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理论同民族音乐学辨析与展望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e521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与西方传入的民族音乐学由于在名称上的极度相似,常被非音乐研究学者甚至是部分音乐专业的学生误认为是同一学科,但其实不然。二者从学科定义、性质、研究范围和方法论上都有本质区别,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此,本文将分析此两者目前的国内研究现状,并对这两门不同学科进行辨析与展望。
  关键词:民族音乐理论;民族音乐学;学科;辨析;展望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2
  中国民族音乐理论又被称为“中国传统音乐学”“中国民族音乐学”或“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等,该学科以中华民族5000年来发展的大量民族民间音乐为载体进行研究。1939年鲁迅艺术学院的民歌研究会和1956年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的创立大力促进了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的蓬勃发展。发展至今,其对于我国音乐研究学者以及音乐爱好者来说已经是一门非常熟悉的学科。
  而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由现代民族音乐学奠基人吉卜·孔斯特于1950年提出,替代了其前身“比较音乐学(comparative musicology)”,后被大多数音乐学家采纳,但也有学者,如上海音乐学院的洛秦教授认为应将该学科称为“音乐人类学”。而不管其称呼如何,就如同伍国栋先生在《民族音乐学概述》中认为的那样:“它的传统解释仍然是一门音乐与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相结合的音乐学分支学科。”[1]2民族音乐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王光祈在《东方民族之音乐》一书中借鉴了比较音乐学的成果,但可惜的是,期间出现了对民间音乐研究的断层。因此,国内对于民族音乐学的学习与研究并没有持续下去。直到20世纪80年代,南京艺术学院召开“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自此,民族音乐学的专业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研究与发展又一次开始了。
  1 相关研究概况
  国内探究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与民族音乐学关系的文章并不多见。上海音乐学院的江明惇先生在2011年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及其学科建设研讨会”上阐述了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与民族音乐学的侧重点,并认为二者各有所长[2],可惜笔者并没有找到该研讨会的记录内容和相关会议文章。除此以外有四篇相关的论文。
  郑英的《浅议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与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区别》中认为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与民族音乐学在产生的背景,研究问题的目的、角度和对象上都不同,但二者之间又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并认为民族音乐学作为研究一切民族的一门学科,其中必然包含着中国的民族音乐理论[3]。该文章虽然名称上提到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与西方音乐学的区别,但却是以论述民族音乐学的内容为主,相较于中国民族音乐理论这一部分的分析不足,同时文章篇幅较短小,研究不够深入。
  葛琳的《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理论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发展(1956-1966)》与郑英的部分观点不同。她认为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与民族音乐学在起点、基础、思路和具体领域上不同,但两者的目的和研究对象是相同的。同时她认为这两种学科并不存在谁属于谁的关系,而是独立的两门学科,也许在多年后可以运用到一起,相辅相成,但目前来说强行融合只能是“食洋不化”。该论文以上海音乐学院档案室材料为基础进行研究,并对许多著名学者进行面授访谈,文章含金量较高,但由于文章侧重点在于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的发展,对于其与民族音乐学的关系并没有展开阐述。
  李存波的《简析中国传统音乐学与民族音乐学的关系》中对中国传统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做了概念上的定义。他认为这是两种不同概念的音乐学,研究侧重点各有不同,研究过程也完全不同,并认为中国传统音乐学在后期的发展过程融合了民族音乐学的内容。从二者的关系上来说,他认为民族音乐学可以是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一种助推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内容可以展现出民族音乐的多元化特点,并且为中国传统音乐学的研究奠定基础。本篇文章的核心是探究两种音乐学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民族音乐学的大力推崇,认为其能在对本国民族音乐的研究中发挥极大作用。笔者并不否认这一点,但由于作者主观情绪过重,也并没有举出实例来佐证,因此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和客观性。
  梁郑光的《传统乐学与民族音乐学关系探微》是这几篇中唯一举证了实例的文章。该篇文章分析了傳统乐学与民族音乐学分析领域的不同,提出民间仪式音乐是传统乐学与民族音乐学研究的交叉研究领域,但二者对同一对象的研究侧重点不同。作者以上梁源村“恒山道乐”的笙管乐为例,从传统乐学角度分析,再从民族音乐学角度分析。作者还大胆提出假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传统乐学也许可以与民族音乐学整合成一种全新的学科方法论。该篇文章有着清晰的研究视角,以民间仪式音乐为核心,探讨了传统乐学和民族音乐学的关系,并举以实例,含金量颇高,但由于探究民间仪式音乐的部分过多,探究角度较小,缺乏全局观。
  从国内的研究概况来看,对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与民族音乐学之间的异同点和关系的研究并没有一致的答案,写作视角往往不大,文章篇幅都较为短小,研究也不够深入。笔者对这些文章中的部分观点并不认同,例如民族音乐学学科包括中国传统乐学、二者之间的异同点等问题,因此笔者将在后文进行论述。
