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家园的守护者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hua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空下,不时传来阵阵蛙鸣。黄学兵手里电筒的光圈在玉米地里来回移动。
  “窸窣……”一个黑影扛着一个沉甸甸的麻袋,从村民张富伦家的玉米地里走了出来。
  “谁?”黄学兵大喊一声。
  话音刚落,黑影丢掉麻袋,朝着公路猛跑。
  “抓贼!”黄学兵拉响了警报,各个院落的“守望巡逻队”队员冲出院坝进行围堵,最终将盗贼抓获。
  “200多斤玉米呢,多亏了你啊!”张富伦紧握着黄学兵的手说。
  “我为人人守一夜,人人为我守一年嘛!”黄学兵是江津区支坪街道花铺村“守望巡逻队”的队员。这是2011年5月一个深夜上演的一幕。
  
  警力之困
  
  2009年5月12日,江津区珞璜镇合解村。
  谢传伦骑着心爱的大洋摩托车,伴着夕阳,回到了家。
  “骑着这辆摩托车,在村里疾驰,格外拉风。”这辆摩托车花了谢传伦3000元。
  这两年,谢传伦因为种反季节蔬菜,小赚了一把,每年能挣三万多元。
  傍晚6点,谢传伦把车子往院子里一停,便进了屋。
  转身一出院子,谢传伦便傻眼了——心爱的大洋摩托车不翼而飞。
  这个已近中年的汉子,心急如焚,立即跑到镇上的派出所报案。
  然而,过了好长时间,案子一直未能侦破。对此,派出所也有苦难言。
  “镇上的派出所一共只有20个民警。”珞璜镇派出所所长陈章龙说。
  20个民警要管辖148.5平方公里,八个村三个社区,肩负着8.2万人的治安任务。
  “一名民警要担负4100个群众的安全,治安压力很大。”陈章龙说,“从派出所到最偏远的同幸村,要一个半小时。”
  珞璜的困境只是整个江津区农村治安的缩影。此时,拥有150.4万人口的江津区只有923名警察,平均每名民警要肩负1629名群众的安全。
  “农村治安管理是最为薄弱的环节。”江津区委书记陶长海说。
  这几年,江津城镇通过建交巡警平台,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但广大农村却因警力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等原因,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治安形势。
  “既然短期内增加警力不可能,那就发动村民吧。”江津区政法委副书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邓波说。
  2011年3月,江津区发动农村以院落为单位,把7000多名青壮年组织起来,组建了500多支“守望巡逻队”。
  
  治安卫士
  
  2012年2月22日凌晨,珞璜镇合解村口。
  三个身穿迷彩服的男子,站在通往高速公路的村口。他们是合解村的“守望巡逻队”队员。
  “今晚应该没什么情况。”队员刘农友说。
  “嗯,最近好像有不少盗窃摩托车的案件。”杨亮提醒说。
  聂勋华点头表示认同:“我们还是要提高警惕。”
  话音刚落,“呜……”一阵马达轰鸣声,一辆摩托车飞驰而过,掀起的风刮得杨亮等人的脸格外地痛。
  驾车的是一个年轻人。
  “上一次好像也是这个人。”杨亮忽然想起什么。
  十几分钟后,又一辆摩托车疾驰而过。
  “还是那个年轻人,可是车不一样了。”细心的杨亮提醒伙伴,“他会不会就是摩托车盗窃案的犯罪嫌疑人?”
  杨亮的话把刘农友和聂勋华的神经绷紧了,三人当即向珞璜镇派出所提供了这条线索。
  因为这条线索,在江津区公安局的统一指挥下,最终破获了这个摩托车盗窃团伙案。
  “‘守望巡逻队’有力地配合了我们,分担了我们不少压力。”陈章龙说。
  江津区各村的“守望巡逻队”,至今共协助公安机关破案171件,抓获犯罪嫌疑人83人,成为农村名副其实的“治安卫士”。
  
