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在凉山彝族地区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毕摩和苏尼从传统村落来到城镇,他们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和职业技能在城市中谋生存求发展,形成了一种传统宗教文化的城市化生存方式。这样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凉山州是比较普遍的,不仅出现在凉山州州府西昌,同时凉山州的许多县城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如美姑县、盐源县,这些在县城里活动的宗教职业者是分散的而且流动性比较大。相对来说,最典型最集中的还是西昌市的石码子市场。在石码子市场里活动的这些毕摩和苏尼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凉山彝族的城镇化现象。本文试图对石码子市场、毕摩的服务模式以及市场中的毕摩的流动性和职业化程度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毕摩;城镇化;市场
一、石码子市场形成的周边环境因素
西昌市石码子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毕摩和苏尼/嫫尼等彝族宗教职业者为大众(主要以彝族人为主)提供宗教服务的市场。石码子市场位于西昌市古城区内,紧挨着滨河市场和古城大通门(又称南门,是明代建昌卫的四大城门之一)。滨河市场是一个综合性大型农贸市场,为石码子市场做仪式提供牺牲和烟酒等仪式必需品。东河把石码子市场和对面低矮的民房分开,因为正在修建胜利大桥的缘故东河的水基本枯竭,人们在做某些仪式的时候就会在河坝里面,用石码子市场里的比曲老日毕摩的话说:“不好的(仪式)就在市场里做,好的(仪式)平安健康的就在家里做”。市场对面低矮的民房为这些宗教职业者提供了居住地,那里房屋破旧房租低廉而且离市场近以便他们工作和生活。往大通门方向沿路是彝族服装商店,彝族工艺品和彝族首饰店等传统彝族商品店,接着往里走是草藥摊,苏妮在做一种为病人清除身体病痛的仪式时会用一种草药,加水和酒将其加热然后捻碎,然后给病人檫身体。这些条件都为宗教职业者和居住在城市里又希望做传统仪式的都市人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石码子市场周围有几个大型的医院,这里距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920米,距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部1公里,距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1.6公里,距西昌市人民医院2公里。所以医院的患者或者其家属在这个市场来找毕摩或者苏尼打挂、做仪式是很常见的事,他们采用医疗和仪式相结合的方式企图达到更好的效果。这种巫医结合的形式是十分常见的,当人们不清楚病因或者长期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会选择这种方式来处理疾病。这种疾病观影响着他们的对待疾病的方式和行为。
二、毕摩的性质及其概念
凉山彝族毕摩是沟通人与神、人与鬼、人与祖先关系的宗教神职人员。从词义的角度来分析,“毕摩”一词究竟是何意呢?杨成志,认为彝族毕摩是方术师,同时也可称为祭司或者“智人”,“毕摩”的“毕”是道的意思,“摩”是老的意思,合起来讲,便是“能知群经而识掌故的老道人”[1]。马学良,称毕摩为“呗耄”,彝语“呗”是举行各种宗教活动时,作法术祝赞歌诵之意;“耄”是长老之尊称,故“呗耄”就是“歌咏法言之长老”[2]。巴莫阿依,认为“毕摩”的“毕”意为念诵,得名于毕摩做仪式的方式——“毕”,即念诵经文。“毕”也引申为以念经为特点的仪式活动,如“格非依此毕”招生育魂仪式、“马度毕”安灵仪式,“尼木撮毕”送灵仪式;而“摩”为木的变音,意为做、从事。“毕摩”就是指“从事念诵经文之仪式活动的人”[3]。综上所述“毕摩”就是在彝族社会从事宗教活动以念诵经文为特点的仪式专家。毕摩因其特殊身份,故他们的内部有与普通彝族大众不同的特殊信仰,同时具有对神职身份的认同感。毕摩阶层具有一套严谨的规则制度约束毕摩的行为,使得毕摩的声誉和尊严得以维持。
