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荣智慧主笔 地铁被淹—极端降水导致的城市公共交通危机,今年体现得尤其明显。 受飓风“艾达”的影响,9月1日晚,美国纽约市降水达到一小时80毫米,在过去的50年里,纽约9月平均降水也才94毫米。当晚纽约地铁多个车站被淹,部分地方出现“瀑布”,更有列车“乘风破浪”疾驰,乘客只能穿过“水帘洞”进出。直到午夜,还有大批乘客滞留。 地铁本身无法应对短时间大量降水,只是原因之一。另外的原因是,整个城市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铁被淹—极端降水导致的城市公共交通危机,今年体现得尤其明显。
受飓风“艾达”的影响,9月1日晚,美国纽约市降水达到一小时80毫米,在过去的50年里,纽约9月平均降水也才94毫米。当晚纽约地铁多个车站被淹,部分地方出现“瀑布”,更有列车“乘风破浪”疾驰,乘客只能穿过“水帘洞”进出。直到午夜,还有大批乘客滞留。
地铁本身无法应对短时间大量降水,只是原因之一。另外的原因是,整个城市地面与地下的交通运输系统“积重难返”;交通运输部门和城市管理部门各扫门前雪;市和州的所谓“多边协调”最后往往成了“橡皮图章漫游记”。
首先,纽约市地铁系统应付不了“百年一遇”水平的暴雨。区域规划协会的工作人员曾在今年绘制了“车站入口地图”,将其和环境保护部门开发的“内涝模型”做过比较:无论是每小时50.8毫米降雨量,还是每小时88.9毫米降雨量,城市排水基础设施都无法应对,地铁入口势必被淹。
地铁日常也要应对渗漏的问题。在一个正常的、干燥的日子,地铁系统也要抽出1300万加仑的水。但罕见暴雨来临,抽水系统的效力立刻捉襟见肘。纽约地铁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当年的设计者很难想象今日的气候变化:不到半年,纽约就遭遇了两次“百年一遇”降水,后一次还刷新了前一次的纪录。
其次,历史悠久,又饱受飓风、海水、风暴潮的冲击,纽约地铁系统已经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长期问题。2012年超级风暴“桑迪”造成的危害令人心有余悸,过了9年,拿了50亿美元的纽约大都会公共交通管理局(MTA)也没能阻止“艾达”再次淹没地铁。
有时候,梳理暴雨、内涝、伤亡的责任,人们经常会陷入一种非此即彼的技术主义/官僚主义决定论。
当年“桑迪”携带大量大西洋的海水淹没了地铁隧道,盐分腐蚀了复杂的电力系统和电缆线路,再加上365天、24小时运转,纽约地铁用“千疮百孔”形容也不为过。而且MTA的效率也不算高。据《Daily News》报道,按照目前的维修速度,MTA将需要15年的时间来疏通400多英里的地铁排水管。
另外,MTA也在“甩锅”,这锅也不能说甩得不合理。因为MTA管不了地铁隧道“上面”的事儿。暴雨在进入地铁之前,肯定先经过的是地面街道和地面排水系统,但是“地面”是城市管理部门的“管辖范围”。对于城市管理部门来说,街道是为了让大家开车方便的,也不是用来“吸收雨水”的。
最后,州长、市长、参议员一起举行了发布会,这里面同时涉及了跨层级合作和资金的问题。从历史上看,市和州的良好合作不是纽约的特点,而且地铁属于“百年大计”,地方官任期不長,“人走茶凉”,劳心劳力的少。从成本上看,国会的基础设施法案说可以提供资金,但可能杯水车薪;2019年纽约计划向进入曼哈顿60街以下的司机收费,转用于公共交通投资,该计划还在接受16个月的联邦审查。
Benjamin Kabak曾写过一篇《Second Avenue Sagas》,关于纽约市交通的。他的办法是“整体政府”(whole-of-government)的方法,让城市 “脱盐”。比如在每条街道上安装吸收雨水的花圃,扩大下水道水管直径处理更多的合流,并增加 “蓝带(bluebelts)”和自然排水系统,或者让即将离任的市长就此向下届政府施压。
有时候,梳理暴雨、内涝、伤亡的责任,人们经常会陷入一种非此即彼的技术主义/官僚主义决定论。纽约地铁被淹,显示了这些因素如何复杂地缠绕在一起。
其他文献
近期在安徽、江西和江苏等地乡村两级开展了三次社会调查,基层干部普遍反映跨层级暗访比较令人头疼。他们说,各级各部门都可以搞跨层级暗访,极大地改变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环境,给基层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巨大的心理压力来源于督查时对基层干部行为细节的标准化要求。比如上级部门常常会直接插到乡镇督查基层干部的日常工作纪律,他们透过门缝、玻璃窗看办公室内的人员在干什么,如果发现在看电脑和手机,就要核实是否与工作
与河峪汉碑获得世人重视一道,恭门镇令当地干部王成科骄傲的历史遗迹还有一项—古城遗址。根据王成科的提示,在城子村顺着一座庙爬进一个山沟,穿过铁路桥,顺着农田地埂边的小路蜿蜒而上,不一会上到了半山腰,还是看不到古城的踪迹。再打电话,王成科说城墙就在铁路桥下,“火车路穿城而过,挖出来一些文物,上面拿走了。”听着电话,看铁路桥下,是一截整齐的崖体,崖边荒草萋萋,依然看不出城墙的样子。原路退回,在铁路桥下走
