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即将迎来新一年的就业季,大学生就业问题再度成为社会热点。不仅中国如此,其他国家也是。
就业不仅是供需层面的此消彼长,更是一国经济、教育和社会治理水平的综合反映。经济形势固然影响就业,但政府、雇主、学校、学生、社会组织的各司其职、各尽其力与良性互动,将凝聚成稳定而持续的结构性力量,帮助更多年轻人在迈出校门之初找到前行坐标。
美国
——公务员职位缺乏吸引力
美国的大学生就业机制呈现出高度市场化的特征,毕业生自主择业,由市场来调节劳动力的供求。但同时,各大学和美国政府也设立了一系列的、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机制。
成功的求职始于良好的职业规划。美国各大学往往在学生二年级时,甚至甫进入大学校门时,就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其进行职业发展规划了。
美国大学中普遍设有就业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会开设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定期举办各类与求职和职业发展相关的研讨会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各类职业的性质,选择职业方向,明确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同时,他们还提供各种就业相关信息,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兼职的场所,传授简历制作技巧、面试心得和职场经验,以及讲授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除就业服务中心外,各院系也常常会举办本专业领域里的职业发展讲座与研讨会,邀请知名校友和重要的用人单位前来交流指导,为学生解惑释疑,并提供实习和工作的机会。
美国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围绕就业信息而展开。一方面,美国劳工部建有完善的就业信息网站,为雇佣双方提供交流的媒介,成为大学生除学校以外获取就业信息的最重要途径。同时,它们也会定期收集和公布大量的就业统计数据,帮助学生分析各专业的就业现状、岗位需求情况和发展前景。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美国劳工统计局每年编纂发行的《岗位需求手册》几乎已成为美国大学生的就业必读书。
美国大学生的就业领域大多集中在社会服务部门和公司企业中。在美国,较低的收入、狭窄的发展空间、更迟的退休年龄和缺少挑战性的工作性质,都使得公务员职位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颇为有限。至于隐性的高福利和灰色收入,在严格的社会监管体系下,更是不可企及。
在美国,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最热门、最受欢迎的行业集中在医学、审计和会计、工商管理、通讯、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环境科学、侦查和犯罪调查等领域,其平均年薪都在6万美元以上,且市场需求量大,因而成为众多学子孜孜向往的人生舞台。
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和工作单位里均属于明显的弱势群体,更容易遭遇种种欺诈、侵权行为。而美国完备的劳动法律体系为其求职、入职的全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障。这类劳动法律法规既包括国会的立法,也包括劳工部的法律法规和各州的地方性法规。
在萎靡不振的经济形势下,“毕业即失业”的难题,同样摆在了许多美国大学生的面前。
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毕业生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尝试转型,或者放低姿态,从一份兼职或没有报酬的实习工作做起,以积累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为将来正式步入職场做准备。
许多毕业生最大的忧虑,反倒是如何养活自己,避免做“啃老族”。与没有正式工作相比,无法独立生存才是令许多美国年轻人最为难堪的标签。
不过,就在很多美国学生为“找”工作而一筹莫展时,也有另外一群人在“造”工作。像“脸谱”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以及雅虎花重金收购的轻博客网站Tumblr的创始人戴维·卡普,他们都是年纪轻轻就拥有了数亿美元身家的创业典范,不仅自己跻身富豪行列,还成为整个行业的先锋。
专家认为,扎克伯格等人的成功除了天赋异禀之外,与美国社会对创新和创业的尊崇不无关系。哈佛大学教育专家托尼·瓦格纳就认为,创造力将成为就业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元素。他认为,美国的教育体系不应该是让学生准备好上大学,而是应该让学生准备好创新。
当然,像扎克伯格和卡普这样轻松创造出美国就业神话的人只是凤毛麟角。
日本
——“内定”制确保稳定有序
