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要落实,必要的检查考核不可少。就扶贫工作而言,只有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扶贫工作才能目标清晰,最终解决“扶什么”“怎么扶”“扶成什么样”的问题。
一段时期以来,各地狠抓扶贫考核,确实抓出了效果,但也有个别地方,把大量精力花在了扶贫考核上。从省到市到县乡都有不定期的检查和督查,还有各种扶贫专项检查,不少地方县乡村三级都抽调多人专门负责档案资料的撰写、搜集、整理和归档,甚至同一份表格反复多次填写。这些繁琐的工作,把不少基层扶贫干部搞得筋疲力尽,使他们根本就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基层谋划精准扶贫。
过多的扶贫考核,也增加了基层工作负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一些地方为迎接考核,还准备资料、做展板、拉横幅、摆鲜花、搞陪同,有时还要好吃好住好招待。據媒体披露,现在有的贫困村一年光花在打印上的钱就不少于2万元;2017年5月有一个乡迎接检查,打印材料花了10多万元。
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迎接扶贫考核时间花得多了,具体帮扶的时间就少了。扶贫为的就是让贫困群众全面脱贫,不仅要助其改变眼前的困境与窘迫,还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造血”功能,最终自食其力。而这一切都需要基层干部全身心投入,如果考核对基层扶贫产生掣肘、制约了功能发挥,“减负”就成为了必然。
但是,为扶贫考核“减负”,并非意味着思想作风、工作热情“减负”,而是为扶贫一线工作“加码”。因此,各级政府在精简扶贫考核之余,还须加强纪律作风建设,让扶贫考核减量不减质,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督查巡查、考核评估能够实现应考尽考,在基层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
我们相信,随着扶贫考核方式的改进和完善,通过流程再造、责任追究等保障机制,填表报数越来越少、调研实践越来越多,赶集式走访越来越少、关怀型帮扶越来越多,必能让扶贫干部有更多时间与贫困群众共商致富大计,突破一个个发展“障碍”,全力以赴地跑完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摘自《瞭望新闻周刊》)
一段时期以来,各地狠抓扶贫考核,确实抓出了效果,但也有个别地方,把大量精力花在了扶贫考核上。从省到市到县乡都有不定期的检查和督查,还有各种扶贫专项检查,不少地方县乡村三级都抽调多人专门负责档案资料的撰写、搜集、整理和归档,甚至同一份表格反复多次填写。这些繁琐的工作,把不少基层扶贫干部搞得筋疲力尽,使他们根本就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基层谋划精准扶贫。
过多的扶贫考核,也增加了基层工作负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一些地方为迎接考核,还准备资料、做展板、拉横幅、摆鲜花、搞陪同,有时还要好吃好住好招待。據媒体披露,现在有的贫困村一年光花在打印上的钱就不少于2万元;2017年5月有一个乡迎接检查,打印材料花了10多万元。
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迎接扶贫考核时间花得多了,具体帮扶的时间就少了。扶贫为的就是让贫困群众全面脱贫,不仅要助其改变眼前的困境与窘迫,还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造血”功能,最终自食其力。而这一切都需要基层干部全身心投入,如果考核对基层扶贫产生掣肘、制约了功能发挥,“减负”就成为了必然。
但是,为扶贫考核“减负”,并非意味着思想作风、工作热情“减负”,而是为扶贫一线工作“加码”。因此,各级政府在精简扶贫考核之余,还须加强纪律作风建设,让扶贫考核减量不减质,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督查巡查、考核评估能够实现应考尽考,在基层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
我们相信,随着扶贫考核方式的改进和完善,通过流程再造、责任追究等保障机制,填表报数越来越少、调研实践越来越多,赶集式走访越来越少、关怀型帮扶越来越多,必能让扶贫干部有更多时间与贫困群众共商致富大计,突破一个个发展“障碍”,全力以赴地跑完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摘自《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