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外贸人才的需求扩大,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但在毕业生走向社会时却出现了不能很好对接市场的局面,一方面企业需要能胜任工作的报关或者是国际货运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学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直接关系到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本文探讨以行业为导向,设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理实一体化”核心课程体系以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内容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发的发展,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中的规模逐年扩大,市场上对于外贸类人才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为我国外贸行业输入了大量的人才,但经过几年时间的市场检验,也出现一些教育过程中的不足和亟待改善的地方。仅从就业角度来看,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同时很多该专业的毕业生并没有从事外贸相关专业,造成了学生感觉大学学习的课程无用武之地,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究其原因,当然有个人就业意愿的影响,但我们不能不看出在该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没有实现校园到企业的良好对接。如何合理设置课程以及开展教学建设,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提出以行业为导向,设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即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并开展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试内容及考评方式等方面的改革。
1.行业导向,设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理实一体化”核心课程
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主要培养能从事报关、国际货运代理、报检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涉及的报关、报检和国际货代等行业,在我国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行业规范、行业标准。海关总署、中国报关行业协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已陆续推出其对应行业规范和服务作业标准。在报关行业,2007年海关总署颁布《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2011年颁布《报关服务作业规范》;在报检行业,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员管理规定》、《出入境检验检疫代理报检管理规定》;在国际货代行业,2007年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推荐国家标准《国际货运代理服务质量要求》、《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作业规范》。这些相关规定和行业标准,企业均予以高度重视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理实一体化”核心课程的设置不是简单的课程调整,而是按基础能力——专门能力——综合能力三层能力递进为主线,其设置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综合考虑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2.“理实一体化”核心课程教学改革
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课程与课程之间融合度、相关度很高,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考评方法等方面做了如下改革:
2.1结合岗位职业能力需要,合理安排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改变过去“先理论、后实践”的课程安排,我们结合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对应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对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开发、整合与创新,使课程与课程相互渗透和交融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报关业务一体化课程为例,《报关原理与实务》课程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业标准——《报关服务作业规范》,以报关服务作业流程为主线组织课程教学内容:洽商委托—评审合同—签署合同—接收单证—申报前审查—缮制报关单—申报前复核—预录入报关单—复核报关单—电子申报—现场申报—配合海关查验—缴纳税费—申请办理现场放行、结关手续—申领报关证明联—结算费用—退还单证。这些以工作流程为主线设置的课程,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并重,通过教、学、做,使学生掌握对应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环节、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等。而由于这些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学生亲自操练的机会和时间还相对不足,专业的实践能力还需进一步强化训练。《报关操作》、《国际货运代理操作》等课程的设置,正是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岗位专项技能训练为教学目标,设计一项项具体的实训操作项目。使学生通过大量的专项实训操作,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2.2探索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核心课程都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实施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教学法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法,它强调的是: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在解决职业实际问题时具有独立地计划、实施和评估的能力;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学习舞台的导演。如在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综合实训课程中采用角色扮演、模拟教学法,教师和部分学生是外贸客户、海关、检验检疫、船代等机构部门的扮演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开展业务经营活动。通过实训,学生不仅掌握了主要业务流程、业务环节,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职业礼仪、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3.“理实一体化”核心课程教学改革需解决的问题
3.1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
“理实一体化”核心课程相互渗透和交融,各课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传统的孤立的课程教学大纲、教材不适用这种一体化课程的设置和教学,需编写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大纲和配套教材。即要编写进出口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大纲、报关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大纲、国际货代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大纲、报检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大纲。并编写体现高职特色,符合高职人才培养需要的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教材,特别是培养学生岗位专门能力、综合能力的实践实训教材。
3.2培养适应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理实一体化”核心课程教学需要的是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这些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具备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技能、经验、态度等,能将各种知识、技能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有多种途径,一是定期派送老师到海关总署的培训学校或教育部指定的相关院校和场所参加进修学习;二是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半年以上顶岗或轮岗实习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三是鼓励教师考取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熟悉报关、报检、货代等工作岗位的行业标准和操作技能;四是吸收更多在外贸行业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行业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兼职教师。
3.3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提供“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场所与设施要打破理论课与实践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需加强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提供“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场所与设施。如在校内实训基地内模拟设立海关、检验检疫、外贸公司、国际货代公司等机构、部门,购置外贸类、报关、报检、国际货代等实训软件,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同时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使其成为学生实习实训,提高实践操作技能的场所。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
