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全国多数地区楼市的低迷,海南楼市却呈现出畸高的趋势。
“擎天半岛”复活
坐上出租车,沿着三亚湾路一路向东,在这条长达22公里的海岸线上,到处都是连绵不绝的在建酒店和楼盘。而在所有的热销楼盘中,“擎天半岛”的复活可算是一个经典了。这个矗立在三亚友谊路上的楼盘原名三亚台亚国际航空广场,由一幢126米的31层主楼和一幢11层附楼组成,曾是三亚最高的标志性建筑。
1993年6月,当中央实行宏观调控收紧银根时,房地产泡沫破灭了。海南几乎所有开发商的资金链都面临断裂,这个标志性建筑原来的业主——海南机场台亚实业有限公司也没能例外。1996年,依靠贷款维持的台亚实业资金链终于无以为继,该项目被迫停工,这一停就是6年。它一度成为吸毒人员的聚集地。它的烂尾,和三亚的另一个知名“地标”亚太区域国际会议中心一样,都曾经轰动一时。
直到2002年,这座著名的烂尾楼被三亚市政府公开拍卖,经过两次流拍,才终于被广东联华国际集团收入囊中。2006年1月,三亚台亚国际航空广场改名“擎天半岛”。经过新东家绞尽脑汁的改建,原来的物业被改造成国际海滨高层公寓和五星级酒店,在北京、上海、三亚三地举行开盘仪式,同时也宣告了三亚烂尾楼复活工程的最终完成。
擎天半岛的遭遇并非孤例。从1999年到2007年,海南省整整花费了8年的时间,才把无数像擎天半岛这样的烂尾楼消化掉。在海南这个约占中国版图面积1/300的地方,这些大大小小的半拉子工程,却占了全国的十分之一,并牵扯出一连串的呆坏账,甚至导致了首例省级商业银行因支付危机而关闭的“共和国历史”。
从1993年地产泡沫破灭开始到2007年烂尾楼复活工程结束,海南用了14年医治创伤。不过伤口还未愈合,两年后一场似曾相识的地产热又迎面而来,而且这次速度更快。
“旅游岛效应”
实际上,早在去年11月海南将建国际旅游岛的消息传开之前,海南楼市就已经开始了升温。只不过,一直到2009年下半年,这种涨价并不惊人。但接下来涨价速度,就要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了。先是去年12月,海口房价涨幅突然蹿上全国第三位,而当月海南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更是上涨高达158.80%。量价齐升的状态开始席卷全岛——但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2010年1月,海南“国际旅游岛”政策获批之后短短的一个星期里,海南房价一路飙升,个别楼盘每平方米每天上涨约1000元/平米,甚至还出现了一天几个价的高温行情。一场久违了18年的地产热从海口、三亚开始,烧到了周边的文昌、琼海、陵水、乐东、万宁,随即又蔓延至定安、五指山、澄迈等三线市县。
尽管国际旅游岛的总体规划最快还要等到3月才能正式公布,实质的动作还基本停留在概念上,但海南楼市却已经“捷足先登”了:在“国际旅游岛”获批后的5天内,整个海南省商品房销售量达到了惊人的171.12亿元——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它是2008年海南全年的商品房销售量总和!
体现对未来预期不定
海南楼市曾经的泡沫破灭带给了地产大佬们永远的震撼。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说,从海南活下来以后,知道了公司的发展有三样东西绝对不能靠——不能靠爹,不能靠天,不能靠买地。有记者问冯仑:“你如何看待这一轮海南地产热?”冯仑回答说:“目前短期内突然的暴涨,不正常,也不可能维持。本来海南楼市的发展是有市场支持和政策引导的,但是不能变成由政策引出的泡沫。我认为,这种热度可能只会持续两三个月。”
同样,这样的“热度”也让有点理性的人们胆寒。检讨起来,对海南热的批判或反思我们都掺杂着复杂的心理。近年几波炒作,中国人急急火火,有人赚够了一辈子的钱,更多人生怕赶不上“钱潮”而被抛弃。我们都被裹挟在这样的热潮中不能自己。炒房炒股炒地皮,饭桌床头都是这样的话题。
冷静下来细想,这些“热”背后的原因,一是中国人的投资机会太少,你或者投靠垄断集团,或者走股市房市的独木桥;二是中国人对未来缺乏预期,尤其是对游戏规则缺乏预期。所有的疯狂来自对未来的不可知,不定什么时候政策就变天了。如果民间资本无实业可做,钱不扔股市就扔楼市,反正不会扔进银行等它贬值。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预期,只有房子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既然房子是惟一能确定的未来,何不押在一套好房子上呢?
