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生学习历史除了掌握必要的历史基础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历史学科思维,即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在历史教学中是必要的,教师通过梳理历史分期,明确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灵活运用历史地图,结合图像把握不同时期的地理环境信息,同时重视时空迁移,以全面立体的视角,分析历史的相关性,构建历史关联,进而提升学生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 时空观念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5-0074-02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演进的,对于历史的认识,只有将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置于当时特定的时空环境中,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分析,才能够得出合理恰当的历史结论,才能获得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历史经验。如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缺乏时空观念的培养,不重视历史知识时空关系的梳理,就会导致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相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记忆错乱。由此可见,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力度还有待提升。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一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
一、教授学生历史学科中时间表达与空间表达的正确方法
历史代表的是已经发生过的事物。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事件及时间地点非常多,不過许多教师并没有深入讲解相关知识,只是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不能深入学习历史。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注重在历史教学中教授学生在历史这一门学科中的时间与空间的正确表达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常见的一些用于描述表达时空的方式,比如有关于时间类的表达方式有年月日,有公元纪年,有年代、朝代等,具体到某一天要有时辰、时刻等等。古时候计算时间是以天干地支为主,不论是年还是日,与现今的公元纪年法都不同。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又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如今的15分钟可以算作一刻钟,具体更小的时间还可用一炷香、一盏茶等来表示。同时,算年份也与现在不同。现在是直接往上叠加,而古时候则有两种算法:一种是以当时朝代的年号开始计算,另一种就是依靠天干地支计算,即六十年为一个甲子,也就是一个轮回。也可以根据历史的不同进程进行分期,比如史前,这一个时期是人类出现之前的时期,当时地球上的霸主是各种已经消失的动物,最为著名的就是白垩纪恐龙时期。古代则是从三皇五帝时期开始计算,从夏商周一直贯穿到明末时期。自清朝算起,到上个世纪中后期,都可以划分为近代,近代主要是清朝和民国时期。之后则能够称之为现代。
这些历史时间和空间的划分形式多种多样,计算方式也不同。学生要背诵记忆一些大事件发生的时间,若是不能掌握基础的时空运算方式,不具备时空观念,那么学生就不能做到理解性深度记忆,就只能依靠死记硬背了。所以,教师要先让学生明白不同时空形式的表述及其分类,要让学生有关于时空的概念,这样才可以为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时间与空间的结合
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时候,不能只讲述课本教材上存在的单个历史事件和人物,也要注意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即在讲述历史知识的时候,可以对历史知识进行拓展延伸,阐释清楚历史背景或是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同时侧重时间和空间的讲述与融合,这样才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教师想要将时间和空间相互结合起来,可以合理利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图。不同时代的地图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通过用古时候的地图与现在的地图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加深学生的空间意识。
比如教师在讲述不同朝代的行政区域划分时,可以借用历史地图,在讲述历史路线,或是古丝绸之路,或是红军长征的路线,或是郑和下西洋的路线,都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在网上寻找一些相关的历史影片重现历史,以此来降低学生的学习理解难度,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利用影视作品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不同时空的不同特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比如教师在讲述二战时期的内容时,就可以选取优秀的、符合历史事实的影视作品,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同样,教师还可以利用历史遗迹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历史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构建历史时间轴以及空间轴的方式来讲述。这种方式能够让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使复杂的历史知识简单化,可以将零散的历史知识整合起来,可以为学生构建系统的历史学习体系。教师若是将这多种方法有效结合起来,在适当的时机合理科学地应用起来,就可以显著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就能够落实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
三、明确历史分期,把握时代特征
由于高中历史课本采用专题编著的形式,对于历史时段的划分并不明确,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依据课本,就很难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也无法自主定位关键的时间信息。因此,使学生明确历史分期,掌握历史时间阶段的特征是必要的。历史的划分方式根据不同的线索具有不同的划分方式,要明确历史的分期和阶段,首先需要学生掌握历史相关的时间划分术语,如纪年法等,这也是学习历史首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年表,将分散的历史知识依据时间系统化,注重历史教学的时序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例如,教师可以整合三本必修课本,带领学生划分历史阶段,可以将整个人类社会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再细化一下,中国也可以分为相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是,中国在封建社会之后处于尴尬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比较书后的“中外历史大事年表”,对比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进程,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以直观的方式告诉学生在同一时期世界都发生了什么,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横向与纵向的历史联系,梳理历史演进的逻辑。 四、识别历史地图,挖掘历史信息
