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特征、民族观念、民族精神、民族风貌的综合体现。传统文化涉及的内容广泛,文化、民族精神、道德修养等均属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内涵。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的教育、青少年均有重要的启发、引导作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文学修养,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下面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相关策略做具体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但当前,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不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在课堂中重点给学生讲解一些与考试相关的知识点,不重视骄课外知识、传统文化知识的拓展。还有部分教师虽能正确认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却找不到科学有效的渗透方法,导致最终教学效果不甚理想[1]。立足这一现状,下面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做详细分析论述。
1树立传统文化渗透意识
文化渗透的方式与途径应当是灵活多变的,尤其是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随手翻开一篇课文,都有可能从课文背后挖掘出一段历史、一些传统文化,同时将其讲给学生听。因此,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这项工作而言,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师要树立起文化渗透意识,能在讲课过程中准确抓住时机,并有意识有策略的给学生讲解,向学生宣扬,从而将传统文化植入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教育感染下更好的学习成长。此外,为保证整体的渗透效果,教师不仅需要树立起传统文化渗透意识,还要做好各项教学设计、教学准备工作。在做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需熟悉教材,熟悉课堂所讲内容,并思考可从哪一环节、哪一知识点适时渗透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历史文化,之后提前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网络搜索等将资料准备齐全并整合清楚,这样就能在课堂中有条不紊的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从而保证语文课堂的有序性,同时也让学生具备一个清晰的学习思路,能更快速、有效的学习并理解传统文化,以此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论语》、《孟子》等传统文化时,教师就需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仁爱思想、民本思想,并将这些思想与孔子、孟子等人的生平经历、政治抱负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到更多传统文化的同时能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些优秀思想结晶,并以此为榜样,树立起端正、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到宽厚待人、关爱他人、爱国敬业。
2在课文讲解中有机渗透传统文化
素质教育背景下,政府十分注重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渗透。而在政府的倡导下,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等方面做了很大完善,增设了许多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结合教材内容,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向学生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进而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 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深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具体如,在讲解《论语十二章》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积极主动的向学生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论语十二章》中主要讲述了论语相关理论、道德观点、处事观点等,其中一些思想、态度、精神等放在当代依旧受用。在领导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穿插着为学生讲讲儒家文化的发展历程,为学生讲解一些主要的儒家思想理论观念,并引导学生运用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去应对生活问题,如灵活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等。通过这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法,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记忆,让学生真正理解儒家思想内涵,并正确运用一些优秀的儒家思想指导自己的思想、行为,帮助自己实现人生价值[2]。
3应用多媒体创设传统文化渗透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利用一些生活化案例、多媒体等教学要素为学生创设出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与思维,让学生能更深入、更透彻的理解教材知识或传统文化知识,以此提升语文教学效果。而在利用情境教学法促进传统文化渗透时,教师就需充分考虑语文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共融点,在此基础上用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气息的学习情境创设学习氛围,并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走入情境,进行高效率学习。具体而言,教师可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如利用教材中某个特定的语文知识点或场景进行创设,创设过程中从艺术、思想、宗教等多个方面对这一知识点或场景进行剖析,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另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灵活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利用兼备画面、声音、文字的多媒体来提升语文课堂的趣味性、灵活性,同时为传统文化的渗透创造更为良好的课堂条件。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世说新语两则》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与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关的图片、影像视频等,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先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氛围与情境,让学生走进这一情境中进行学习理解,以便学生能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文章中人物的所思所想,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4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与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很难向学生充分、全面展示传统文化的风采与魅力,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灵活运用起课外时间,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以传统文化有关的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初中语文教师可模仿“中华诗词大会”等节目,将班级或年级内学生组织起来,开设“校园诗词朗诵会”等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接触、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提高[2]。
结语:
综上所述,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于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文学修养、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意義。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在结合实际学情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类技术方法渗透传统文化,以此丰富语文课堂内容,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录寿.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OL].学周刊,2020(01):47[2019-12-18].
