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建设现代化铁路货运系统的过程中,现代物流发展速度得到了有效提高。为了实现铁路行业改革与发展,本文根据铁路货运企业的物流拓展策略,提出了优化资源拓展业务模式的方案,通过物流运输组织体系、产业链交流物流网络等方法,有效的加强了现代化铁路的建设速度,希望为广大铁路货运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货运 现代物流 拓展策略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全球化建设速度也随之上升,货物运输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在国际物流企业与中国物流企业的竞争过程中,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的运输方式逐渐增加,而复杂的市场竞争换环境,带给铁路货运企业更大的竞争压力。以往的货运运输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变成买方市场,传统运输业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必须加快铁路货运体系改革,实现现代化铁路建设,为我国铁路货运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铁路货运改革拓展的重要性
(一)提高国民经济质量
铁路是我国核心的陆地运输工具,是一切运输的核心骨干,其作用在物流系统中也有无法取代的作用。为了实现大量物资的运输,发挥出铁路运输的网络化优势,铁路货运必须向现代物流扩展,构建出符合中国物流发展现状的新型铁路物流体系。通过高效的铁路货运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我国货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保证国际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
为了构建出优秀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必须以良好的交通运输平台作为基础,并且融合通信网络平台、国家法律法规,构建出效果优秀的现代物流体系。我国资源分布较为分散,而经济发展的速度差别较大,所以铁路成为了物流体系建设的基础内容。我国人口数量较多,经济总数较大,而且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数量巨大的物流内容,分布在我国各个城市之中。为了提高物流工作的效果,必须构建出优秀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通过技术设施、通信信息、业务经营等内容,制定出高效的物流网络。受到资源生产力分布不均匀的影响,各类能源、材料、产成品之间的差距较大,流向十分集中,需要较大的道路交通运输能力。我国经贸联系十分紧密,尤其是沿海与边境,涉及到的物流内容十分复杂,在我国步入WTO以后,物流需求量有着明显的增长。随着入世的深入,国内市场更加开放,而投资环境的改变,则提高了外资企业的进入热情。近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国内生产总值从2003年起,至2012年为止,涨幅范围已经达到282.1%,而货物周转量也从53859亿吨/公里提高至173771亿吨/公里。在这种环境下,我国铁路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铁路营业量从2003年的73002公里,逐步增长至97625公里。但是受到铁路货运体制机制以及公路货运、快递等业务快速发展的影响,相比较而言,铁路货运的发展速度不断下降。根据2003年至2012年的铁路货运市场份额统计,铁路货运周转量已经从30.6%逐渐下滑至15.7%,在十年内共降低14.9%,而公路货运周转量则由13.2%逐渐提高至34.3,同比增长21.1%。
二、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拓展策略
铁路具有非常独特的运输优势,也是其他运输方式无法取代的运输模式,在开展运输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现有资源,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并且配合物流功能要素中包括的加工、配送、储存、包装功能,制定出符合中国铁路货运的发展现代化物流体系。
(一)拓展增值服务
物流主要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交流这八大要素,而现代物流增值内容则体现在包装、加工、配送这些服务项目之中。而常见的铁路货运主要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这几种方面,但是与现代物流服务内容相比,不同服务功能的衔接较差。铁路货运利用自身网络及场站优势,着力开展仓储、配送等增值服务,研究与信誉良好企业合作,开展仓储质押、物流金融等服务,达到增值目的,通过增值服务功能,可以有效降低用户的流通成本,提高铁路收益,完善服务功能,实现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扩展的转变。
(二)开展多式联运
铁路要发展现代物流,必须加快多式联运枢纽的建设,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加强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等,提高运输效率,更好地实现从传统“站到站”向便利“门到门”运输的转变。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中 9 大重点工程的首条就是“发展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工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铁路发展多式联运提供了政策导向。
(三)加强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铁路可以开展“路企直通”运输,把铁路直接延伸到大的工矿企业中去,减少企业自建铁路的问题,大大减少其成本投入,并为其实现高效物流运转提供保障。在铁路货运未来的发展中,应更加注重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的发展,加强企业专用线的建设,为制造业提供“门到门”的物流服务。在与制造业的联动中,在“门到门”的基础上,考虑开展包装、配送以及产品代理等业务。
(四)推行“集中受理、优化装车”货运组织改革
“集中受理、优化装车”,一方面,提高运输生产效率,扩大铁路运能;另一方面,简化作业流程,提高铁路对客户的服务质量。铁路可推行“集中受理、优化装车”货运组织改革,提高运输效率,创新铁路货运服务模式,为铁路拓展现代物流服务功能创造条件。
