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比赛教学法是体育实践教学中应用较广、效果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在实际的操作与应用过程中,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运动技能形成、提高良好意志品质等方面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比赛教学法的利与弊,对如何进一步优化比赛教学法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比赛教学法 体育教学 利与弊 优化
体育新课程标准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追求以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的三维目标。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而恰恰是这些问题限制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发展。而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赛教学法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实施有效的教学。比赛教学法能充分体现教学改革新的理论思想,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参与,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学习化、民主化等原则,具有易操作,效果好的特点。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中青年人的体育活动都是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学生课外的体育活动也是以比赛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中多用比赛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与社会接轨。目前,学生学习负担重,家长、学校管制严格,比赛形式的体育运动更是学生锻炼身体、娱乐、调节情绪的最有效办法之一。
一、比赛教学法在中学体育课实践课中的优点
比赛教学法是体育课实践课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对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是一很有效果的方法。因为它有以下优点。
1.比赛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学习意识。比赛教学法不需要专门的训练,只需教给学生一些基本技术和比赛办法就可以了。在体育教学中大部分教材内容都可以采用比赛法进行教学。合理地运用比赛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2.比赛教学法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道德作用教育。通过比赛,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愉快感,找出胜或负的原因,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引导学生学会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以及对达成社会适应目标,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以及体验角色变换等十分有效利用比赛的过程达到教学目标,利用比赛的结果达到教育目标,例如,培养合作精神、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等。
3.比赛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练习积极性。比赛教学法一般是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最终需分出胜负。在这种练习情境中,学生会为了本组的胜利会全力以赴去努力,而且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表现欲望,渴望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才能和成就,以获得其他同学的尊重和信任。而比赛正是展示自己的最佳机会,因而他们的进取精神和练习积极性会在其中得到激发和强化。
4.比赛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比赛中,各种情况变化无常,为了获取胜利,需要学生在复杂的情况下及时不断的调控自己的心理,调整自己的行动,根据比赛中的即时变化,要及时地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并随时准备调整和改变战略战术,力求使之更为合理。因而,比赛教学法对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经常运用会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5.比赛教学法有利于强化身体练习对学生和机体作用的实效性。实践证明,完成同样的练习,比赛时机体的机能变化要比非比赛时大的多。因为比赛的最大特点就是富有竞争性和挑战性,获取欲望强烈,在这种心理活动的驱使下,他们会倾尽所能,很容易使机体出现最大限度的承受能力,从而强化了身体练习对机体作用的时效性。
二、比赛教学法在中学体育课实践课中存在的弊端
虽然比赛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有这么多优点,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实践证明,如果没有正确运用好它或者没有抓住它的细节,同样会给体育教学带来弊端和消极的影响。
1.调整不当容易打乱正常的教学节奏。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大多数的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比赛,甚至会出现空前高涨练习情绪,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的引导学生调控心理活动,则很容易使学生出现与比赛规则和要求不相符合的过激行为,或者是技术难度不同步的情绪反应,从而打乱了正常的教学和练习的基本节奏,影响了教学效果。
2.分组不当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很多时候,教师在运用比赛法时,并没有注意到分组方案是否合理,各小组的实力是否相当,结果往往是从一分组便已经人为地分出了胜负,而且有些小组的人员组成常常是固定不变的,故而使一部分学生经常体验失败的痛苦,经常失败的学生在每次比赛中,虽然也会竭尽全力,使他们对练习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进而会对比赛产生厌倦情绪。
3.频繁的运用比赛法容易激化学生间的矛盾。学生进入中学阶段之后,都喜欢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成就和才能,注重他人的评价,要求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但比赛的最终结果必然是要分出胜负,如果频繁的运用,会在获胜方和失败方的心理上造成优劣之分。而且在班级的小群体之间的交往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封闭性和排外性倾向,故而比赛的胜负双方在交往的行为上容易出现相互疏远与排斥,从而激化的学生间的矛盾。