[2]马鹏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2-13.
[3]杨万友,朱金秀.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62.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但当前,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不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在课堂中重点给学生讲解一些与考试相关的知识点,不重视骄课外知识、传统文化知识的拓展。还有部分教师虽能正确认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却找不到科学有效的渗透方法,导致最终教学效果不甚理想[1]。立足这一现状,下面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做详细分析论述。
1树立传统文化渗透意识
文化渗透的方式与途径应当是灵活多变的,尤其是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随手翻开一篇课文,都有可能从课文背后挖掘出一段历史、一些传统文化,同时将其讲给学生听。因此,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这项工作而言,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师要树立起文化渗透意识,能在讲课过程中准确抓住时机,并有意识有策略的给学生讲解,向学生宣扬,从而将传统文化植入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教育感染下更好的学习成长。此外,为保证整体的渗透效果,教师不仅需要树立起传统文化渗透意识,还要做好各项教学设计、教学准备工作。在做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需熟悉教材,熟悉课堂所讲内容,并思考可从哪一环节、哪一知识点适时渗透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历史文化,之后提前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网络搜索等将资料准备齐全并整合清楚,这样就能在课堂中有条不紊的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从而保证语文课堂的有序性,同时也让学生具备一个清晰的学习思路,能更快速、有效的学习并理解传统文化,以此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论语》、《孟子》等传统文化时,教师就需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仁爱思想、民本思想,并将这些思想与孔子、孟子等人的生平经历、政治抱负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到更多传统文化的同时能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些优秀思想结晶,并以此为榜样,树立起端正、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到宽厚待人、关爱他人、爱国敬业。
2在课文讲解中有机渗透传统文化
素质教育背景下,政府十分注重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渗透。而在政府的倡导下,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等方面做了很大完善,增设了许多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结合教材内容,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向学生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进而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 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深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具体如,在讲解《论语十二章》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积极主动的向学生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论语十二章》中主要讲述了论语相关理论、道德观点、处事观点等,其中一些思想、态度、精神等放在当代依旧受用。在领导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穿插着为学生讲讲儒家文化的发展历程,为学生讲解一些主要的儒家思想理论观念,并引导学生运用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去应对生活问题,如灵活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等。通过这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法,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记忆,让学生真正理解儒家思想内涵,并正确运用一些优秀的儒家思想指导自己的思想、行为,帮助自己实现人生价值[2]。
3应用多媒体创设传统文化渗透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利用一些生活化案例、多媒体等教学要素为学生创设出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与思维,让学生能更深入、更透彻的理解教材知识或传统文化知识,以此提升语文教学效果。而在利用情境教学法促进传统文化渗透时,教师就需充分考虑语文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共融点,在此基础上用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气息的学习情境创设学习氛围,并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走入情境,进行高效率学习。具体而言,教师可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如利用教材中某个特定的语文知识点或场景进行创设,创设过程中从艺术、思想、宗教等多个方面对这一知识点或场景进行剖析,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另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灵活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利用兼备画面、声音、文字的多媒体来提升语文课堂的趣味性、灵活性,同时为传统文化的渗透创造更为良好的课堂条件。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世说新语两则》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与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关的图片、影像视频等,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先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氛围与情境,让学生走进这一情境中进行学习理解,以便学生能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文章中人物的所思所想,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4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与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很难向学生充分、全面展示传统文化的风采与魅力,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灵活运用起课外时间,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以传统文化有关的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初中语文教师可模仿“中华诗词大会”等节目,将班级或年级内学生组织起来,开设“校园诗词朗诵会”等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接触、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提高[2]。
结语:
综上所述,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于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文学修养、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意義。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在结合实际学情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类技术方法渗透传统文化,以此丰富语文课堂内容,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录寿.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OL].学周刊,2020(01):47[2019-12-18].
[2]马鹏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2-13.
[3]杨万友,朱金秀.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