(五)简化铁路货运手续
根据铁路货运改革计划,除传统柜台服务,顾客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进行货物运输预定。在不影响大宗货物运输的同时,可以为电子设备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内容。铁路货运企业需要制定出透明的运输定价单,帮助顾客了解运输价格的变化情况。采取“门到门”服务,顾客通过网络或电话进行预约,由铁路货运公司进行取货、装载、打包、处理、交付等工作。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以往客户使用铁路货运时,需要自行交付于提取货物的问题。
(六)价格优惠政策
铁路货运进行价格改革,必须以发改革发展计划作为基础,以公路价格为核心,制定出科学的铁路运营价格。为了提高运价的适应能力,使竞争与供需关系更加和谐,提高铁路货运的市场占有率,使铁路货运企业获得更高的盈利,可以通过浮动运价方法进行改革。运输市场在不同季节的供求数量有较大差别,随着季节的变化,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的现象经常交替出现。为了环节供求矛盾,提高铁路货运的市场占有率,铁路货运企业可以采取需求定价方法,根据季节需求的变化,适当调整货运价格。
(七)提高信息化水平
当今社会,计算机及各种应用十分普及,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都涉及到计算机的应用,如我们通过网上电子商务购买商品,客户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整个的下单、支付、运输等信息,便捷程度十分之高。公路、航运业的信息平台建设统筹考虑到客户的各种需求,而铁路货运的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当前的多、散、杂以及共享率低的问题,未彻底解决。不论从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需要出发,还是从方便客户、吸引客户,做大铁路自身货运量的需要出发,都要求铁路货运加快信息平台的建设,信息平台建设、利用十分重要。
结语:
铁路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拓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需求,是广大铁路货运企业扩大利润、降低成本的必然结果,是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必然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国家发展方向为核心,借助国家大力推动现代化物流建设的环境,抓住铁路物流发展的机遇,重点加强铁路运输的效率与效益,实现快节奏的物流服务。通过良好的现代物流体系,可以有效加强货运服务信息化建设力度,配合相关法律法规共同进行,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环境,实现多元化企业的建设目标,为推动铁路行业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杨远舟.我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框架分析[J].物流技术, 2010(29):29-31.
[2] 关伟.传统铁路货运与现代物流业[J].铁路采购与物流, 2011(6):45-46.
关键词:铁路货运 现代物流 拓展策略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全球化建设速度也随之上升,货物运输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在国际物流企业与中国物流企业的竞争过程中,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的运输方式逐渐增加,而复杂的市场竞争换环境,带给铁路货运企业更大的竞争压力。以往的货运运输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变成买方市场,传统运输业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必须加快铁路货运体系改革,实现现代化铁路建设,为我国铁路货运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铁路货运改革拓展的重要性
(一)提高国民经济质量
铁路是我国核心的陆地运输工具,是一切运输的核心骨干,其作用在物流系统中也有无法取代的作用。为了实现大量物资的运输,发挥出铁路运输的网络化优势,铁路货运必须向现代物流扩展,构建出符合中国物流发展现状的新型铁路物流体系。通过高效的铁路货运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我国货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保证国际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
为了构建出优秀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必须以良好的交通运输平台作为基础,并且融合通信网络平台、国家法律法规,构建出效果优秀的现代物流体系。我国资源分布较为分散,而经济发展的速度差别较大,所以铁路成为了物流体系建设的基础内容。我国人口数量较多,经济总数较大,而且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数量巨大的物流内容,分布在我国各个城市之中。为了提高物流工作的效果,必须构建出优秀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通过技术设施、通信信息、业务经营等内容,制定出高效的物流网络。受到资源生产力分布不均匀的影响,各类能源、材料、产成品之间的差距较大,流向十分集中,需要较大的道路交通运输能力。我国经贸联系十分紧密,尤其是沿海与边境,涉及到的物流内容十分复杂,在我国步入WTO以后,物流需求量有着明显的增长。随着入世的深入,国内市场更加开放,而投资环境的改变,则提高了外资企业的进入热情。近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国内生产总值从2003年起,至2012年为止,涨幅范围已经达到282.1%,而货物周转量也从53859亿吨/公里提高至173771亿吨/公里。在这种环境下,我国铁路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铁路营业量从2003年的73002公里,逐步增长至97625公里。但是受到铁路货运体制机制以及公路货运、快递等业务快速发展的影响,相比较而言,铁路货运的发展速度不断下降。根据2003年至2012年的铁路货运市场份额统计,铁路货运周转量已经从30.6%逐渐下滑至15.7%,在十年内共降低14.9%,而公路货运周转量则由13.2%逐渐提高至34.3,同比增长21.1%。
