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
近几年来,河南省一直把县域经济与中心城市作为两大发展战略重点,突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下面六种发展模式效果较好,值得其他县(市)借鉴。
(一)开放带动模式
荥阳是距省会郑州最近的县级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2009年荥阳全市生产总值已完成36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前列。就荥阳的成功经验来看,通过开放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其获得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促进荥阳经济的快速发展,荥阳市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第一选择。通过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成功引进多家知名企业。
(二)工业强县模式
2001年以前,新安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但新安是一个资源大县,全县有煤、铁、铝土等20多种矿产资源,是河南煤炭基地和铝工业重要原材料基地。“依托资源,发展工业”成了新安摆脱贫困的突破口。新安县开始开采煤、建电厂发电、兴建金属钠厂、兴建电解铝厂,再到铝板带和铝箔的深加工,从矿产资源石灰石到煤灰到水泥再到耐火材料,新电集团依托当地资源,把多个产业链相结合发展,走上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三)劳务输出模式
新县,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实现新县经济起飞的突破口。通过发展劳务经济,使新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由1996年的全省第111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52位。有近34万人口的新县,每年外出务工的有6万余人,其中常年在国外的有3000人,是河南省涉外劳务输出第一大县,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77元,有力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四)农业产业化推动模式
鄢陵县从平原农业大县的实际出发,把发展花卉苗木种植业作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创出了一条平原县调整农业结构、振兴县域经济的路子。目前,鄢陵县12个乡(镇)普遍种植花木,培育出20多家龙头企业、30多个花木示范村,带动2.3万农户从事花木产业,全县花木面积达到40万亩,年产值16亿元,从业人员近15万人,年产各类花卉苗木12亿株(盆),成为全国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
(五)产业聚集模式
庞村镇的钢制家具企业以庞村镇为中心,沿顾龙公路形成了西庞村老工业园和镇东占地2000亩的特色工业园区。拥有钢制家具生产及相关企业127家,年生产能力达260万件(套),包括钢制资料柜、金融保险设备、图书设备、防盗防火门等五大类180多个品种。年生产总值15亿元,占全国钢制家具市场份额的36%,是中国最大的钢制家具生产基地之一。
(六)非公有制经济推动模式
长葛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兴盛。在长葛,非公经济的比重达70%。推动长葛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一种精神,一种创富热情。以大周镇为例,大周镇曾是长葛最贫穷的乡镇。然而大周镇凭着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不怕吃苦的拼搏精神,走出了一条富裕之路。大周镇早期主要靠收集买卖废旧金属致富。在长葛经济发展的初期,工作非常艰苦。长葛人创富不单靠热情,还有技巧。长葛资源短缺,但他们善于找市场空隙,走特色发展路线,重视科技力量,尊重人才,这是长葛市民营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二、河南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以上几种成功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为其他县市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但发展模式的选择只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框架,具体还要通过政府部门制定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优化发展环境,进而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针对我省的实际情况,本人以为,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思想,要有敢闯敢干意识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总开关。很多沿海发达地区民营经济之所以发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地人思想活跃,敢闯敢干。河南省地处内陆,农耕意识根深蒂固,大部分人缺乏开拓创新、敢闯敢试的勇气和信心。因此,要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坚决破除制约河南县域发展的思想、体制、政策障碍,坚决破除农耕意识和小富即安的思想,用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二)健全县域金融服务体系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与县域金融服务功能弱化的矛盾日见突出。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机制,促进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成为当务之急。健全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应做到以下几点:加强农村信贷服务的政策引导和立法,促进各类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金融服务;完善农业发展银行运行机制,改进扶贫贴息贷款运作模式;构建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建立符合河南省省情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农业保险制度;稳步开放农村金融市场,促进新金融机构和小额信贷组织的发展,规范民间借贷;鼓励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建立县域民营企业金融担保体系。
(三)加大县域经济的投入力度
中央、 省转移支付资金重点补助到县市,并确保按时到位,省市不得中途截留。同时,要加大财政资金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省、 市财政要拿出专项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主要用于重点项目贷款贴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要通过政策的制定与引导作用,下大力气吸引社会资金特别是战略投资者融入经济发展领域,地方政府创造适宜的条件,使资本受利益引导源源而来。
(四)转变政府职能,调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发展县域经济既要依靠市场的拉动, 又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要转变政府参与经济运行的方式,变直接参与为间接参与,有效解决政府在经济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越位、缺位和不到位问题。要理顺体制、 完善机制, 放权让利于基层, 调动基层干部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机制。应按市场经济的要求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增加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
(五)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
县域经济发展滞后 ,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科技和教育的差距。振兴县域经济必须着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将农村、农业、农民急需的科学技术及时有效地传播到位,使科教与“三农”之间实现双向直通,良性互动。要进一步健全和改善教育培养培训系统,要抓好科技开发和创新工作,要加强科技网络建设,要进一步强化对科技工作的领导。通过围绕结构调整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加大对农村专业户、 示范户以及中青年劳动力的科教知识与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培养农村急需的实用技术推广人才,普遍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吸纳新技术的能力,确保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李培红,1968年生,河南开封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讲师。研究方向:高校财经专业教学与研究)