  守望邻里
  
  2011年8月15日,永兴镇汪庄村黑泥沟。
  一股浓烟吹进肖庆芳家,熏得62岁的肖庆芳咳嗽不止。
  “琳琳,啷个回事?”肖庆芳问17岁的孙女刁琳。
  这天,老伴刁德才赶场去了,家里只剩下她和孙女两人。
  “不好了!周中其家着火了,周成荣家也被烧了,火快烧到我们家来了。”刁琳惊慌失措,“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啊,我的天啊!”肖庆芳也急得快要哭了。
  熊熊烈火眼看就要吞噬黑泥沟十几户人家。
  汪庄村党委书记唐泽兴发现火警后,想过拨打119,但转念一想:消防队从城里赶到汪庄村要几个小时,那时房子早被烧光了。
  于是,唐泽兴立即给全村93支“守望巡逻队”的“平安中心户长”打电话。
  正在巡逻的“守望巡逻队”队员杨成碧开着自己的小货车满村子跑,同时打开车顶上的小喇叭:“黑泥沟失火了,全体‘守望巡逻队’队员赶快集合。”
  听到杨成碧的叫喊,各个院落的“守望巡逻队”队员带着水桶,冲了出来,登上杨成碧的车。
  一会儿的功夫,就召集了80多名“守望巡逻队”队员。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扑救,大火被扑灭了,肖庆芳和另外十多户人家的房子保住了。
  “太感谢你们了!”肖庆芳紧紧握着杨成碧的手说。
  “‘守望巡逻队’就是要邻里互相守望嘛。”杨成碧笑呵呵地说。
  自组建以来,江津区的500多支“守望巡逻队”共帮助督促整改火灾隐患23000余处,参与扑救火灾13起,为农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
  今天,江津区的“守望巡逻队”已成为农村平安家园的守护者。
其他文献
痣的自述  左其佑    我叫痣,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身上都有过我的足迹。  我常常和人们一道出世。屁股上或脸蛋上那靛青色的斑点就是我,小名叫“胎斑”,学名叫“青痣”。  有时,人在发育期或人封中年之后,我会冷不丁地穿着黑色的、褐色的外衣从他体内冒出来,或如针头大,或如黄豆大。医学书上说我是?色素痣”。  我可以长在人们的脸上,也可以长在手掌,脚底或其他部位。有人喜欢我,因我长在他们颜面的最佳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重要讲话中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是意识形态领域关乎舆论导向的重大问题,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我们宣传思想工作者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我长期工作在新闻采编一线,经常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先后到过100多个县区市、300多个乡村,报道当地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反映社会
■【技法导航】  记叙、议论、抒情是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作文中,几种表达方式往往可以同时运用在一种文体或一篇作文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表达特长,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写出别具新意的好文章。    一、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与抒情  在记叙中穿插恰当的议论或抒情,这会使文章增色添彩,也能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都是因事、缘人而发,是在叙事写人的过程中,作者思想感情受到触动,议论之情油然而
“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曾是基层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如今,这句俗话在基层又有了升级版——“上面动指头,基层忙昏头”。  “明天上级领导要来检查人居环境整治,请各驻村干部将本村的整治情况在明早上班前报到党政办。”某地一位镇干部下班刚回到家,就收到了“人居环境整治群”里发来的指令。  从工作群里接到这条指令后,他狼吞虎咽地往肚子里填了一碗饭,紧接着就坐到电脑前,整理起了相关材料。  一份材料还未
摘要:《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参加了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学生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所写的一篇追忆文章。新课改对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在教学时,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品读语言,学习作者写人记事的方法。  关键词:《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写人记事  【学情分析】  从教学经验来看,这是学生“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之一的鲁迅先生的文章,又是最不好把握的散文,
邓勋同学:  针对你的苦恼,我想给你讲一个故事。  2010年,硕士研究生周俊峰到我们县巷口镇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将小事干好了,你才有干大事的灵感。”送他上任时,领导这样说。  于是,周俊峰沉下心来,开始像你那样“打杂”。  积累了一年多,他找到了干大事的灵感——2011年,他成功竞聘为堰塘村党支部书记,在村里打造了两个现代农业示范园,还解决了村民的医疗问题。  讲这个故事是为了告诉你:
初夏的一天,晚上10点,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科长陈宏接到紧急电话,两路口街道一处锅炉在运行中出现异样。  陈宏立即奔赴现场,仔细了解情况,详细排除障碍。直到故障全部排查完毕后,陈宏才返回家。  在陈宏看来,安全无小事,必须时刻保持警惕,要做守护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兵。正是凭借这份信念,陈宏在“安民、为民”上勇挑重担、积极作为,有效确保了渝中区连续8年无特种设备安全
1.不齿与不耻  “不齿”是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不耻”是指“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与“不齿”的意思正好相反。  例句:出卖良心和祖宗,叛国投敌,认贼作父,是不齿于人类的行为。  他身为导师、一代学者,却不耻下问,虚心向工人请教。  2.勾通与沟通  “勾通”是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沟通”是指两方能够通连,中性词。  例句:中共河北省委原书记程维高的秘书李真,滥用手
2008年以来,村企联建型、产业协会型、功能服务型等新型党组织登上舞台,奏响了垫江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变奏曲”。    ■ 村企联建党组织搭建服务新平台    走进石岭村,“中共垫江县桂溪镇石岭天圣联合总支委员会”的牌子特别显眼。    多年来,石岭村农民掌握科技知识难、转移就业难和脱贫致富难,虽被党支部负责人看在眼中,但由于党支部“造血”功能不足,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样的情况在全县比较普遍。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选入了杜甫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该诗是“诗圣”晚年漂泊西南时期创作的一首著名的登楼咏怀诗,曾被誉为古今“登楼第一诗”。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诗人与世长辞的前一年,也就是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这一年,杜甫携家眷由夔州出峡,沿江经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到江湘一带,并在暮冬时节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赋此诗。诗人在穷途末路之际登上了闻名已久的岳阳楼,凭栏远眺,放眼湖山,面对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