近20年中国式圈地运动,无不是花样翻新的“概念经济”,从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到现在的国际旅游岛,人还是那拨人,地还是那块地,概念一到,立马升值。只求概念创新,不讲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这才是中国经济最要命的地方。
(摘自《新闻信息报》2010.2.26)B②
“擎天半岛”复活
坐上出租车,沿着三亚湾路一路向东,在这条长达22公里的海岸线上,到处都是连绵不绝的在建酒店和楼盘。而在所有的热销楼盘中,“擎天半岛”的复活可算是一个经典了。这个矗立在三亚友谊路上的楼盘原名三亚台亚国际航空广场,由一幢126米的31层主楼和一幢11层附楼组成,曾是三亚最高的标志性建筑。
1993年6月,当中央实行宏观调控收紧银根时,房地产泡沫破灭了。海南几乎所有开发商的资金链都面临断裂,这个标志性建筑原来的业主——海南机场台亚实业有限公司也没能例外。1996年,依靠贷款维持的台亚实业资金链终于无以为继,该项目被迫停工,这一停就是6年。它一度成为吸毒人员的聚集地。它的烂尾,和三亚的另一个知名“地标”亚太区域国际会议中心一样,都曾经轰动一时。
直到2002年,这座著名的烂尾楼被三亚市政府公开拍卖,经过两次流拍,才终于被广东联华国际集团收入囊中。2006年1月,三亚台亚国际航空广场改名“擎天半岛”。经过新东家绞尽脑汁的改建,原来的物业被改造成国际海滨高层公寓和五星级酒店,在北京、上海、三亚三地举行开盘仪式,同时也宣告了三亚烂尾楼复活工程的最终完成。
擎天半岛的遭遇并非孤例。从1999年到2007年,海南省整整花费了8年的时间,才把无数像擎天半岛这样的烂尾楼消化掉。在海南这个约占中国版图面积1/300的地方,这些大大小小的半拉子工程,却占了全国的十分之一,并牵扯出一连串的呆坏账,甚至导致了首例省级商业银行因支付危机而关闭的“共和国历史”。
从1993年地产泡沫破灭开始到2007年烂尾楼复活工程结束,海南用了14年医治创伤。不过伤口还未愈合,两年后一场似曾相识的地产热又迎面而来,而且这次速度更快。
“旅游岛效应”
实际上,早在去年11月海南将建国际旅游岛的消息传开之前,海南楼市就已经开始了升温。只不过,一直到2009年下半年,这种涨价并不惊人。但接下来涨价速度,就要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了。先是去年12月,海口房价涨幅突然蹿上全国第三位,而当月海南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更是上涨高达158.80%。量价齐升的状态开始席卷全岛——但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2010年1月,海南“国际旅游岛”政策获批之后短短的一个星期里,海南房价一路飙升,个别楼盘每平方米每天上涨约1000元/平米,甚至还出现了一天几个价的高温行情。一场久违了18年的地产热从海口、三亚开始,烧到了周边的文昌、琼海、陵水、乐东、万宁,随即又蔓延至定安、五指山、澄迈等三线市县。
尽管国际旅游岛的总体规划最快还要等到3月才能正式公布,实质的动作还基本停留在概念上,但海南楼市却已经“捷足先登”了:在“国际旅游岛”获批后的5天内,整个海南省商品房销售量达到了惊人的171.12亿元——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它是2008年海南全年的商品房销售量总和!
体现对未来预期不定
海南楼市曾经的泡沫破灭带给了地产大佬们永远的震撼。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说,从海南活下来以后,知道了公司的发展有三样东西绝对不能靠——不能靠爹,不能靠天,不能靠买地。有记者问冯仑:“你如何看待这一轮海南地产热?”冯仑回答说:“目前短期内突然的暴涨,不正常,也不可能维持。本来海南楼市的发展是有市场支持和政策引导的,但是不能变成由政策引出的泡沫。我认为,这种热度可能只会持续两三个月。”
同样,这样的“热度”也让有点理性的人们胆寒。检讨起来,对海南热的批判或反思我们都掺杂着复杂的心理。近年几波炒作,中国人急急火火,有人赚够了一辈子的钱,更多人生怕赶不上“钱潮”而被抛弃。我们都被裹挟在这样的热潮中不能自己。炒房炒股炒地皮,饭桌床头都是这样的话题。
冷静下来细想,这些“热”背后的原因,一是中国人的投资机会太少,你或者投靠垄断集团,或者走股市房市的独木桥;二是中国人对未来缺乏预期,尤其是对游戏规则缺乏预期。所有的疯狂来自对未来的不可知,不定什么时候政策就变天了。如果民间资本无实业可做,钱不扔股市就扔楼市,反正不会扔进银行等它贬值。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预期,只有房子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既然房子是惟一能确定的未来,何不押在一套好房子上呢?
近20年中国式圈地运动,无不是花样翻新的“概念经济”,从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到现在的国际旅游岛,人还是那拨人,地还是那块地,概念一到,立马升值。只求概念创新,不讲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这才是中国经济最要命的地方。
(摘自《新闻信息报》2010.2.26)B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