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本的语言解读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fazzzzzzzzz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实践与运用,只有深入、深刻地读,才能深入、深刻地写,读与写相辅相成。语言是组成文本的基本要素,作者运用语言描写故事、表达情感,读者理解文本内容要从解读语言开始,在掌握文本字词句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丰富情感,深刻思想。本文将对如何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语言,感悟文本情感进行论述,从文本的语言出发,让学生注重文本的细节,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语文素养及写作能力。
  沈大安老师认为:正确深入地细读文本,潜心揣摩教材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前提。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语言的解读是教师关心的重点。高中语文教师解读文本语言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深入解读文本语言,体会作者的匠心,能够自主、高效地解读文本语言,读出语言背后的内涵。

一、慢慢品味,围绕关键字词解读


  关键字词不仅是破解文意的钥匙,更是作者心血的凝聚,就如叶圣陶所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围绕文本关键词就是对文本中的关键语言进行品读、揣摩,理解和体会文字背后的深层意义,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以《沁园春·长沙》文本解读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 “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的“竞”字对文本语言进行细读和品味,文本中对“竞”的注释为“竞相”,那么,“竞相”又该如何理解?翻开词典发现“竞相”的意思为“互相争着(做)”,同时“竞”还有“竞争”“争逐”“比赛”的意思。在《庄子·齐物论》中有这样的阐述:“并逐曰竞,对辩曰争”,可以发现,“竞”字本义并不是“争”而是“并”,“竞”的繁体字“競”也可以印证这一点。因此,在诗词中,关键词“竞”是一起、互相、共同的意思,这样,通过围绕关键词进行解读,更容易理解文本的意思和把握作者的情感。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围绕关键词解读文本的时候,也要结合关键词的上下文,即语境,通过联系语境,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关键词的真正含义。比如《在马克墓前的讲话》有这样一句话:“当代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结合语境很容易理解“停止思想”即马克思逝世,文本中并没有直接用“逝世”,值得学生深入解读。第一,用来表示一个人“逝世”的词语很多,诸如:死亡、牺牲、去世、死了、走了等,而文本中用“停止思想”,将作者悲痛的心情委婉地表达出来;第二,用“停止思想”与马克思“思想家”的身份呼应,强调马克思思想家的特征,并且使得句子衔接自然,语势顺畅;第三,马克思对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用“停止思想”表述马克思逝世,既是恩格斯不愿意说明这一让人悲痛的事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思念。语境对于文本的解读具有重要的作用,词语具有多义性,脱离语境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

二、体会用意,文本语言对比分析


  对于文本的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相似或相近的内容进行对比,诸如人物、结构、主题、景物、句式、写法和字词等,体会作者的用意,进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关注文本细节背后的情感变化,精准把握文本内涵,深入理解文本意义。
  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仔细分析文本,发现秦御史的记载中多处使用了“令”,而赵御史记载中则用“为”。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再联系文本中的语言特点,对比分析“令”和“为”运用背后所表达的特殊含义,产生的特殊效果。教师让学生细细品读文本,说出作者这样运用语言的深层次意蕴,这样既使得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增加了故事情节的曲折性,耐人寻味。文本主要描写了强大的秦国国君秦王在“渑池之会”中欺负赵王的事,秦王命令赵王鼓瑟,表面上是娱乐,而更深层次是侮辱赵王。而秦御史在记录中也用了带有命令的口吻“令”,这样秦国与赵国的强弱就区分出来了。在此背景下,赵王只有接受。而这时,蔺相如不惧秦王,逼迫秦王为赵王击缶,并让赵御史记载,赵御史用了“为”字。这样,作者既突出了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深刻地表现出“渑池之会”中秦王与赵王之间一触即发的矛盾,而通过“令”和“为”两个字的不同运用,着力地体现出“渑池之会”中双方斗智斗勇的过程。

三、诵读品味,体会文本细微变化


  诵读也是一种解读文本细节的有效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诵读中读出文本的韵律、情感,体会文本的滋味。可以说诵读是“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阅读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活动”。就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而言,大体可以分为状美和静美两种类型,通过诵读可以感受到文本震撼人心的力量,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能够细细体会文本,领略文本的妙处。诵读品味,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高中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富有音乐性的文本,诸如《雨巷》《滕王阁序》《再别康桥》《兰亭集序》等。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情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把握文本的节奏,深入体会文本的美。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让学生体会文本哪个字用得比较传神、比较巧妙,哪个字用得多余。走进文本语言的深处,理解文本语言所蕴含的意义,这样才能感受到作者隐含文本中的情感,受到文本语言美的熏陶,体味文本中的哲理,催化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以《故都的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疑问引导学生对“一层秋雨一层凉了”进行诵读,以文本语言为载体,进而渗透“平平仄仄”“歧韵”“律句”知识,指导学生读出文本语言中郁达夫散文的特点,享受文本语言的美。郁达夫注重语言的声调,平声就像是钟鼓发出的声音,而仄声则犹如击打木石发出的声音,平仄融合才能体现文本语言的旋律。这样,将句子“一层秋雨一层凉了”中的“了”在诵读中念得很高,拖得很长,才能体现文本语言的韵味,将北京人悠闲、和谐、谦恭的心境解读出来,体会故都的“秋味”。

