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会话课是大学日语专业教学中重要的一课。尤其在国家倡导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日语实际运用能力这一课题得到高度重视,并已得到已经取得不少研究成果。本文将基于先行研究,以武汉商学院旅游日语专业为例,分析会话教学现状,并试图将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到会话课程教学设计中,解决实际问题,以寻求更有效的会话课教学方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支架式”教学模式 日语会话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6.049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t "Scaffolding" Teaching
Model in Japanese Conversation Classroom
——A Case Study of Tourism Japanese Major in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WANG Six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56)
Abstract Conversation is an important course in the teaching of Japanese major in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in the background of our country's advocacy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of using Japanese has be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and many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Based on the advanced research and taking the tourism Japanese major of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versation teaching, and try to apply the "scaffolding"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constructivism theory to the design of conversation course teaching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order to seek mor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of conversation course and train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Keywords constructivist; "Scaffolding" Teaching Model; Japanese Conversation course teaching
0 引言
2018年,中日關系历经近十年“冰冻期”后迎来回暖,两国放开在多领域的交流与协作,促使日语人才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在此背景下,有学者提出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应在于培养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理论研究的任务交给教师,学生的任务是把语言技能转换为实际运用能力,①“要通过日语教育使学生能够运用日语获得最新信息,运用日语学习最新知识,通过日语进行跨文化交际,通过日语进行商务、旅游等”。②由此可见,为了适应新时代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已然成为日语学科探索的重点,以培养日语实际运用能力为目标的会话课程教学改革成为了关键突破口。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武汉商学院”为例,依据建构主义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探讨其在日语会话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探索改善会话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会话实战能力,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日语人才的新方向。
1 日语会话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教材
目前,大多会话教材都是通过模拟会话场景编排对话,但实际运用中却暴露出对话内容不实用、模式化、偏重语法和词汇等弊端,即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以武汉商学院旅游日语专业为例,最初使用了《日语会话——基础篇》(2007年出版)系列教材,该教材“以表现功能为中心,表现各种会话场景”。③从学生和老师实际反馈来看,该教材重点仍旧在基本句型表达的掌握和语法的记忆与复刻。
此外,以句型及语法为主的练习方式也是学生和老师反馈的重要问题之一。可以说,教材内容的限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1.2 教学模式
传统日语会话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注入式或传授式教学,即教师先解析课文重点单词及语法,然后让学生朗读并背诵会话范文,再由学生组队做会话练习。长期反复此模式,学生缺乏主动理解,只是被动记忆单词与句型,导致其灵活运用能力低下。是否熟练背诵会话范文变成了教师评价学生掌握程度的标准,这与日语会话教学目标大相径庭。
1.3 学生现状
以武汉商学院旅游日语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消极现状主要表现为:第一,产生畏难情绪,课堂参与度低,没兴趣;第二,课堂上缺乏互动,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与态度;第三,由于教材内容脱离现实,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无处运用,产生了“学无所用”的消极心理。 以上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日语会话课程的教学效果。下文将探讨引入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 建构主义及其理论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分支,最早由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经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维果茨基等学者不断完善,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皮亚杰指出:“兴趣丝毫不排斥努力,必要的训练在人们自愿接受时,比没有这种内心的同意更加有效”。④这正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理念,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将知识构建看作是主客观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通过独立研究和合作学习等方式生成意义和建构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摆脱传统的被动型复制式的学习方式。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学生则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媒体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典型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学模式,源于前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⑤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该教学法是指逐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步地攀升,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成长为独立的学习者。⑥
