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有过一个报道,说是有个小孩生下来没多久就学会了数数。这件事引起了很多人好奇和关注,但是经过了解以后才发现:原来孩子的父母酷爱打牌,为了打牌带孩子两不误,常常怀抱小孩来上阵,如此耳濡目染,难怪小孩会成为数数的“神童”了。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生活、成长的第一环境,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养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教育界对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合作提高学生的素质并无疑义,认为三者相互配合才能强化教育效果。有些学者提出了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或“三结合”的教育理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们培养的中职学生学生除了具有扎实的劳动技能外,还应当具有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质。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应该从何做起呢?简单地说,我们应从头做起——从小孩子的教育做起,抓好家庭教育。
但是目前有些家长不能承担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责任。他们大多不知道如何教育。有一些家长自己整天酗酒打麻将,却要求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动辄棍棒相加。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他们这个样子,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孩子吗?人们不是在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吗?其实首先要“救”的是父母,如果父母“救”不上来,能把孩子“救”上来吗?“救救父母”,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下面就一个案例,来谈谈家庭教育。
『案例』
学生姓名:谢**
年龄:17岁
在校表现:该生学习马虎,玩心重,迷恋网络聊天和游戏。由于父母的溺爱,她花钱无度,一手来一手去,平时父母给的零花钱都用在了吃吃喝喝、玩玩闹闹上。平时喜欢梳爆炸头,戴首饰,脸上化浓妆,穿着打扮不符合中专学生的身份。虽经老师多次规劝,但仍然一意孤行,只是敷衍了事。一开学她申请在外租房,虽经过家长的一再请求,老师还是对其非常不放心。没有过多久,就发现班上有些寄宿生把此出租房当成了离校外出的临时据点。老师在追查几名夜自习后擅自离校的学生时,找到她的出租房,发现同宿的女生竟然还没有回来。而出租房内的一幕也不堪入目:脏乱不堪,满地都是烟头,还放有男人的衣服与鞋子。第二天早上接到校方通知后,她的母亲到校了解情况。在气愤之余,母亲和她发生争执,打了她一个巴掌。她认为,母亲的做法伤了她的面子,就采取了离校出走的方法,直到两天后,其母将她从苏州带回。在收到学校勒令退学的通告之后,其父母还在与校方交涉之际,她回本班教室与同学告别,居然还和本班的两名学生发生纠纷,企图令此二人脱光衣服,跪地求饶,并恐吓她们“只要出校门,就摆平你们。”此时的谢**,完全成了社会上的女流氓、大姐大。
时至今日,她的父母还在为她争取读书上学的机会。但是,她至今都没有对她的所作所为有一丝忏悔。反而责怪其母,在她的心中要不是母亲的一巴掌,她是肯定不会被退学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结果等来的是什么呢?
著名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影响孩子最重要的途径。”父母的人格修养及其形象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父母的心理品质,言行举止,无不在孩子心理上深刻地,潜移默化地构成影响。许多事实证明了成功的家教不一定只取决于其家庭的文化水平和物质条件。而是取决于家庭父母及其家庭成员是否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在同时教育着自己,在于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如何。
该案例中的家长先对孩子奉行了溺爱型教育,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她的父亲是一个教子不正身的失尊型的典型,自己每天打打麻将,看看电视,从来不管孩子的成长。几次在请家长来校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和父亲的语气就像哥俩谈话似的。当孩子提出外出租房的时候,老师就找家长与之商量,晓以利害。但是他们却只听孩子的要求,根本没有把老师的忠告当回事。平时只忙于自己的事情,忽视对孩子的体察,对孩子的不良言行听之任之,致使孩子疏于约束而到社会上胡作非为。当出现男女同宿的问题时,母亲就采取了武断型教育,不问清楚,一巴掌下去,孩子怎么可能接受呢?这样的教育方式,最后只会致使自己的儿女走上退学道路,而悔恨晚矣。家庭中好多痛心疾首的悲剧数不胜数,这在于家庭教育需要不断地分析研究,作为家长尤为需要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进行一些对照检查。
我想,对于家庭教育,历史上的古哲,先贤早给后人开了文明家教的先河,例如:“孟母三迁”,“寇母戒儿”,“岳母刺字”等励学之事至今广为传颂。自古有造就的安邦定国之英才,无不与家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今社会人才的竞争相当激烈,而父母更迫切希望使儿女及早成才。由于期望值过高,反而欲速则不达。家长应该“量其力而教之。”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规律可寻,违背规律的做法非但无益,反而会伤害儿女的心,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应因材因时因地施教,视其发展再逐步提高要求。即便孩子进了中职,但是他们只要自己肯学肯努力,还是有前途的。所以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身教重于言教,像案例中的家长的行为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呢?我认为,首先,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父母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要对家庭关系用心经营。部分家庭中父母的婚恋观不严肃,对家庭、对婚姻、对孩子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产生了一些“残缺家庭”,为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提供了温床。其次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家长,家长的素质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败。家长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规范自己的行为,多学习多了解社会大事。再次,对孩子的教育要遵循以人为本、重视心灵的教育。家长应多与孩子作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愿望、想法,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教育孩子要有社会责任感。最后,关心孩子成长的环境。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十分复杂,如“过把瘾就死”的游戏人生观念,如无深度无理想无责任无意义的消极人生观念,如金钱至上、消费至上的生活观念等等,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精神世界产生消磨和腐蚀作用。家长就必须给孩子指明方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当然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光靠家庭教育肯定是不够的。因为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和现象给未成年人以巨大的冲击,加上适合未成年人成长的娱乐场所严重不足,不健康的文化现象又屡禁不止,这些都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有韧性,耐心,不可急于求成,应根据新时代新潮流新变革下的形势特点,因势利导,精心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希望社会、学校、家庭能成为真正的“三位一体”,共同为青少年撑起一片健康的网络!