  2 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与民族音乐学之辨析
  2.1 不同的学科定义、研究范围、方法论
  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与民族音乐学在我国音乐学院里通常置于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下的音乐学中,如中央音乐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都是这样的专业设置。近30年来,中国民族音乐理论在国内由于受到国际的影响,学者间对于其名称各自执不同理解,有些称为“乐律学”,有些称为“传统音乐研究”,或者是“中国民族音乐学”,但其实这些只是同类学科内部出现的不同学科门户[4]70。由于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一致性,这几者其实就是同一种音乐理论学科,是覆盖中国汉族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的学术研究。   在国内,民族音乐学相较于中国民族音乐理论来说仍是一门新兴的音乐理论学科,在国际上也还处于发展的状态中。伍国栋在其著作《民族音乐学概论》中对其定义做了细致的分析,从《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苏联的《音乐百科全书》和日本的《标准音乐词典》中可以得出,由于国情不同,不同国家对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选择面各不相同,但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要以人类共同体为中心来展开具体音乐的研究、具体音乐所处社会自然环境和文化環境的研究以及两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1]14
  从方法论上来说,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与民族音乐学更是天差地别。中国民族音乐理论注重音乐形态上的不同呈现方式,研究焦点通常集中在结合中国民族乐理的内容探究一种民族音乐的音乐思维方式、调式音列结构、曲式结构原则、节奏安排、音乐表述方式等音乐本体上的创作,为实践创作服务,如桑桐、黎英海等前人的民族作曲技法研究。或者是从史学、美学、文学等角度探究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音乐机构、音乐制度、音乐家等,如杨荫浏先生对于乐律学和中国音乐史学等的研究。近现代以来中国新的民族音乐理论研究由于吸收民族音乐学的内容,也同样要求田野调查。
  而民族音乐学与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方法论上,如同考林斯基认为的那样,“民族音乐学和普通音乐学之间的不同是研究方法上的不同”。[5]这个方法论的不同,包括了研究视角和研究过程的不同。首先民族音乐学的研究需要梳理正确科学的民族音乐学价值观、主体观、时空观、网络观和质量观,正确理解“局内人—局外人”的身份转换法和“主位观—客位观”的视角观察法等,这会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民族音乐学研究对象的特性和本质。在建立正确的调查观念后,需要进行田野调查。在这过程中可以采用现代电子设备记录的方式,也就是常说的“采风”,还可以对该研究对象的表演者进行访谈或者学习。为了更直观地对比两种学科的不同之处,笔者用表格展示在上表中。
  2.2 相同的目的
  上文涉及的全是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与民族音乐学的不同之处,但笔者认为这两种学科并不是完全不一致的。虽然二者的研究视角各有不同,但从目的上说,中国民族音乐理论和民族音乐学的方法都可以更好地帮助学者们研究中国传统音乐,都是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哪怕是强调音乐中的其他视角因素的民族音乐学也仍然没有动摇研究的根本目的,正如胡德所说:“这种研究的似是而非的方法、目的和运用事实上是无止境的,但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主题首要的还是音乐。”[6]
  3 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与民族音乐学之展望
  3.1 相辅相成
  纵览国内近十几年来与中国民族音乐研究相关的文章,从内容和研究角度来看,几乎无一不受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影响。从南艺首届“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起,国内对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学者都开始学习、研究民族音乐学。如今,国内已有相当数量的学院开设民族音乐学的专业,甚至是硕博点。这一学科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国际热度。因此,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对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的研究可以归到民族音乐学这一大学科下,但笔者对此却并不认同。中国民族音乐理论是在适应我国国情和研究形式的基础上于本土诞生的,有着显著的中国特色,如同薛艺兵认为的,“这支音乐学术队伍一直在中国本土上收集、整理、研究着中国固有的民族民间音乐,他们秉承中国人自古以来恪守本土的传统……构成了中国民族音乐学的中国特色。”[4]74因此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绝不可能归于民族音乐学下,相辅相成才是二者互相促进的最好方法。近二十年来,传统音乐研究对民族音乐学的学习就是最好的例子,而民族音乐学在国内的发展由于融入了原有的一些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也逐渐显示出相适应的迹象,也许这就是未来的“新中国民族音乐学”。
  3.2 合二为一
  伍国栋在其著作中这样写道:“我不一定认为民族音乐学在目前会取代音乐学,但是经中外民族音乐学家的广泛努力……其结果必然会对音乐学诸分支学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1]有这样想法的学者不在少数,民族音乐学的大力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目前,两大学科在实际的调研中已然相互交织在一起,而中国学者若想紧跟时代潮流,又想在保有自身民族特色的前提下有所突破,那么两大学科未来在中国的融合是有相当可能性的。
  4 结语
  在国际上已经有不少学者对民族音乐学进行了深度的研究,且颇有成果。而对国内的许多学者、学子来说,民族音乐学却还是一个不甚熟悉的学科,甚至还有许多人会由于其与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相似的名称将两者混淆。在此,望本文能便于后来学子辨析二者不同之处,也为此两门学科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2,14.
