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上文明与野蛮的冲突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N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蝇王》是英国当代作家威廉·戈尔丁(1911-1993)的代表作品,其一大特色是作者对于意象的运用。在故事里,在无成人管理且没有外在约束,如社会伦理、道德、制度、法律、宗教等制约的情况下,人性的恶逐渐显露出来,文明与野蛮之间激起了猛烈的冲突,大多数男孩由天真无邪的学童沦为了异化的野蛮人,而这些均被戈尔丁通过多个意象表现出来。文章选取了小说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意象,结合主要人物的性格与事迹,探寻在极端环境下孩子们的碰撞与冲突,以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整部小说的寓意。
  【关键词】意象 文明 野蛮
  一、文明与野蛮的结合体——火(the fire)的双重含义
  火在西方文化和文学中一直是个富有象征性的意象。首先,“火种”是希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折下一根长长的茴香枝,并带着它来到天上,当阿波罗驾驶烈焰熊熊的太阳车从空中经过时,普罗米修斯把茴香枝伸到火焰里引着,然后举着这燃烧的火种迅速降落到大地上,至此人类得到了火焰,并能够代代繁衍生存下去。但是火就像一把双刃剑,也具有毁灭作用,上帝惩罚人类时同样了使用了火,在《圣经·创世纪》的第30章到第33章记载,索多玛(Sodom)和蛾摩拉(Gomorrah)是罪恶之城,那里的人们以行邪为乐,上帝为了惩罚他们,降下火雨烧尽二城,并作为后世之人的鉴戒。
  在《蝇王》中,“火”这个意象在小说中通篇贯穿,富有深刻含义,同样也具备上述两个特征。火在文本中以一种不断变化的、时常矛盾着的面貌出现,随着语境的变化而衍生不同含义:从第一次点燃的文明之火到最后的毁灭文明之火;从作为求救信号之火到驱邪蒸食之火,从山顶之火到山下之火;从大家齐心协力点火到无人护火,无不演绎出由于环境变化,(以杰克和罗杰为代表的大多数孩子)人性邪恶意识的逐渐膨胀的轨迹。
  在孤岛上,火不但可以使孩子们烤熟食物,让他们在夜间获得温暖。火更大的意义在于承载着拉尔夫以及“猪崽子”(Piggy)带领大家获救的希望——当孩子们想出了点燃火堆产生浓烟以便引起来往船只注意的主意时,火是他们获得拯救的唯一希望,烟是在茫茫大洋中使这个小岛被看见的唯一手段。对于火在孤岛上的重要性,智囊“猪崽子”不仅一次强调:“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on the island is the smoke and you can’t have no smoke without a fire.” 而拉尔夫,哪怕在与杰克剑拔弩张的危急关头也依然试图用理智引导着已经逐渐“异化”的伙伴们:“Don’t you understand, you painted fools? Sam, Eric, Piggy and me—we aren’t enough. We tried to keep the fire going, but we couldn’t. And then you, playing at hunting…” 对于想着被救援离开孤岛的孩子们来说,火象征着希望,火灭意味着希望破碎,这也就是为何拉尔夫和“猪崽子”想尽了一切办法也要维持篝火的原因了。
  但是,火在書中也显示出了它毁灭性的一面,火不但可以给人们带来希望,也会给人们带来破坏与毁灭,它不但象征的文明和进步,也意味着野蛮和原始欲望。火作为野蛮的象征在书中的第二章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男孩们齐心协力在山头点火,然而,作为信号和希望的火却不是那么可以轻易掌控的,造福和杀戮仅是一步之遥,希望抑或是杀戮,关键是看火苗掌握在谁手中。对于拉尔夫而言,点燃火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被过往船只救出荒岛,至于食物,野果子就已足够;但对于杰克而言,火应该被用于烤野猪肉,让大家饱餐一顿。为了打猎食肉和玩乐,以杰克为首的“猎手帮”们忘记了应该承担的管理篝火的责任,使得篝火在有船只经过时恰恰熄掉了,援救的机会被错过,这也为拉尔夫日后与杰克的分道扬镳埋下伏笔。对于杰克等人来说,“现实”比“希望”更为重要,在野性的召唤下,他们首先要做的是吃肉,而不是仅仅靠着野果子来充饥填饱肚子,而为了将打猎得来的野猪肉煮熟,“猎手帮”们需要生火,为此他们再度与拉尔夫为首的“理智派”发生激烈冲突。火在杰克手里已经完全失去了文明的意义,逐渐演变为猎手们实行杀伐、独裁和野蛮的工具。