一处内部结构被白蚁蚀空、虚有其表的房子,被搬家者于漫不经心间毁坏殆尽,能都怪这位搬家者吗?恐怕不能。即便他小心再小心,无损地搬出了这房子,带走了全部家私,房子本身即将倾颓、化为腐朽,也几乎是板上钉钉。 不幸的是,拜登自愿做了最后的接棒者。他从阿富汗撤军的大动作,毁掉了外表华丽的房子—阿富汗的民主架构。 在这个比喻中,阿富汗原总统加尼就像是房子的裱糊匠,他因拿不到更多美元而罢工了。然后,风吹雨打
2020年4月8日,美团无人配送车在北京的一些郊区进行试运行 晚上九点,在广州石牌村的一家快餐厅里,记者见到了陈福和几名外卖骑手。九点,是这些外卖骑手下班的时间,也只有这个时候,他们才有空坐下来吃顿晚饭。 “赚得多,时间自由。”谈到最初选择外卖骑手这份工作的原因时,作为一名有着三四年经验的众包骑手,他的观点引起了同桌入行不久的骑手们的议论。在越来越低的收入以及越来越严苛的用工标准下,陈福的这句
《流动的丰盈:一个小区的日常景观》 徐前进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1年9月 你可曾留意过自己居住的小区? 院门口每日都要打照面的保安,混了个脸熟也不一定熟识的同小区居民,电梯里恼人的广告,告示栏里换了又换的通告,院子里的绿化带和健身器材,它们共同构成我们生活的空间,相对固定又不断流动。 这些司空見惯的日常,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人有什么意义? 现代城市小区,以及与此相关的公共空间,本该
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让世人意识到,流行病的步伐比全球化快多了。疫情重塑世界格局,全球化受到抑制。东北限电、全球集装箱大堵塞、英国油荒等等,都是其中缩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郑永年认为,疫情促使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更强调自身的“经济主权”,全球化方向已然从之前的“超级全球化”变为“有限全球化”。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站在新的历史关口,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新的机遇并存。在新书《大变局中的
谭保罗常务副主编 今天,我们越来越愿意谈技术,尤其是“核心科技”(不是核心酱香那种),比如芯片、人工智能等。与之对应的是,互联网这样的超级产业,正逐渐从公共语境之中失宠,它们的崛起越来越被看成是商业模式的成功,而非技术革新。 谈技术是好事,但要真正理解技术变革的本质,我们还必须明白一个基本道理—技术的变革,并不必然呈现出一种随时间进步的理想状态。很多时候,并不那么好的技术反倒可以超越更好的技术
本篇图:《我爱我家》剧照 1993年,作为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的前40集初登荧幕即成盛况。 次年,后80集再次登场,“开端亦巅峰”。 这部剧将家庭日常生活里的“鸡零狗碎”搬上大众荧幕,让人们在夸张的剧情人设中找到自己家庭成员的影子,并在此过程中给中国人的生活送去肆意的笑声,借此抚平因时代动荡、变迁而造成的心灵褶皱。 这或许便是《我爱我家》能够历久弥新,持续温暖人心的关键所在。中
董可馨主笔 最近,有位朋友失恋了,同我倾诉。他是那种,一眼看上去,不会有恋爱苦恼的人,高大帅气,谦和有礼,气质干净,用现在的话说,是个暖男。但实际上,他总是情场失意,谈过几段恋爱,时间都不长,每次失恋他都要苦恼颓废一阵子,足见他对感情的认真。 为了拯救爱情,他想尽办法,测了塔罗牌,做了心理咨询,甚至还花了不少钱学习情感类课程。据他说,学习课程还是管用的,把学到的知识和自身经验融合,他现在已经有
上海证券交易所,李海龙 本文节选自《清华法学》2014年第3期 如果说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是一国迈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象征的话(米勒语),那么,在全球并购背景下,对证券交易所组织结构、性质定位、职权配置等基础问题的深人思考则是保证其自身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必修功课”。依据如上论述,本文得出如下几点基本结论与启示: 第一,传统证券交易所在一国(地区)长期“垄断式”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其设立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