3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日语会话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日语会话教学中的现存问题与“支架式”教学理论,教师可以通过“支架式”教学方法,按照“搭建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教学环节为学生建立起自我发展的框架,提升自主学习效果。以武汉商学院2017级旅游日语专业为对象,在其日语会话课程中选用新教材并运用“支架式”教学方法进行尝试,以下是新教材《日语口语课堂——提高篇》第20课入关检查的教学探索过程。
3.1 搭建框架
入关检查是《日语口语课堂——提高篇》第20课的主题,本课要求学生掌握出入境时的口语表达。这个话题在实际生活中严肃且复杂,所以首先要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在课堂上给出此话题后,引导学生联想此情景下的相关词汇,很容易想到“パスポート”(护照)、“身分証明書”(身份证)、“ビザ” (签证)等词汇。這些属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但是这些词汇远远不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根据学生的联想进行拓展,引出更多专业词汇,比如“入国カード” (入境登记卡)、“在留カード”(在留卡)等同属入境身份证明类词汇,甚至“申告”(申报)、“税関”(海关)、“免税”(免税)等词汇,拓展学生对于出入境必经手续的概念。学生在此环节通过对已掌握词汇的回忆,激起原有的知识存储,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语言输入,为学生搭建进入独立探索环节的必要知识框架。
3.2 独立探索
首先引出学生关注的话题,提高学生参与度。“入关检查”对于旅游日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不可避免的话题,但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所以经常被忽视。教学中,教师有意让学生通过举手发言的形式,讨论出国旅行“入关检查”时可能涉及的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联想。学生在讨论中,联想到“您的入境目的是什么?(入国目的は何ですか。)”、“准备在日本停留几天?(日本にはどのくらい滞在の予定ですか。)”等可能面临的入关提问。在教师带动下,学生独立探索,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由词汇联想出可能涉及的具体句型表达。为了鼓励学生开口,此环节允许学生中日文结合,利用中文表达后,教师进行相应的日语讲解。
3.3 进入情境
为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导入近日日本放宽对华旅游签这一热点话题,并鼓励大家进行讨论。经过上一个环节,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不断有学生使用日语发言,教师在此时要继续深入引导,进一步表达出“提出書類”(所需提交材料)、“滞在予定表”(滞留计划表)、“査証手数料”(签证手续费)等入境材料相关词汇。接着让学生描述比较关心的出入境相关场景,例如“入国審査カウンター”(入境柜台)、“税関検査場”(海关申报处)、“検疫所”(检验检疫处)等,并让大家进行独立的思考,选择一个场景,让大家分组编写会话。
3.4 协作学习
此环节旨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及会话训练。教师在此期间则扮演辅助者的角色,各组学生都能运用之前环节中积累的词汇及句型表达看法,同时我国最新免签和落地签国家名单、日本最新劳务签证政策等社会热点都进入了学生的讨论范围。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了学生间合作能力,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完成了知识的有效输出。
3.5 效果评价
最后让各组以情景剧的形式演绎自己编写的情景会话,由教师需针对各组的展示情况进行点评,指出语言运用不当之处,让学生了解需要改进的部分,这样每个学生从“情景选择”到“语言运用”都会形成自评和互评。
4“支架式”教学应用的效果
首先,“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日语会话教学中,明显增强了学生信心,更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减少了学生对日语会话的畏难情绪,避免了其内心排斥。
其次,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创建情境,主动收集素材,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体。
最后,有助于提高口语训练与现实运用之间的转换率。“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进入情景”环节,往往由教师导入贴近生活的热点话题以及形象生动的会话场景,鼓励学生在此情境下进行分析和发散式联想,解决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与现实情景联系不紧密的问题,从而消除学生“学无所用”的消极心态,促进学以致用。
5 结语
以“支架式”教学模式指导日语会话课教学,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变得积极而高效,学生间的协作与实操直接将知识输入至学生大脑并快速消化。运用此模式创设实用的工作生活情境,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强了对会话课的兴趣,学生从怕学习转变为爱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了教学内容在课堂学习和实际运用能力的有效转换。不仅助于有效解决传统日语会话教学模式的问题,更是助于全面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素质,为社会发展输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此论文为武汉商学院校级教研项目(项目名称: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日语会话教学改革研究 项目编号:2018N020)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赵春光.应用型本科院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7.10.
② 修刚.新时代中国专业日语教育的转型与发展[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8.1(1).
