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的病,1万人口只有2%~3%的发病率,那一个地区就只能引入一两台,不管民营还是国有的医院,否则会造成资源浪费、无序竞争拿提成等现象都会出现
2006年11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联合发布了新《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将医疗广告发布内容严格限定在名称、地址等8个项目内,并定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行。
一时间,大量依靠广告吸引患者的民营医院慌了神——尤以莆田系为代表。过去政府也曾出台过数次有关医疗广告的管理办法,甚至提出要取消医疗广告,但惟独这一次,不仅明确了医疗广告发布前的审查制度,而且首次对发布的广告内容作出了明确限定。
曾经屡试不爽的一大经营法宝可能就此失去效力,这对民营医院的发展是否会造成重大冲击?是否会引发行业的重新洗牌?曾经占据民营医院大半山河的莆田医商还保得住行业霸主的地位吗?带着这些疑问,《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专访了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秘书长赵淳。
好的医院不需要广告支撑
《瞭望东方周刊》:众所周知,相当多的民营医院极其依赖广告生存。随着新《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对医疗广告的监管将更为严格,这是否将引发行业的重新洗牌?
赵淳:我觉得会。现在大量民营医院靠广告生存,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经营手段,但也误导了许多患者。为民营医院带来了诚信危机,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医疗广告的问题特别大。特别是治愈率、“疗效”,很多患者就是被这个吸引过来的,也最能欺骗、误导患者。据统计80%,a:30%的医疗广告都是民营医院发布的。
《瞭望东方周刊》:许多医疗广告吹得神乎其神,是不是许多民营医院确实有这个技术实力呢?
赵淳:真正的好医院是不需要广告的。我跑了不少地方,好的医院都不做广告。从全球范围,我目前也还未看到一所以广告定位方式而获成功的医院。2006年曾经说过卫生部要取消医疗广告,但这违反了“广告法”的精神。限制是可以的。这次的监管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民营医院成功比例不高
《瞭望东方周刊》:现有的民营医院中,发展良好的比例有多大?
赵淳:真正好的大概有10%~15%。好的标准有两方面,一个是经营比较规范,另一方面是深受当地老百姓、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管理部门的认同和欢迎。有20%~30%是处于中间地带的,还有一半是不太规范的。不规范的比例还是占得比较大的,否则老百姓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怨言。
总的来说,国内民营医院的发展时间短,政策监管还不到位,虽然办起来的很多,如雨后春笋,如火如荼,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方说全国医疗资源有80%在城市,农村仅占20%,而城市医疗资源的80%又集中在大医院,而作为国有医疗机构补充的民营医院90%以上又都建在城市,这需要政策的引导。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有哪些比较好的民营医院发展模式?
赵淳:前几年总结过东华、佳音、何氏、康宁、恒博等几种适合我国民营医院的发展模式。目前我们又在广东、上海、无锡等一些地区进行了调研,又总结、探索了一批新模式。比如无锡的改革很成功,就是让民营医院参与公共卫生的建设。还有深圳的深联医院,是以民营资本构建区域的医疗体系模式。另外还有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由国有大型医院托管民营医院的模式。这几种模式在当地都很受老百姓的欢迎。
民营医院的困惑与瓶颈
《瞭望东方周刊》:民营医院这些年的发展困惑和瓶颈主要有哪些?
赵淳:最大的两个瓶颈应该说是广告和税收。这是对民营医院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必须重新洗牌,要不走规范性的道路。广告现在出台了新《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新《办法》明确了医疗广告发布前的审查制度,而且首次对发布的广告内容作出了明确限定,加大了对违法医疗广告的处罚力度。
税收现在各地政策不统一。3年免税期有的从注册之日起计算,有的从建院算起。一直到现在,国家还没有针对民营医院制定专门的税收办法。一般税务部门将民营医院等同于饮食服务业,征收5.5%的营业税和33%的企业所得税。加上教育费附加等相关费用,所占比例为医院收入的8%左右。因为目前民营医院设立是先需要取得卫生部门的执业许可证,然后按照设立公司的手续到工商部门进行登记,所以税务部门也就按照服务业的标准对民营医院进行征税。而据我了解,目前公立医院的政府财政补贴大概要占到总收入的8%~10%,且没有税负。而民营医院一般除没有财政补贴外,还要承担8%左右的税收。为此,民营医院的成本至少要比公立医院高出16%,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负担。
另外如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国家允许民营医院自取得执业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但事实上,许多民营医院在取得执业登记后,并不会马上进行经营,一般均要花上1~2年的建设才能开始运作。
《瞭望东方周刊》:你怎么看待营利医院与非营利医院的区分?有很多从业者对这一政策的合理性表示质疑,你怎么看?