三、城市里的毕摩服务模式
当前,彝族地区宗教服务模式,大致因进程中的程序和内容而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但基本可被归纳成三种模式,即“居家式”、“走穴式”和“市场式” [4]。 “居家式”属于传统模式,毕摩平时与普通村民一样在家务,当有人邀约时在上门服务,毕摩不能主动上门服务;“走穴式”是毕摩走出传统的村落到城镇市场中进行服务的一种形式,它与“市场式”的区别在于毕摩和仪式主人在市场或者电话中商量好时间、地点、牺牲、毕酬后,到主人家的家里去完成仪式,而后者就是整个过程都在市场中进行。
三、市场中的毕摩的流动性和职业化程度
毕摩在城市里面并没有实现完全的职业化,也就是没有完全以为人们提供宗教服务而谋生,整个市场是相对稳定但又具有流动性。而阿力友沙毕摩,今年45岁,共产党员,是布拖县人。在老家当了6年生产队队长5年村长,当村长的时候每个月工资500-600元。友沙毕摩说:“共产党凶就挨着共产党,毕摩凶就挨着毕摩,现在不像以前不准做毕摩,现在可以做了”。六年前,由于亲戚的介绍他来西昌做保安的工作,妻子做保洁工作,同时带着三个孩子来西昌,大女儿在西昌卫校后在布拖县人民医院实习,两个儿子在西昌读小学。在西昌当保安上一天班休息两天,所以休息的时间他就来石码子市场做毕摩。友沙毕摩告诉我一般找他做毕的都是熟人,像是同事或者在西昌的亲戚,或者是由这些亲戚介绍的人,一般很少陌生人找他的。现在很多人都是通过电话来约请他,然后按约定的时间上主人家去做毕,由于交通的方便和信息的方便,所以阿力毕摩也被主人家请到布拖县、金阳县、会理县、会东县、盐源县这些地方去过[5]。
还有一些毕摩会跟随着西昌市周边的市集的赶集日而流动。吉额尔作,今年51岁,是喜德县洛哈镇阿洛村人。爷爷、爸爸、叔叔都是毕摩。尔作毕摩说来石码子市场已经十二年,来的时候市场上只有十三四个毕摩。吉额尔作毕摩,会在农历的双数日子赶西昌市大兴乡的集,在每周星期天赶西宁镇的集,赶这些集市算命是从前四年前开始的。2015年7月31日(农历的六月十六日),今天是赶大兴乡的集,因为前一天和尔作毕摩约好了在名店街一起坐公交车去大兴乡,早上七点的时候我们坐上了西昌到大兴的公交,中途路过了川兴,公路从山下一直盘旋到山上,在山上就有很多卖猪卖鸡的农民上公交车。在早上7:50的时候终于到了目的地。毕摩带领我穿过卖生活用品和服装的店铺,走到最里面的一个农贸市场的旁边歇下了脚。毕摩把经书和法器拿了出来铺在地上,放了四跟折叠式的凳子,等一切准备就绪,毕摩就和旁边的几个毕摩苏尼聊起了天。在大兴乡赶集的毕摩有三个,嫫尼有两个,规模很小,远远不及石码子市场,但是这种宗教职业者市场化已经出现。
注释:
[1] 杨成志.云南罗罗族的巫师及其经典.刘昭瑞编.杨成志文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2页.
[2] 马学良主编.彝族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72页.
[3] 巴莫阿依.中国凉山彝族社会中的毕摩[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2期.第2页.
[4] 马林英,《性别关系变迁规律分析与趋势评估——从凉山彝族精神生活出发》,《凉山民族研究(内部发行·年刊)》,2014年,第114页。
[5]注:被访谈人:阿力友沙,男,45岁,彝族,访谈时间2015年7月25日。
参考文献:
[1].巴莫阿依,彝人的信仰世界——凉山彝族宗教生活田野报告[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2].巴莫阿依.中国凉山彝族社会中的毕摩[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2期.第2页.