历史地图是高中历史教材中较为常见的信息形式,它展示了人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活动进程,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以及在此环境下人类活动的形态,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历史现象的动态反映。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灵活运用历史地图,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地图中所隐含的信息,将地图作为除文字和文献之外的重要史料,了解不同时期的地图的内容,如疆域、地名等的变化,通过对地图的研究教学,帮助学生构架出一个动态发展的时空格局。
例如,在“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中日甲午战争形势图”带领学生学习交战双方的军队、主要战场、行军路线等内容,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在这期间也派兵前往朝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研究讨论,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为什么在朝鲜停留,结合史料引导学生推断日本只是以朝鲜为跳板,最终目的就是要侵略中国,教师可以围绕战争形势图中的显性信息,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分析图中所隐藏的深层次的历史事实,基本还原整个历史事件的过程,由此可见历史地图的重要性。
五、重视时空迁移,构建历史关联
人类的共同的历史才是一部完整的历史,这也是历史教材的编著涉及古今中外方方面面的原因。历史事物、事件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相似性、相通性和規律性的。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做的是通过将历史时空分散的历史事件以及现象加以整合分析以总结出历史演进的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物之间的相通性和规律性进而理解事物发展的整体性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历史学科内的知识迁移、中外时空的迁移以及历史与现实间的迁移进行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迁移能力。
例如,在“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四大发明对于我国的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意义,更要延伸世界,探讨四大发明对于国外是否产生影响,又有怎样的影响,以火药为例,学生需要知道火药推动了欧洲武器的快速升级,欧洲国家对火药进行了充分的利用,把欧洲骑士阶层几乎粉碎。又比如在“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课中,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两种重要的制度,看似不同的两种制度却为互为表里的关系,把国家政权与家族政权结合起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两种制度进行联系迁移,深刻理解当时国家的政治体系。
六、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
现在许多高中学生之所以会学不好历史,或是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历史教学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而且这些内容又不具备极强的规律性,只能依靠理解性记忆或是死记硬背。然而不少高中历史教师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没有强化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时空观念,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理解性记忆历史知识,只能选择死记硬背。所以,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无法有效提升。故而,想要让学生学好历史,教师就应该将历史不断简化,让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历史虽然不具备规律可言,但本质却是一样的。只要找到了历史的本质特征,找到了历史变革的重大时间点,这样就能很好的理解历史。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历史是在不断后退和前进中发展,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也都经历过兴起、鼎盛、衰落、灭亡等几个阶段。换句话来说,就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不同朝代兴起和灭亡的共同点,要让学生明白,一个朝代的灭亡就标志着另一个朝代的兴起,这两个其实可以看作一体。这样一来,就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
比如近代史来看,辛亥革命是为了推翻清王朝而掀起的革命运动,它可以看作是清朝的结束点,也可以看作是民国的开始。也就是说,辛亥革命连接了两个不同的朝代。不过因为划分依据不同,不同的历史事件的意义也就不同。还是以辛亥革命为例子,它虽然是为了推翻清王朝而掀起的革命运动,但本质上却没有对封建制度进行改革,故而它不算是反帝反封建的标志性事件。所以,教师在教导学生的时候,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讲述,要让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要让学生形成大局观。如此一来,就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让学生对时空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了解。
七、牢记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
高中历史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来开拓思维和眼界,让学生可以以史为鉴,拥有一颗思辨独立的心,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世界。同时,也为了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让学生永远记得自己从哪里来。历史是我国的根,是我国的本,只有牢记根本,我国才可以稳步发展。所以,学好高中历史,对于高中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让学生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放在具体的时空下进行考察,并结合当前时代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不断反省提升自我。
八、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必要举措,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将时空观念贯穿于整个历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时空观念,逐渐学会以时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云华,黄飞.例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8):66-70.
