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帕霉素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急性损伤后神经再髓鞘化和运动功能恢复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rai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雷帕霉素对大鼠坐骨神经急性损伤后神经再髓鞘化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成年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n=18):手术对照组: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后,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7 d;雷帕霉素组: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后,每天腹腔注射1 mg/kg雷帕霉素,连续7 d。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建立后7、14、21 d分别测量大鼠运动功能、神经轴突直径与神经纤维总直径的比值(g-ratio值)和透射电镜下坐骨神经自噬泡数目。

结果

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建立后7、14、21 d,雷帕霉素组自噬泡数目为(8.78±0.55)、(8.33±0.53)、(7.00±0.44)个,明显大于手术对照组[(7.11±0.51)、(6.44±0.44)、(5.56±0.38)个,P=0.041、0.015、0.024]。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建立后14、21 d雷帕霉素组g-ratio值为0.64±0.02、0.60±0.02,明显小于手术对照组的0.74±0.03、0.69±0.02(P=0.014、0.013)。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建立后14、21 d Catwalk测量,雷帕霉素组大鼠术肢接触平均面积[(1.60±0.04)、(2.26±0.04)cm2]和接触平均压力值(CMI)(67.96±2.28、76.79±1.30)均明显大于手术对照组肢接触平均面积[(1.47±0.03)、(2.09±0.06) cm2]及接触平均压力值(58.14±1.78、70.07±1.17,P=0.018、0.036和P=0.007、0.003),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建立后7 d两组g-ratio值与Catwalk测量的术肢接触平均面积、CM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雷帕霉素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急性损伤后神经再髓鞘化和运动功能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聚合酶Ⅰ和转录物释放因子(PTR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功能。方法使用干扰RNA质粒构建的方法构建2条短发卡RNA(shRNA)s和1条对照shRNA,构建成功后进行空白组、对照组、2组实验组(A组、B组)的转染,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RCR)进行目的PTRF的基因水平检测,同时使用蛋白印迹的方法(Western blot)进行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然后对A549细胞株进行划痕实验和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LIPUS)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体外培养增殖的影响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在LIPUS促进hBMSCs增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细胞浓度为2.0×104/ml接种于12孔培养板,分别采用辐射强度为0、30、40、50、60、80 mW/cm2的LIPUS每天刺激5 min,0、24、72、96 h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用Scepter 2.0手
目的利用局部注射肉毒素(BTXA)至椎旁竖脊肌,探讨建立一种可靠的腰椎椎旁肌萎缩实验模型。方法30只20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NT)、低剂量肉毒素组(BTXA-L)、高剂量肉毒素组(BTXA-H)。术后第3个月取材椎旁肌肉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相关成肌基因的检测。结果注射肉毒素3个月后仍可观察到BTXA-L和BTXA-H肌纤维明显萎缩,特别是BTXA-H肌纤维弥合现象
期刊
目的建立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探讨骨骼肌卫星细胞复合聚羟基乙酸(PGA)材料在体外共培养的可行性。方法酶消化法获取原代骨骼肌卫星细胞,经体外培养和扩增后,组织学检测骨骼肌卫星细胞标志性蛋白的表达,将慢病毒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GFP)转染后的骨骼肌卫星细胞接种于PGA上,形成骨骼肌卫星细胞-PGA材料复合物,体外培养1周后,进行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培养的骨骼肌卫星细胞表达结蛋白(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124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及对人甲状腺癌细胞TPC-1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收取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27例,以同一患者的癌旁组织样本作为对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miR-1243的表达。体外培养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利用miRNA抑制物敲低miR-1243后,水溶性甲臢化合物(MTS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信号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介导的炎性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软骨分化过程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IL-1β刺激诱导炎性环境,同时予以10 nmol/L GSK-3β抑制剂氯化锂(LiCl)或10 nmol/L GSK-3β干预BMSCs成软骨分化过程,定量检测糖胺聚糖(GAG)含量,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成软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细胞色素水平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对肝细胞线粒体生物能量合成和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2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脓毒症组(S组),每组1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制模18 h后处死大鼠,取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使用光镜和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肝细胞和线粒体
目的检测敲低酪氨酸激酶孤独受体2(ROR2)同时过表达Wnt5a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K1及BCPAP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噻唑蓝(MTT)实验检测敲低ROR2同时过表达Wnt5a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应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敲低ROR2,同时过表达Wnt5a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应用Transwell实验检测敲低ROR2同时过表达Wnt5a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Na2SeO3)联合阿霉素前体药(PADM)对胃癌细胞SGC-7901活性氧水平、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其促凋亡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SGC-7901细胞,分为对照组、2.93 μg/ml Na2SeO3处理组、2 μg/ml PADM处理组及Na2SeO3+PADM联合处理组。48 h后,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氧(ROS)水平、凋亡状况、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线粒体膜通透性以及凋亡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