在日本,大学生就业是一门综合工程,学生、学校、企业、就业指导机构等角色各司其职,求职、就职流程基本制度化,这些为保障大学生稳定就业和企业用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的大学生跟中国大学生一样,大部分都喜欢稳定的工作,所以公务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日本的公务员考试依旧热度不减。每到求职季,各大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都会跑到高校打广告,屡屡看到这样的情景都会有中国的既视感。日本的公务员分成若干不同的等级,并非所有的公务员待遇都很高,所以年轻人并不是为了追求好待遇才去考公务员。公务员职位最吸引人之处是稳定,如果不出重大事故,可以一直做到退休,而且准时上下班,与企业的加班无上限相比,除了警察官等特殊职公务员之外,普通公务员几乎没有加班,不需要东奔西跑,对于顾家的人来讲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日本的大学一般都在春季入学和毕业,与日本企业最重要的财务决算和人事调整期基本一致。无论是公立大学、私立大学,还是类似大专的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学生一般在大三学期过半的秋冬时节开始准备找工作。届时,大学和民间的就业培训和指导机构开办的各类“就职讲座”、“就业塾”就会迎来一批批学生。讲师们会从企业信息收集、求职书面材料准备、面试礼仪和要点等进行详尽辅导。日本学生求职服装高度统一,服装连锁店一到求职季节,都会应季推出针对大学生的西服套装。
从大三学期的11月开始,一些没有加入“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联)的企业陆续开始举行笔试、面试等招聘和录用活动。到第二年的2、3月,也就是大三最后两个月期间,根据经团联的相关协定,加入该组织的日本主要大企业开始举行公司说明会等活动,向有兴趣的求职大学生介绍公司年度招聘计划、工种、职业要求、考试条件等。
经团联是日本最有势力的经济组织,成员企业约1600多家,基本囊括了日本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 这一期间,求职学生会“货比三家”,同时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确定准备参与应聘的企业名单。4月1日起的一个月内,也就是学生进入大四后,经团联的企业开始正式招聘录用活动,进入5月,各家企业基本会确定了首批“内定者”。经团联所属成员企业的录用高峰过去后,从5月开始,轮到地方企业、中小企业登场招聘,第一次尚未招满录用名额的大企业也会开始“二次招聘”。到了9月,一些企业会有“补充录用”,招聘对象主要为在海外留学的日本学生、公务员考试不及格者以及已经部分辞退“内定”重新择业的学生。
几轮求职和招聘活动下来后,到10月1日,大多数企业会举行“内定”仪式,已经确定的“内定者”与企业签署的协议受法律保护,没有特殊情况,将在第二年4月份毕业后进入公司。
从上述情况可知,“内定”是日本学生求职和企业招聘的主要渠道,也因此“内定率”是衡量每年日本学生就业形势的最重要指标。
德国
——就业政策法律完备
大学生就业问题在德国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其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由政府、高校和社会三方组成。
德国联邦劳动与社会部主要负责制定大学生就业政策。早在1969年,德国就颁布了《就业促进法》。之后,德国又陆续颁布了《青年人劳动保护法》、《学校教育法》等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法律法规。内容涉及了职业教育、岗位规划、就业指导、劳动保护、劳动市场、失业保险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实际上,德国高校机构在设置课程上也不断改革,以适应当前就业状况。德国大学生在主修一门专业外还要选修多个专业,这种教学体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职业适应性强,就业机会更大。近年来德国也频频推出新专业,如牛奶硕士专业、反腐败MBA等。
同时,德国就业法规中还制定了一些保护性措施。比如外国专业人才和留学毕业生很容易在德国企业找到工作,却很难获得德国劳工局的工作许可。这是因为为了保证本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德国劳工局原则上只允许外国人填补那些德国大学毕业生不能胜任或无法填补的空缺岗位。
德国各个城市还设立职业介绍中心。每年,这些中心都会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就业辅导活动。职业介绍中心还开设大学生就业网站,不仅详尽地列出不同专业近年来的就业情况,还提供各种就业信息,甚至还有就业咨询热线等。
各个大学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更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指导中心不仅有专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和咨询,还有大学生助理,有的放矢地举办讲座、报告、讨论和培训,介绍学生与校友、与国内外企业建立联系,举办招聘会等。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与政府、银行等合作,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符合条件的创业青年可以从政府取得10万欧元的担保,在创业初期的两年还不用还本付息。