[2]朱启平.普通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素养培养路径初探[J].南北桥,2017(17):130.
【关键词】高中历史 时空观念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5-0074-02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演进的,对于历史的认识,只有将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置于当时特定的时空环境中,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分析,才能够得出合理恰当的历史结论,才能获得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历史经验。如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缺乏时空观念的培养,不重视历史知识时空关系的梳理,就会导致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相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记忆错乱。由此可见,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力度还有待提升。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一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
一、教授学生历史学科中时间表达与空间表达的正确方法
历史代表的是已经发生过的事物。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事件及时间地点非常多,不過许多教师并没有深入讲解相关知识,只是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不能深入学习历史。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注重在历史教学中教授学生在历史这一门学科中的时间与空间的正确表达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常见的一些用于描述表达时空的方式,比如有关于时间类的表达方式有年月日,有公元纪年,有年代、朝代等,具体到某一天要有时辰、时刻等等。古时候计算时间是以天干地支为主,不论是年还是日,与现今的公元纪年法都不同。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又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如今的15分钟可以算作一刻钟,具体更小的时间还可用一炷香、一盏茶等来表示。同时,算年份也与现在不同。现在是直接往上叠加,而古时候则有两种算法:一种是以当时朝代的年号开始计算,另一种就是依靠天干地支计算,即六十年为一个甲子,也就是一个轮回。也可以根据历史的不同进程进行分期,比如史前,这一个时期是人类出现之前的时期,当时地球上的霸主是各种已经消失的动物,最为著名的就是白垩纪恐龙时期。古代则是从三皇五帝时期开始计算,从夏商周一直贯穿到明末时期。自清朝算起,到上个世纪中后期,都可以划分为近代,近代主要是清朝和民国时期。之后则能够称之为现代。
这些历史时间和空间的划分形式多种多样,计算方式也不同。学生要背诵记忆一些大事件发生的时间,若是不能掌握基础的时空运算方式,不具备时空观念,那么学生就不能做到理解性深度记忆,就只能依靠死记硬背了。所以,教师要先让学生明白不同时空形式的表述及其分类,要让学生有关于时空的概念,这样才可以为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时间与空间的结合
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时候,不能只讲述课本教材上存在的单个历史事件和人物,也要注意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即在讲述历史知识的时候,可以对历史知识进行拓展延伸,阐释清楚历史背景或是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同时侧重时间和空间的讲述与融合,这样才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教师想要将时间和空间相互结合起来,可以合理利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图。不同时代的地图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通过用古时候的地图与现在的地图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加深学生的空间意识。
比如教师在讲述不同朝代的行政区域划分时,可以借用历史地图,在讲述历史路线,或是古丝绸之路,或是红军长征的路线,或是郑和下西洋的路线,都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在网上寻找一些相关的历史影片重现历史,以此来降低学生的学习理解难度,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利用影视作品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不同时空的不同特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比如教师在讲述二战时期的内容时,就可以选取优秀的、符合历史事实的影视作品,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同样,教师还可以利用历史遗迹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历史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构建历史时间轴以及空间轴的方式来讲述。这种方式能够让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使复杂的历史知识简单化,可以将零散的历史知识整合起来,可以为学生构建系统的历史学习体系。教师若是将这多种方法有效结合起来,在适当的时机合理科学地应用起来,就可以显著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就能够落实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
三、明确历史分期,把握时代特征
由于高中历史课本采用专题编著的形式,对于历史时段的划分并不明确,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依据课本,就很难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也无法自主定位关键的时间信息。因此,使学生明确历史分期,掌握历史时间阶段的特征是必要的。历史的划分方式根据不同的线索具有不同的划分方式,要明确历史的分期和阶段,首先需要学生掌握历史相关的时间划分术语,如纪年法等,这也是学习历史首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年表,将分散的历史知识依据时间系统化,注重历史教学的时序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例如,教师可以整合三本必修课本,带领学生划分历史阶段,可以将整个人类社会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再细化一下,中国也可以分为相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是,中国在封建社会之后处于尴尬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比较书后的“中外历史大事年表”,对比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进程,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以直观的方式告诉学生在同一时期世界都发生了什么,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横向与纵向的历史联系,梳理历史演进的逻辑。 四、识别历史地图,挖掘历史信息