赵淳:我个人不赞成把医院分那么细。事实上,从文件出台到现在,谁也没有受益,反而造成了税务部门对医院大肆收税。健康状态下发展的医院平均利润大约在20%~30%,而要发展到健康阶段需要7~8年左右的时间。医院又不像建饭店,建设周期就有2年。解决基本温饱问题起码要5年以上。我们呼吁要减免税收,哪怕不取消,另外现在的3年免税期也比较短。现在民营医院的问题一方面是不道德的因素,但也不排除政策逼着它做出些不规范的行为。就像开饭店,如果员工工资都发不出了该怎么办?
《瞭望东方周刊》:你怎么看待“公卫民办”?
赵淳:这完全是政府买服务,应该提倡。不应该叫“公卫民办”。无锡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还有山西的运城地区。当地的肺结核病防治业务就托管给了民营医院:上海的建安(集团)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像肺结核这类业务,大医院没有精力做,小医院又缺乏力量。可以依靠社会力量来做。
《瞭望东方周刊》:说到民营医院为政府所用,你怎么看待近来争议很大的宿迁医改?
赵淳:宿迁医改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北大的报告认为不好,清华说得比较好,可能因为作者个人身份的特殊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我觉得宿迁模式的好坏大家都不要争。我没有去过宿迁,也许管理学家可以来评判模式如何。
但是,我认为现在评判的标准有问题,评判应该是长期的、客观的,不要随便地采访个体,应该用医学规律的基本的条条框框来评判。主要看两方面:一个是对当地的老百姓有没有好处,再一个是从各项指标上看,比如从流程是 否合理,医疗机制、首诊确诊率、出院后的阳性率等指标上来分析。
医学受众面的差异很大,可能有的人生了病去医院没看好,他就认为不好;而有的人吃了两片药治好了,他就说好。对于卫生安全的管理,评判越多越复杂。
民营医院的监管难题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很多民营医院争相购买各类医疗器械,这也造成了患者经常要接受大量不必要的检查。但另一方面,却又有人提出对大型设备的引入审查制度阻碍了不少民营医院向大型综合性医院发展。请问对医疗设备的购买、使用是否需要严格监控?
赵淳:要控制,不能随意购买。这是医疗资源分配的问题。高精尖的设备国家有准入制度,比如有的病,1万人口只有2%~3%的发病率,那一个地区就只能引入一两台,不管民营还是国有的医院,否则会造成资源浪费、无序竞争、拿提成等现象都会出现。
《瞭望东方周刊》:在未来的医改中,民营医院会起到怎样的作用?政府是否可以出台一些政策,对民营医院的资源分配起到一个引导作用?比如是否可以引导投资者填补农村医疗市场的空白?
赵淳:我们也建议,在缺医少药的地区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医疗资源的平衡分布。现在有些人已经去这些地区办医院了,也有一部分好的例子,像四川的华蓥医院——就是出“双枪老太婆”的地方。有人在那里踏踏实实地为当地人服务,当地的卫生局非常高兴。我们呼吁,应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投资者进入。如果在那些地方建院还要税收,谁去?现在还没有相应的政策。
《瞭望东方周刊》:民营医院该如何有效监管?
赵淳:民营医院或营利性医疗机构,应该有两个层面的监管,一是接受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监管;二是还应该接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行业监管。但在一段时期内,很多地方这种“双层监管’却变成“都不管”。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监管出现了真空。如一些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民营医院只审批不管理。在医疗广告管理上,一些卫生部门只负责资格的审验,工商部门只审查证照是否齐全,最后却在内容上放之任之,于是一些民营医院就在其内容上大打擦边球,甚至公然欺骗患者。
加强民营医院的监管,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尽职尽责,尤其主管部门应充分履行监管责任和监管权力,并密切协作配合,加强医疗市场的准入和执业资格管理,加强对民营医院医疗质量、服务、广告等的规范和管理,从严从重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对问题严重的民营医疗机构,除公开曝光外,应加大处罚力度,直至取消其市场准入资格,以清除“害群之马”,使民营医院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另外,还有一条重要管理渠道,就是通过行业组织和自律,从前年开始,很多省市纷纷成立了民营医院协会,大部分政府都按国家一级社团组织给予了注册,而且各省市有关领导均到会讲话,这充分表明了政府对民营医院发展,使民营医院早日获得“国民待遇”的关注和支持。
《瞭望东方周刊》:看起来民营医院问题确实比较复杂?
