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讲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育;分层次教学;无纸化考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4-0038-02
Thoughts on Fundamental Education of Computer in Universities//Li Xiaoli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undamental education of computer in universitie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 fundamental education of computer; group-based teaching; non-paper testing system
Author’s address Zhengzhou Aeronautic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Management, Zhengzhou, 450015, China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计算机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使社会对当代大学生计算机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各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达到2个层面的要求[1]。第一层面的能力(应用能力)要求:基本操作系统的使用能力(MS-DOS,WindowsXP,Linux等);文字处理和电子数据表格的使用能力;检测排除常见计算机故障的能力;检测排除计算机病毒的能力;使用Internet的能力;安装学习新软件的能力;根据软件要求正确配置计算机软硬件环境的能力;运用计算机高级语言和数据库语言进行简单编程,掌握对数据库的操作能力。第二层面的能力(开发能力)要求:可以组建管理企业局域网;可以将企业网加入到Internet中,并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具有使用网络系统和多媒体系统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开发能力。如快速创建企业多媒体动态宣传网页,运用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开发多专业跨学科的网络多媒体系统,等等。
2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1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现状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主要涉及计算机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概念、技术及应用,如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以及硬件技术基础等。开设的课程主要有“计算机应用基础”“C/C 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Basic/.net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等。
1)新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教育部决定,自2001年用5~10年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和落后地区),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城市中小学与乡村中小学,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导致各地各学校设备师资的不同,从而造成高校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别很大[2]。
由于生源的广泛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出于对电脑的热爱,其计算机应用能力甚至超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水平。如果仍按统一的起点和步调进行教学,有可能造成学习资源的浪费或不能有效使用,基础差的学生得不到充分关注,基础好的学生不能发挥特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差。
2)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重复,如都有计算机概述、Windows初步使用、文字处理、上网初步知识等。这就使得一些在中小学学过计算机课的学生没有新鲜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上课时不认真听课。此时,如果教师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要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毕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要多,深度要深。
2.2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对策
1)根据学生起点不同实行分层次教学。所谓的分层次教学,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素质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行分组教学,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最终适应社会的不同需求,达到培养目标[3]。
分层次教学可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这样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可以在新生入学后进行水平测试,根据成绩不同分为免修、快速、慢速不同层次,针对快速、慢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进度。这样既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又缓解教师授课的压力,最终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改革以前那种上课加上机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教师的理论课为主,辅以网络教学系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通过网络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处理学生反馈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这样做兼顾各种程度学生的学习进度,使每位学生都能保持很好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3)重视学生上机实验。目前学生上机实验都是教务处以“班”为单位安排上机,由于现在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在同一班级中,由于学生选修课程各异,很难找出统一的上机时间。如果还按照班级为单位来上机实验,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要么缺席上机课,要么缺席其他课程,或者两样各上一半时间,使得学生2门课程都不能学得很好。实行机房开放式管理,学生可以在机房开放的时间内根据自己的时间预约插入同一课程的班级上机。至于机房管理人员如何控制上机学生的人数,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机房和机房设备资源,上机辅导教师如何分配,虽是机房实行开放式管理所带来的新问题,但完全可以通过开发学生上机预约系统来解决。
4)改革现有成绩考核办法。历来,纸式笔试是计算机考核最重要的方式,然而事实证明这种传统做法确有变革的必要,这种考核方式不仅对教师来说批改试卷的工作量大且繁琐,而且容易出现人为的错误,更重要的是不能很好地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无纸化考试则有效克服上述弊端,不仅如此,相较于传统做法还表现出多重优势:基于系统抽题随机性的设置,无纸化考试系统一方面可以通过试题库的建设,大大提高考试内容对授课内容的覆盖率,便于学生掌握课程的全部内容,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同一时间、地点考试的学生抽取的试题不尽相同,有效地避免学生作弊问题的发生,能够全面考查出学生的真实应用能力。此外,通过考试系统对考试结果的快速汇总,教师可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强化教学,由此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传统的纸式笔试已经逐渐被淘汰,无纸化考试即完全上机操作考试已经成为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考核学生的发展趋向。
对于平时成绩的考查,也可以考虑在机上完成。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就业后的工作需要,选定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完成机上作业,譬如在机上制作分析报告或产品展示网页等,以此来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其未来的职业发展之需。而作为学生,由于看到所学知识跟以后的工作内容息息相关,是以后生存所需技能,便可以充分调动起自身的积极性。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一定会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考虑如何能做得更好,怎样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当然,考试仅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之一,学校还可以组织计算机技能竞赛、网页设计大赛等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自我展示平台。
3 结束语
计算机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是其他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也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把计算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专业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董卓莉.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现状与对策[J].河南农业,2006(03)
[2]魏旭,谢建荣.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反思[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03)