历史地图是高中历史教材中较为常见的信息形式,它展示了人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活动进程,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以及在此环境下人类活动的形态,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历史现象的动态反映。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灵活运用历史地图,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地图中所隐含的信息,将地图作为除文字和文献之外的重要史料,了解不同时期的地图的内容,如疆域、地名等的变化,通过对地图的研究教学,帮助学生构架出一个动态发展的时空格局。
例如,在“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中日甲午战争形势图”带领学生学习交战双方的军队、主要战场、行军路线等内容,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在这期间也派兵前往朝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研究讨论,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为什么在朝鲜停留,结合史料引导学生推断日本只是以朝鲜为跳板,最终目的就是要侵略中国,教师可以围绕战争形势图中的显性信息,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分析图中所隐藏的深层次的历史事实,基本还原整个历史事件的过程,由此可见历史地图的重要性。
五、重视时空迁移,构建历史关联
人类的共同的历史才是一部完整的历史,这也是历史教材的编著涉及古今中外方方面面的原因。历史事物、事件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相似性、相通性和規律性的。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做的是通过将历史时空分散的历史事件以及现象加以整合分析以总结出历史演进的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物之间的相通性和规律性进而理解事物发展的整体性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历史学科内的知识迁移、中外时空的迁移以及历史与现实间的迁移进行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迁移能力。
例如,在“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四大发明对于我国的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意义,更要延伸世界,探讨四大发明对于国外是否产生影响,又有怎样的影响,以火药为例,学生需要知道火药推动了欧洲武器的快速升级,欧洲国家对火药进行了充分的利用,把欧洲骑士阶层几乎粉碎。又比如在“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课中,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两种重要的制度,看似不同的两种制度却为互为表里的关系,把国家政权与家族政权结合起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两种制度进行联系迁移,深刻理解当时国家的政治体系。
六、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
现在许多高中学生之所以会学不好历史,或是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历史教学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而且这些内容又不具备极强的规律性,只能依靠理解性记忆或是死记硬背。然而不少高中历史教师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没有强化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时空观念,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理解性记忆历史知识,只能选择死记硬背。所以,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无法有效提升。故而,想要让学生学好历史,教师就应该将历史不断简化,让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历史虽然不具备规律可言,但本质却是一样的。只要找到了历史的本质特征,找到了历史变革的重大时间点,这样就能很好的理解历史。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历史是在不断后退和前进中发展,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也都经历过兴起、鼎盛、衰落、灭亡等几个阶段。换句话来说,就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不同朝代兴起和灭亡的共同点,要让学生明白,一个朝代的灭亡就标志着另一个朝代的兴起,这两个其实可以看作一体。这样一来,就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
比如近代史来看,辛亥革命是为了推翻清王朝而掀起的革命运动,它可以看作是清朝的结束点,也可以看作是民国的开始。也就是说,辛亥革命连接了两个不同的朝代。不过因为划分依据不同,不同的历史事件的意义也就不同。还是以辛亥革命为例子,它虽然是为了推翻清王朝而掀起的革命运动,但本质上却没有对封建制度进行改革,故而它不算是反帝反封建的标志性事件。所以,教师在教导学生的时候,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讲述,要让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要让学生形成大局观。如此一来,就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让学生对时空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了解。
七、牢记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
高中历史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来开拓思维和眼界,让学生可以以史为鉴,拥有一颗思辨独立的心,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世界。同时,也为了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让学生永远记得自己从哪里来。历史是我国的根,是我国的本,只有牢记根本,我国才可以稳步发展。所以,学好高中历史,对于高中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让学生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放在具体的时空下进行考察,并结合当前时代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不断反省提升自我。
八、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必要举措,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将时空观念贯穿于整个历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时空观念,逐渐学会以时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云华,黄飞.例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8):66-70.
[2]朱启平.普通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素养培养路径初探[J].南北桥,2017(1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