此外,德国企业也都愿意接受大学生实习。德国各地的工商会,也为企业和大学生搭建桥梁,管理协调当地的大学生职业培训活动,组织实施职业培训考试等。德国还有各种社会组织,比如基金会等也都热衷于就业培训活动,并资助大学生在德国和国外的就业培训活动。
德国《经济周刊》的调查显示,德国大学毕业生第一年的平均年收入在3.5万欧元左右,其中汽车工程师平均年薪可达5万欧元以上。德国人力资源营销机构的调查曾显示,德国大学生毕业后想当国家公务员不到10%。德国公务员福利诱人,无需缴纳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险,而且有些岗位终身任职不能被解雇。此前,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年轻人把目光转向公务员,但现在德国经济良好,选择公务员的热度又有所下降。
澳大利亚
——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在澳大利亚,有许多学生高中毕业后并不会选择直接上大学,而会选择先工作一段时间,因而,他们也是求职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澳洲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最主要的求职途径有两条:第一条是上网搜寻相关信息,并投递简历;第二条是到学校或政府的就业中心进行个体分析,求职咨询及求职帮助。毕业生收集好中意的招聘信息后,标准的流程就是填写申请表,多轮面试,实习以及转正。
澳大利亚没有统一的公务员考试,每年的2月和6月,各个政府机构会在其网站更新最新的招聘信息,开始接受毕业生报名。其标准的筛选过程以面试为主,在多轮的面试中,偶尔会有一些类似于撰写公务报告的笔试。
澳大利亚招聘会(job fair)的主要职能并非当场招聘,其主要是为求职者与招聘者提供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求职者有机会对招聘者进行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是招聘者进行自我宣传的一种方式。
招聘会可分为高校组织,政府组织,以及中介机构组织三大类型。其中,高校组织的招聘会最为常见,各个州或领地的高校作为组织者,会联系不同的招聘机构加入到招聘会,为学生拓宽求职渠道和创造求职机会。
政府在毕业生求职的过程中,主要起到规范和保障的作用,同时也会根据需要于每年的2月和6月在各个具体部门的网站上公布每个部门最新的招聘职位。
通过各类政府代理机构为毕业生提供每日更新的招聘信息,并会根据申请者的具体情况,为其推荐最适宜的求职岗位。不仅如此,政府还为残疾人和原住民开辟了“专属通道”,根据澳大利亚法律规定,政府及企业招聘方有义务保障原住民的权益,并且应当设置专属于原住民的岗位。
政府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监督内容包括最低工资、养老金、职业培训以及安全保护等问题在内的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遵守和执行的情况,并按月发布就业和失业数据,按年发布平均收入、职业缺口等相关报告。
高校在毕业生求职的过程中主要对毕业生进行一对一的个案分析,帮助制定求职规划、职业推荐、技能培训以及组织招聘会等。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为例,学校的就业中心会在全年不间断地发布包括实习岗位在内的招聘信息,同时,还会于每年的3月,组织面向堪培拉地区大型招聘会,帮助本校学生求职。
求职中介很少直接介入毕业生的求职活动,它除了常规的发布信息、个案分析以及职业推荐外,也会通过举办一定规模的招聘会,来帮助求职者找到好的工作。
毕业生的待遇必须符合澳大利亚关于最低工资的规定。在政府毕业生项目中,毕业生的起薪大致不低于5.4万澳元。不仅如此,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还需按照税前工资的9%为员工缴纳养老金,而联邦政府提供的福利稍好,它会替员工缴纳15.4%的养老金。
此外,夜間上班、加班,周末上班,公共假期上班,用人单位都必须根据法律规定的标准,对工资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国家会议中心为例,从19时到24时,每小时的工资需增加约1.3澳元;24时至次日6时,每小时的工资需增加约3澳元,周六工资为基本工资的150%,周日工资为基本工资的175%,公共假期则需支付三倍工资。
澳大利亚有着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其中针对失业者的主要有新起点津贴(Newstart Allowance)、青少年津贴(Youth Allowance)、家长津贴(Parenting Payment)。以新起点津贴为例,政府会为符合条件的申请者提供最高每周234澳元的失业补贴,不过,申请者必须是澳大利亚公民或永久居民,同时必须接受政府提供的就业培训,并且表现出积极的求职意向。与此同时,政府也会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指导、就业信息以及其他就业帮助等。
