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的。幼儿园要合理地对各类教育因素进行整合,在幼儿日常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样可以使幼儿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拥有乐观的情感和优秀的个性。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日常生活;渗透
1、幼儿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意义教育的教育意义
1.1、树立幼儿正确思想价值观雏形,引导人生发展
在一个人的幼儿时期,是人性格、价值观、人生观等一切对外界感知的观念形成的雏形期,在这个时期,幼儿接受的外界教育对幼儿未来成长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幼儿的美育教育,就能让幼儿形成良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的雏形,这样为幼儿以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幼儿园的美育教育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日常的良好行为,在幼儿教育理念以及素质教育不断进步的现代社会,幼儿教育的美育教育作用十分重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传统道德品质、传统民族精神提炼出来,让幼儿进行感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有助于幼儿自身良好品格的形成以及精神品质的建立。
1.2、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启蒙民族自豪感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仅体现在各种优秀的传统民族精神上,还体现在各种丰富的文化习俗和文化活动上去,我们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更能在幼儿接受传统文化的美育教育的同时激起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书法、绘画、音乐等等,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师可以将这种文化精髓逐渐渗透到幼儿的美育教育中去,就能逐渐加深幼儿的文化积累,在这种文化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会自然而然地启蒙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古典寓言故事的教育,从中提炼出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幼儿的道德品质的锻炼,中华传统教育中的启蒙读物,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其中内容不仅朗朗上口,并且在幼儿理解其中概念之后,更是能接受其中精神的洗礼。
1.3、增强感情教学,丰富幼儿情感教育
在人的幼儿时期,由于其好动、好奇、好模仿等特点,幼儿对外界的任何事物都是充满好奇的,但是由于幼儿本身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就会对一些不良的行为进行模仿,例如大人的抽烟等行为。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的行为对幼儿的影响更是深刻的,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更能教会幼儿去辨明是非,并且能促进幼儿教师的文化内涵。。
2、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教育活动
在幼儿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要充分利用家园互动,结合民间传统节日以及社区资源,有效地整合多方资源,打破课程原有的界限,丰富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民族传统节日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例如,在中秋节来临前夕,提前布置好中秋节的环境.邀请家长到园参加互动。元宵节进行的联班庆祝活动,用彩纸制作出漂亮的糖果作为互相拜访的礼物,大班幼儿手提自制的灯笼按照约定的时间到小班拜访,教师和幼儿分享元宵节的传统故事,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团聚和谐、知礼互敬的欢快气氛。
每个民间节日都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节日的庆祝活动也是形式多样。可以挖掘家长自身潜在的教育资源,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家园合力引导幼儿感受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如,寒假前安排任务,请家长利用过年的机会带幼儿到花市、公园、亲戚家等寻找红色的东西,让幼儿感知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蕴意如喜庆、吉祥等.幼儿在开学后带回照片与同伴分享,共同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既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也增加幼儿对节13文化全面的感知与体验,使民族传统文化开展在幼儿心中扎根发芽。又如,新年到来之际,我园与社区、家长配合开展全园活动“传统游戏贺新年”,教师与家委们共同组织了18个中华传统文化游戏摊位,并把部分游戏摊位设在了社区。幼儿主动牵着父母去各个摊位参与游戏.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还培养了自主参与游戏、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3、整合传统文化要素
激发学习兴趣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游戏正是幼儿最喜爱的形式之一,把传统民间游戏融人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可以寓教于乐,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传统文化,在“玩”中培养学习的兴趣,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精髓。通过民间游戏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身体.促进幼儿大小肌肉群的发育及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还能锻炼幼儿的心智,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传统童谣《小老鼠上灯台》,让幼儿分别戴上猫和老鼠的头饰,启发幼儿模仿老鼠和猫的动作。并玩起“小老鼠上灯台”的游戏。由于以游戏贯穿始终,让幼儿边玩边学念童谣,所以幼儿学习兴趣倍增。又如童谣《城门》:“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挎大刀,走进城门摔一跤。”短短的几句民间童谣带领着幼儿认识城墙,知道城墙上有个大城门,了解到古代的骑兵骑着马的威风样子。最后骑兵还不小心摔了一跤的有趣情形。通过生动有趣的民间童72谣增强了幼儿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拓展了幼儿的传统文化知识。设计适合本年龄段的园本整合课程,围绕幼儿熟悉且喜欢的中华傳统文化内容开展教学,也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例如,开展主题活动“奇妙的染纸”,带领幼儿感受我国传统的“印染”文化,让幼儿了解民间艺术.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再进一步通过手工活动“美丽的花布”等。让幼儿动手制作印染作品.培养幼儿对民族审美传统的感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4、渗透传统文化内涵,提升教育效能
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孝顺、仁义、互助、礼让等优良品质,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传统文化内涵,有意识地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素质。教师把传统文化的内涵有效地渗透在教学目标里。让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更明显.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我园开展传统启蒙读物《弟子规》的学习,通过故事、游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家园互动、区域操作等教学方法,让幼儿懂得《弟子规》的教育含义,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家园联系手册中,有家长写道:“感谢老师把传统文化的知识教给孩子,我与孩子共同阅读弟子规时就像喝了一碗心灵鸡汤,让我重新温习做人的道理。”还有的家长写道:“现在每天晚上吃饭时,女儿都说长者先,幼者后:如果我不拿起筷子吃饭,女儿就一直等我们大人吃饭了,她才开始吃饭.感谢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在各项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内涵,幼儿争抢玩具的状况少了,热心助人的情况多了,在家里主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务的幼儿也多了
