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看广告科学服药

来源 :家庭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各种媒体上的药物广告不少,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已开始对药品广告严格审查,但仍有挡不住“鬼子进庄”之势。君不见,只要您打开电视报刊,明星、名人喋喋不休地向您介绍药品,俊男靓女起劲地向您推荐药品,连老人孩子也言不由衷地称赞某种药品的功效,似乎他们所宣传的药品都能药到病除。于是,有人信以为真,照方抓药,结果是吃完广告药又想买“后悔药”。
  某单位退休干部沈老先生患有糖尿病,多年坚持治疗,病情控制得不错。某天,沈老先生看到电视广告上介绍一种降糖新药,说是与某国著名大制药公司合资生产的最新产品,降糖效果极佳,还有治本之效。一直为糖尿病困扰的沈老先生被广告宣传说动了,尽管这药价格不菲,还是按照药品说明买了一个疗程的药量。从服药的第一天起,老先生就感到胃不舒服,但他还是坚持吃了一个疗程。满怀信心的到医院一检查,各项指标不但没降,个别指标还有所上升,特别是老先生原有的胃病加重了。沈老先生询问大夫,才知道这种药确是一种新药,临床证明对一部分糖尿病人有效果,对一部分不适应,因为它对胃有刺激作用。沈老先生原本就有胃病,故不适合这种降糖药。老先生闻言,连叹花钱买罪受。
  患者不要看广告吃药,是因为药品广告虽然有传播药品信息的作用,但它更多的是注意宣传上的商业效果,所要达到的是销售上的商业目的,与患者所期望的治愈目的有很大差距。另外,广告作为一种宣传手段,要体现某种艺术性,难免有夸张、放大功效等片面之词,而对药品的不适应症、副作用等,常常含糊其辞或者避而不谈,给人以“这药不错,不妨买来试试”的误导,忘却了“是药三分毒”,“药可治病,也可致病”的常理。看广告吃了不对症的药,破费钱财不说,往往贻误病情,雪上加霜,把小病酿成大患,悔恨都来不及。因此,人们有病吃药还是多听医生,少信广告为好。
  患者吃药有三点要注意:一是不要盲目轻信广告。要明白,一种药品的适应症是有限的,而一种病发生在不同人身上,情况就会变得千差万别,治病只能因人而异,不可能一药治百病。二是患者对自己的判断力不要过于自信,不要认为自己患病多年,已“久病成医”,这是不对的。医学知识日新月异,新药品、新技术不断涌现,非专业人士很难准确把握。患者用一知半解的医疗常识就为自己下药,是要冒风险的。三是莫要有病乱投医。一听说有个什么新方法、新药品,就想找来试一试,把自己本来不太健康的身体当试验田,是最要不得的,早晚会出事。
其他文献
受传统阅读教学终结性评价方式的影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评价模式比较单一,过分强调结果.这种静态的评价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动态评价,不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
随着职业教学的发展,对当前的高职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培养和教育,这就要求相关学校和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然后
“田径运动”作为“运动之母”,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作用可见一斑.然而,当前诸多研究表明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就是因为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