近几年来,河南省一直把县域经济与中心城市作为两大发展战略重点,突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下面六种发展模式效果较好,值得其他县(市)借鉴。
(一)开放带动模式
荥阳是距省会郑州最近的县级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2009年荥阳全市生产总值已完成36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前列。就荥阳的成功经验来看,通过开放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其获得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促进荥阳经济的快速发展,荥阳市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第一选择。通过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成功引进多家知名企业。
(二)工业强县模式
2001年以前,新安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但新安是一个资源大县,全县有煤、铁、铝土等20多种矿产资源,是河南煤炭基地和铝工业重要原材料基地。“依托资源,发展工业”成了新安摆脱贫困的突破口。新安县开始开采煤、建电厂发电、兴建金属钠厂、兴建电解铝厂,再到铝板带和铝箔的深加工,从矿产资源石灰石到煤灰到水泥再到耐火材料,新电集团依托当地资源,把多个产业链相结合发展,走上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三)劳务输出模式
新县,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实现新县经济起飞的突破口。通过发展劳务经济,使新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由1996年的全省第111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52位。有近34万人口的新县,每年外出务工的有6万余人,其中常年在国外的有3000人,是河南省涉外劳务输出第一大县,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77元,有力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四)农业产业化推动模式
鄢陵县从平原农业大县的实际出发,把发展花卉苗木种植业作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创出了一条平原县调整农业结构、振兴县域经济的路子。目前,鄢陵县12个乡(镇)普遍种植花木,培育出20多家龙头企业、30多个花木示范村,带动2.3万农户从事花木产业,全县花木面积达到40万亩,年产值16亿元,从业人员近15万人,年产各类花卉苗木12亿株(盆),成为全国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
(五)产业聚集模式
庞村镇的钢制家具企业以庞村镇为中心,沿顾龙公路形成了西庞村老工业园和镇东占地2000亩的特色工业园区。拥有钢制家具生产及相关企业127家,年生产能力达260万件(套),包括钢制资料柜、金融保险设备、图书设备、防盗防火门等五大类180多个品种。年生产总值15亿元,占全国钢制家具市场份额的36%,是中国最大的钢制家具生产基地之一。
(六)非公有制经济推动模式
长葛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兴盛。在长葛,非公经济的比重达70%。推动长葛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一种精神,一种创富热情。以大周镇为例,大周镇曾是长葛最贫穷的乡镇。然而大周镇凭着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不怕吃苦的拼搏精神,走出了一条富裕之路。大周镇早期主要靠收集买卖废旧金属致富。在长葛经济发展的初期,工作非常艰苦。长葛人创富不单靠热情,还有技巧。长葛资源短缺,但他们善于找市场空隙,走特色发展路线,重视科技力量,尊重人才,这是长葛市民营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二、河南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以上几种成功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为其他县市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但发展模式的选择只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框架,具体还要通过政府部门制定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优化发展环境,进而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针对我省的实际情况,本人以为,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思想,要有敢闯敢干意识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总开关。很多沿海发达地区民营经济之所以发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地人思想活跃,敢闯敢干。河南省地处内陆,农耕意识根深蒂固,大部分人缺乏开拓创新、敢闯敢试的勇气和信心。因此,要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坚决破除制约河南县域发展的思想、体制、政策障碍,坚决破除农耕意识和小富即安的思想,用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二)健全县域金融服务体系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与县域金融服务功能弱化的矛盾日见突出。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机制,促进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成为当务之急。健全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应做到以下几点:加强农村信贷服务的政策引导和立法,促进各类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金融服务;完善农业发展银行运行机制,改进扶贫贴息贷款运作模式;构建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建立符合河南省省情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农业保险制度;稳步开放农村金融市场,促进新金融机构和小额信贷组织的发展,规范民间借贷;鼓励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建立县域民营企业金融担保体系。
(三)加大县域经济的投入力度
中央、 省转移支付资金重点补助到县市,并确保按时到位,省市不得中途截留。同时,要加大财政资金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省、 市财政要拿出专项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主要用于重点项目贷款贴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要通过政策的制定与引导作用,下大力气吸引社会资金特别是战略投资者融入经济发展领域,地方政府创造适宜的条件,使资本受利益引导源源而来。
(四)转变政府职能,调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发展县域经济既要依靠市场的拉动, 又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要转变政府参与经济运行的方式,变直接参与为间接参与,有效解决政府在经济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越位、缺位和不到位问题。要理顺体制、 完善机制, 放权让利于基层, 调动基层干部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机制。应按市场经济的要求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增加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
(五)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
县域经济发展滞后 ,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科技和教育的差距。振兴县域经济必须着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将农村、农业、农民急需的科学技术及时有效地传播到位,使科教与“三农”之间实现双向直通,良性互动。要进一步健全和改善教育培养培训系统,要抓好科技开发和创新工作,要加强科技网络建设,要进一步强化对科技工作的领导。通过围绕结构调整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加大对农村专业户、 示范户以及中青年劳动力的科教知识与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培养农村急需的实用技术推广人才,普遍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吸纳新技术的能力,确保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李培红,1968年生,河南开封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讲师。研究方向:高校财经专业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