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文学对外译介蓬勃发展,儿童文学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中的重要一员。本文纵观中国儿童文学的对外译介情况,分析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概况,对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提出反思和建议,旨在引起学界对儿童文学外译研究的关注和重视。希望能有更多有分量的专家学者加入进来,扩大儿童文学外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填补断代史研究、国别体研究、翻译家研究等空白研究领域,关注译介作品在目标语国家的接受效果,推进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健康发展,助力中国儿童文学作品更快、更稳地“走出去”。
关键词:中国儿童文学外译;外译研究;影响与接受
中图分类号:I2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9-0041-03
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等理念推动了中国文学对外译介的迅猛发展。汉学家、翻译家和海内外出版机构也合力为中国文学在世界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儿童文学被认为是最具有世界性的文学,是最容易‘走出去’的文化产品”[1]。
一、中国儿童文学外译述略
改革开放初期,儿童读物贸易逆差一度高达48:1。而到2012年,已逐步缩小至1.9:1。在各品类图书中,儿童文学书籍的贸易逆差比最小,最有希望率先扭转图书进出口贸易逆差[2]。《201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全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2019年累计出口少儿类读物480.95万册,占全国出版物出口总量的42.40%”[3]。由此可见,中国儿童文学已经大量“走出”国门,大范围“落地”国外。一大批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被译介到国外。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有曹文轩的《草房子》《青铜葵花》、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郑春华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
海豚出版社和五洲传播出版社是我国承担儿童文学外宣出版任务的两大出版社,为国外读者译介了众多优秀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品。20世纪50年代初,海豚出版社以8种语言向世界各国发行了著名前辈作家如叶圣陶、 丰子恺、张天翼、严文井、圣野、孙幼军等的外文版作品,影响深远[4]。
2012年1月,《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精品书系》(英文版)第一辑由海豚出版社出版。书籍收录了秦文君、曹文轩、葛冰、沈石溪等10位著名作家的自选代表作。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在书的《总序》中说:“这是中国出版史上第一次成规模地向海外推介中国儿童文学”[5]。此后,海豚出版社又先后出版了15本此系列书的英文版,如任溶溶《我会长大起来》、秦文君《表哥驾到》、郑春华《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
2013年,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了系列作品《中国儿童名著精选译丛》,精选了冰心、叶圣陶、丰子恺、徐志摩、老舍、张天翼等中国儿童文学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作家的经典作品。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天天出版社、童趣出版公司等其他少儿出版社也在努力加速中国儿童读物走出国门。海外出版机构如哈珀柯林斯儿童出版公司对推动中国儿童文学在国外的传播也功不可没。
2018年杨红樱的中英双语国际馆:爱的教育和笨笨猪系列推出;2021年7月, 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将杨红樱91本图书的音频有声版权输出至海外,包括中国小读者耳熟能详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杨红樱童话全集”“杨红樱校园成长系列”等。这些都为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占领国际市场份额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述略
1. 国外汉学家及比较文学学者为推动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国外研究更多的还是以汉学研究为出发点的探讨,实质意义上的译介研究并不多[6]。法国汉学家谢和耐著有《中国社会史》,细致地描绘了我国社会政治制度、法律、经济和文化生活;日本汉学家沟口雄三研究了中国的思维世界……为数不多的译介汉学家有: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翻译了60多部中文小说;华兹生译介了中国文化典籍;汉学家邓嗣禹在日韩译介与传播中国史学著作……国内优秀的儿童文学翻译家任溶溶、曹乃云、彭懿为国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引进来”做出了杰出贡献。
