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来源 :哲理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van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掌握初中作文教学规律,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主要做到: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中,写真人真事,写真情实感;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分析事物,博览群书,积累素材,用于写作;掌握学生心理变化特点,多点鼓励,少点批评,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求学生多写多练,熟能生巧,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深入生活;观察积累;写作兴趣;熟能生巧
  [中图分类号]G63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11-0033-02
  收稿日期:2009-10-03
  作者简介:翁德清(1958-),女,广西钦州浦北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初中阶段,作文教学是比较难的一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于讲解,学生在练习中写作中也有不能很好地把内容表达出来,行文不顺,中心表达不明等现象。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应掌握作文教学规律,指导好学生作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下面是我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深入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为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也是作文提供新鲜活泼、生动有趣的技巧启示。
  
  1.1 引导学生“为情而作文”,不要“为作文而情”,也就是为表达感情作文,不是为写作文而虚造思想感情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写作时写出实在的语言、真情的语言、自己的语言。由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不丰富,作文中“为作文而情”的现象屡见不鲜。如《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作文中,很多学生都是写我指导时所举的活动或照抄作文选的内容。由此我觉得应该反复教育学生写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作文教学应当为此努力。
  
  1.2 指导学生区别幻想和无中生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初中生都喜欢动画片、科幻影视剧和故事等,他们没有完全懂得可供幻想的原始材料都是来自于现实生活。学生善于幻想,但由于年龄小,思想简单,不成熟,幻想的事往往虚无缥缈。由此,帮助学生学会去细致入微地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勤于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不断丰富充实自己生活库存,日积月累地做好作文的准备,从而在写作时得心应手,觉得有话要说,有事要写,记事状物真实可信,抒情表意情真意切。
  
  2.观察积累
  
  写作文首先要有内容,观察和思维是打开作文内容宝库的金钥匙,没有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有写出好作文的能力,指导学生观察思维应从下面的两点入手:
  
  2.1 鼓励学生多看多问
  鼓励学生经常地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弄清楚事物的来龙去脉、性质特点,人们的喜、怒、哀、乐等不同的表情,如有不明白的要向老师、家长、同学等请教,使自己了解得更多。比如,春天到了,我让同学们比较春天与冬天的不同,课间观看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朵,校园内的树木,天空中飞翔的小鸟等等,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总是要问些为什么,比如为什么花的颜色不同,一些树木为什么冬天落叶,春天发芽长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
  
  2.2 提倡多读多记
  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博览群书,汲取营养。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都有独特的写作技巧。博览,解决广度问题,有利于扩大眼界,兼收并蓄。精读,解决深度问题,达到潜移默化。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说过“日札优于作文”,因此让学生把看到的好词,好句写出来,记下来,持之以恒,就能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而且锻炼了书面表达能力。
  
  3.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是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自觉积极地进行写作训练,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3.1 从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入手,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心理变化很大,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喜欢向老师敞开纯真的心扉,大胆热情。这个时候的作文教学,应尽量适应他们纯真的感情需要。如《我的老师》作文题目,他们在小学写过多遍了,很难写出新意,我就改为《老师的……》,让学生自己思考,完成题目,如老师的“脸”、“笑容”、“眼睛”、“皱纹”、“衣服”等。学生能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入手,抓住某一点来描写,果然写活了老师的形象。由于题目的灵活性,满足了学生想要表达的情感需求,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3.2 多加鼓励,少点批评
  
  在改学生作文时,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委婉地指出不足之处。作文中,有些学生在用词造句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都给予赞美鼓励,选出一些较好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在班上宣读,或抄贴在学习园地上。鼓励学生课外写作,平时多写日记,心得体会,让自己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既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又提高了写作水平。
  
  4.多写多练
  
  作家严文井说“观察力和表达力一天不练都不好”,要写好作文绝无捷径,必须勤练,熟能生巧,恰似卖油翁一样“无他,惟手熟耳”,“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多写才能熟,熟才能生巧,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途径。指导学生在作文课写出好作文之外,还要求学生经常写日记、读后感和观后感等小作文,加强日常练笔。如发生了一件新鲜事,班里来了一位新同学,考试成绩差了,下雨了,刮风了……凡是学生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以记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关键是培养随时记录的习惯,记下对人、对事、对物的点滴见解,这样多写多练,不断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总之,我在几十年作文教学实践中,一直遵循其作文教学规律,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从而使学生写作能力显著提高。
  
  [责编 雷艳]
其他文献
低湿地和盐碱地的形成和治理  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治理  商品农业区发展的条件,应解决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期刊
第一讲 地理空间事物的定位  [常考考点]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涉及地理位置判定,并以此作为解题的基础和条件的题目越来越多,位置判断的难度越来越大,判断过程中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能否对某地的地理位置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成为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下面我们就对涉及地理位置判断的题目进行归类总结,从中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以提高我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
一、选择的分类和解题技巧  选择题可分为单选和多选题两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主要有:  技巧1.联想对比法:仔细审清第一小题题干的题意,明确其表示的地理内容的知识类别、时空范围及数量特征。针对题干,联系地理事物的概念、分类、原理及规律,进行全面思考和综合分析,并通过对比答案的异同,得出结论。这是选择题最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新课改背景下,利用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培养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英语教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创新英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12-0019-02  收稿日期:2009-11-10  作者简介:蒋慈,男,江苏南通人,中学英语
期刊
[常考考点]  1.自然区位因素: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河湖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
期刊
范 例 简 析    例1 (2005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答。  语言总是和社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彼此息息相关。自从20世界80年代以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这一切()都在语言上刻下了印记。  (1)将下面四个语句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前后照应和衔接:  ①同世界各国的交往频繁了  ②人们
期刊
[摘要]公众教育是指与作为社会公民所必备的素质相关的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人了解自己及所处的社会,学会沟通并融入社会,构建起积极和谐的社会环境。公众教育的提出,是对减负背景下的基础教育目标的一次正本清源。公众教育才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才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  [关键词]公众教育;正本清源;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11
期刊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其实践教学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即“四种能力”)具有突出作用。文章对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四种能力”进行多方面实践和探索,并提出实践教学中必须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实践教学;大学生;四种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期刊
[摘要]本文列举了现阶段农村基层存在的问题,并从队伍建设、工作水平、执政基础等方面论述如何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机制。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建;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12-0042-03  收稿日期:2009-11-22  作者简介:陈国栋(1974-),男,广东新丰县人,助理讲师。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具
期刊
[摘要]数学世界,缤纷绚丽,异彩纷呈。一代数学大师陈省身在北京举行的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曾为青少年数学爱好者题词,写的是“数学好玩”四个字。但作为数学教师,能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点“味精”,使教学内容趣味化,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入学习的状态,达到数学“好玩”的这种境界呢?笔者通过参加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实践研究,发现数学教学可以与刻板、枯燥绝缘,变得有趣,好玩。  [关键词]数学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