[3]范丽军.论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应用与实践[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4)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育;分层次教学;无纸化考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4-0038-02
Thoughts on Fundamental Education of Computer in Universities//Li Xiaoli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undamental education of computer in universitie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 fundamental education of computer; group-based teaching; non-paper testing system
Author’s address Zhengzhou Aeronautic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Management, Zhengzhou, 450015, China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计算机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使社会对当代大学生计算机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各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达到2个层面的要求[1]。第一层面的能力(应用能力)要求:基本操作系统的使用能力(MS-DOS,WindowsXP,Linux等);文字处理和电子数据表格的使用能力;检测排除常见计算机故障的能力;检测排除计算机病毒的能力;使用Internet的能力;安装学习新软件的能力;根据软件要求正确配置计算机软硬件环境的能力;运用计算机高级语言和数据库语言进行简单编程,掌握对数据库的操作能力。第二层面的能力(开发能力)要求:可以组建管理企业局域网;可以将企业网加入到Internet中,并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具有使用网络系统和多媒体系统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开发能力。如快速创建企业多媒体动态宣传网页,运用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开发多专业跨学科的网络多媒体系统,等等。
2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1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现状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主要涉及计算机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概念、技术及应用,如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以及硬件技术基础等。开设的课程主要有“计算机应用基础”“C/C 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Basic/.net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等。
1)新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教育部决定,自2001年用5~10年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和落后地区),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城市中小学与乡村中小学,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导致各地各学校设备师资的不同,从而造成高校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别很大[2]。
由于生源的广泛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出于对电脑的热爱,其计算机应用能力甚至超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水平。如果仍按统一的起点和步调进行教学,有可能造成学习资源的浪费或不能有效使用,基础差的学生得不到充分关注,基础好的学生不能发挥特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差。
2)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重复,如都有计算机概述、Windows初步使用、文字处理、上网初步知识等。这就使得一些在中小学学过计算机课的学生没有新鲜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上课时不认真听课。此时,如果教师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要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毕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要多,深度要深。
2.2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对策
1)根据学生起点不同实行分层次教学。所谓的分层次教学,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素质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行分组教学,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最终适应社会的不同需求,达到培养目标[3]。
分层次教学可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这样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可以在新生入学后进行水平测试,根据成绩不同分为免修、快速、慢速不同层次,针对快速、慢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进度。这样既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又缓解教师授课的压力,最终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改革以前那种上课加上机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教师的理论课为主,辅以网络教学系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通过网络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处理学生反馈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这样做兼顾各种程度学生的学习进度,使每位学生都能保持很好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3)重视学生上机实验。目前学生上机实验都是教务处以“班”为单位安排上机,由于现在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在同一班级中,由于学生选修课程各异,很难找出统一的上机时间。如果还按照班级为单位来上机实验,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要么缺席上机课,要么缺席其他课程,或者两样各上一半时间,使得学生2门课程都不能学得很好。实行机房开放式管理,学生可以在机房开放的时间内根据自己的时间预约插入同一课程的班级上机。至于机房管理人员如何控制上机学生的人数,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机房和机房设备资源,上机辅导教师如何分配,虽是机房实行开放式管理所带来的新问题,但完全可以通过开发学生上机预约系统来解决。
4)改革现有成绩考核办法。历来,纸式笔试是计算机考核最重要的方式,然而事实证明这种传统做法确有变革的必要,这种考核方式不仅对教师来说批改试卷的工作量大且繁琐,而且容易出现人为的错误,更重要的是不能很好地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无纸化考试则有效克服上述弊端,不仅如此,相较于传统做法还表现出多重优势:基于系统抽题随机性的设置,无纸化考试系统一方面可以通过试题库的建设,大大提高考试内容对授课内容的覆盖率,便于学生掌握课程的全部内容,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同一时间、地点考试的学生抽取的试题不尽相同,有效地避免学生作弊问题的发生,能够全面考查出学生的真实应用能力。此外,通过考试系统对考试结果的快速汇总,教师可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强化教学,由此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传统的纸式笔试已经逐渐被淘汰,无纸化考试即完全上机操作考试已经成为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考核学生的发展趋向。
对于平时成绩的考查,也可以考虑在机上完成。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就业后的工作需要,选定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完成机上作业,譬如在机上制作分析报告或产品展示网页等,以此来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其未来的职业发展之需。而作为学生,由于看到所学知识跟以后的工作内容息息相关,是以后生存所需技能,便可以充分调动起自身的积极性。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一定会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考虑如何能做得更好,怎样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当然,考试仅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之一,学校还可以组织计算机技能竞赛、网页设计大赛等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自我展示平台。
3 结束语
计算机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是其他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也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把计算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专业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董卓莉.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现状与对策[J].河南农业,2006(03)
[2]魏旭,谢建荣.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反思[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03)
[3]范丽军.论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应用与实践[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