2. 翻译学和比较文学界学者成立了多个高水平的“中国文学译介”研究团队,发表了关于中国文学译介的CSSCI系列论文近300篇、出版了多部专著,关于中国文学译介研究的各级各类社科基金项目科研课题获得了资助。纵观这些研究,鲜有针对中国儿童文学对外译介的研究。略为相关的国家级项目也仅有教育部项目“中国儿童文学跨学科拓展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外国儿童文学汉译史重大问题研究”等少数几项。著作仅有李丽(2010)《生成与接受: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徐德荣(2017)《儿童本位的翻译研究与文学批评》等屈指可数的几本。
3. 查阅相关期刊论文是了解国内学界对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的主要渠道。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输入主题词“儿童文学对外译介” 或“儿童文学英译”,检索了1994—2021年8月的期刊,过滤不相关的文献后,仅有30多条相关信息。其中,学术期刊10余篇,硕士论文20余篇,无一博士论文。学术期刊中,仅有修文乔(2020)、徐德荣(2020)和邓礼红(2018)撰写的3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总的来看,国内学者对儿童文学对外译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外译策略、方法、技巧的研究
为扩大译介的规模,提高译作的接受效果,对翻译策略、方法、技巧的研究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修文乔(2020)从翻译选材與译介主题、翻译主体与翻译方法、出版渠道与读者接受等三大方面展开分析,提出有利于中国当代儿童读物英译出版与传播的三个建议;徐德荣(2020)从方言词、俗语、惯用语和成语四个角度探讨乡土语言在曹文轩英译作品《青铜葵花》中的处理策略;邓礼红(2018)以杨红樱小说“淘气包马小跳”为例,解析中国儿童文学英译过程中的重构;洪晓睿(2014)探究了中国童谣英译中“真”与“趣”的展现手段。 (2)经典案例研究
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的《青铜葵花》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代表性作品,有14篇论文以其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如师莹(2020)、唐俊怡(2020)、阮善鹏(2020)、李福珍(2018)等。关于其他作家作品的英译本研究有杨红缨《淘气包马小跳》、徐光耀《小兵张嘎》、袁静、孙厥《新儿女英雄传》、张之路《吉祥时光》、张天翼《大林与小林》、叶圣陶童话等。其他经典儿童文学译作如冰心《寄小读者》、陈佰吹《一只想飞的猫》、洪汛涛《神笔马良》、孙幼军《小布头奇遇记》、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叶君健《叶君健童话故事集》等皆无人研究,除英语外的其他语种译本研究也无人涉及。
(3)翻译理论研究
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阮善鹏(2020)研究了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青铜葵花》英译本;孙茜(2019)从跨文化视域研究了中国儿童文学英译现状及海外传播策略;仇贝贝(2019)基于语域视角探究儿童文学英译策略;李福珍(2018)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青铜葵花》英译作品;万颖(2016)从翻译美学视角开展汉译英实践等。其他可以推动和指导儿童文学外译与传播的理论视角如媒介优先视域、多元系统理论视角、改写理论视角、译介学视角、布迪厄理论视域、翻译家群体研究的外译视角、模因论视角、世界主义视角等在现有的儿童文学外译研究中均未涉及。
(4)儿童文学英译实践研究
多篇硕士论文以儿童文学作品为翻译对象,基于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理论开展汉译英翻译实践:傅振修(2020)译《彩虹女孩》节选、郑雪琳(2020)译《对不起,外星人》、耿千千(2019)译《萤王》、杨华(2019)译《吉祥时光》节选、钱方亮(2019)译《红瓦》节选、徐霞(2018)译《根鸟》第二章、王佳瑜(2015)译《今年你七岁》节选。
期刊论文中,王洁(2013)选择《根鸟》进行翻译实践;富亦涛(2012) 以衔接关系为理论基础,尝试翻译儿童文学《迷城》;万颖(2016)对丰子恺散文开展英译实践。除英译研究外,没有其他语种翻译实践的相关论文。
三、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反思与建议
不同于儿童文学对外出版、外译的热度,中国儿童文学的对外译介研究只是刚刚起步,还存在研究水准有限、研究范围不够广、研究此领域的学者少、缺少有分量学者的研究和关注等诸多问题。儿童文学对外译介亟待形成完整的体系并组建专门的译介队伍,解决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的局面,总的来说,扩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是今后研究的主要着力点。
(一)扩充研究体裁
当前,儿童文学外译文本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研究,其他体裁类作品也应纳入研究范围。趣味童话作品如高洪波《波斯猫派克》、郑渊洁 《父与子》《五个苹果折腾地球》、肖定丽《奇异的碎蓝花布袋》等;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如金波《我们去看海》、王宜振《秋风娃娃》《冰柱儿》等;优美抒情散文作品如李军君《悄悄话》、吴然《踩新路》、韩开春《虫虫》等;育人寓言故事如惊弓之鸟、杞人忧天、拔苗助长、自相矛盾等;经典曲艺戏剧如《贵妃醉酒》《西厢记》《白蛇传》《霸王别姬》等,都可以成为今后研究的内容。
(二)增加研究领域