就业不仅是供需层面的此消彼长,更是一国经济、教育和社会治理水平的综合反映。经济形势固然影响就业,但政府、雇主、学校、学生、社会组织的各司其职、各尽其力与良性互动,将凝聚成稳定而持续的结构性力量,帮助更多年轻人在迈出校门之初找到前行坐标。
美国
——公务员职位缺乏吸引力
美国的大学生就业机制呈现出高度市场化的特征,毕业生自主择业,由市场来调节劳动力的供求。但同时,各大学和美国政府也设立了一系列的、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机制。
成功的求职始于良好的职业规划。美国各大学往往在学生二年级时,甚至甫进入大学校门时,就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其进行职业发展规划了。
美国大学中普遍设有就业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会开设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定期举办各类与求职和职业发展相关的研讨会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各类职业的性质,选择职业方向,明确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同时,他们还提供各种就业相关信息,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兼职的场所,传授简历制作技巧、面试心得和职场经验,以及讲授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除就业服务中心外,各院系也常常会举办本专业领域里的职业发展讲座与研讨会,邀请知名校友和重要的用人单位前来交流指导,为学生解惑释疑,并提供实习和工作的机会。
美国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围绕就业信息而展开。一方面,美国劳工部建有完善的就业信息网站,为雇佣双方提供交流的媒介,成为大学生除学校以外获取就业信息的最重要途径。同时,它们也会定期收集和公布大量的就业统计数据,帮助学生分析各专业的就业现状、岗位需求情况和发展前景。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美国劳工统计局每年编纂发行的《岗位需求手册》几乎已成为美国大学生的就业必读书。
美国大学生的就业领域大多集中在社会服务部门和公司企业中。在美国,较低的收入、狭窄的发展空间、更迟的退休年龄和缺少挑战性的工作性质,都使得公务员职位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颇为有限。至于隐性的高福利和灰色收入,在严格的社会监管体系下,更是不可企及。
在美国,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最热门、最受欢迎的行业集中在医学、审计和会计、工商管理、通讯、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环境科学、侦查和犯罪调查等领域,其平均年薪都在6万美元以上,且市场需求量大,因而成为众多学子孜孜向往的人生舞台。
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和工作单位里均属于明显的弱势群体,更容易遭遇种种欺诈、侵权行为。而美国完备的劳动法律体系为其求职、入职的全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障。这类劳动法律法规既包括国会的立法,也包括劳工部的法律法规和各州的地方性法规。
在萎靡不振的经济形势下,“毕业即失业”的难题,同样摆在了许多美国大学生的面前。
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毕业生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尝试转型,或者放低姿态,从一份兼职或没有报酬的实习工作做起,以积累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为将来正式步入職场做准备。
许多毕业生最大的忧虑,反倒是如何养活自己,避免做“啃老族”。与没有正式工作相比,无法独立生存才是令许多美国年轻人最为难堪的标签。
不过,就在很多美国学生为“找”工作而一筹莫展时,也有另外一群人在“造”工作。像“脸谱”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以及雅虎花重金收购的轻博客网站Tumblr的创始人戴维·卡普,他们都是年纪轻轻就拥有了数亿美元身家的创业典范,不仅自己跻身富豪行列,还成为整个行业的先锋。
专家认为,扎克伯格等人的成功除了天赋异禀之外,与美国社会对创新和创业的尊崇不无关系。哈佛大学教育专家托尼·瓦格纳就认为,创造力将成为就业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元素。他认为,美国的教育体系不应该是让学生准备好上大学,而是应该让学生准备好创新。
当然,像扎克伯格和卡普这样轻松创造出美国就业神话的人只是凤毛麟角。
日本
——“内定”制确保稳定有序