赵淳:是的,搞好民营医院,要通过大家的呼吁,加上行业自律,从我做起,通过主观努力赢得社会的重新认识。政府部门没有一个专门管理民营医院的机构,只有民政处一个组织,但民政处管理国有医院还忙不过来。所以我们也在各地建立起行业性的组织、协会。现在民营医院的问题一个是自身问题,一个是政策监管,还有社会的不认可,如果自身努力赢得了认可,可能10个瓶颈会减少到5个。这个是双向的。
2006年11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联合发布了新《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将医疗广告发布内容严格限定在名称、地址等8个项目内,并定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行。
一时间,大量依靠广告吸引患者的民营医院慌了神——尤以莆田系为代表。过去政府也曾出台过数次有关医疗广告的管理办法,甚至提出要取消医疗广告,但惟独这一次,不仅明确了医疗广告发布前的审查制度,而且首次对发布的广告内容作出了明确限定。
曾经屡试不爽的一大经营法宝可能就此失去效力,这对民营医院的发展是否会造成重大冲击?是否会引发行业的重新洗牌?曾经占据民营医院大半山河的莆田医商还保得住行业霸主的地位吗?带着这些疑问,《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专访了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秘书长赵淳。
好的医院不需要广告支撑
《瞭望东方周刊》:众所周知,相当多的民营医院极其依赖广告生存。随着新《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对医疗广告的监管将更为严格,这是否将引发行业的重新洗牌?
赵淳:我觉得会。现在大量民营医院靠广告生存,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经营手段,但也误导了许多患者。为民营医院带来了诚信危机,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医疗广告的问题特别大。特别是治愈率、“疗效”,很多患者就是被这个吸引过来的,也最能欺骗、误导患者。据统计80%,a:30%的医疗广告都是民营医院发布的。
《瞭望东方周刊》:许多医疗广告吹得神乎其神,是不是许多民营医院确实有这个技术实力呢?
赵淳:真正的好医院是不需要广告的。我跑了不少地方,好的医院都不做广告。从全球范围,我目前也还未看到一所以广告定位方式而获成功的医院。2006年曾经说过卫生部要取消医疗广告,但这违反了“广告法”的精神。限制是可以的。这次的监管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民营医院成功比例不高
《瞭望东方周刊》:现有的民营医院中,发展良好的比例有多大?
赵淳:真正好的大概有10%~15%。好的标准有两方面,一个是经营比较规范,另一方面是深受当地老百姓、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管理部门的认同和欢迎。有20%~30%是处于中间地带的,还有一半是不太规范的。不规范的比例还是占得比较大的,否则老百姓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怨言。
总的来说,国内民营医院的发展时间短,政策监管还不到位,虽然办起来的很多,如雨后春笋,如火如荼,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方说全国医疗资源有80%在城市,农村仅占20%,而城市医疗资源的80%又集中在大医院,而作为国有医疗机构补充的民营医院90%以上又都建在城市,这需要政策的引导。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有哪些比较好的民营医院发展模式?
赵淳:前几年总结过东华、佳音、何氏、康宁、恒博等几种适合我国民营医院的发展模式。目前我们又在广东、上海、无锡等一些地区进行了调研,又总结、探索了一批新模式。比如无锡的改革很成功,就是让民营医院参与公共卫生的建设。还有深圳的深联医院,是以民营资本构建区域的医疗体系模式。另外还有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由国有大型医院托管民营医院的模式。这几种模式在当地都很受老百姓的欢迎。
民营医院的困惑与瓶颈
《瞭望东方周刊》:民营医院这些年的发展困惑和瓶颈主要有哪些?
赵淳:最大的两个瓶颈应该说是广告和税收。这是对民营医院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必须重新洗牌,要不走规范性的道路。广告现在出台了新《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新《办法》明确了医疗广告发布前的审查制度,而且首次对发布的广告内容作出了明确限定,加大了对违法医疗广告的处罚力度。
税收现在各地政策不统一。3年免税期有的从注册之日起计算,有的从建院算起。一直到现在,国家还没有针对民营医院制定专门的税收办法。一般税务部门将民营医院等同于饮食服务业,征收5.5%的营业税和33%的企业所得税。加上教育费附加等相关费用,所占比例为医院收入的8%左右。因为目前民营医院设立是先需要取得卫生部门的执业许可证,然后按照设立公司的手续到工商部门进行登记,所以税务部门也就按照服务业的标准对民营医院进行征税。而据我了解,目前公立医院的政府财政补贴大概要占到总收入的8%~10%,且没有税负。而民营医院一般除没有财政补贴外,还要承担8%左右的税收。为此,民营医院的成本至少要比公立医院高出16%,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负担。
另外如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国家允许民营医院自取得执业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但事实上,许多民营医院在取得执业登记后,并不会马上进行经营,一般均要花上1~2年的建设才能开始运作。
《瞭望东方周刊》:你怎么看待营利医院与非营利医院的区分?有很多从业者对这一政策的合理性表示质疑,你怎么看?