  小说的最后,杰克为了报复,开始追杀拉尔夫,为此居然放火点燃了整个小岛,将美丽的珊瑚岛变为一片焦土的同时,理性之光已经被完全湮灭。但辛运的是,拉尔夫获得拯救也是因为这场毁灭性的大火:小岛上熊熊燃烧的大火,带来了滚滚浓烟,吸引了一艘路过的英国巡洋舰,而舰上的军官们正准备将孩子们救走。故事到此完结,表面上看一切似乎都结束了,孩子们最终获得了拯救。但是,通过文本语境读者不难推测出,巡洋舰在离开了小岛后肯定将继续投入到战争中,而离开了岛上恐怖大火的孩子们也许将被卷入更为残酷的战争之火……火的拯救与毁灭性就是这样矛盾又和谐的缠结在一起,自始至终,火都是一个善与恶、文明和野蛮的综合体。
  二、文明理性与社会秩序的象征——海螺(the conch)
  半掩在水池沙底的海螺,被拉尔夫和“猪崽子”挖掘出来后,首先成为召集岛上所有孩子的工具。“猪崽子”建议拉尔夫吹响海螺,当海螺的声音响起时,呜呜的号角声吸引着孩子们循着海螺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在孩子们所处的特殊环境下,拉尔夫需要这只海螺的声音来召集大家、指挥大家。一开始孩子们对美丽的海螺树立起了深深的敬意,而吹响海螺的拉尔夫也在民主投票选举中顺利地当上了“首领”。美国民族学家、原始社会史学家路易斯·摩尔根曾在《古代社会》中说,“凡属有亲友关系和领土毗邻的部落,极其自然的地会有一种结成联盟以便于互相保卫的倾向。这种组织起初只是一种结盟,经过实际经验认识到联合起来的优越性以后,就会逐渐凝结为一个联合的整体。”当时在孤岛上的孩子们正是在海螺的声响下自然而然地就凝聚在了一起,海螺在岛土成了权力和威严的象征,在孩子们聚集开会商讨如何生火、哪些果子能吃以及在沙滩边搭建躲避处等有关事宜时,谁持有海螺,便意味着谁在会议上拥有发言权。此情此景像极了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古希腊城邦联盟的最高权力属于民众大会(在《蝇王》中则是孩子们共同集会),城邦首领或任何长老都可召集民众大会,而嗓音洪亮的使者(吹响海螺号角)将人们召集到一起,并负责维持秩序。开会时将权杖(书中的海螺)交给发言者。长老在会上表达自己的不满、批评执政者被视为他的“权利”。听众(没拿海螺的孩子们)用叫喊、嘲笑、跺脚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   海螺作为权力、民主与理智的象征,既体现于对权力的拥有,也体现于权力的消逝和转移。海螺的权威性出现危机是由发言人的发言效力不足所引起的,倘若发言人的话语不能够给大家带来实际利益,即使海螺在手,他的发言也不被大家倾听和信任,听众们会感到疲惫,甚至于蔑视和否定。如“猪崽子”的发言就是这样,“猪崽子”的发言虽然充满理性,但以这群孩子们的年龄(6-12岁)而言,似乎难以理解了,在“猪崽子”发言时,大伙儿压根不把他的言论放在心上,甚至有人会对他发出嘘声,对此“猪崽子”不得不反复强调“I got the conch!”“Let me speak. I tell you, I got conch!”“I got this to say. You’re acting like a crowd of kids.” 而没有拿着海螺的杰克的发言,因为对孩子们有着实用价值,且他带领的“猎手帮”捕获得到野猪能够让孩子们填饱肚子,尽管他的发言违反了必须持有海螺的规定,但孩子们谁也不敢打断他,从这时起,孩子们对海螺的权威性开始质疑。拉尔夫在与杰克争吵时所反复强调的文明社会的秩序与规则:“The rules!” shouted Ralph.“You are breaking the rules!”“Because the rules are the only thing we’ve got.” 在强权与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在海螺的权威性被质疑后,海螺这个外表闪亮美丽,能够统领孩子们言行的权威物件最终在残酷的斗争中逐渐被人所遗忘,当野蛮和暴力统治海岛时,在理性秩序下被加冕的海螺,失去了号召力和影响力,原先的光芒也暗淡卜去。在最后关头还迷信海螺权力的“猪崽子”紧紧地抱着海螺一起摔下悬,为理性秩序画上了一个悲惨的句号。
  三、野蛮的征服者——猎手(the hunters)
  在《蝇王》中,“猎手们”原是教堂唱诗班的成员,而杰克正是该唱诗班的领唱。换句话说,在脱离了文明社会、远离了各种道德法律规范的孤岛上,孩子们从传播福音感化世人的唱诗班成员摇身一变成为了嗜血猎手。杰克在权欲的驱使下摧毁了内心原有的一点文明和规矩,放逐了重新回归文明社会的念头,在小岛上纵情于自己的野蛮王国,并向拉尔夫指出了这样一条道路:即通过暴力集权的手段而不是与大家和平协商来达到自己的目标。由于杰克不择手段,所以他的处事方法异常油滑;因为敢于泼胆使用暴力,所以威慑力强大;因为肮脏下作,所以使得拉尔夫和“猪崽子”等正人君子主动退避,将生存空间让给杰克自己。作为猎手和“恶”的代表,杰克为善良理智的拉尔夫的成长起到了“反向”推动作用,造成了对拉尔夫天真童话的肢解,杰克通过恶行破坏了一个拉尔夫心目中天真幼稚的单一世界,建立起了另一个善恶混杂更加真实完整的认知世界。