二、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拓展策略
铁路具有非常独特的运输优势,也是其他运输方式无法取代的运输模式,在开展运输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现有资源,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并且配合物流功能要素中包括的加工、配送、储存、包装功能,制定出符合中国铁路货运的发展现代化物流体系。
(一)拓展增值服务
物流主要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交流这八大要素,而现代物流增值内容则体现在包装、加工、配送这些服务项目之中。而常见的铁路货运主要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这几种方面,但是与现代物流服务内容相比,不同服务功能的衔接较差。铁路货运利用自身网络及场站优势,着力开展仓储、配送等增值服务,研究与信誉良好企业合作,开展仓储质押、物流金融等服务,达到增值目的,通过增值服务功能,可以有效降低用户的流通成本,提高铁路收益,完善服务功能,实现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扩展的转变。
(二)开展多式联运
铁路要发展现代物流,必须加快多式联运枢纽的建设,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加强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等,提高运输效率,更好地实现从传统“站到站”向便利“门到门”运输的转变。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中 9 大重点工程的首条就是“发展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工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铁路发展多式联运提供了政策导向。
(三)加强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铁路可以开展“路企直通”运输,把铁路直接延伸到大的工矿企业中去,减少企业自建铁路的问题,大大减少其成本投入,并为其实现高效物流运转提供保障。在铁路货运未来的发展中,应更加注重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的发展,加强企业专用线的建设,为制造业提供“门到门”的物流服务。在与制造业的联动中,在“门到门”的基础上,考虑开展包装、配送以及产品代理等业务。
(四)推行“集中受理、优化装车”货运组织改革
“集中受理、优化装车”,一方面,提高运输生产效率,扩大铁路运能;另一方面,简化作业流程,提高铁路对客户的服务质量。铁路可推行“集中受理、优化装车”货运组织改革,提高运输效率,创新铁路货运服务模式,为铁路拓展现代物流服务功能创造条件。
(五)简化铁路货运手续
根据铁路货运改革计划,除传统柜台服务,顾客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进行货物运输预定。在不影响大宗货物运输的同时,可以为电子设备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内容。铁路货运企业需要制定出透明的运输定价单,帮助顾客了解运输价格的变化情况。采取“门到门”服务,顾客通过网络或电话进行预约,由铁路货运公司进行取货、装载、打包、处理、交付等工作。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以往客户使用铁路货运时,需要自行交付于提取货物的问题。
(六)价格优惠政策
铁路货运进行价格改革,必须以发改革发展计划作为基础,以公路价格为核心,制定出科学的铁路运营价格。为了提高运价的适应能力,使竞争与供需关系更加和谐,提高铁路货运的市场占有率,使铁路货运企业获得更高的盈利,可以通过浮动运价方法进行改革。运输市场在不同季节的供求数量有较大差别,随着季节的变化,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的现象经常交替出现。为了环节供求矛盾,提高铁路货运的市场占有率,铁路货运企业可以采取需求定价方法,根据季节需求的变化,适当调整货运价格。
(七)提高信息化水平
当今社会,计算机及各种应用十分普及,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都涉及到计算机的应用,如我们通过网上电子商务购买商品,客户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整个的下单、支付、运输等信息,便捷程度十分之高。公路、航运业的信息平台建设统筹考虑到客户的各种需求,而铁路货运的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当前的多、散、杂以及共享率低的问题,未彻底解决。不论从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需要出发,还是从方便客户、吸引客户,做大铁路自身货运量的需要出发,都要求铁路货运加快信息平台的建设,信息平台建设、利用十分重要。
结语:
铁路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拓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需求,是广大铁路货运企业扩大利润、降低成本的必然结果,是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必然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国家发展方向为核心,借助国家大力推动现代化物流建设的环境,抓住铁路物流发展的机遇,重点加强铁路运输的效率与效益,实现快节奏的物流服务。通过良好的现代物流体系,可以有效加强货运服务信息化建设力度,配合相关法律法规共同进行,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环境,实现多元化企业的建设目标,为推动铁路行业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杨远舟.我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框架分析[J].物流技术, 2010(29):29-31.
[2] 关伟.传统铁路货运与现代物流业[J].铁路采购与物流, 2011(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