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修课的设置是新课程普及的一个特征,也是新课标理念得以体现的一种表现。《外国小说欣赏》作为选修课中的其中一类,自然也拥有以上所说的特性,然而鉴于小说这种文体的特殊性,我认为这一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更需处理好一系列的关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中外小说选修课的基本要求,大致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提高文学修养,二是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三是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四是尝试创作小说。在这样的目标下开设的一门选修课,老师应该如何操作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宏观的空间
首先是思想上的空间,作为选修课这门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阅读外国小说,掌握阅读外国小说的一些技巧,要有接纳外国文化的胸怀。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不可过高,能让学生喜欢小说,亲近小说便是不小的收获了。其次是话题顺序安排的空间,这套教材的编排方式很有创意,它是以小说的基本元素来区分单元的,分为“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等八大单元。编者的安排是用心良苦,教材内容也是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这是一种理想的教材境界。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在吃透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剪裁、重组。比如针对这八个话题,顺序也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使之更适合本班学生的欣赏习惯和接受能力。也可以结合写作教学的需要把某个单元提前,合理组合。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选择何种方法,教师自身要在宏观上有个大致的安排,为着一个共同的教学目标来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堂的空间
课堂教学过程中必然涉及到“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定位于欣赏的这门课程应该教什么?应该怎么教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呢?作为选修课不应该被教成传统的小说欣赏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侧重话题,淡化其他。每个单元分布的八个话题是小说的基本要素,是每个单元的核心要素和分类依据,也是本书的精华所在,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无论是选择以欣赏小说文本为主,还是学习小说的基本元素为主,都不能离开话题去教其他,都需要把话题这个重点凸现出来。每一篇小说都会有很多个欣赏的点和面,这篇小说被安排在哪个单元,我们就要把它作为教这个单元的话题的一个例子。比如《丹柯》这篇文章,通过讲族人所面临的困境来梳理情节,通过分析丹柯的反常之处来剖析人物,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探究主题。合理舍弃,突出重点,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使课堂走向自主、开放,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2、结合思考实践,融入教学设计。曹文轩老师指出“思考和实践这些题目是有关这篇小说的题旨、关键、奥秘与若干精到之处的,甚至还有一些是由这篇小说所引申出来的美学、哲学、风俗等方面的思考。”可见,课后的思考与实践是本书的亮点所在,我们不可等闲视之。认识到它的分量之后,就需要在备课的时候留一定的空间,把思考实践渗透到教学设计中。最好不要搞成纯粹的解决思考题的形式,可以稍微转化一下,或者把思考题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分解到教学过程中。
三.评价的空间
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和情感体验的特点,因此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变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为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所有共同的要求我们都需要努力,作为小说欣赏的特殊性还应留足以下两方面的空间:
1、适当开放标准。文学作品是开放型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的题旨本来就是模糊地、不确切的,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更不能用所谓的参考答案来制定一个标准。我们的解读过程,只是一种尝试,一种探究,一种引导,小说欣赏是一个灵动的过程,不能把它变成一道数学题。不必去追求一致的答案,适当地引导,求同存异,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更何况新课标注重的是形成性评价,过程远比结果重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能力培养远比追求一个唯一的参考答案要重要。
2、适当开放时间。对课堂提问的评价有客观、及时等标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即时性评价是普遍运用的评价手段。这种评价方式无疑在引导学生靠拢正确答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我们是否可以尝试不做及时评价,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逐步达到学习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无论在教学设计中还是课堂上,抑或是教学评价时多留些空间给同学们,相信语文这个课堂会呈现出更大的空间,语文这门学科也能赋予学生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金玉萍,教师,现居内蒙古牙克石。
一.宏观的空间
首先是思想上的空间,作为选修课这门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阅读外国小说,掌握阅读外国小说的一些技巧,要有接纳外国文化的胸怀。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不可过高,能让学生喜欢小说,亲近小说便是不小的收获了。其次是话题顺序安排的空间,这套教材的编排方式很有创意,它是以小说的基本元素来区分单元的,分为“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等八大单元。编者的安排是用心良苦,教材内容也是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这是一种理想的教材境界。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在吃透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剪裁、重组。比如针对这八个话题,顺序也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使之更适合本班学生的欣赏习惯和接受能力。也可以结合写作教学的需要把某个单元提前,合理组合。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选择何种方法,教师自身要在宏观上有个大致的安排,为着一个共同的教学目标来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堂的空间
课堂教学过程中必然涉及到“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定位于欣赏的这门课程应该教什么?应该怎么教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呢?作为选修课不应该被教成传统的小说欣赏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侧重话题,淡化其他。每个单元分布的八个话题是小说的基本要素,是每个单元的核心要素和分类依据,也是本书的精华所在,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无论是选择以欣赏小说文本为主,还是学习小说的基本元素为主,都不能离开话题去教其他,都需要把话题这个重点凸现出来。每一篇小说都会有很多个欣赏的点和面,这篇小说被安排在哪个单元,我们就要把它作为教这个单元的话题的一个例子。比如《丹柯》这篇文章,通过讲族人所面临的困境来梳理情节,通过分析丹柯的反常之处来剖析人物,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探究主题。合理舍弃,突出重点,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使课堂走向自主、开放,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2、结合思考实践,融入教学设计。曹文轩老师指出“思考和实践这些题目是有关这篇小说的题旨、关键、奥秘与若干精到之处的,甚至还有一些是由这篇小说所引申出来的美学、哲学、风俗等方面的思考。”可见,课后的思考与实践是本书的亮点所在,我们不可等闲视之。认识到它的分量之后,就需要在备课的时候留一定的空间,把思考实践渗透到教学设计中。最好不要搞成纯粹的解决思考题的形式,可以稍微转化一下,或者把思考题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分解到教学过程中。
三.评价的空间
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和情感体验的特点,因此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变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为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所有共同的要求我们都需要努力,作为小说欣赏的特殊性还应留足以下两方面的空间:
1、适当开放标准。文学作品是开放型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的题旨本来就是模糊地、不确切的,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更不能用所谓的参考答案来制定一个标准。我们的解读过程,只是一种尝试,一种探究,一种引导,小说欣赏是一个灵动的过程,不能把它变成一道数学题。不必去追求一致的答案,适当地引导,求同存异,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更何况新课标注重的是形成性评价,过程远比结果重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能力培养远比追求一个唯一的参考答案要重要。
2、适当开放时间。对课堂提问的评价有客观、及时等标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即时性评价是普遍运用的评价手段。这种评价方式无疑在引导学生靠拢正确答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我们是否可以尝试不做及时评价,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逐步达到学习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无论在教学设计中还是课堂上,抑或是教学评价时多留些空间给同学们,相信语文这个课堂会呈现出更大的空间,语文这门学科也能赋予学生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金玉萍,教师,现居内蒙古牙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