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多有失,话繁惹厌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LAO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这次案例的主人公是《大话西游》中的唐僧。
  案例一:悟空你也太调皮了,我跟你说过叫你不要乱扔东西,你怎么又……你看我还没说完你又把棍子给扔掉了!月光宝盒是宝物,你把它扔掉会污染环境,要是砸到小朋友怎么办?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那些花花草草也是不对的。
  案例二:唉,那个金刚圈尺寸太差,前重后轻左宽右窄,他戴上之后很不舒服,整晚失眠,会连累我嘛!他虽然是个猴子,可是你也不能这样对他,官府知道了会说我虐待动物的!说起那个金刚圈,去年我在陈家村认识了一位铁匠,他手工精美、价钱又公道、童叟无欺,干脆我介绍你再定做一个吧!
  案例三:你想要啊?悟空,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
  虽然是无厘头的电影,但艺术源于生活,这样的言谈方式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面是公交车上的一次实录手机谈话:“今天帮我个忙好吗?我累死了,昨天逛了三条街,买了狂多东西。屈臣氏的面膜超便宜,我买了一大堆。老了老了,不保养不行了。我男朋友说下个月帮我从美国带化妆品。他们老板这次总算说话算话,派他出国培训了。哼,再不让他去就跳槽!(此处略去500字)啊!手机快没电了。你今天帮我……(手机断了!)”怎么样,这比电影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诊断】
  一般人会认为,提供不足量信息会导致误解,而提供过量信息不过是唆一点而已,不会造成什么大损失。但事实上,提供过量信息也会带来不少问题,主要包括:
  (1)话语的说出和理解都要耗费精力和时间,冗余信息会造成无谓的浪费,降低交际的效率。
  (2)同样的意思反复多说,隐藏着一种暗示:对方记性不好或者办事不可靠,因而需要反复叮嘱。我们对小孩和老人就是这样做的。如果听话人很敏感,就会对此很反感,影响了双方的良好关系。
  (3)说话者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只能集中处理定量的信息,如果急于扯到别处,就会导致重点信息不能表达充分。同样,听话者的心理能量也是有限的,一个时间点只能聚焦于一个信息,过量信息的不断涌现,就会冲淡主要信息的“焦点”效应,使之不易被把握。
  (4)语言和思维是互为作用的,思维水平决定了语言水平,但语言能力也会影响思维能力。一旦我们养成喋喋不休的语言习惯,就会对思维产生负面的反作用——唆者往往不能把思维力长久地集中于某个对象,经常处于无序而散乱的思维状态中。这样的人,办事能力不会很强。
  
   【处方】
  一般说来,唆症的类型有三种:
  第一种是直线延伸型,就是从A话题发散到B话题发散到C话题再发散到D话题,只要不阻止它,可以无限扩展。所谓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如案例一。
  第二种是旁逸斜出型,就是从当下话题的每一个细节延伸出去,以至于一件正事还没有说完,相关琐事已经说了一大堆。如案例二。
  第三种是反复强调型,就是同样一个意思先正过来说,再反过来说;反反复复,唯恐别人不重视。如案例三。
  更多时候,这三种类型混杂在一起,使唆者的言谈成了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乱麻。
  对此,我们的药方是:
  (1)在交流比较重要的话题前,列一个书面提纲或者至少打一个腹稿,正式交谈时就可以避免信马由缰了。
  (2)在实际交谈时,不要让思绪随意开小差,集中说一件事,说完再转换话题。在语言使用上,可以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然后”,“第一、第二、第三”等,这样可以有效控制说话的逻辑性。
  (3)要相信别人的理解能力,好话只说一遍,不管怎么样,都要克制重复的欲望,多忍几次,你就养成好习惯了。如果对方没弄明白,他会再次提问的,所以放心好了。
  (4)如果你有煲电话粥的习惯,那么不妨把你的手机设置为定时警示状态,每通话一分钟或三分钟,手机都会“嘟”的一声提醒你不要废话了!