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的断代史研究、国别体研究、翻译家的研究等均是儿童文学外译研究需要填补的空白领域。断代史研究可分以下几个阶段展开:晚清时期;五四运动期间;20世紀三四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21世纪时期等。现有的儿童文学外译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后期的研究范围可拓宽到日、法、德、俄、西、韩、意等国。对翻译家的研究也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范围。中国儿童文学外译作品多是由以目标语为母语的译者完成,部分译作由精通目标语言的中国人完成。译者不同的翻译策略、翻译风格、文化背景知识等直接影响着译作在目标语国家的传播效果。
(三)关注译介作品在目标语国家的接受效果
译作在目标语国家的接受度与国家形象的塑造息息相关。接受度好的译作能有效提升小读者对源语国家的好感度,激发他们对源语文化的兴趣,有利于提升源语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中国儿童文学优秀译作在中国市场传播,也有益于提升我国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耳熟能详的文本内容能有效激发儿童读者的语言学习兴趣,为第二语言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外译作品图书馆馆藏数量、图书销售量、受众接受度、主流媒体提及率等是以后儿童文学外译研究关注的重点之一。
四、结语
由于目标语读者的特殊性,儿童文学翻译起来绝非易事。由于缺少规范的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理论的系统指导,部分译作水平良莠不一。囿于笔者的研究水平,本文仅作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高水平的翻译专家学者能参与进来,规范和发展中国儿童文学的外译实践,推进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译介模式,推动中国儿童文学海外传播,助力中国儿童文学在国外市场稳稳落地、牢牢扎根。
参考文献:
[1] 张云. 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20(08):21-23.
[2] 肖湘女. 童书出口的四大妙招[DB/OL]. (2013-11-15). https://finance.qq.com/a/20131115/000604.htm.
[3] 国家新闻出版署. 201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R]. 北京: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1-26.
[4] 眉婕. 中国童书走出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海豚出版社《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精品书系》为例[J]. 出版广角,2013(10):55-57.
[5] 沈石溪,等. 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精品书系(英文版)[M]. 北京:海豚出版社,2012.
[6] 冯正斌. 述过往以鉴未来:中国文学英译研究综述与反思[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20(01):83-88.
(荐稿人:杨柳,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关键词:中国儿童文学外译;外译研究;影响与接受
中图分类号:I2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9-0041-03
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等理念推动了中国文学对外译介的迅猛发展。汉学家、翻译家和海内外出版机构也合力为中国文学在世界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儿童文学被认为是最具有世界性的文学,是最容易‘走出去’的文化产品”[1]。
一、中国儿童文学外译述略
改革开放初期,儿童读物贸易逆差一度高达48:1。而到2012年,已逐步缩小至1.9:1。在各品类图书中,儿童文学书籍的贸易逆差比最小,最有希望率先扭转图书进出口贸易逆差[2]。《201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全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2019年累计出口少儿类读物480.95万册,占全国出版物出口总量的42.40%”[3]。由此可见,中国儿童文学已经大量“走出”国门,大范围“落地”国外。一大批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被译介到国外。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有曹文轩的《草房子》《青铜葵花》、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郑春华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
海豚出版社和五洲传播出版社是我国承担儿童文学外宣出版任务的两大出版社,为国外读者译介了众多优秀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品。20世纪50年代初,海豚出版社以8种语言向世界各国发行了著名前辈作家如叶圣陶、 丰子恺、张天翼、严文井、圣野、孙幼军等的外文版作品,影响深远[4]。
2012年1月,《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精品书系》(英文版)第一辑由海豚出版社出版。书籍收录了秦文君、曹文轩、葛冰、沈石溪等10位著名作家的自选代表作。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在书的《总序》中说:“这是中国出版史上第一次成规模地向海外推介中国儿童文学”[5]。此后,海豚出版社又先后出版了15本此系列书的英文版,如任溶溶《我会长大起来》、秦文君《表哥驾到》、郑春华《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
