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的重点和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课堂;创新
素质教育的重点和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1努力营造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氛围
创新活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只有宽松、愉悦的心境才有利于人的创新能力的发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应尽快转变好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再是“授业解惑”的权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其次教师要乐于和善于听取学生的各种意见,特别在听取意见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表情,任何一个眼神或一个动作都应该让学生感到亲切,更加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第三要多用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特别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所以我们不能随意否定学生的观点,甚至对于学生的一些“胡思乱想”也要给予宽容和理解。对于正确的或有点正确的想法更应于以表扬、激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敢于提出新想法,发表不同意见,第四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充分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尽量少讲,多让学生思考的观点。
2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需要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自由地、积极地思维。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温馨宽容的气氛,让学生在情绪上放松,在思维上积极,没有压抑感,能愉悦地敞开自己的心灵,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和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以及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教师更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尖端科技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中的巨大作用。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幽默大方的举止、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创新潜能就得不到发挥,所以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比如,在讲《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课时,可设计如下问题情境:⑴你知道老墙根的土为什么可作肥料吗?⑵你知道煤气热水器或煤炉为什么会使人晕倒吗?⑶你知道水变油为什么是骗局吗?⑷你知道吸烟为什么会有害健康吗?⑸你知道炒菜的锅为什么铁的比铝的好吗?这些问题中有的学生知道,有的只知道一点,还有的可能一点都不知道,这样立刻会引起学生探索兴趣,让学生带问题看书,讨论,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再如讲到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也可给学生展示这样一个问题情景:意大利的“狗死洞”,如果有人牵着狗到那个山洞中去,出来时狗就会死去,而人却没事,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让学生带着困惑来学习,就能大大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而在学习“溶液”时,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如“萝卜、马铃薯在水中洗”形成悬浊液,用肥皂洗油迹形成乳浊液,用汽油洗油渍形成溶液。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将学习过程看成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这里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强烈问题意识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3利用实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让学生亲自体验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技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对一些现成实验的改进或一些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例如:在捕捉空气的实验后,我提问:根据同学们日常的经验,你还有哪些方法可捕捉到空气?“学生经过讨论拿出了好多种方法,有些竟出乎我的想象;有的用针筒,有的用气球,有用塑料袋直接收集,还有用一瓶装满水的集气瓶另一瓶空着的集气瓶相互颠倒等等方法。在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中,有尾气要点燃处理的问题,我问:“同学们有没有想过点燃是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有的同学给出的方法连我都不得不佩服,他将导管转一个方向,只用一盏酒精灯,并且用燃烧放出的热加热Fe2O3,还有同学用导管导回反应装置再利用等等,由此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见一斑。还有在CO2制备的实验中,书上给出的仪器可以由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进行选择,可以得出很多装置,比较各种装置的优缺点后再拿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给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要求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设计出一套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来达到实验目的,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从易到难的题。比如,在学生了解H2、O2、CO2的制备后,可以让他们设计制取CH4的实验方案,当然要给出必要的信息:CH4是用固体氢氧化钠与醋酸钠在加热条件下制得的,类比一下不难想到: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与用KMnO4制O2类似,而根据CH4的物理性质可知收集CH4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接着可给出下一条题:“H2S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水溶液称氢硫酸,实验室可用固体FeS与稀盐酸反应制取H2S气体,请你设计实验装置。”学生一看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制备装置与制CO2相同,但在收集方法上却出现了问题,大多数同学经提醒和讨论后马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案,就是用带双孔塞的集气瓶,还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过尾气可处理,还有同学竟提出不用排水法,可将水换成酒精或其他液体。学生在改进和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思维活跃,创造能力也可得到极大的提高。
爱因斯坦讲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能力是思维力的核心,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培养想像能力,要学会联想。
4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他们能相互理解、相互倾听,阐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把化学的概念与实验结合起来,通过交流进而发展和深化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在合作学习中,经过讨论,学生之间相互质疑,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认识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自己的认识,并说服别人理解认同自己的观点,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相互讨论中,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使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可以在所有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和发展创新思维的空间,有些单靠个人的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智慧,常常被学生创造性的加以解决。例如上面举到的例子中,很多都要学生的讨论再讨论才能一步一步将答案完美化,多样化,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为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提供了训练基地。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得好,能充分弘扬学生的个性,培育起学生探索未知的动机,唤起创造的热情,激发出巨大的创新潜能。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自身应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树立“处处是创新之地,课课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的意识,在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质疑,敢于否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化学;课堂;创新