③ 目黑真实著.日语会话——基础篇.本教材的使用方法部分[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④ 皮亚杰著.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卢濬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8:159.
⑤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⑥ 来源于“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支架式”教学模式 日语会话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6.049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t "Scaffolding" Teaching
Model in Japanese Conversation Classroom
——A Case Study of Tourism Japanese Major in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WANG Six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56)
Abstract Conversation is an important course in the teaching of Japanese major in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in the background of our country's advocacy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of using Japanese has be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and many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Based on the advanced research and taking the tourism Japanese major of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versation teaching, and try to apply the "scaffolding"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constructivism theory to the design of conversation course teaching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order to seek mor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of conversation course and train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Keywords constructivist; "Scaffolding" Teaching Model; Japanese Conversation course teaching
0 引言
2018年,中日關系历经近十年“冰冻期”后迎来回暖,两国放开在多领域的交流与协作,促使日语人才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在此背景下,有学者提出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应在于培养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理论研究的任务交给教师,学生的任务是把语言技能转换为实际运用能力,①“要通过日语教育使学生能够运用日语获得最新信息,运用日语学习最新知识,通过日语进行跨文化交际,通过日语进行商务、旅游等”。②由此可见,为了适应新时代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已然成为日语学科探索的重点,以培养日语实际运用能力为目标的会话课程教学改革成为了关键突破口。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武汉商学院”为例,依据建构主义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探讨其在日语会话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探索改善会话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会话实战能力,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日语人才的新方向。
1 日语会话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教材
目前,大多会话教材都是通过模拟会话场景编排对话,但实际运用中却暴露出对话内容不实用、模式化、偏重语法和词汇等弊端,即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以武汉商学院旅游日语专业为例,最初使用了《日语会话——基础篇》(2007年出版)系列教材,该教材“以表现功能为中心,表现各种会话场景”。③从学生和老师实际反馈来看,该教材重点仍旧在基本句型表达的掌握和语法的记忆与复刻。
此外,以句型及语法为主的练习方式也是学生和老师反馈的重要问题之一。可以说,教材内容的限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1.2 教学模式
传统日语会话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注入式或传授式教学,即教师先解析课文重点单词及语法,然后让学生朗读并背诵会话范文,再由学生组队做会话练习。长期反复此模式,学生缺乏主动理解,只是被动记忆单词与句型,导致其灵活运用能力低下。是否熟练背诵会话范文变成了教师评价学生掌握程度的标准,这与日语会话教学目标大相径庭。
1.3 学生现状
以武汉商学院旅游日语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消极现状主要表现为:第一,产生畏难情绪,课堂参与度低,没兴趣;第二,课堂上缺乏互动,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与态度;第三,由于教材内容脱离现实,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无处运用,产生了“学无所用”的消极心理。 以上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日语会话课程的教学效果。下文将探讨引入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 建构主义及其理论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分支,最早由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经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维果茨基等学者不断完善,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皮亚杰指出:“兴趣丝毫不排斥努力,必要的训练在人们自愿接受时,比没有这种内心的同意更加有效”。④这正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理念,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将知识构建看作是主客观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通过独立研究和合作学习等方式生成意义和建构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摆脱传统的被动型复制式的学习方式。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学生则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媒体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典型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学模式,源于前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⑤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该教学法是指逐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步地攀升,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成长为独立的学习者。⑥