2013年,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了系列作品《中国儿童名著精选译丛》,精选了冰心、叶圣陶、丰子恺、徐志摩、老舍、张天翼等中国儿童文学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作家的经典作品。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天天出版社、童趣出版公司等其他少儿出版社也在努力加速中国儿童读物走出国门。海外出版机构如哈珀柯林斯儿童出版公司对推动中国儿童文学在国外的传播也功不可没。
2018年杨红樱的中英双语国际馆:爱的教育和笨笨猪系列推出;2021年7月, 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将杨红樱91本图书的音频有声版权输出至海外,包括中国小读者耳熟能详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杨红樱童话全集”“杨红樱校园成长系列”等。这些都为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占领国际市场份额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述略
1. 国外汉学家及比较文学学者为推动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国外研究更多的还是以汉学研究为出发点的探讨,实质意义上的译介研究并不多[6]。法国汉学家谢和耐著有《中国社会史》,细致地描绘了我国社会政治制度、法律、经济和文化生活;日本汉学家沟口雄三研究了中国的思维世界……为数不多的译介汉学家有: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翻译了60多部中文小说;华兹生译介了中国文化典籍;汉学家邓嗣禹在日韩译介与传播中国史学著作……国内优秀的儿童文学翻译家任溶溶、曹乃云、彭懿为国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引进来”做出了杰出贡献。
2. 翻译学和比较文学界学者成立了多个高水平的“中国文学译介”研究团队,发表了关于中国文学译介的CSSCI系列论文近300篇、出版了多部专著,关于中国文学译介研究的各级各类社科基金项目科研课题获得了资助。纵观这些研究,鲜有针对中国儿童文学对外译介的研究。略为相关的国家级项目也仅有教育部项目“中国儿童文学跨学科拓展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外国儿童文学汉译史重大问题研究”等少数几项。著作仅有李丽(2010)《生成与接受: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徐德荣(2017)《儿童本位的翻译研究与文学批评》等屈指可数的几本。
3. 查阅相关期刊论文是了解国内学界对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的主要渠道。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输入主题词“儿童文学对外译介” 或“儿童文学英译”,检索了1994—2021年8月的期刊,过滤不相关的文献后,仅有30多条相关信息。其中,学术期刊10余篇,硕士论文20余篇,无一博士论文。学术期刊中,仅有修文乔(2020)、徐德荣(2020)和邓礼红(2018)撰写的3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总的来看,国内学者对儿童文学对外译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外译策略、方法、技巧的研究
为扩大译介的规模,提高译作的接受效果,对翻译策略、方法、技巧的研究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修文乔(2020)从翻译选材與译介主题、翻译主体与翻译方法、出版渠道与读者接受等三大方面展开分析,提出有利于中国当代儿童读物英译出版与传播的三个建议;徐德荣(2020)从方言词、俗语、惯用语和成语四个角度探讨乡土语言在曹文轩英译作品《青铜葵花》中的处理策略;邓礼红(2018)以杨红樱小说“淘气包马小跳”为例,解析中国儿童文学英译过程中的重构;洪晓睿(2014)探究了中国童谣英译中“真”与“趣”的展现手段。 (2)经典案例研究
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的《青铜葵花》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代表性作品,有14篇论文以其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如师莹(2020)、唐俊怡(2020)、阮善鹏(2020)、李福珍(2018)等。关于其他作家作品的英译本研究有杨红缨《淘气包马小跳》、徐光耀《小兵张嘎》、袁静、孙厥《新儿女英雄传》、张之路《吉祥时光》、张天翼《大林与小林》、叶圣陶童话等。其他经典儿童文学译作如冰心《寄小读者》、陈佰吹《一只想飞的猫》、洪汛涛《神笔马良》、孙幼军《小布头奇遇记》、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叶君健《叶君健童话故事集》等皆无人研究,除英语外的其他语种译本研究也无人涉及。
(3)翻译理论研究
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阮善鹏(2020)研究了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青铜葵花》英译本;孙茜(2019)从跨文化视域研究了中国儿童文学英译现状及海外传播策略;仇贝贝(2019)基于语域视角探究儿童文学英译策略;李福珍(2018)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青铜葵花》英译作品;万颖(2016)从翻译美学视角开展汉译英实践等。其他可以推动和指导儿童文学外译与传播的理论视角如媒介优先视域、多元系统理论视角、改写理论视角、译介学视角、布迪厄理论视域、翻译家群体研究的外译视角、模因论视角、世界主义视角等在现有的儿童文学外译研究中均未涉及。