  戈尔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有将近十年的教书生涯,这使得他更加了解青少年的本性。他发现孩子们身上会自然地流露出人性中的恶,如果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大多数孩子都有好斗的趋势,时不时地会做出一些野蛮的举动。沦落孤岛,生存成为第一需要。杰克认为虽然野果子能够充饥,但还是得吃肉才更快活,第一次狩猎失败,反而引起了他们对于征服与屠戮的极大趣味。虽说第二次的打猎获得成功,但却导致了篝火无人照看而熄灭,孩子们被附近船只发现的大好机会也白白错过,但是面对拉尔夫等人的指责时,以杰克为代表的猎人们并没有过多地为自己的玩忽职守而感到愧疚,反而一再重复解释惊险刺激的打猎场面,猎手们各自逞能,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在打猎中的“功劳”。在成功捕获猎物后,猎手们的欢呼却深深地带上一种天性中的野蛮:“Kill the pig. Cut her throat. Spill her blood” 这样的口号由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们喊出更使人不寒而栗。这种近乎原始性的号子,充满了浓烈的破坏的欲望。在这个欢呼的口号中,文明流失,野蛮生长,而这狩猎的成功,又使他们对于血腥发生了狂热,这里的狂热不是出于生存的需要,而是一种内在野性的爆发。杰克认为拉尔夫没有到现场体会打猎场面非常可惜:“There was lashings of blood…you should have seen it!” 从而一语道破了他们打猎的真实动机。猎手们醉心于打猎主要是想享受征服的快感与杀戮的乐趣。在这样的疯狂行动中,民主秩序与理性文明都被抛弃与践踏。打猎——成功——狂欢的过程实际上是兽行暴露与发挥的过程,是人性缺失的过程。
  随着时间推移,杰克领导的猎手们甚至逐渐演化成了“脸上涂色的野人”( the painted savages) 自从涂花脸后,杰克的行为愈来愈血腥暴力。他与猎手们残忍地杀掉野猪,还挑战拉尔夫的首领地位,拒绝服从全体大会制定的规则。在一次会议中,杰克殴打“猪崽子”,并打碎了“猪崽子”的眼镜,而这个眼镜是他们取火的唯一工具,是文明的象征。涂花脸象征着杰克与他的猎手们彻底退化为毫无理性的野人。与拉尔夫决裂后,杰克为获取火种率领猎手们偷袭拉尔夫的营地。在整部作品的最后,“猪崽子”惨遭猎手副首领罗杰暗算掉落悬崖,拉尔夫也成为被围猎的对象,令人唏嘘不已。
  四、结语
  同樣是流落荒岛的英国人,两百多年前丹尼尔-笛福笔下的鲁滨逊在荒岛上用劳动战胜自然,用才智克服困难,用火枪和基督教教义征服土人“星期五”,并在岛上建立了一个自给自足的文明繁茂的小社会。然而,同样是流落荒岛远离现实社会,《蝇王》却以全新的情节和不一样的主题为读者展示出了一幅大相径庭的画面。总角之年的孩子们从单纯质朴走向疯狂嗜血,从建立文明小社会走向彼此野蛮残杀,戈尔丁用荒岛中的《蝇王》颠覆了前期荒岛小说“人性皆善”、“荒岛皆成乐园”理想文明的人性主题,把人们从对“性本善”的乐观陶醉的心态中唤醒,正视人类自身本性中无时不在的“恶”。
  在《蝇王》中,戈尔丁精心构拟了一整套意象体系,通过不同意象在多方面的运用并循着孩子们在荒岛上的故事,作者向读者们展现了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由于人性固有的善与恶两个方面,文明理性的社会虽能建立,但很脆弱,一旦遇到像荒岛这样恶劣的社会环境,人心的黑暗面就充分暴露并造成严重后果。戈尔丁出生于1911年,20世纪以来的两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主义,战后的铁幕政策、冷战思维粉粹了青年作家诗人的一些浪漫主义想法,导致了作家在创作中主题愈发严峻。历代先哲们所追求的自由(liberty)、平等(equality)、博爱(fraternity)的理想遭遇到了严峻挑战,戈尔丁在《蝇王》中借荒岛故事表现了20世纪那荒谬动乱的社会现实。荒岛中的《蝇王》也不再是前期文学作品中的“冒险家的乐园”,而是一种表达主题的载体,“人性的黑暗面”若不加以有效的控制,会带来巨大的危害。戈尔丁试图通过作品以表现他对人性、人类前途深沉的哲学思索和忧患意识。
  参考文献:
  [1]J.D.O’Hara,1986,Mute Choirboys and Angelic Pigs:The Fable in Lord of the Flies[J].Texas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Language,Vol.7,No.4:411-420.