在日本,大学生就业是一门综合工程,学生、学校、企业、就业指导机构等角色各司其职,求职、就职流程基本制度化,这些为保障大学生稳定就业和企业用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的大学生跟中国大学生一样,大部分都喜欢稳定的工作,所以公务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日本的公务员考试依旧热度不减。每到求职季,各大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都会跑到高校打广告,屡屡看到这样的情景都会有中国的既视感。日本的公务员分成若干不同的等级,并非所有的公务员待遇都很高,所以年轻人并不是为了追求好待遇才去考公务员。公务员职位最吸引人之处是稳定,如果不出重大事故,可以一直做到退休,而且准时上下班,与企业的加班无上限相比,除了警察官等特殊职公务员之外,普通公务员几乎没有加班,不需要东奔西跑,对于顾家的人来讲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日本的大学一般都在春季入学和毕业,与日本企业最重要的财务决算和人事调整期基本一致。无论是公立大学、私立大学,还是类似大专的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学生一般在大三学期过半的秋冬时节开始准备找工作。届时,大学和民间的就业培训和指导机构开办的各类“就职讲座”、“就业塾”就会迎来一批批学生。讲师们会从企业信息收集、求职书面材料准备、面试礼仪和要点等进行详尽辅导。日本学生求职服装高度统一,服装连锁店一到求职季节,都会应季推出针对大学生的西服套装。
从大三学期的11月开始,一些没有加入“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联)的企业陆续开始举行笔试、面试等招聘和录用活动。到第二年的2、3月,也就是大三最后两个月期间,根据经团联的相关协定,加入该组织的日本主要大企业开始举行公司说明会等活动,向有兴趣的求职大学生介绍公司年度招聘计划、工种、职业要求、考试条件等。
经团联是日本最有势力的经济组织,成员企业约1600多家,基本囊括了日本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 这一期间,求职学生会“货比三家”,同时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确定准备参与应聘的企业名单。4月1日起的一个月内,也就是学生进入大四后,经团联的企业开始正式招聘录用活动,进入5月,各家企业基本会确定了首批“内定者”。经团联所属成员企业的录用高峰过去后,从5月开始,轮到地方企业、中小企业登场招聘,第一次尚未招满录用名额的大企业也会开始“二次招聘”。到了9月,一些企业会有“补充录用”,招聘对象主要为在海外留学的日本学生、公务员考试不及格者以及已经部分辞退“内定”重新择业的学生。
几轮求职和招聘活动下来后,到10月1日,大多数企业会举行“内定”仪式,已经确定的“内定者”与企业签署的协议受法律保护,没有特殊情况,将在第二年4月份毕业后进入公司。
从上述情况可知,“内定”是日本学生求职和企业招聘的主要渠道,也因此“内定率”是衡量每年日本学生就业形势的最重要指标。
德国
——就业政策法律完备
大学生就业问题在德国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其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由政府、高校和社会三方组成。
德国联邦劳动与社会部主要负责制定大学生就业政策。早在1969年,德国就颁布了《就业促进法》。之后,德国又陆续颁布了《青年人劳动保护法》、《学校教育法》等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法律法规。内容涉及了职业教育、岗位规划、就业指导、劳动保护、劳动市场、失业保险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实际上,德国高校机构在设置课程上也不断改革,以适应当前就业状况。德国大学生在主修一门专业外还要选修多个专业,这种教学体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职业适应性强,就业机会更大。近年来德国也频频推出新专业,如牛奶硕士专业、反腐败MBA等。
同时,德国就业法规中还制定了一些保护性措施。比如外国专业人才和留学毕业生很容易在德国企业找到工作,却很难获得德国劳工局的工作许可。这是因为为了保证本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德国劳工局原则上只允许外国人填补那些德国大学毕业生不能胜任或无法填补的空缺岗位。
德国各个城市还设立职业介绍中心。每年,这些中心都会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就业辅导活动。职业介绍中心还开设大学生就业网站,不仅详尽地列出不同专业近年来的就业情况,还提供各种就业信息,甚至还有就业咨询热线等。
各个大学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更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指导中心不仅有专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和咨询,还有大学生助理,有的放矢地举办讲座、报告、讨论和培训,介绍学生与校友、与国内外企业建立联系,举办招聘会等。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与政府、银行等合作,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符合条件的创业青年可以从政府取得10万欧元的担保,在创业初期的两年还不用还本付息。