  [2] 葛琳.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理论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发展(1956-1966)[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20:53.
  [3] 郑英.浅议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与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区别[J].大陆桥视野,2020(04):98-100.
  [4] 薛艺兵.拆除藩篱——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后现代反思[J].中国音乐学,2010(03):69-78.
  [5] 张伯瑜.漫谈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划分[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01):34-40,96.
  [6] 杨善武.找准定位:明确传统音乐研究的学科属性[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8(02):42-51,60.
  作者简介:林慧雪(1997—),女,福建莆田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我国为加快文旅融合步伐,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转型升级,文化和旅游的关系愈加密切,旅游与文化传播的研究得以兴起。本文基于“5W模式”理论,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这五个方面,尝试性地探讨旅游与文化传播互动过程,阐述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媒体、旅游者等参与要素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传播以及相互促进作用,并提出相应的互动路径,对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旅
摘 要: “纲要”课程,作为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对于受教育者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作用。“纲要”课程“三提三破四清”教学模式,经过多年实践,已经日趋成熟。梳理“纲要”课程“三提三破四清”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当前“纲要”课程教学,还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  关键词: 纲要 教学模式 实践创新  一、课前教学预期的“三提升”  1.提高学生把握知识的能力  学生对于“纲要”课程基础
摘 要: 古民居,是反映古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融合体。古人修建房屋,外在表现是建造舒适温暖的居所,内在实质是营造物我交融的精神家园。这,不仅承载着居住功能,还承载着古人的思想和智慧,寄托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推移,古民居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和文化记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民居文化。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研究发掘思政教育元素,提供
摘要:自古以来,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文明息息相关。工艺美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对平面设计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现代平面设计具有参考价值。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工艺美术,不仅要探索工艺美术的深层内涵,促使其更符合现代设计发展,还需要融合现代平面设计元素,实现新的发展。因此,现代平面设计应实现与传统工艺美术更深层次的融合,以便在新形势下得到创新发展。  关键词:工艺美术;现代平面设
摘要:在当前文化多元发展的社会趋势下,中国海报设计不断演变和突破。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方面均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的海报设计发展也不例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然而,受西方主流设计思潮的影响,中国当代海报设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意在探讨扬州剪纸艺术对中国当代海报设计的启示性思考。传承扬州剪纸艺术文化,领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使其赋予中国当代海报设计独特内涵,弘扬中国民
鼓吹乐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内蒙古凉城地区,鼓吹乐在民间葬礼仪式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鼓吹乐与民风民俗的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仪式音乐,有着重要的
近些年来,影视明星逃税的丑闻频频被曝光,给社会大众带来了不小的震撼.2018年某女明星因逃税被处罚8.8亿元,创下了明星偷税处罚的最高纪录.2021年4月,某影视演员又被曝出签订
本文从游戏类公司成长性的角度出发,采用四维财务分析法,对腾讯、昆仑万维和世纪华通三家以游戏为主业的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后得出结论:腾讯作为行业巨头,依
摘要:莫里斯·拉威尔是20世纪法国印象派代表作曲家之一。《水之嬉戏》是他在1901年创作出的钢琴曲,也是他标志性的作品之一。通过变幻无穷的音响效果和精湛的演奏技巧给听众营造出流水潺潺的意境,这是拉威尔在印象派钢琴史上第一次采用的创作技术,对当时的音乐界和如今的现代音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拉威尔;曲式结构;演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
摘要:加勒比作家乔治·拉明的作品主要书写加勒比黑人被殖民的历史以及后殖民时代加勒比黑人在本土和宗主国不堪的生活现状。从《在我皮肤的城堡里》到《同胞》,拉明在创作上借用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作品的故事相互连贯、互为因果,巧妙地构成一个宏大的叙事整体,表达出反殖民、反霸权并弘扬民族主义的政治主题。  关键词:加勒比文学;乔治·拉明;自传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