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铸国魂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udqliwe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明,“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古往今来,任何民族的发展与国家振兴,归根结底都是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的。一个抛弃或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是不可能实现发展和振兴的。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文化是支撑国家政治道路、理论和制度最深层次的东西,是一个民族复兴、崛起的先导,也是国家之间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背景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就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以坚定的文化自信铸就国魂,建设社会主義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他指出: “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说明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有其深厚根基,是可以真正践行的。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国家兴旺,文化必然兴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华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对于我们青海,也应有足够的文化自信。青海历史悠久,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各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最可宝贵的文化依托和资源禀赋。青海各族群众艰苦奋斗,积极进取,在各个历史阶段形成和发展的“两弹一星精神”“柴达木精神”“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和伟大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成为青海高原感天动地、震人心魄的精神传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立足自身特点,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改善公共文化设施,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繁荣文艺创作,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壮大特色文化产业,文化名省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大美青海美誉度不断提升。这些都成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根植的沃土和不竭的源泉。
  “吾心信其成,则无坚不摧;吾心信其不成,则反掌折枝之易亦不能”。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相信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新征程上,坚定的文化自信必将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青海文化也将在繁荣兴盛的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绽放异彩,正所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其他文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第三产业生机蓬勃。其中,旅游业更是被誉为“永久的朝阳产业”。旅游业方兴未艾,文化遗产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己日渐凸显。然而,文化遗产旅游作为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近年来却在旅游开发中频遭破坏,与旅游经济的矛盾愈演愈烈。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实现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以莫高窟为例,简明阐述莫高窟旅游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基
期刊
13世纪到15世纪之间,在英法之间的长期争夺中,同样是为了解决战争所带来的财政压力,两国的国王和贵族在博弈的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税收解决方案。围绕不同的解决方案,英法两国又形成了不同的制度安排,最终使得两国的历史发展出现了巨大的分岔。  英国的正统历史是从诺曼征服开始的。在中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英国国王实际上具有双重的身份:一方面是英国的国王,另一方面又是法国的诺曼底公爵。事实上一直到13世纪,几
期刊
摘要:儒家维护“礼治”,提倡“德治”;法家强调用法来规范和衡量人们的行为,即“法治”。儒家和法家所代表的政治思想代表了中国治国方略的两个方向,并形成了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两个传统。德治与法治虽然不同,但两者绝非对立,在经过历代儒家和法家学者的补充和发展后,礼法结合成为西汉的治国之道,并被后世王朝所沿用。离开了儒法两者的互补,就无法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社会治国模式的结构和特点。  关键词:儒家 法
期刊
我国政法机关具有引导社会,建设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其在国家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属于关键环节。其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对于社会都有着严重的影响。政法机关的这种特殊性和所具有的职能、作用,决定了其要不断进行政治思想层面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在新时期,政法机关不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以期强化思想政治觉悟的前提下,加大其社会影响力,对于社会的发展产生更为广泛的约束力,规范社会的行为,
期刊
汉字里的廉洁文化:使使:从人,吏声,既表使节,又有出使之義。西汉张骞通使西域,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西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率人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前往西域。行至匈奴地区,单于将其扣留软禁,并软化拉拢。但张骞“不辱君命”, “持汉节不失”。十年后,张骞带领其随从逃出匈奴。大漠戈壁,飞沙走石,风餐露宿,备尝艰辛,沿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今乌兹别克斯
期刊
在浙江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中指出:“美丽浙江是美丽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体现为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适度、生态山清水秀,也体现为百姓生活富足、人文精神彰显、社会和谐稳定,这些都包含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早在201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其就职讲话中更对“美好生活”做出过描述: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对提高政法机关单位服务水平有着较大帮助,加强政法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需要了解政法机关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还需要把握正确处理政法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不断的创新方法,这样才能将政法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推上新的水平,才能有效提高政法机关服务的水平。本文对如何加强政法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思想政治;加强;机关;服务;水平
期刊
多年前,71年前吧,母亲抱着我说: “牛耕田,马食谷;父赚钱,子享福。”父赚钱,子享福一一天下不可能有比这更大的真理。儿子4岁开始入学,今年36岁了,还在大学进修。他历来成绩好,不需要他养我,就没有理由要他拼命去赚钱。儿子在医院每星期工作70多个小时,也没有理由要求他放弃现有的工作。除税后,他的月薪不到3000美元,计算时薪,他比不上一个香港的小学教师。如果儿子不再深造,出去赚钱,很容易拿到4倍于
期刊
税收是理解国家发展的一把钥匙。17世纪以后,普鲁士演变成为一个军事色彩极为深厚的中央集权国家。究其原因,同样是由于国王和贵族之间围绕征税问题所形成的制度安排,一步步地塑造了普鲁士的国家发展之路。  普鲁士的前身是神圣罗马帝国中的勃兰登堡选帝侯。从13世纪以后,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的中央权力,就处于不断衰落的过程中。到17世纪,神圣罗马帝国已经分裂为360个政治实体,所谓的帝国只是徒有虚名而已。极度的
期刊
公元1274年和1281年,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两次强攻日本,而日本两次从蒙古大军的攻击下死里逃生,日本人将此归功于天佑日本的“神风”——飓风。  公元1274年10月,九百多只舰船、33000将士组成的蒙古舰队在朝鲜合浦(今韩国东南庆尚道)整装待发,奉忽必烈的命令去征讨不肯向蒙古人纳贡称臣的“蕞尔小邦”——日本。那时,不善理财的蒙古贵族对奢侈品的需求极其旺盛,帝國财政时常捉襟见肘。在过去数百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