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课堂教学与情景的有效贯通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cla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与人类形影不离,这种关系的保持源于数对生活具体的指向. 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常用数的概念来解释数,数变得越来越抽象,这也正是高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刻、系统的原因.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将生活情景融入数学课堂中,使数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感受到数与自身的形如“藕断”,实则“丝连”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景贯通;具体;抽象;集合
  教学的方法有许多种,但方法的运用要以教学内容的特点作为中心和参照物. 有些数学知识看起来非常抽象,是由公式、符号、不易懂的理论性文字所组成. 学生面对这些知识的时候,很难迅速理解. 但是,用生活化情景直观地展现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却能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该知识透彻的理解. 以“子集、全集、补集”这一教学内容为例,通过对该内容特点的把握,教师可以运用空间情景演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为具体、透彻地理解有关概念和知识.
  [?] 情景演示,直观“子集”知识
  数的抽象性一直困扰着学生,使其谈数学而色变,学数学如攻关. 这也让一些学生在学习数学受到挫败感之后,越来越讨厌学习数学,渐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可以说,关于数学知识,总有一条神经线是与生活相联系着的,总会有某个数学概念是从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概括而来的. 比如“子集”,从概念上来看两个非空集合A和B,假如集合A中的任一元素属于集合B,那么集合A就是集合B的子集,可用符号A?B或B?A表示. 对这一概念来说虽然逻辑性极强,但毕竟是抽象理论性的文字阐述,学生不易弄懂,很可能陷入对文字层面的死记硬背中. 另外,在不理解的状况下,也容易与后面要学的全集、补集等概念知识相混淆. 因此,为了有效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教师应依据子集这一知识点所具备的特点,采取情景介入的方式,让死的概念变为运动着的可以直观的象,使学生更直接、更具体、更透彻地掌握该概念.
  如何将抽象、难懂的概念变为具体化的情景空间,是每个数学教师需要掌握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因为,从抽象到具体的教学转化才使学生看到学习数学的曙光. 关于子集,集合B被看做是一个整体,集合A是包含在集合B这一整体中的一个元素. 换言之,B包含A,A包含于B. 对于这一概念,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与之相契合的形象实例. 教师可以将这些指向这一抽象概念的生活例子利用起来,借助实物或多媒体,介入情景,实现子集概念的直观性. 比如,教师在进行子集概念讲解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个橘子,作为概念教学道具,一个个橘子瓣充当集合A,剥皮之前的橘子是集合B,集合B包含集合A. 学生通过形象的情景说明,会很容易地理解集合A与集合B的关系. 另外,教师风趣的比拟,又给予学生灵感,他们会依照子集这一概念,列举出除橘子之外其他一些具有该特点的实物,这相应地也丰富了数学课堂. 除以实物的方式进行情景演示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子集这一概念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通过动画演示,集合A与集合B渐渐变化,进行包含、被包含关系的展示,学生通过对它们逻辑关系动画式的呈现可以更醒目、透彻地理解子集概念.
  [?] 情景演示,透析“全集”知识
  知识作为一种理论,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归于生活实践,因此,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产生的源头及最终流向找出来,从实践入手来阐发理论. 当然,理论产生的源头可能只有一个,但它所指证的生活实践却无可计数. 在这里,教师可以用情景类比的方式,从理论知识所指证的无数生活实践入手来证明理论,以求抽象与具体的转化,从而透析所学知识.
  比如“全集”的概念,假设集合S包含需要研究的每个集合的所有元素,我们就把这个集合S看成一个全集,全集常用字母U来表示. 在这里集合S属于一个种类,而包含的全部元素都属于子类别. 所以将集合S看做是一个全集. 在生活中,可应用到全集概念的地方有很多,教师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出具有类比性的生活情景来具体的阐述这一抽象概念. 可以说,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例子总能让人产生共鸣,继而有兴趣继续挖掘探讨原本看不懂,也不愿细细琢磨的抽象概念,同时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另外,教师对直观情景演示的应用,还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这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记忆,使其能够深刻地领会和认识有关知识.
  关于全集的内涵精髓的阐述,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或者通过一些媒体承载的有关实例来进行. 在这里教师可以这样提问:“《铁齿铜牙纪晓岚》看过没?”这是一部很经典的电视剧,大多数学生都会知之一二. 而且,这样的提问像一个悬念一样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这只是一个悬念,是为全集内涵的阐述服务的. 教师还要进行悬念的交代:“在这部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纪晓岚借“全集”这一知识巧妙救书,避免可怕的文字狱. 那么他是怎样运用全集知识的呢?他要在将被焚毁的书中挑出四本,这四本也就是:经史子集四类,这四类书有各自的子类别,所以又各成一个全集. 而经史子集这四类又合称为书籍,所以这四类书又是书的子类别,书又称为一个全集. 这符合全集的概念内涵,具有情景的类比性,使学生更易于把握该知识的逻辑性.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动手实践的方式实现情景类比,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增强自身对知识的印象,并对其产生永久的记忆.
  [?] 情景演示,抵达“补集”内涵
  有些数学概念是以人名命名的,而有些概念恰恰因为自身的特点内涵而获得此名的. 如“补集”,一个“补”字就提纲挈领,对概念的内容有个笼统的暗示. 但如果不进行逻辑上的分析,一个“补”字还尚不能让学生明其意,不能对数学概念进行理解,学生就如同数学的“门外汉”,连数学的第一道门都难以跨入. 所以,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数学概念,最佳的方式是将烦琐化简单,将抽象化具体.
