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学表明,青少年的情感易于激发,青少年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认识世界会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随着新课程观念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现,本文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将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做一小结。
【关键词】思想品德 情感教育 学生
所谓情感教育,就是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种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仅仅停留在表面已远远不够,因此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教学目标,位置的改变与调换,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转变,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知识积累不足、活泼开朗,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是思想教育的黄金时期。在思想品德课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和关注学生品德的培育,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为思想品德课执教者,就个人看法谈几点体会。
一、以情感激发情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只有使教师与学生的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使教材得到挖掘,最终形成信念、价值观、世界观。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情感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根据学生对名人的崇拜和对榜样的心理需求,以名人和榜样来教育学生,激发他们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也可就近用本校本班优秀学生的动人事迹来启发学生,感染学生,使其学有榜样。同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创立民主、平等、健康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愉快的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用“爱”来激化师生之间的情感。当然,身教胜于言传,在言行上作出表率,用教师高尚的人格来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
二、以情境激发情感
情感都是与具体情境相结合的。情境都是在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某种综合情势氛围。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情感,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为了唤起某种情感,就应尽可能的创设适合于教学需要的情境氛围。这就如同演戏一样,不仅要依靠演员的演技,还要有背景、道具、音乐来烘托一样,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教学也需要情境的协调与配合,不同的情境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如参观现代化的工厂、实验室、访问某位著名的科学家,就会唤起学生对热爱科学的情感;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革命圣地,就会唤起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等。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的执教者,我们应不失时机的创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国庆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节进行尊师重道的思想教育,传统节日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等,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利用有特殊意义的场所(烈士陵园、文化遗址、博物馆等)进行不同情感的教育,除此以外,还有影片、报纸、录像都可以成为我们激发情感的重要元素。
三、以实践激发情感
理论联系实践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和灵魂,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信息传递的过程,情感传递的过程,找到生活的共识就会有知识的升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他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和推动情感的动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仅仅依靠教师的说教始终是肤浅的,而理论联系实践才是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灵魂。思想品德与其他科目相比较,它的优势就在于它与学校生活中许多的活动都是紧密相连的,如学校开展的各项集体活动(升降国旗、拔河、爬山、卫生大扫除等),都是我们教学的组成部分,在这些集体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会得到感染,形成共鸣。教师也可以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教学中的点滴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理论联系实践,让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发光,发热,使情感在实践中内化,得到延伸。
在新课程改革引导下的思想品德教学,不仅注重教师上课过程中教学技能应用和知识的传授,同时更加关注的是学生情感的渗透,实践使我明白了:要做一个好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教育好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颗爱心。因为“情”从“爱”来,有了对学生浓厚的关爱,才能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也只有以情感教育为先,才能促使学生爱学、学会,用好思想品德课上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言行,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成为二十一世纪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关键词】思想品德 情感教育 学生
所谓情感教育,就是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种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仅仅停留在表面已远远不够,因此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教学目标,位置的改变与调换,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转变,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知识积累不足、活泼开朗,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是思想教育的黄金时期。在思想品德课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和关注学生品德的培育,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为思想品德课执教者,就个人看法谈几点体会。
一、以情感激发情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只有使教师与学生的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使教材得到挖掘,最终形成信念、价值观、世界观。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情感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根据学生对名人的崇拜和对榜样的心理需求,以名人和榜样来教育学生,激发他们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也可就近用本校本班优秀学生的动人事迹来启发学生,感染学生,使其学有榜样。同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创立民主、平等、健康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愉快的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用“爱”来激化师生之间的情感。当然,身教胜于言传,在言行上作出表率,用教师高尚的人格来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
二、以情境激发情感
情感都是与具体情境相结合的。情境都是在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某种综合情势氛围。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情感,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为了唤起某种情感,就应尽可能的创设适合于教学需要的情境氛围。这就如同演戏一样,不仅要依靠演员的演技,还要有背景、道具、音乐来烘托一样,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教学也需要情境的协调与配合,不同的情境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如参观现代化的工厂、实验室、访问某位著名的科学家,就会唤起学生对热爱科学的情感;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革命圣地,就会唤起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等。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的执教者,我们应不失时机的创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国庆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节进行尊师重道的思想教育,传统节日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等,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利用有特殊意义的场所(烈士陵园、文化遗址、博物馆等)进行不同情感的教育,除此以外,还有影片、报纸、录像都可以成为我们激发情感的重要元素。
三、以实践激发情感
理论联系实践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和灵魂,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信息传递的过程,情感传递的过程,找到生活的共识就会有知识的升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他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和推动情感的动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仅仅依靠教师的说教始终是肤浅的,而理论联系实践才是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灵魂。思想品德与其他科目相比较,它的优势就在于它与学校生活中许多的活动都是紧密相连的,如学校开展的各项集体活动(升降国旗、拔河、爬山、卫生大扫除等),都是我们教学的组成部分,在这些集体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会得到感染,形成共鸣。教师也可以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教学中的点滴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理论联系实践,让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发光,发热,使情感在实践中内化,得到延伸。
在新课程改革引导下的思想品德教学,不仅注重教师上课过程中教学技能应用和知识的传授,同时更加关注的是学生情感的渗透,实践使我明白了:要做一个好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教育好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颗爱心。因为“情”从“爱”来,有了对学生浓厚的关爱,才能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也只有以情感教育为先,才能促使学生爱学、学会,用好思想品德课上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言行,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成为二十一世纪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