素质教育的重点和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1努力营造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氛围
创新活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只有宽松、愉悦的心境才有利于人的创新能力的发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应尽快转变好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再是“授业解惑”的权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其次教师要乐于和善于听取学生的各种意见,特别在听取意见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表情,任何一个眼神或一个动作都应该让学生感到亲切,更加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第三要多用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特别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所以我们不能随意否定学生的观点,甚至对于学生的一些“胡思乱想”也要给予宽容和理解。对于正确的或有点正确的想法更应于以表扬、激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敢于提出新想法,发表不同意见,第四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充分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尽量少讲,多让学生思考的观点。
2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需要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自由地、积极地思维。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温馨宽容的气氛,让学生在情绪上放松,在思维上积极,没有压抑感,能愉悦地敞开自己的心灵,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和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以及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教师更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尖端科技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中的巨大作用。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幽默大方的举止、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创新潜能就得不到发挥,所以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比如,在讲《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课时,可设计如下问题情境:⑴你知道老墙根的土为什么可作肥料吗?⑵你知道煤气热水器或煤炉为什么会使人晕倒吗?⑶你知道水变油为什么是骗局吗?⑷你知道吸烟为什么会有害健康吗?⑸你知道炒菜的锅为什么铁的比铝的好吗?这些问题中有的学生知道,有的只知道一点,还有的可能一点都不知道,这样立刻会引起学生探索兴趣,让学生带问题看书,讨论,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再如讲到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也可给学生展示这样一个问题情景:意大利的“狗死洞”,如果有人牵着狗到那个山洞中去,出来时狗就会死去,而人却没事,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让学生带着困惑来学习,就能大大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而在学习“溶液”时,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如“萝卜、马铃薯在水中洗”形成悬浊液,用肥皂洗油迹形成乳浊液,用汽油洗油渍形成溶液。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将学习过程看成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这里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强烈问题意识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3利用实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让学生亲自体验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技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对一些现成实验的改进或一些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例如:在捕捉空气的实验后,我提问:根据同学们日常的经验,你还有哪些方法可捕捉到空气?“学生经过讨论拿出了好多种方法,有些竟出乎我的想象;有的用针筒,有的用气球,有用塑料袋直接收集,还有用一瓶装满水的集气瓶另一瓶空着的集气瓶相互颠倒等等方法。在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中,有尾气要点燃处理的问题,我问:“同学们有没有想过点燃是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有的同学给出的方法连我都不得不佩服,他将导管转一个方向,只用一盏酒精灯,并且用燃烧放出的热加热Fe2O3,还有同学用导管导回反应装置再利用等等,由此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见一斑。还有在CO2制备的实验中,书上给出的仪器可以由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进行选择,可以得出很多装置,比较各种装置的优缺点后再拿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给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要求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设计出一套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来达到实验目的,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从易到难的题。比如,在学生了解H2、O2、CO2的制备后,可以让他们设计制取CH4的实验方案,当然要给出必要的信息:CH4是用固体氢氧化钠与醋酸钠在加热条件下制得的,类比一下不难想到: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与用KMnO4制O2类似,而根据CH4的物理性质可知收集CH4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接着可给出下一条题:“H2S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水溶液称氢硫酸,实验室可用固体FeS与稀盐酸反应制取H2S气体,请你设计实验装置。”学生一看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制备装置与制CO2相同,但在收集方法上却出现了问题,大多数同学经提醒和讨论后马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案,就是用带双孔塞的集气瓶,还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过尾气可处理,还有同学竟提出不用排水法,可将水换成酒精或其他液体。学生在改进和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思维活跃,创造能力也可得到极大的提高。
爱因斯坦讲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能力是思维力的核心,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培养想像能力,要学会联想。
4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他们能相互理解、相互倾听,阐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把化学的概念与实验结合起来,通过交流进而发展和深化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在合作学习中,经过讨论,学生之间相互质疑,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认识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自己的认识,并说服别人理解认同自己的观点,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相互讨论中,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使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可以在所有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和发展创新思维的空间,有些单靠个人的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智慧,常常被学生创造性的加以解决。例如上面举到的例子中,很多都要学生的讨论再讨论才能一步一步将答案完美化,多样化,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为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提供了训练基地。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得好,能充分弘扬学生的个性,培育起学生探索未知的动机,唤起创造的热情,激发出巨大的创新潜能。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自身应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树立“处处是创新之地,课课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的意识,在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质疑,敢于否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