精心设计了研究课题:将全班学生组成一个联合考察团,假想从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向西进行寻访考察。这个团队由旅游观光者、考古学家、古代商人、文化使者四种不同身份的人员组成,将分别为大家介绍沿途景色、考古发现、贩运的物品、传播的文化等。提前一周下发活动预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身份,组成四个小组,互相讨论、交流。我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知识和丰富、合理的想象完成本组的主题,准备好回答相关的提问。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通过阅读课本、同学间相互交流、查找课外资料、网上查找等多种途径进行整理搜集。在讲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及时点拨、指导、适时鼓励。整个过程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缩短了与史实的距离,加深了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对比较枯燥的历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多种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有些学生不喜欢历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历史只讲过去的事情,时间相隔太远,其无法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也无法体会当时历史人物的感受。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即使再感人的历史事实,也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以“观史如身在其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发展“言之有据,论者符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解偏见、容纳悖论”的人文精神。要实现这一点,可以采用情景假设法、角色扮演等方式。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我采取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左宗棠,你将如何收复新疆?让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良好。再如,讲《难忘九一八》一课时,在讲到中国人民进行局部抗战时,可插入一个有关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抗战的艰难和中国人的顽强。在讲故事时用第一人称,配上一些悲壮凄美的音乐,并让学生边听边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坚持抗日的杨靖宇”。教师还可用生动的语言渲染东北的寒冷,中国军队缺枪少粮的作战环境,杨靖宇几天几夜没有吃过一粒粮食,没有合过眼,但日本鬼子还在激烈地进攻。最后转换为第三人称,讲述杨靖宇最后的结局,虽然不幸牺牲,但鼓舞了中国人,甚至还被日本人视为英雄。当然,还有很多的方式:如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就某一个专题的分组开展辩论赛、历史短剧的编排和表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等,都会让学生感到有趣,也就会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使学生乐学、愿学很重要,而使学生会学更是关键。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决定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方法指导,真正地“授之以渔”,使学生学会学习。我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培养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1.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如一些历史时间的记忆方法),供学生借鉴。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如采用歌谣法、谐音法记忆等。
  2.探索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指导学生整理编写知识结构,可以达到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科能力的目的。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
  3.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历史把握现在、预见未来。一方面,学生可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现实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加深其对当今种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并尝试对其发展趋势作出较为合理判断或预测。另一方面,以历史的经验和价值观剖析自我,客观地分析和理解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与挫折,并进一步探索和调整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由教师“解放”学生,而应逐步培养学生“解放自己”和“自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更为关键的是教师应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同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要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并以此为荣,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肩膀上,摘取更丰硕的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教育需先行。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本文指出在初中政治课教育中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一种和谐的民主氛围,在教学中运用的资源要具有开放性。素质教育要求政治教师不仅要从知识学问上做学生的老师,在道德、人格上更要成为学生楷模,在能力和水平上要有常规性的一系列要求。  关键词: 初中 政治课 素质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一个早已被实践证明了的
摘 要: 本文首先简述了案例教学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目前案例教学中的主要局限性或问题主要表现,以及案例教学的优点与作用,重点介绍了案例教学的具体运行。最后从教师、学生角度总结了案例教学。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案例教学 运用    一、产生和发展    案例教学法注重归纳推理,是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法律教学、培养优秀法律人才,并已被实践证实有效的一种手段。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在一
摘 要: 浙江省从2007年秋季开始在2006级学生中开设通用技术课必修模块1和必修模块2,本文从新课程的开展方面阐述了在新课程标准下普通高中施行通用技术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 通用技术课程 困难 对策    根据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2007年秋季浙江省开始在2006级学生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1和必修模块2,目前必修2正在上课。相比其他较为成熟的学科,通用技术就
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的学科。然而,在当今市场经济形势下,由于中专学校专业性质的问题,其重要性被进一步弱化,卫生学校也不例外。甚至部分教师也认为政治课上不上无所谓,学生自学即可,人生观不用学,随着年龄的增长最终都会形成,不如学点专业知识来得实在。于是个别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就应付了事,在学生心目中政治课时间成了“自由支配”时间。  改进政治课教学,首先要从上至下地在思想上重视起来,让政治课成
摘 要: 历史知识守护生命。本文对历史知识与生命智慧、“生命”潜能、“坚持”、“团队”的关系作一探讨。  关键词: 历史知识 生命智慧 关系    一、历史知识与生命智慧    历史知识的社会功能通常分为智力功能、认识功能和知识功能。但在当今“知识守护生命”的时代,历史知识中生存智慧、生命价值、人的潜能、坚持不懈、团队精神等人文价值就更加重要。我们在历史课教学中不仅应发挥它的常规传授历史知识、承担
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改革,学生生活、思想、思维的改变,使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传统教学方法的弱点也因此越来越突出,甚至扼杀了学生的新思维。探讨新的教学思维,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是新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结合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下面简单探讨一下高中历史教学思维的问题。    一、新思维方式    传统教学思维一般是从原因到结果,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了一套定格的思维模式。它把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