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小学数学教学19年来,有幸在2013年至2014年年度能与七年级的老师同一个办公室办公。给我有机会常听到了小学老师鲜为人知的事:
七年级老师的埋怨: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小学你干什么去了?气死我了;
七年级老师的无奈:入学考试成绩好好的,月考一次比一次靠后排名,唉!
七年级老师的生气:上课你能不能不睡觉啊?
七年级老师的得意:某某某是匹黑马,成绩突飞猛进!
……
听了这些话语,我突然觉悟到多年来一直没思考到的事:我们教的100分小学生,上了初中能持续发展吗?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该如何更好更快的把这“接力棒”传递给初中?
2011版新课程要求,小学的教育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让每孩子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数学上提出把这“四基”与数学素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课改的初衷是正确的美好的,可是,现实的教育制度多少又扭曲了我们教学一线老师的教学思想与模式。那就是过多的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分数就是你教育教学的成果。因此教师的教学模式只考虑一个指标,那就是分数,因此学生也只有习惯性的按照老师既定的教学思路被动接受、机械练习。何时能关注到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何时能做关注孩子的数学思想可持续发展教育。为此,面对小学升到中学的孩子们,初中的教师们也面临了更难的教育教学。所以常有初中教师埋怨:是小学老师没教好,怪不得我们。我就常反思,为什么小学时考试成绩九十、一百分的学生不得以持续性良好的发展呢?我们小学教师做错了什么?教育教学还存在哪些不足?我到底怎样改善?一系列的问题让我想到了有句广告词:高度决定视野,尺度把握人生。做教书育人的事业更应如此,把教育的眼光放高一些,放远一些。在课堂上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多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不要只盯着眼前的考试成绩,应真正让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为孩子的将来发展做准备。小学把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了,积极乐观刻苦钻研的学习品质培养了,上了初中方可把更多的探究学习知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提供更高的平台。为此我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改变“教法多,学法少”的备课思路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于这句话,我思索好久,刚开始我觉得教与学是对立的,可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它们是有“同”一性的,教法是要遵循学生的学习方法特点和规律来选择的,教法和学法的目标指向同一的认识过程,完成同一个教学和学习的任务。但是,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學习活动率,备课时往往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教法,却忽略了学生学法的指导。
二、改变“讲授多,实践少”的课堂模式
拿破仑告诉巴林将军说:“聪明但不勤奋”的人是一等人,这句话警示了我课堂教学就该做个“聪明但不勤奋”的执教者。聪明是能设计优秀的导学案和具有课堂教学机智。不“勤奋”是指老师在课堂教师时能不讲的话就别讲,能不做的事就别做。用我们的聪明启发学生来说,指导学生去做,给学生充分的实践与探求。
三、改变“讨论多,思考少”的学习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组讨论”等新型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逐渐成了老师们上课时的时尚选择。小组讨论即是学生围绕明确的问题展开“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这点你行,那点我行,相互碰撞,彼此合作,讨论的目的是达成统一意见或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要求每个学生对问题都要有一定的思考或见解。讨论法又是一种开放性、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的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得耗一定的时间,在这过程,学生不但是倾听,更重要的是思考,思考别的同学讲的是什么意思?他说得有道理吗?跟别的同学有什么不同?不同在哪?我的想法跟他们哪些差异?这都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才发挥其的有效性。可是在平时的课堂中,老师安排了过多的讨论,而又是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在还没得以充分的讨论、思考、分析和提高,老师就“紧急刹车”,使讨论只能流于形式了。另外,只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讨论和思考,才能发挥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只每位学生在讨论中得以参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体会到合作讨论交流的益处,让学生对讨论法越来越感兴趣和认同。因此说,讨论不能只重视“说”,更要学会“思考”,只有思考才能提升数学思维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才能使得数学思想得以持续发展,为初中的学好数学奠定必要的因素。
四、改变“练习多,反思少”的学习习惯
常言说“理科多练,文科多背”,但有的孩子做了很多练习仍然成绩差,究其何因?我想说的是,多做练习不能是题海战术,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如果只做不思,就不能起到巩固和提高,大量的练习可能还给他们带来“副作用”,浪费了时间而收获甚微,学生很可能就会厌学。老师设计的练习不在于多而是在于精,做到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不但能提高练习有效性,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数学是一门严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侧重是为初中学好数学打下基础。这基础不单是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的思想和学习数学的活动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最重要的角色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会学习,让学生经历实践、思考、反思等学习活动,不但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发现和题出问题的能力。完成了新课标指出明确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这也是小学数学为初中数学“接力棒”的冲刺打下了必胜的基础。
七年级老师的埋怨: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小学你干什么去了?气死我了;
七年级老师的无奈:入学考试成绩好好的,月考一次比一次靠后排名,唉!