[3].马林英,性别关系变迁规律分析与趋势评估——从凉山彝族精神生活出发[J],凉山民族研究(内部发行·年刊),2014年。
[4].马学良主编.彝族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72页.
[5].杨成志.云南罗罗族的巫师及其经典.刘昭瑞编.杨成志文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2页.
【关键词】:毕摩;城镇化;市场
一、石码子市场形成的周边环境因素
西昌市石码子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毕摩和苏尼/嫫尼等彝族宗教职业者为大众(主要以彝族人为主)提供宗教服务的市场。石码子市场位于西昌市古城区内,紧挨着滨河市场和古城大通门(又称南门,是明代建昌卫的四大城门之一)。滨河市场是一个综合性大型农贸市场,为石码子市场做仪式提供牺牲和烟酒等仪式必需品。东河把石码子市场和对面低矮的民房分开,因为正在修建胜利大桥的缘故东河的水基本枯竭,人们在做某些仪式的时候就会在河坝里面,用石码子市场里的比曲老日毕摩的话说:“不好的(仪式)就在市场里做,好的(仪式)平安健康的就在家里做”。市场对面低矮的民房为这些宗教职业者提供了居住地,那里房屋破旧房租低廉而且离市场近以便他们工作和生活。往大通门方向沿路是彝族服装商店,彝族工艺品和彝族首饰店等传统彝族商品店,接着往里走是草藥摊,苏妮在做一种为病人清除身体病痛的仪式时会用一种草药,加水和酒将其加热然后捻碎,然后给病人檫身体。这些条件都为宗教职业者和居住在城市里又希望做传统仪式的都市人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石码子市场周围有几个大型的医院,这里距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920米,距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部1公里,距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1.6公里,距西昌市人民医院2公里。所以医院的患者或者其家属在这个市场来找毕摩或者苏尼打挂、做仪式是很常见的事,他们采用医疗和仪式相结合的方式企图达到更好的效果。这种巫医结合的形式是十分常见的,当人们不清楚病因或者长期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会选择这种方式来处理疾病。这种疾病观影响着他们的对待疾病的方式和行为。
二、毕摩的性质及其概念
凉山彝族毕摩是沟通人与神、人与鬼、人与祖先关系的宗教神职人员。从词义的角度来分析,“毕摩”一词究竟是何意呢?杨成志,认为彝族毕摩是方术师,同时也可称为祭司或者“智人”,“毕摩”的“毕”是道的意思,“摩”是老的意思,合起来讲,便是“能知群经而识掌故的老道人”[1]。马学良,称毕摩为“呗耄”,彝语“呗”是举行各种宗教活动时,作法术祝赞歌诵之意;“耄”是长老之尊称,故“呗耄”就是“歌咏法言之长老”[2]。巴莫阿依,认为“毕摩”的“毕”意为念诵,得名于毕摩做仪式的方式——“毕”,即念诵经文。“毕”也引申为以念经为特点的仪式活动,如“格非依此毕”招生育魂仪式、“马度毕”安灵仪式,“尼木撮毕”送灵仪式;而“摩”为木的变音,意为做、从事。“毕摩”就是指“从事念诵经文之仪式活动的人”[3]。综上所述“毕摩”就是在彝族社会从事宗教活动以念诵经文为特点的仪式专家。毕摩因其特殊身份,故他们的内部有与普通彝族大众不同的特殊信仰,同时具有对神职身份的认同感。毕摩阶层具有一套严谨的规则制度约束毕摩的行为,使得毕摩的声誉和尊严得以维持。
三、城市里的毕摩服务模式