  比如“补集”,教师先可以这样讲解:假设S是一个集合,A作为S的一个子集,这就可以说集合S包含集合A. 而在集合S中也有一些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那么这个集合就可以看做子集A在集合S中的补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CSA来表示,读作A在S中的补集. 可以说,在这一概念中,A与同样存在于集合S中的元素是平行的关系. 根据这一概念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情景演示的方式,阐述补集概念,进行有关补集的情景演示教学.
  在情景演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地取材进行概念的具象阐述,又可以让学生根据概念的文字层面的阐述进行逻辑分析和实物例证阐述. 如教师可以利用手中的数学教科书“大做文章”,在这里且以“集合”这一章为例,集合这一章包含三小节:
  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1.2 子集、全集、补集
  1.3 交集、并集
  这三小节在某种程度上是平行的排列在同一章节中. “集合”这一章节是集合S,这三小节是集合S中的元素,这些元素平行,如1.1构成的集合在集合S中的补集为元素1.2和1.3构成的集合等. 同样,还可以手中的数学教科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我探究,进行概念阐述. 于是有学生开始情景演示:把数学教科书当做集合S,教科书当中所罗列的各章节应该是集合中的元素:
  第一章 集合
  第二章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这些元素相互平行不相包含,它们构成的集合互为在集合S中的补集.
  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以此为灵感,将范畴扩大. 教科书是一个大的集合,这一个大的集合包含许多相互平行的元素:
  1. 语文 2. 数学
  3. 物理 4. 政治
  同上,这些元素互相平行,不相包含,任选若干元素构成的集合在教科书这一集合S中的补集均可以很轻松地表示出来.
  通过教师情景演示及学生的自主探究,补集这一概念不仅变得具体易懂,还实现了逻辑上的由烦琐到简单,学生对此更容易理解. 教师通过对学生自主探究反馈的总结,也可明确学生是否对该概念有所了解.
  对于数学概念教学来说,空间情景演示是最可行、最有效、最能激发学生兴趣,也是为课堂带来新生命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颠覆数学知识“死板、严峻”的形象,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所带来的兴趣,继而真正实现无压力、趣味化的数学学习活动. 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发掘数学知识自身的特点,从知识的可塑性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让知识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透彻地感知到数学的每一肌理.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提问是教育教学的一种艺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与思考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手段与措施,在本文中以圆锥曲线教学为探究的载体,采取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重点阐述提问的具体手段与方法,以期给读者带来帮助.  [关键词] 提问方式;课堂教学;圆锥曲线
Looking Forward/by Robert Louis Stevenson期待
Shoes can tell you a lot about a person. Winston was a firm believer in this, being someone who looked at many shoes himself. Although he had grown up hearing that eyes were “the windows to the soul”,
[摘 要] 现行苏教版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诸多方面相比之前有了较大的变化,比如课程理念中的情景导入、小组合作探究等. 这些理念的提出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阔的空间,同时也给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一定的困惑和挑战. 教师应不断转变自己的角色,以适应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以自身的不断创新来反思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与学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提质;反思;高效;教学  现行立体几何
我们都遇到过一些读不懂的文章,这有很多原因。有时我们读的话题简单但乏味;有时我们试图阅读的那些材料的难度比我们现有的阅读水平高。  如果你发现有一篇文章读了好几遍都不明白,可以试着采取以下步骤。  1. Read the introduction and reflect. 阅读前言并反思。  Any nonfiction1 article or book will have an introduc
Step I (for Section A)    Ⅰ. 根據英语解释写出相应的单词或短语。  1._____________as an example; for example  2._____________rubbed until shining  3._____________elastic (有弹性的) substance that forms the outer covering of
[摘 要] 数学题千变万化,解决每个题的具体步骤不尽相同,但是数学知识的内涵和数学基本的思想是对数学事实和理论产生的本质认识,也是解数学题的大法. 在解题过程中只有立足本质,不断反思提炼,才能驾轻舟于题海,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关键词] 多元最值;數学本质;数学思想  在高考或模拟考试中,常常能够看到求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的代数式的最值问题. 此类题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思维要
[摘 要] 核心概念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学实践中发现,正是学生在核心概念的学习和掌握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造成他们数学学习的瓶颈.本文结合学生核心概念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高中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中有着这样的俗语:概念模糊,学习糊涂. 概念教学,尤其是核心概念的学习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积极发现学生概念学习中的问题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愈发显得突出. 一方面,由于高中数学的实践性、探究性以及抽象性等原因,给学生们的解题带来了巨大的困扰,这也正是学生们成绩很难取得高分的直接性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在以學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体制下,教师的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贯的“填鸭式”教学,已不再适应当下的学生情况. 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更上一层楼”,成为当下教师的
摘 要:教师应用封闭的题型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学生会关注学习的结果,这会导致学生不能灵活地看待数学问题、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水平、不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尝试题型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关注学习的过程. 本文将借解析几何中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应用尝试题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与方法.  关键词:中职数学;数学教学;尝试教学;解析几何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通常数学教师会应用给学生做数学习题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