  [2]William Golding,2006,Lord of the Flies[M].London:Penguin Books Ltd.
  [3]聂珍.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外语研究,2007(1):64-67.
  [4]张和龙.战后英国小说[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无论从学校的英语教学,还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来看,掌握词汇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人运用英语的能力。由此可见,词汇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显著地位:它在任何阶段的英语教学中都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轻松掌握词汇,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并且学会探究。因此词汇教学应该唱响轻松愉悦的主旋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英
【摘要】趣味游戏教学走进小学英语课堂,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的尴尬场面,让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效果。趣味游戏教学,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让英语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激情。  【关键词】小学英语 趣味游戏 学生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玩乐,对游戏情有独钟。教师要努力把趣味游戏融入到小学英语课堂中,使教学活动多样化、活泼化,以趣味游戏为载体开展英语教学
【Abstract】William Golding’s Lord of the Flies is well acknowledged as a philosophical masterpiece about human nature. Through analyzing symbolism, parable, and mysticism employed in the book, this the
【摘要】培根有句名言“读书使人有容,写作使人精确”,一句话高度概括了“读”和“写”的重要性。英语教学也不例外,阅读和写作是英语教学的重头戏。而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比较崇尚读写结合,也就是以读促写、以写带读。文章简单论述初中英语教学中以读促写的实践体会。  【关键词】初中英语 英语教学 以读促写  培根的Reading makes a full man,writing an exact ma是至理名
【摘要】一直以来我国在英语教学中都不重视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区别,导致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将两者混淆,这对于培养和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听说能力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介绍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正确区分两种英语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 英式英语 美式英语  一、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中小学阶段的英语教材以及配套的音频材料大多为英式英
【摘要】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培养和知识的获取主要来自实践。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教学会生“会学以致用”。心理学也告诉我们,熟练的技能、技巧是通过长期的实践练习而似乎自动化了的动作。因此,英语语法课堂教学中注重实践训练,是提高学生英语语法素质的关键。  【关键词】实践训练 高效语法课堂教学 学生素质提高  长期以来,在教学一线的广大中学英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基于这种情况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其独有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本文通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介绍,进一步分析了应用此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引言  小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学生学好英语是每位英语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可
一、外语学习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外语学习焦虑对外语交际能力的影响最大。在外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四要素中,一般认为焦虑在说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心情焦虑的学习者在口头表达上明显不如心情轻松的学习者,他们发言短,而且条理不清。焦虑的学习者在外语课堂上不敢开口说英语,尤其是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说英语感觉非常紧张,害怕出错,回避回答问题。  焦虑对学习者的自尊心、自信心也有负面的影响。自尊心是人们在自己所处的
【摘要】随着多元文化交流的进行,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频繁,商务活动也随之变得多样化和正式性。商务活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展开,需要进行跨文化间的翻译,因此商务英语的翻译变得十分重要,并被广泛关注。本文对当代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商务英语 翻译 教学 策略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企业、事业单位对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地扩大化。而随着多元化发展趋势,促
一、英语阅读课中遇到的问题  1.学生词汇量少。现时许多先进的英语教学方法,和大量的英语教学资料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存在的,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无法阅读这些书籍或利用这些网站资源,没法通过自学的形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教学能力。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一定的词汇量,根本没可能提高阅读能力。而词汇量的扩大,又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词汇量成了不少学生阅读路上的拦路虎,有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