当前,彝族地区宗教服务模式,大致因进程中的程序和内容而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但基本可被归纳成三种模式,即“居家式”、“走穴式”和“市场式” [4]。 “居家式”属于传统模式,毕摩平时与普通村民一样在家务,当有人邀约时在上门服务,毕摩不能主动上门服务;“走穴式”是毕摩走出传统的村落到城镇市场中进行服务的一种形式,它与“市场式”的区别在于毕摩和仪式主人在市场或者电话中商量好时间、地点、牺牲、毕酬后,到主人家的家里去完成仪式,而后者就是整个过程都在市场中进行。
三、市场中的毕摩的流动性和职业化程度
毕摩在城市里面并没有实现完全的职业化,也就是没有完全以为人们提供宗教服务而谋生,整个市场是相对稳定但又具有流动性。而阿力友沙毕摩,今年45岁,共产党员,是布拖县人。在老家当了6年生产队队长5年村长,当村长的时候每个月工资500-600元。友沙毕摩说:“共产党凶就挨着共产党,毕摩凶就挨着毕摩,现在不像以前不准做毕摩,现在可以做了”。六年前,由于亲戚的介绍他来西昌做保安的工作,妻子做保洁工作,同时带着三个孩子来西昌,大女儿在西昌卫校后在布拖县人民医院实习,两个儿子在西昌读小学。在西昌当保安上一天班休息两天,所以休息的时间他就来石码子市场做毕摩。友沙毕摩告诉我一般找他做毕的都是熟人,像是同事或者在西昌的亲戚,或者是由这些亲戚介绍的人,一般很少陌生人找他的。现在很多人都是通过电话来约请他,然后按约定的时间上主人家去做毕,由于交通的方便和信息的方便,所以阿力毕摩也被主人家请到布拖县、金阳县、会理县、会东县、盐源县这些地方去过[5]。
还有一些毕摩会跟随着西昌市周边的市集的赶集日而流动。吉额尔作,今年51岁,是喜德县洛哈镇阿洛村人。爷爷、爸爸、叔叔都是毕摩。尔作毕摩说来石码子市场已经十二年,来的时候市场上只有十三四个毕摩。吉额尔作毕摩,会在农历的双数日子赶西昌市大兴乡的集,在每周星期天赶西宁镇的集,赶这些集市算命是从前四年前开始的。2015年7月31日(农历的六月十六日),今天是赶大兴乡的集,因为前一天和尔作毕摩约好了在名店街一起坐公交车去大兴乡,早上七点的时候我们坐上了西昌到大兴的公交,中途路过了川兴,公路从山下一直盘旋到山上,在山上就有很多卖猪卖鸡的农民上公交车。在早上7:50的时候终于到了目的地。毕摩带领我穿过卖生活用品和服装的店铺,走到最里面的一个农贸市场的旁边歇下了脚。毕摩把经书和法器拿了出来铺在地上,放了四跟折叠式的凳子,等一切准备就绪,毕摩就和旁边的几个毕摩苏尼聊起了天。在大兴乡赶集的毕摩有三个,嫫尼有两个,规模很小,远远不及石码子市场,但是这种宗教职业者市场化已经出现。
注释:
[1] 杨成志.云南罗罗族的巫师及其经典.刘昭瑞编.杨成志文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2页.
[2] 马学良主编.彝族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72页.
[3] 巴莫阿依.中国凉山彝族社会中的毕摩[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2期.第2页.
[4] 马林英,《性别关系变迁规律分析与趋势评估——从凉山彝族精神生活出发》,《凉山民族研究(内部发行·年刊)》,2014年,第114页。
[5]注:被访谈人:阿力友沙,男,45岁,彝族,访谈时间2015年7月25日。
参考文献:
[1].巴莫阿依,彝人的信仰世界——凉山彝族宗教生活田野报告[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2].巴莫阿依.中国凉山彝族社会中的毕摩[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2期.第2页.
[3].马林英,性别关系变迁规律分析与趋势评估——从凉山彝族精神生活出发[J],凉山民族研究(内部发行·年刊),2014年。
[4].马学良主编.彝族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72页.
[5].杨成志.云南罗罗族的巫师及其经典.刘昭瑞编.杨成志文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