七年级老师的生气:上课你能不能不睡觉啊?
七年级老师的得意:某某某是匹黑马,成绩突飞猛进!
……
听了这些话语,我突然觉悟到多年来一直没思考到的事:我们教的100分小学生,上了初中能持续发展吗?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该如何更好更快的把这“接力棒”传递给初中?
2011版新课程要求,小学的教育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让每孩子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数学上提出把这“四基”与数学素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课改的初衷是正确的美好的,可是,现实的教育制度多少又扭曲了我们教学一线老师的教学思想与模式。那就是过多的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分数就是你教育教学的成果。因此教师的教学模式只考虑一个指标,那就是分数,因此学生也只有习惯性的按照老师既定的教学思路被动接受、机械练习。何时能关注到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何时能做关注孩子的数学思想可持续发展教育。为此,面对小学升到中学的孩子们,初中的教师们也面临了更难的教育教学。所以常有初中教师埋怨:是小学老师没教好,怪不得我们。我就常反思,为什么小学时考试成绩九十、一百分的学生不得以持续性良好的发展呢?我们小学教师做错了什么?教育教学还存在哪些不足?我到底怎样改善?一系列的问题让我想到了有句广告词:高度决定视野,尺度把握人生。做教书育人的事业更应如此,把教育的眼光放高一些,放远一些。在课堂上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多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不要只盯着眼前的考试成绩,应真正让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为孩子的将来发展做准备。小学把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了,积极乐观刻苦钻研的学习品质培养了,上了初中方可把更多的探究学习知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提供更高的平台。为此我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改变“教法多,学法少”的备课思路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于这句话,我思索好久,刚开始我觉得教与学是对立的,可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它们是有“同”一性的,教法是要遵循学生的学习方法特点和规律来选择的,教法和学法的目标指向同一的认识过程,完成同一个教学和学习的任务。但是,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學习活动率,备课时往往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教法,却忽略了学生学法的指导。
二、改变“讲授多,实践少”的课堂模式
拿破仑告诉巴林将军说:“聪明但不勤奋”的人是一等人,这句话警示了我课堂教学就该做个“聪明但不勤奋”的执教者。聪明是能设计优秀的导学案和具有课堂教学机智。不“勤奋”是指老师在课堂教师时能不讲的话就别讲,能不做的事就别做。用我们的聪明启发学生来说,指导学生去做,给学生充分的实践与探求。
三、改变“讨论多,思考少”的学习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组讨论”等新型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逐渐成了老师们上课时的时尚选择。小组讨论即是学生围绕明确的问题展开“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这点你行,那点我行,相互碰撞,彼此合作,讨论的目的是达成统一意见或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要求每个学生对问题都要有一定的思考或见解。讨论法又是一种开放性、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的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得耗一定的时间,在这过程,学生不但是倾听,更重要的是思考,思考别的同学讲的是什么意思?他说得有道理吗?跟别的同学有什么不同?不同在哪?我的想法跟他们哪些差异?这都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才发挥其的有效性。可是在平时的课堂中,老师安排了过多的讨论,而又是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在还没得以充分的讨论、思考、分析和提高,老师就“紧急刹车”,使讨论只能流于形式了。另外,只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讨论和思考,才能发挥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只每位学生在讨论中得以参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体会到合作讨论交流的益处,让学生对讨论法越来越感兴趣和认同。因此说,讨论不能只重视“说”,更要学会“思考”,只有思考才能提升数学思维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才能使得数学思想得以持续发展,为初中的学好数学奠定必要的因素。
四、改变“练习多,反思少”的学习习惯
常言说“理科多练,文科多背”,但有的孩子做了很多练习仍然成绩差,究其何因?我想说的是,多做练习不能是题海战术,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如果只做不思,就不能起到巩固和提高,大量的练习可能还给他们带来“副作用”,浪费了时间而收获甚微,学生很可能就会厌学。老师设计的练习不在于多而是在于精,做到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不但能提高练习有效性,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数学是一门严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侧重是为初中学好数学打下基础。这基础不单是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的思想和学习数学的活动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最重要的角色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会学习,让学生经历实践、思考、反思等学习活动,不但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发现和题出问题的能力。完成了新课标指出明确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这也是小学数学为初中数学“接力棒”的冲刺打下了必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