此外,德国企业也都愿意接受大学生实习。德国各地的工商会,也为企业和大学生搭建桥梁,管理协调当地的大学生职业培训活动,组织实施职业培训考试等。德国还有各种社会组织,比如基金会等也都热衷于就业培训活动,并资助大学生在德国和国外的就业培训活动。
德国《经济周刊》的调查显示,德国大学毕业生第一年的平均年收入在3.5万欧元左右,其中汽车工程师平均年薪可达5万欧元以上。德国人力资源营销机构的调查曾显示,德国大学生毕业后想当国家公务员不到10%。德国公务员福利诱人,无需缴纳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险,而且有些岗位终身任职不能被解雇。此前,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年轻人把目光转向公务员,但现在德国经济良好,选择公务员的热度又有所下降。
澳大利亚
——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在澳大利亚,有许多学生高中毕业后并不会选择直接上大学,而会选择先工作一段时间,因而,他们也是求职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澳洲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最主要的求职途径有两条:第一条是上网搜寻相关信息,并投递简历;第二条是到学校或政府的就业中心进行个体分析,求职咨询及求职帮助。毕业生收集好中意的招聘信息后,标准的流程就是填写申请表,多轮面试,实习以及转正。
澳大利亚没有统一的公务员考试,每年的2月和6月,各个政府机构会在其网站更新最新的招聘信息,开始接受毕业生报名。其标准的筛选过程以面试为主,在多轮的面试中,偶尔会有一些类似于撰写公务报告的笔试。
澳大利亚招聘会(job fair)的主要职能并非当场招聘,其主要是为求职者与招聘者提供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求职者有机会对招聘者进行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是招聘者进行自我宣传的一种方式。
招聘会可分为高校组织,政府组织,以及中介机构组织三大类型。其中,高校组织的招聘会最为常见,各个州或领地的高校作为组织者,会联系不同的招聘机构加入到招聘会,为学生拓宽求职渠道和创造求职机会。
政府在毕业生求职的过程中,主要起到规范和保障的作用,同时也会根据需要于每年的2月和6月在各个具体部门的网站上公布每个部门最新的招聘职位。
通过各类政府代理机构为毕业生提供每日更新的招聘信息,并会根据申请者的具体情况,为其推荐最适宜的求职岗位。不仅如此,政府还为残疾人和原住民开辟了“专属通道”,根据澳大利亚法律规定,政府及企业招聘方有义务保障原住民的权益,并且应当设置专属于原住民的岗位。
政府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监督内容包括最低工资、养老金、职业培训以及安全保护等问题在内的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遵守和执行的情况,并按月发布就业和失业数据,按年发布平均收入、职业缺口等相关报告。
高校在毕业生求职的过程中主要对毕业生进行一对一的个案分析,帮助制定求职规划、职业推荐、技能培训以及组织招聘会等。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为例,学校的就业中心会在全年不间断地发布包括实习岗位在内的招聘信息,同时,还会于每年的3月,组织面向堪培拉地区大型招聘会,帮助本校学生求职。
求职中介很少直接介入毕业生的求职活动,它除了常规的发布信息、个案分析以及职业推荐外,也会通过举办一定规模的招聘会,来帮助求职者找到好的工作。
毕业生的待遇必须符合澳大利亚关于最低工资的规定。在政府毕业生项目中,毕业生的起薪大致不低于5.4万澳元。不仅如此,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还需按照税前工资的9%为员工缴纳养老金,而联邦政府提供的福利稍好,它会替员工缴纳15.4%的养老金。
此外,夜間上班、加班,周末上班,公共假期上班,用人单位都必须根据法律规定的标准,对工资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国家会议中心为例,从19时到24时,每小时的工资需增加约1.3澳元;24时至次日6时,每小时的工资需增加约3澳元,周六工资为基本工资的150%,周日工资为基本工资的175%,公共假期则需支付三倍工资。
澳大利亚有着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其中针对失业者的主要有新起点津贴(Newstart Allowance)、青少年津贴(Youth Allowance)、家长津贴(Parenting Payment)。以新起点津贴为例,政府会为符合条件的申请者提供最高每周234澳元的失业补贴,不过,申请者必须是澳大利亚公民或永久居民,同时必须接受政府提供的就业培训,并且表现出积极的求职意向。与此同时,政府也会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指导、就业信息以及其他就业帮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