四、细读文本,把握体裁语言特点


  不同体裁所运用的语言也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不同体裁的语言解读方法,根据语言进行体裁的区分,对于不同文体的文本要采用合适的解读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细读文本,把握各种体裁文本的语言特点。人们在文本欣赏和创作过程中,对不同的文体模式会有自己的理解和独到感受,形成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文本体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语言,掌握不同体裁的语言特点。
  比如戏剧,其语言特点就是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戏剧中人物的鲜明特征,在《雷雨》文本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语言,理解曹禺先生塑造周朴园形象的个性化语言特点,从而深入地了解剧中人物性格。二十年后周朴园再次见到鲁侍萍,对鲁侍萍的身份多次发问:“你——你贵姓?”“你姓什么?”“你是谁?”“哦,你,你,你是——”深入解读后发现,第一次周朴园看到鲁侍萍关窗户的动作,感觉很奇怪,随之发问“你——你贵姓?”好像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第二次鲁侍萍的话引起了周朴园的注意,于是发问“你姓什么”,意思是你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第三次当周朴园知道“那个小孩”还活着的时候,终于按捺不住,“忽然立起”后发问“你是谁”,猜想对方是否是鲁侍萍。第四次,鲁侍萍对周朴园很了解,这让周朴园非常惊讶,确定眼前的人就是鲁侍萍,但是还是一时间很难接受。又如鲁迅的小说《祝福》,运用文字对祥林嫂的形象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年龄上,五年间,祥林嫂的头发从花白到全白,全然不像四十左右的人;神态上,脸上消瘦,没有了悲哀,木刻似的,表现出祥林嫂的麻木;配物上,一手长竿、一手竹篮里的破碗,特别是将“空的”定语放在“破碗”之后,运用倒装来强调祥林嫂的状态,让学生能从多角度加深对祥林嫂形象的理解,对祥林嫂有全面的认识,从而深刻地理解文本含义。
  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解读,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语言在刻画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上的重要作用,体会作者的语言运用技巧,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总之,在高中語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文本解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抓住文本的关键词,结合文本的语境理解关键词句,并根据不同的体裁运用不同的解读策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作文能力的提升。
其他文献
高职毕业生作为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压力大,就业问题更加凸显。清晰高职毕业生就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增强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研究认为,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社会认知出现偏差,性别歧视观念根深蒂固,人才高消费现象较为普遍,现行政策体系存在弊端以及就业信息渠道不畅、就业指导服务需要进一步完善等因素。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
现代考试系统通过智能组卷策略从试题库中抽取题目,形成试卷。但现有的组卷策略还不能完全消除所抽取试题的难易度的差异性,这样会导致考试结果的相对不公平性,基于此原因在决策
钢琴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但由于教学理念、方法、学生素质差异等原因,我国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阻碍了我国对幼教师资的培养绩效。在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改革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的总体状况为:学生大多是高考升学的普通高中学生,没有接触过相应的专业化教育和系统的训练,缺乏音乐基础和教育基础。而幼儿教育中
从学生社团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和作用为切入点,结合社团的发展模式以及特点,呼吁高校更加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创新能力培养潜力,全面实施促素质教育,依托学生社团实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形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课内课外的联动机制,完善创新教育场域,以期全方位解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学生社团创新教育创新能力全面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中,世界多元
通过对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传统模式和立体化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无法有效解决因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面广,层次不齐、积极性各异而导致整体教学效果差异的难题。进一步引入"导
【摘 要】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参与英语学习来说是一个新阶段,更是一个新门槛。英语教学知识面非常丰富,其中包括英语阅读环节。所以初中教师要想在开展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缓解当下初中生存在的阅读问题,就必须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提高 阅读能力  可以说阅读能力是学生在参与英语学习中所必须掌握的能力,它是试、读、写的有机结合,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笔者认为,教师
随着当前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关于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的研究,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何在机械设计制造中有效的应用自动化技术,并且推动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成为当前机
现在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很短,导致学生只是对于一些能够速成的专业与技能感兴趣,并不是像义务教育一样按部就班的学习。因此,高职院校对
大学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的整体教育水平,加强学风建设是各大高校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我国当前教育事业发展迅猛,科研院校越来越多,师资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学风建设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会针对这个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为提升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几点建议。  大学生学风建设问题对策一、前言  学风,有狭义与广义两种解释,狭义上针对的是
“三助式”职业指导法是基于境外“服务学习”理念而提出“寓职业指导于服务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大学生“自助、互助、他助”的职业指导模式。它通过“服务学习”育人模式,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