(4)儿童文学英译实践研究
多篇硕士论文以儿童文学作品为翻译对象,基于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理论开展汉译英翻译实践:傅振修(2020)译《彩虹女孩》节选、郑雪琳(2020)译《对不起,外星人》、耿千千(2019)译《萤王》、杨华(2019)译《吉祥时光》节选、钱方亮(2019)译《红瓦》节选、徐霞(2018)译《根鸟》第二章、王佳瑜(2015)译《今年你七岁》节选。
期刊论文中,王洁(2013)选择《根鸟》进行翻译实践;富亦涛(2012) 以衔接关系为理论基础,尝试翻译儿童文学《迷城》;万颖(2016)对丰子恺散文开展英译实践。除英译研究外,没有其他语种翻译实践的相关论文。
三、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反思与建议
不同于儿童文学对外出版、外译的热度,中国儿童文学的对外译介研究只是刚刚起步,还存在研究水准有限、研究范围不够广、研究此领域的学者少、缺少有分量学者的研究和关注等诸多问题。儿童文学对外译介亟待形成完整的体系并组建专门的译介队伍,解决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的局面,总的来说,扩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是今后研究的主要着力点。
(一)扩充研究体裁
当前,儿童文学外译文本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研究,其他体裁类作品也应纳入研究范围。趣味童话作品如高洪波《波斯猫派克》、郑渊洁 《父与子》《五个苹果折腾地球》、肖定丽《奇异的碎蓝花布袋》等;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如金波《我们去看海》、王宜振《秋风娃娃》《冰柱儿》等;优美抒情散文作品如李军君《悄悄话》、吴然《踩新路》、韩开春《虫虫》等;育人寓言故事如惊弓之鸟、杞人忧天、拔苗助长、自相矛盾等;经典曲艺戏剧如《贵妃醉酒》《西厢记》《白蛇传》《霸王别姬》等,都可以成为今后研究的内容。
(二)增加研究领域
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的断代史研究、国别体研究、翻译家的研究等均是儿童文学外译研究需要填补的空白领域。断代史研究可分以下几个阶段展开:晚清时期;五四运动期间;20世紀三四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21世纪时期等。现有的儿童文学外译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后期的研究范围可拓宽到日、法、德、俄、西、韩、意等国。对翻译家的研究也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范围。中国儿童文学外译作品多是由以目标语为母语的译者完成,部分译作由精通目标语言的中国人完成。译者不同的翻译策略、翻译风格、文化背景知识等直接影响着译作在目标语国家的传播效果。
(三)关注译介作品在目标语国家的接受效果
译作在目标语国家的接受度与国家形象的塑造息息相关。接受度好的译作能有效提升小读者对源语国家的好感度,激发他们对源语文化的兴趣,有利于提升源语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中国儿童文学优秀译作在中国市场传播,也有益于提升我国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耳熟能详的文本内容能有效激发儿童读者的语言学习兴趣,为第二语言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外译作品图书馆馆藏数量、图书销售量、受众接受度、主流媒体提及率等是以后儿童文学外译研究关注的重点之一。
四、结语
由于目标语读者的特殊性,儿童文学翻译起来绝非易事。由于缺少规范的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理论的系统指导,部分译作水平良莠不一。囿于笔者的研究水平,本文仅作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高水平的翻译专家学者能参与进来,规范和发展中国儿童文学的外译实践,推进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译介模式,推动中国儿童文学海外传播,助力中国儿童文学在国外市场稳稳落地、牢牢扎根。
参考文献:
[1] 张云. 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20(08):21-23.
[2] 肖湘女. 童书出口的四大妙招[DB/OL]. (2013-11-15). https://finance.qq.com/a/20131115/000604.htm.
[3] 国家新闻出版署. 201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R]. 北京: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1-26.
[4] 眉婕. 中国童书走出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海豚出版社《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精品书系》为例[J]. 出版广角,2013(10):55-57.
[5] 沈石溪,等. 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精品书系(英文版)[M]. 北京:海豚出版社,2012.
[6] 冯正斌. 述过往以鉴未来:中国文学英译研究综述与反思[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20(01):83-88.
(荐稿人:杨柳,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