赵淳:我个人不赞成把医院分那么细。事实上,从文件出台到现在,谁也没有受益,反而造成了税务部门对医院大肆收税。健康状态下发展的医院平均利润大约在20%~30%,而要发展到健康阶段需要7~8年左右的时间。医院又不像建饭店,建设周期就有2年。解决基本温饱问题起码要5年以上。我们呼吁要减免税收,哪怕不取消,另外现在的3年免税期也比较短。现在民营医院的问题一方面是不道德的因素,但也不排除政策逼着它做出些不规范的行为。就像开饭店,如果员工工资都发不出了该怎么办?
《瞭望东方周刊》:你怎么看待“公卫民办”?
赵淳:这完全是政府买服务,应该提倡。不应该叫“公卫民办”。无锡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还有山西的运城地区。当地的肺结核病防治业务就托管给了民营医院:上海的建安(集团)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像肺结核这类业务,大医院没有精力做,小医院又缺乏力量。可以依靠社会力量来做。
《瞭望东方周刊》:说到民营医院为政府所用,你怎么看待近来争议很大的宿迁医改?
赵淳:宿迁医改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北大的报告认为不好,清华说得比较好,可能因为作者个人身份的特殊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我觉得宿迁模式的好坏大家都不要争。我没有去过宿迁,也许管理学家可以来评判模式如何。
但是,我认为现在评判的标准有问题,评判应该是长期的、客观的,不要随便地采访个体,应该用医学规律的基本的条条框框来评判。主要看两方面:一个是对当地的老百姓有没有好处,再一个是从各项指标上看,比如从流程是 否合理,医疗机制、首诊确诊率、出院后的阳性率等指标上来分析。
医学受众面的差异很大,可能有的人生了病去医院没看好,他就认为不好;而有的人吃了两片药治好了,他就说好。对于卫生安全的管理,评判越多越复杂。
民营医院的监管难题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很多民营医院争相购买各类医疗器械,这也造成了患者经常要接受大量不必要的检查。但另一方面,却又有人提出对大型设备的引入审查制度阻碍了不少民营医院向大型综合性医院发展。请问对医疗设备的购买、使用是否需要严格监控?
赵淳:要控制,不能随意购买。这是医疗资源分配的问题。高精尖的设备国家有准入制度,比如有的病,1万人口只有2%~3%的发病率,那一个地区就只能引入一两台,不管民营还是国有的医院,否则会造成资源浪费、无序竞争、拿提成等现象都会出现。
《瞭望东方周刊》:在未来的医改中,民营医院会起到怎样的作用?政府是否可以出台一些政策,对民营医院的资源分配起到一个引导作用?比如是否可以引导投资者填补农村医疗市场的空白?
赵淳:我们也建议,在缺医少药的地区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医疗资源的平衡分布。现在有些人已经去这些地区办医院了,也有一部分好的例子,像四川的华蓥医院——就是出“双枪老太婆”的地方。有人在那里踏踏实实地为当地人服务,当地的卫生局非常高兴。我们呼吁,应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投资者进入。如果在那些地方建院还要税收,谁去?现在还没有相应的政策。
《瞭望东方周刊》:民营医院该如何有效监管?
赵淳:民营医院或营利性医疗机构,应该有两个层面的监管,一是接受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监管;二是还应该接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行业监管。但在一段时期内,很多地方这种“双层监管’却变成“都不管”。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监管出现了真空。如一些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民营医院只审批不管理。在医疗广告管理上,一些卫生部门只负责资格的审验,工商部门只审查证照是否齐全,最后却在内容上放之任之,于是一些民营医院就在其内容上大打擦边球,甚至公然欺骗患者。
加强民营医院的监管,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尽职尽责,尤其主管部门应充分履行监管责任和监管权力,并密切协作配合,加强医疗市场的准入和执业资格管理,加强对民营医院医疗质量、服务、广告等的规范和管理,从严从重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对问题严重的民营医疗机构,除公开曝光外,应加大处罚力度,直至取消其市场准入资格,以清除“害群之马”,使民营医院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另外,还有一条重要管理渠道,就是通过行业组织和自律,从前年开始,很多省市纷纷成立了民营医院协会,大部分政府都按国家一级社团组织给予了注册,而且各省市有关领导均到会讲话,这充分表明了政府对民营医院发展,使民营医院早日获得“国民待遇”的关注和支持。
《瞭望东方周刊》:看起来民营医院问题确实比较复杂?
赵淳:是的,搞好民营医院,要通过大家的呼吁,加上行业自律,从我做起,通过主观努力赢得社会的重新认识。政府部门没有一个专门管理民营医院的机构,只有民政处一个组织,但民政处管理国有医院还忙不过来。所以我们也在各地建立起行业性的组织、协会。现在民营医院的问题一个是自身问题,一个是政策监管,还有社会的不认可,如果自身努力赢得了认可,可能10个瓶颈会减少到5个。这个是双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