3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日语会话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日语会话教学中的现存问题与“支架式”教学理论,教师可以通过“支架式”教学方法,按照“搭建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教学环节为学生建立起自我发展的框架,提升自主学习效果。以武汉商学院2017级旅游日语专业为对象,在其日语会话课程中选用新教材并运用“支架式”教学方法进行尝试,以下是新教材《日语口语课堂——提高篇》第20课入关检查的教学探索过程。
3.1 搭建框架
入关检查是《日语口语课堂——提高篇》第20课的主题,本课要求学生掌握出入境时的口语表达。这个话题在实际生活中严肃且复杂,所以首先要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在课堂上给出此话题后,引导学生联想此情景下的相关词汇,很容易想到“パスポート”(护照)、“身分証明書”(身份证)、“ビザ” (签证)等词汇。這些属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但是这些词汇远远不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根据学生的联想进行拓展,引出更多专业词汇,比如“入国カード” (入境登记卡)、“在留カード”(在留卡)等同属入境身份证明类词汇,甚至“申告”(申报)、“税関”(海关)、“免税”(免税)等词汇,拓展学生对于出入境必经手续的概念。学生在此环节通过对已掌握词汇的回忆,激起原有的知识存储,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语言输入,为学生搭建进入独立探索环节的必要知识框架。
3.2 独立探索
首先引出学生关注的话题,提高学生参与度。“入关检查”对于旅游日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不可避免的话题,但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所以经常被忽视。教学中,教师有意让学生通过举手发言的形式,讨论出国旅行“入关检查”时可能涉及的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联想。学生在讨论中,联想到“您的入境目的是什么?(入国目的は何ですか。)”、“准备在日本停留几天?(日本にはどのくらい滞在の予定ですか。)”等可能面临的入关提问。在教师带动下,学生独立探索,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由词汇联想出可能涉及的具体句型表达。为了鼓励学生开口,此环节允许学生中日文结合,利用中文表达后,教师进行相应的日语讲解。
3.3 进入情境
为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导入近日日本放宽对华旅游签这一热点话题,并鼓励大家进行讨论。经过上一个环节,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不断有学生使用日语发言,教师在此时要继续深入引导,进一步表达出“提出書類”(所需提交材料)、“滞在予定表”(滞留计划表)、“査証手数料”(签证手续费)等入境材料相关词汇。接着让学生描述比较关心的出入境相关场景,例如“入国審査カウンター”(入境柜台)、“税関検査場”(海关申报处)、“検疫所”(检验检疫处)等,并让大家进行独立的思考,选择一个场景,让大家分组编写会话。
3.4 协作学习
此环节旨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及会话训练。教师在此期间则扮演辅助者的角色,各组学生都能运用之前环节中积累的词汇及句型表达看法,同时我国最新免签和落地签国家名单、日本最新劳务签证政策等社会热点都进入了学生的讨论范围。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了学生间合作能力,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完成了知识的有效输出。
3.5 效果评价
最后让各组以情景剧的形式演绎自己编写的情景会话,由教师需针对各组的展示情况进行点评,指出语言运用不当之处,让学生了解需要改进的部分,这样每个学生从“情景选择”到“语言运用”都会形成自评和互评。
4“支架式”教学应用的效果
首先,“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日语会话教学中,明显增强了学生信心,更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减少了学生对日语会话的畏难情绪,避免了其内心排斥。
其次,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创建情境,主动收集素材,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体。
最后,有助于提高口语训练与现实运用之间的转换率。“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进入情景”环节,往往由教师导入贴近生活的热点话题以及形象生动的会话场景,鼓励学生在此情境下进行分析和发散式联想,解决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与现实情景联系不紧密的问题,从而消除学生“学无所用”的消极心态,促进学以致用。
5 结语
以“支架式”教学模式指导日语会话课教学,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变得积极而高效,学生间的协作与实操直接将知识输入至学生大脑并快速消化。运用此模式创设实用的工作生活情境,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强了对会话课的兴趣,学生从怕学习转变为爱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了教学内容在课堂学习和实际运用能力的有效转换。不仅助于有效解决传统日语会话教学模式的问题,更是助于全面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素质,为社会发展输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此论文为武汉商学院校级教研项目(项目名称: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日语会话教学改革研究 项目编号:2018N020)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赵春光.应用型本科院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7.10.
② 修刚.新时代中国专业日语教育的转型与发展[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8.1(1).
③ 目黑真实著.日语会话——基础篇.本教材的使用方法部分[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④ 皮亚杰著.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卢濬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8:159.
⑤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⑥ 来源于“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