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教师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关系,即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与关键。结合教学实例,笔者谈了“导学”的一些实践与认识。
一、设境激趣,“导”出良好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直接动力。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思维才会更加敏捷灵活。笔者在教学新知识点之前,都会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热情和欲望,让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在教学整数除法时,笔者先在小纸片上写上数字2、3、5,等学生拿到纸片后,对照黑板上的数字,思考能不能被2、3、5整除。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为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效率。
二、温故知新,“导”准新旧知识迁移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和铺垫,新知识是旧知识的扩展和延伸,这就是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如在教学厘米、分米和元、角、分时,笔者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经过笔者的穿针引线、巧妙点拨,学生依此进行类比推理,思维的过程就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过程,真可谓是“解放了教师的嘴,开发了学生的脑”。
三、教学得法,“导”高学生学习能力
教学有法,贵在得法。笔者认为,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能掌握学习方法,从“我学会”转变为“我会学”。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笔者的教学步骤上:①看提示,理解关键词的意思;②思考方程式中的数量关系;③回忆列方程的过程和解应用题的步骤;④讨论是否还有其他的解法,旨在引导学生从审题入手,较好地掌握自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又如在教学数的整除时,笔者没有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而是让他们在掌握概念形式和内涵的基础上,再代入具体的数字,化抽象为具体,形成理解记忆,掌握数的整除的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连成线、结成网,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把“重”释“难”,“导”深学生知识理解
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原则。要想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关键在于学会观察、分析、判断、联想、归纳和推理。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但把“1”作为单位,它的抽象性又使它成为掌握分数意义的一个难点。于是,笔者利用图形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①观察。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形,说说图中是怎样把“1”当作单位的;②比较。将图与分数进行比较,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③概括。通过前两个步骤,学生可以归纳出“1”既可以表示为一个物体的计量单位,又可以表示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④运用。理解了单位“1”的意义,就可以进行实际运用了。由于教学方法得当,分数意义的重点和难点也就顺利解决了。
五、优化练习,“导”会学生自我评价
小学生的生理和年龄特点表明,他们对新事物的热情和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特别是对于抽象的数字符号和枯燥的公式计算,学习热情更是难以持久。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及时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练习结果,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笔者就经常用“争红花”“评能手”(解题能手)“给掌声”等激励方式,鼓励学生认真听课、发言、质疑和评价,让学生从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这种良性循环,使学生既学会了自我评价,又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新课程理念提倡的教师“主导”作用,就是要求教师从兴趣、学法、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把握好“导”法,“导”到点,“导”到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纵横驰骋,教好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大公镇中心小学)
一、设境激趣,“导”出良好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直接动力。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思维才会更加敏捷灵活。笔者在教学新知识点之前,都会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热情和欲望,让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在教学整数除法时,笔者先在小纸片上写上数字2、3、5,等学生拿到纸片后,对照黑板上的数字,思考能不能被2、3、5整除。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为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效率。
二、温故知新,“导”准新旧知识迁移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和铺垫,新知识是旧知识的扩展和延伸,这就是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如在教学厘米、分米和元、角、分时,笔者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经过笔者的穿针引线、巧妙点拨,学生依此进行类比推理,思维的过程就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过程,真可谓是“解放了教师的嘴,开发了学生的脑”。
三、教学得法,“导”高学生学习能力
教学有法,贵在得法。笔者认为,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能掌握学习方法,从“我学会”转变为“我会学”。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笔者的教学步骤上:①看提示,理解关键词的意思;②思考方程式中的数量关系;③回忆列方程的过程和解应用题的步骤;④讨论是否还有其他的解法,旨在引导学生从审题入手,较好地掌握自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又如在教学数的整除时,笔者没有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而是让他们在掌握概念形式和内涵的基础上,再代入具体的数字,化抽象为具体,形成理解记忆,掌握数的整除的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连成线、结成网,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把“重”释“难”,“导”深学生知识理解
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原则。要想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关键在于学会观察、分析、判断、联想、归纳和推理。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但把“1”作为单位,它的抽象性又使它成为掌握分数意义的一个难点。于是,笔者利用图形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①观察。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形,说说图中是怎样把“1”当作单位的;②比较。将图与分数进行比较,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③概括。通过前两个步骤,学生可以归纳出“1”既可以表示为一个物体的计量单位,又可以表示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④运用。理解了单位“1”的意义,就可以进行实际运用了。由于教学方法得当,分数意义的重点和难点也就顺利解决了。
五、优化练习,“导”会学生自我评价
小学生的生理和年龄特点表明,他们对新事物的热情和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特别是对于抽象的数字符号和枯燥的公式计算,学习热情更是难以持久。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及时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练习结果,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笔者就经常用“争红花”“评能手”(解题能手)“给掌声”等激励方式,鼓励学生认真听课、发言、质疑和评价,让学生从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这种良性循环,使学生既学会了自我评价,又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新课程理念提倡的教师“主导”作用,就是要求教师从兴趣、学法、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把握好“导”法,“导”到点,“导”到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纵横驰骋,教好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大公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