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维动画制作过程中角色表情和肢体语言的艺术特性

来源 :传媒与教育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icn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动画进入了三维新时代,三维动画的顺利完成需要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及良好衔接。在三维动画应用领域之一的角色动画的制作过程中,角色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制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影片艺术的表现息息相关,是角色动画制作中的重要一环。选择和制作Pose以及选择表情在艺术审美上的能力也关乎动画最后的质量和效果。在制作过程中,要充分了解编剧所构思的主题情节,理解导演的总体艺术创作意图。在Pose的制作上要注意抓住能够讲故事的关键动作,并且注意动作的动势线和运动规律。在角色表情上要选择表达角
其他文献
1.图像、具象图像与艺术图像在2003年提出的对"通用图像学"的构想中,我曾提议选择一个特定的、尽量没有质疑的图像领域作为起点,在经过必要的考察之后,争取对其他领域逐步整合。在我看来,这意味着依靠外在的、物质形态的图像,并把具象图像作为核心区域凸显出来,这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使用(比如艺术史领域)图像研究方面既有的丰硕成果。除艺术品以外,各种消费图像也属于这一类的
期刊
伴随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数码世界中的文学、媒介和视觉研究的不断积累,人机互动的界面文化逐渐形成。界面环境在其形式表达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形象性和易感知性。美学维度和想象视野使界面成为一个存在和栖居的空间,而非控制面板和装置。为了更好地理解界面文化,阐释电子空间的体验,我们需要引入人文研究的方法,把图像学的形式分析与建构主义者的主体模型结合起来,提出一种界面理论。
期刊
界面是数字时代的基本文化和美学形式。它改变了人们的观看内容和观看方式,影响了人对现实的体验和互动,甚至重构了现实。工程影像传统设置了界面的现实主义议程,但界面现实主义又与纯粹的"透明化"、"所见即所得"理念存在差异。本文以电脑游戏(Max Payne)、线上艺术游戏修改程序(Jodis SOD)和插图软件(Auto-Illustrator)为例,讨论这三种艺术作品如何以不同视角反映出界面的美学形态
期刊
图形化用户界面(GUI)作为大众文化审美现象,在全球文化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本文结合计算机运算、美学和符号学,以曼弗雷德·莫尔的作品为例,指出美学视角对理解和设计交互作用的重要性。人类与软件产品之间的界面作为一个独立的物质并不存在,却可被理解为深深纠缠于美学领域的一个符号进程。电脑运算和界面不能被割裂地理解,算法对象的外部呈现和内部表征,都应该成为艺术实践和学术研究的焦点。界面美学更能够激发
期刊
本文结合采集的馆藏文物高光谱数据,介绍了如何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进行文物高光谱数据的图像加载、感兴趣区选取、光谱均值曲线计算及输出、波谱库建立、光谱角填图等,以求文物保护人员能够更好地熟悉和理解文物高光谱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步骤。
期刊
遥感影像标准制图在遥感影像地质构造解译成果的标准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ArcGIS软件平台具有强大的GIS功能及遥感影像显示与处理功能,在地质领域内应用广泛。利用ArcGIS平台提供的工具,提出了基于ArcGIS平台的遥感影像批量标准出图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利用软件工具,提高遥感影像标准制图效率。
期刊
高光谱成像技术将光谱技术与成像技术相结合,同时实现了图轴画面和图轴中物质光谱的"录入",具有非接触、波段多、分辨率高和"图谱合一"等优点,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古字画调查的缺点,为文物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新的视点。高光谱成像技术非常广阔的波谱覆盖范围,且可获取丰富全面的古字画影像信息,使得古字画信息的精细表达成为可能。通过对高光谱影像的处理分析,可以提取出裸眼不可见或不宜察觉的隐含信息,并对视觉模糊的画面部
期刊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LiDAR)可以直接获取地表高精度三维信息,载有LiDAR设备的飞机可深入到震后交通遭受严重破坏的重灾区,快速对大范围区域进行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为灾情信息获取与评估以及震后救援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对获得的海地雅克梅勒(Jacmel)地区震后LiDAR点云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通过提取建筑物矢量,生成数字地表模型(DSM),探索了震后建筑物信息提取及三维建模方法,创建了真实可量测的
期刊
限于当时的印刷技术以及纸质,一些早年的考古报告或简报中的线图往往质量不高,对其重新利用变得极为困难,而且往往达不到现在的印刷要求,效果很不理想。如果利用Photoshop软件可以将这些旧线图进行翻新处理,并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期刊
科普互动剧场是近年来新兴的科普形式。大连自然博物馆将脱口秀引入科普互动剧场,利用3D人脸识别技术,实现虚拟角色与现场观众的互动,其风趣、幽默、欢快的艺术表演特点,深受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科普互动脱口秀是对现有展教服务手段的有力补充,也是科普宣传教育形式的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