4.比赛中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比赛时,各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会为了本方的胜利而做出不懈努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无法保持清醒、冷静的心态,情绪会变的异常兴奋,所做出的行为常常超出了自己能力所限,在比赛中,尤其是在借助器械练习的比赛中,很容易造成意外的伤害事故。
5.运用时机把握不当容易影响技术动作的质量掌握。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粗略掌握动作,改进与提高动作,巩固与运用自如等三个阶段。体育教学中,除了就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而展开的比赛外,其他的诸如球类、接力跑等对抗性项目,如果在动作技术形成的前两个阶段,就轻易地动用比赛法,学生往往只注重比赛的结果,而忽视了动作的质量。
三、比赛教学法在中学体育课实践课中的运用策略
那么,如何扬长避短将比赛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更好的为体育教学服务呢?笔者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从而到达比赛教学法的进一步优化。
1.在体育实践课中多运用各种形式的比赛进行教学,不要局限于一两种,要使学生喜爱体育课、享受到运动和比赛的快乐,让学生的体育兴趣从不稳定逐步向稳定方面发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目标。
2.组织比赛的分组办法灵活多变。对抗双方人数可以变化,应尽量使各组人员搭配合理,双方整体实力相当,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充满对胜利的渴望,都有机会享受胜利的喜悦,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运动水平以及教学条件、教学任务选择与设计竞赛法的具体实施方案,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灵活地掌握和调节,以使比赛的方法、要求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吻合。要注意调控学生的心理活动,使情绪状态符合比赛的需要,以免因过渡兴奋而导致体力消耗过大,并进而诱发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4.充分运用比赛教学法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体育道德。让学生明确比赛的目的是为了身心的健康,教育学生正确看待比赛结果。使学生能够做到胜不骄,败不,保持正常心态面对竞赛结果。
5.比赛中,情况变化无常,有些是无法预料的,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安全教育,防止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进行比赛,并善于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在比赛中做到机智灵活,游刃有余驾驭自如。
总之,比赛教学法在中学体育实践课中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其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积极作用是不可取代的。但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会势得其反,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我们在体育课上,如果合理运用这种方法,最大限度的使其优化,那么,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运动训练学,全国体育学院教材
[2]体育教学,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主办
[3]湖北体育科技,2005年第二期
[4]现代教育论与体育教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5]体育师友,广东体育学院广东省教育厅主办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第二中学)
关键词:比赛教学法 体育教学 利与弊 优化
体育新课程标准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追求以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的三维目标。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而恰恰是这些问题限制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发展。而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赛教学法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实施有效的教学。比赛教学法能充分体现教学改革新的理论思想,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参与,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学习化、民主化等原则,具有易操作,效果好的特点。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中青年人的体育活动都是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学生课外的体育活动也是以比赛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中多用比赛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与社会接轨。目前,学生学习负担重,家长、学校管制严格,比赛形式的体育运动更是学生锻炼身体、娱乐、调节情绪的最有效办法之一。
一、比赛教学法在中学体育课实践课中的优点
比赛教学法是体育课实践课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对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是一很有效果的方法。因为它有以下优点。
1.比赛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学习意识。比赛教学法不需要专门的训练,只需教给学生一些基本技术和比赛办法就可以了。在体育教学中大部分教材内容都可以采用比赛法进行教学。合理地运用比赛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2.比赛教学法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道德作用教育。通过比赛,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愉快感,找出胜或负的原因,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引导学生学会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以及对达成社会适应目标,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以及体验角色变换等十分有效利用比赛的过程达到教学目标,利用比赛的结果达到教育目标,例如,培养合作精神、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等。