其他文献
我在纽约第一次坐地铁,就领略了纽约警察的“铁面无私”。  纽约地铁一共有27条线,根据它们的大致走向又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灰、棕等十种颜色。有个流传广泛的绕口令就非常形象地描绘了纽约地铁的庞大和复杂,大意是说一个可怜的外乡人如何迷失在纽约地铁里,从此一辈子就没再转出来过。  坐上纽约地铁,几乎可以抵到这个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然而作为一个有着百余岁履历的老人,它难免时不时显出龙钟之态
期刊
没人知道王家卫在墨镜后面藏着一双怎样的眼睛,但他的电影带着如此独特的眼光:游动的镜头,幽暗的场景,挥之不去的怀旧。他是流行文化中横空出世的天才,有着对流行文化的了然于心和极度敏感。他的影片完美融合了商业与艺术、东方与西方,他的艺术创新与探索带动了香港新浪潮电影的发展。  在香港,甚至在整个华语圈,王家卫都是一个神话。影评人史航曾对王家卫的名字做出这样的解读:王家卫一直是香港电影业的一个异数,一个奇
期刊
尼尔·布什写给女儿婚前的一封信  一个父亲的最大梦想就是他孩子的生活充满快乐——这就是我对你的希望,对你和大卫的希望。劳伦:  随着这个重要周末的临近,我越来越担心自己可能在祝酒时失控,为了先发制人,请你提前接受这封信和这些礼物。对于你的婚姻,我觉得是很私人的事情,但我希望可以在晚宴上与大家分享我的感受。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你能够意识到我是多么爱你,并为你成为一个这样了不起的女人而感到多么自豪。 
期刊
在我住院的病房里住着两位得了相同绝症的患者,两个患者都是40岁左右的中年人,不同的是一个来自农村,一个就生活在医院所在的城市。生活在城市的病人,每天都有亲朋好友和同事前来探望。前来探望的人都抱着让病人安心养病的心理,因而谈话时基本都是安慰。家人前来时宽慰病人说:“家里你就放心吧,还有我们呢,你就好好养病吧!”亲友探望时劝慰说:“现在你什么也别想,有些事我们会帮你处理的,你一门心思养病就行了。”单位
期刊
著名学者钱钟书在《围城》里面有一段很经典的描述,大概情节是这样的:苏文纨拿出自己的女用折扇,叫曹元朗和方鸿渐评价写在扇子上的一首诗歌。曹元朗看完,连声说好。但是方鸿渐却并不认为它是一首什么好诗。完全没有注意到唐小姐向他皱眉摇头。苏小姐愠怒了,便收回折扇,因为还是希望方鸿渐能给一个肯定的评价,所以还是把折扇第二次递给了方鸿渐。方鸿渐再次看了这首诗后,连忙大叫,说这首诗是偷来的。苏小姐铁青了脸。方鸿渐
期刊
你多年失去联系的同学突然打电话来,闻知彼此安好,往事却历历在目,仿佛这么多年流逝的时间是虚幻的,只有往昔的记忆是真实的生活。人越往后走,记得越清楚的惟有年轻的时光,那时候大家都天真烂漫,却又壮志昂扬,那时候大家都不懂什么叫风雨、挫折、欺骗,如今经历了各种人和事的变迁,才发现友情像红酒一样时间越久就越醇、越有回味。拥有多年的老友真是幸福。   你有一天和你几个月大的小侄子DANIEL一起睡觉。醒来忘
期刊
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因为他们除了具有修养、品德高尚外,还往往学识丰赡、渊博睿智、幽默风趣。而幽默风趣则是一个人博学和智慧的标志,是一个人丰富的生活经验的结晶及其人格修养的体现。这一点,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在其人际交往中常常以幽默的谈吐、巧妙的应对显示出他们睿智的风采。请同学们仔细研读下列关于名人幽默谈吐的片断,并根据具体语境,我们也来个设身处地当它一回“名人”,说出那个特定场合的应对话语——与名人
期刊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著名的演说家,以聪慧幽默和坦诚正直而著称于世。他一直致力于解放黑奴和维护联邦的伟大事业,得到美国人民的崇敬和热爱,被誉为黑人运动的北极星。他的许多演说和谈话,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方式,表现了睿智、幽默与风趣的口才魅力。    一、妙用比喻,新颖别致    1858年6月16日晚上,在伊利诺伊州的斯普林菲尔德,林肯接受了共和党的提名,参加州参议员竞选。他发表了一篇旨
期刊
很久以前,我在一所中学代课教书,教的是初等几何。  一天,我开始教授“相似三角形证明”的课程。“同学们,三角形是……”“陈老师,1加1等于2。”同学甲打断了我的开场白。我瞄了一眼,看上去智商发育还挺正常的,“是的,1加1等于2。”我重复道。“那你为什么不承认这个事实?”同学甲有点固执。“我今天上课的主要内容是相似三角形的证明。”“不行,做老师的首先要承认这个事实。”  老师不能打击同学的积极性啊,
期刊
● 主打星   钓雪翁.鲁迅世界   http://blog.sina.com.cn/u/1280047781  版主温馨推荐:博主房向东,从小嗜书成癖,现从事出版工作,可谓一辈子跟书打交道。在他的散文《我收藏灵魂》的结尾,他写道:“休息时,我最喜欢默默瞧着我的大书橱。一本一本齐齐整整的书,有时像一个个戎装肃立的战士,等待着我的,‘检阅’;有时又像一座座高山,鼓励我勇敢地去登攀……书橱里珍藏的岂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