关键词: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发的发展,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中的规模逐年扩大,市场上对于外贸类人才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为我国外贸行业输入了大量的人才,但经过几年时间的市场检验,也出现一些教育过程中的不足和亟待改善的地方。仅从就业角度来看,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同时很多该专业的毕业生并没有从事外贸相关专业,造成了学生感觉大学学习的课程无用武之地,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究其原因,当然有个人就业意愿的影响,但我们不能不看出在该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没有实现校园到企业的良好对接。如何合理设置课程以及开展教学建设,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提出以行业为导向,设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即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并开展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试内容及考评方式等方面的改革。
1.行业导向,设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理实一体化”核心课程
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主要培养能从事报关、国际货运代理、报检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涉及的报关、报检和国际货代等行业,在我国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行业规范、行业标准。海关总署、中国报关行业协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已陆续推出其对应行业规范和服务作业标准。在报关行业,2007年海关总署颁布《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2011年颁布《报关服务作业规范》;在报检行业,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员管理规定》、《出入境检验检疫代理报检管理规定》;在国际货代行业,2007年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推荐国家标准《国际货运代理服务质量要求》、《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作业规范》。这些相关规定和行业标准,企业均予以高度重视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理实一体化”核心课程的设置不是简单的课程调整,而是按基础能力——专门能力——综合能力三层能力递进为主线,其设置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综合考虑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2.“理实一体化”核心课程教学改革
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课程与课程之间融合度、相关度很高,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考评方法等方面做了如下改革:
2.1结合岗位职业能力需要,合理安排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改变过去“先理论、后实践”的课程安排,我们结合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对应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对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开发、整合与创新,使课程与课程相互渗透和交融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报关业务一体化课程为例,《报关原理与实务》课程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业标准——《报关服务作业规范》,以报关服务作业流程为主线组织课程教学内容:洽商委托—评审合同—签署合同—接收单证—申报前审查—缮制报关单—申报前复核—预录入报关单—复核报关单—电子申报—现场申报—配合海关查验—缴纳税费—申请办理现场放行、结关手续—申领报关证明联—结算费用—退还单证。这些以工作流程为主线设置的课程,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并重,通过教、学、做,使学生掌握对应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环节、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等。而由于这些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学生亲自操练的机会和时间还相对不足,专业的实践能力还需进一步强化训练。《报关操作》、《国际货运代理操作》等课程的设置,正是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岗位专项技能训练为教学目标,设计一项项具体的实训操作项目。使学生通过大量的专项实训操作,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2.2探索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核心课程都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实施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教学法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法,它强调的是: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在解决职业实际问题时具有独立地计划、实施和评估的能力;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学习舞台的导演。如在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综合实训课程中采用角色扮演、模拟教学法,教师和部分学生是外贸客户、海关、检验检疫、船代等机构部门的扮演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开展业务经营活动。通过实训,学生不仅掌握了主要业务流程、业务环节,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职业礼仪、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3.“理实一体化”核心课程教学改革需解决的问题
3.1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
“理实一体化”核心课程相互渗透和交融,各课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传统的孤立的课程教学大纲、教材不适用这种一体化课程的设置和教学,需编写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大纲和配套教材。即要编写进出口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大纲、报关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大纲、国际货代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大纲、报检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大纲。并编写体现高职特色,符合高职人才培养需要的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教材,特别是培养学生岗位专门能力、综合能力的实践实训教材。
3.2培养适应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理实一体化”核心课程教学需要的是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这些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具备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技能、经验、态度等,能将各种知识、技能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有多种途径,一是定期派送老师到海关总署的培训学校或教育部指定的相关院校和场所参加进修学习;二是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半年以上顶岗或轮岗实习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三是鼓励教师考取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熟悉报关、报检、货代等工作岗位的行业标准和操作技能;四是吸收更多在外贸行业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行业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兼职教师。
3.3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提供“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场所与设施要打破理论课与实践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需加强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提供“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场所与设施。如在校内实训基地内模拟设立海关、检验检疫、外贸公司、国际货代公司等机构、部门,购置外贸类、报关、报检、国际货代等实训软件,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同时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使其成为学生实习实训,提高实践操作技能的场所。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