3.比赛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练习积极性。比赛教学法一般是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最终需分出胜负。在这种练习情境中,学生会为了本组的胜利会全力以赴去努力,而且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表现欲望,渴望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才能和成就,以获得其他同学的尊重和信任。而比赛正是展示自己的最佳机会,因而他们的进取精神和练习积极性会在其中得到激发和强化。
4.比赛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比赛中,各种情况变化无常,为了获取胜利,需要学生在复杂的情况下及时不断的调控自己的心理,调整自己的行动,根据比赛中的即时变化,要及时地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并随时准备调整和改变战略战术,力求使之更为合理。因而,比赛教学法对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经常运用会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5.比赛教学法有利于强化身体练习对学生和机体作用的实效性。实践证明,完成同样的练习,比赛时机体的机能变化要比非比赛时大的多。因为比赛的最大特点就是富有竞争性和挑战性,获取欲望强烈,在这种心理活动的驱使下,他们会倾尽所能,很容易使机体出现最大限度的承受能力,从而强化了身体练习对机体作用的时效性。
二、比赛教学法在中学体育课实践课中存在的弊端
虽然比赛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有这么多优点,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实践证明,如果没有正确运用好它或者没有抓住它的细节,同样会给体育教学带来弊端和消极的影响。
1.调整不当容易打乱正常的教学节奏。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大多数的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比赛,甚至会出现空前高涨练习情绪,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的引导学生调控心理活动,则很容易使学生出现与比赛规则和要求不相符合的过激行为,或者是技术难度不同步的情绪反应,从而打乱了正常的教学和练习的基本节奏,影响了教学效果。
2.分组不当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很多时候,教师在运用比赛法时,并没有注意到分组方案是否合理,各小组的实力是否相当,结果往往是从一分组便已经人为地分出了胜负,而且有些小组的人员组成常常是固定不变的,故而使一部分学生经常体验失败的痛苦,经常失败的学生在每次比赛中,虽然也会竭尽全力,使他们对练习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进而会对比赛产生厌倦情绪。
3.频繁的运用比赛法容易激化学生间的矛盾。学生进入中学阶段之后,都喜欢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成就和才能,注重他人的评价,要求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但比赛的最终结果必然是要分出胜负,如果频繁的运用,会在获胜方和失败方的心理上造成优劣之分。而且在班级的小群体之间的交往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封闭性和排外性倾向,故而比赛的胜负双方在交往的行为上容易出现相互疏远与排斥,从而激化的学生间的矛盾。
4.比赛中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比赛时,各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会为了本方的胜利而做出不懈努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无法保持清醒、冷静的心态,情绪会变的异常兴奋,所做出的行为常常超出了自己能力所限,在比赛中,尤其是在借助器械练习的比赛中,很容易造成意外的伤害事故。
5.运用时机把握不当容易影响技术动作的质量掌握。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粗略掌握动作,改进与提高动作,巩固与运用自如等三个阶段。体育教学中,除了就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而展开的比赛外,其他的诸如球类、接力跑等对抗性项目,如果在动作技术形成的前两个阶段,就轻易地动用比赛法,学生往往只注重比赛的结果,而忽视了动作的质量。
三、比赛教学法在中学体育课实践课中的运用策略
那么,如何扬长避短将比赛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更好的为体育教学服务呢?笔者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从而到达比赛教学法的进一步优化。
1.在体育实践课中多运用各种形式的比赛进行教学,不要局限于一两种,要使学生喜爱体育课、享受到运动和比赛的快乐,让学生的体育兴趣从不稳定逐步向稳定方面发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目标。
2.组织比赛的分组办法灵活多变。对抗双方人数可以变化,应尽量使各组人员搭配合理,双方整体实力相当,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充满对胜利的渴望,都有机会享受胜利的喜悦,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运动水平以及教学条件、教学任务选择与设计竞赛法的具体实施方案,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灵活地掌握和调节,以使比赛的方法、要求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吻合。要注意调控学生的心理活动,使情绪状态符合比赛的需要,以免因过渡兴奋而导致体力消耗过大,并进而诱发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4.充分运用比赛教学法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体育道德。让学生明确比赛的目的是为了身心的健康,教育学生正确看待比赛结果。使学生能够做到胜不骄,败不,保持正常心态面对竞赛结果。
5.比赛中,情况变化无常,有些是无法预料的,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安全教育,防止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进行比赛,并善于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在比赛中做到机智灵活,游刃有余驾驭自如。
总之,比赛教学法在中学体育实践课中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其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积极作用是不可取代的。但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会势得其反,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我们在体育课上,如果合理运用这种方法,最大限度的使其优化,那么,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运动训练学,全国体育学院教材
[2]体育教学,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主办
[3]湖北体育科技,2005年第二期
[4]现代教育论与体育教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5]体育师友,广东体育学院广东省教育厅主办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