但是目前有些家长不能承担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责任。他们大多不知道如何教育。有一些家长自己整天酗酒打麻将,却要求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动辄棍棒相加。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他们这个样子,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孩子吗?人们不是在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吗?其实首先要“救”的是父母,如果父母“救”不上来,能把孩子“救”上来吗?“救救父母”,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下面就一个案例,来谈谈家庭教育。
『案例』
学生姓名:谢**
年龄:17岁
在校表现:该生学习马虎,玩心重,迷恋网络聊天和游戏。由于父母的溺爱,她花钱无度,一手来一手去,平时父母给的零花钱都用在了吃吃喝喝、玩玩闹闹上。平时喜欢梳爆炸头,戴首饰,脸上化浓妆,穿着打扮不符合中专学生的身份。虽经老师多次规劝,但仍然一意孤行,只是敷衍了事。一开学她申请在外租房,虽经过家长的一再请求,老师还是对其非常不放心。没有过多久,就发现班上有些寄宿生把此出租房当成了离校外出的临时据点。老师在追查几名夜自习后擅自离校的学生时,找到她的出租房,发现同宿的女生竟然还没有回来。而出租房内的一幕也不堪入目:脏乱不堪,满地都是烟头,还放有男人的衣服与鞋子。第二天早上接到校方通知后,她的母亲到校了解情况。在气愤之余,母亲和她发生争执,打了她一个巴掌。她认为,母亲的做法伤了她的面子,就采取了离校出走的方法,直到两天后,其母将她从苏州带回。在收到学校勒令退学的通告之后,其父母还在与校方交涉之际,她回本班教室与同学告别,居然还和本班的两名学生发生纠纷,企图令此二人脱光衣服,跪地求饶,并恐吓她们“只要出校门,就摆平你们。”此时的谢**,完全成了社会上的女流氓、大姐大。
时至今日,她的父母还在为她争取读书上学的机会。但是,她至今都没有对她的所作所为有一丝忏悔。反而责怪其母,在她的心中要不是母亲的一巴掌,她是肯定不会被退学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结果等来的是什么呢?
著名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影响孩子最重要的途径。”父母的人格修养及其形象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父母的心理品质,言行举止,无不在孩子心理上深刻地,潜移默化地构成影响。许多事实证明了成功的家教不一定只取决于其家庭的文化水平和物质条件。而是取决于家庭父母及其家庭成员是否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在同时教育着自己,在于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如何。
该案例中的家长先对孩子奉行了溺爱型教育,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她的父亲是一个教子不正身的失尊型的典型,自己每天打打麻将,看看电视,从来不管孩子的成长。几次在请家长来校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和父亲的语气就像哥俩谈话似的。当孩子提出外出租房的时候,老师就找家长与之商量,晓以利害。但是他们却只听孩子的要求,根本没有把老师的忠告当回事。平时只忙于自己的事情,忽视对孩子的体察,对孩子的不良言行听之任之,致使孩子疏于约束而到社会上胡作非为。当出现男女同宿的问题时,母亲就采取了武断型教育,不问清楚,一巴掌下去,孩子怎么可能接受呢?这样的教育方式,最后只会致使自己的儿女走上退学道路,而悔恨晚矣。家庭中好多痛心疾首的悲剧数不胜数,这在于家庭教育需要不断地分析研究,作为家长尤为需要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进行一些对照检查。
我想,对于家庭教育,历史上的古哲,先贤早给后人开了文明家教的先河,例如:“孟母三迁”,“寇母戒儿”,“岳母刺字”等励学之事至今广为传颂。自古有造就的安邦定国之英才,无不与家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今社会人才的竞争相当激烈,而父母更迫切希望使儿女及早成才。由于期望值过高,反而欲速则不达。家长应该“量其力而教之。”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规律可寻,违背规律的做法非但无益,反而会伤害儿女的心,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应因材因时因地施教,视其发展再逐步提高要求。即便孩子进了中职,但是他们只要自己肯学肯努力,还是有前途的。所以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身教重于言教,像案例中的家长的行为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呢?我认为,首先,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父母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要对家庭关系用心经营。部分家庭中父母的婚恋观不严肃,对家庭、对婚姻、对孩子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产生了一些“残缺家庭”,为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提供了温床。其次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家长,家长的素质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败。家长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规范自己的行为,多学习多了解社会大事。再次,对孩子的教育要遵循以人为本、重视心灵的教育。家长应多与孩子作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愿望、想法,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教育孩子要有社会责任感。最后,关心孩子成长的环境。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十分复杂,如“过把瘾就死”的游戏人生观念,如无深度无理想无责任无意义的消极人生观念,如金钱至上、消费至上的生活观念等等,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精神世界产生消磨和腐蚀作用。家长就必须给孩子指明方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当然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光靠家庭教育肯定是不够的。因为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和现象给未成年人以巨大的冲击,加上适合未成年人成长的娱乐场所严重不足,不健康的文化现象又屡禁不止,这些都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有韧性,耐心,不可急于求成,应根据新时代新潮流新变革下的形势特点,因势利导,精心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希望社会、学校、家庭能成为真正的“三位一体”,共同为青少年撑起一片健康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