5、结语
在幼儿的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整个人生的起步阶段,因此将幼儿园的美育教育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更能让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悟深刻,让幼儿耳濡目染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从而逐渐提升幼儿全面的综合素质。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播种在幼儿的心田,随着幼儿的成长发展逐渐生根发芽,并且进一步的发扬传承。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日常生活;渗透
1、幼儿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意义教育的教育意义
1.1、树立幼儿正确思想价值观雏形,引导人生发展
在一个人的幼儿时期,是人性格、价值观、人生观等一切对外界感知的观念形成的雏形期,在这个时期,幼儿接受的外界教育对幼儿未来成长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幼儿的美育教育,就能让幼儿形成良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的雏形,这样为幼儿以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幼儿园的美育教育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日常的良好行为,在幼儿教育理念以及素质教育不断进步的现代社会,幼儿教育的美育教育作用十分重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传统道德品质、传统民族精神提炼出来,让幼儿进行感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有助于幼儿自身良好品格的形成以及精神品质的建立。
1.2、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启蒙民族自豪感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仅体现在各种优秀的传统民族精神上,还体现在各种丰富的文化习俗和文化活动上去,我们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更能在幼儿接受传统文化的美育教育的同时激起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书法、绘画、音乐等等,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师可以将这种文化精髓逐渐渗透到幼儿的美育教育中去,就能逐渐加深幼儿的文化积累,在这种文化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会自然而然地启蒙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古典寓言故事的教育,从中提炼出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幼儿的道德品质的锻炼,中华传统教育中的启蒙读物,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其中内容不仅朗朗上口,并且在幼儿理解其中概念之后,更是能接受其中精神的洗礼。
1.3、增强感情教学,丰富幼儿情感教育
在人的幼儿时期,由于其好动、好奇、好模仿等特点,幼儿对外界的任何事物都是充满好奇的,但是由于幼儿本身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就会对一些不良的行为进行模仿,例如大人的抽烟等行为。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的行为对幼儿的影响更是深刻的,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更能教会幼儿去辨明是非,并且能促进幼儿教师的文化内涵。。
2、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教育活动
在幼儿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要充分利用家园互动,结合民间传统节日以及社区资源,有效地整合多方资源,打破课程原有的界限,丰富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民族传统节日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例如,在中秋节来临前夕,提前布置好中秋节的环境.邀请家长到园参加互动。元宵节进行的联班庆祝活动,用彩纸制作出漂亮的糖果作为互相拜访的礼物,大班幼儿手提自制的灯笼按照约定的时间到小班拜访,教师和幼儿分享元宵节的传统故事,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团聚和谐、知礼互敬的欢快气氛。
每个民间节日都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节日的庆祝活动也是形式多样。可以挖掘家长自身潜在的教育资源,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家园合力引导幼儿感受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如,寒假前安排任务,请家长利用过年的机会带幼儿到花市、公园、亲戚家等寻找红色的东西,让幼儿感知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蕴意如喜庆、吉祥等.幼儿在开学后带回照片与同伴分享,共同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既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也增加幼儿对节13文化全面的感知与体验,使民族传统文化开展在幼儿心中扎根发芽。又如,新年到来之际,我园与社区、家长配合开展全园活动“传统游戏贺新年”,教师与家委们共同组织了18个中华传统文化游戏摊位,并把部分游戏摊位设在了社区。幼儿主动牵着父母去各个摊位参与游戏.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还培养了自主参与游戏、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3、整合传统文化要素
激发学习兴趣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游戏正是幼儿最喜爱的形式之一,把传统民间游戏融人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可以寓教于乐,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传统文化,在“玩”中培养学习的兴趣,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精髓。通过民间游戏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身体.促进幼儿大小肌肉群的发育及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还能锻炼幼儿的心智,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传统童谣《小老鼠上灯台》,让幼儿分别戴上猫和老鼠的头饰,启发幼儿模仿老鼠和猫的动作。并玩起“小老鼠上灯台”的游戏。由于以游戏贯穿始终,让幼儿边玩边学念童谣,所以幼儿学习兴趣倍增。又如童谣《城门》:“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挎大刀,走进城门摔一跤。”短短的几句民间童谣带领着幼儿认识城墙,知道城墙上有个大城门,了解到古代的骑兵骑着马的威风样子。最后骑兵还不小心摔了一跤的有趣情形。通过生动有趣的民间童72谣增强了幼儿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拓展了幼儿的传统文化知识。设计适合本年龄段的园本整合课程,围绕幼儿熟悉且喜欢的中华傳统文化内容开展教学,也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例如,开展主题活动“奇妙的染纸”,带领幼儿感受我国传统的“印染”文化,让幼儿了解民间艺术.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再进一步通过手工活动“美丽的花布”等。让幼儿动手制作印染作品.培养幼儿对民族审美传统的感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4、渗透传统文化内涵,提升教育效能
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孝顺、仁义、互助、礼让等优良品质,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传统文化内涵,有意识地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素质。教师把传统文化的内涵有效地渗透在教学目标里。让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更明显.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我园开展传统启蒙读物《弟子规》的学习,通过故事、游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家园互动、区域操作等教学方法,让幼儿懂得《弟子规》的教育含义,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家园联系手册中,有家长写道:“感谢老师把传统文化的知识教给孩子,我与孩子共同阅读弟子规时就像喝了一碗心灵鸡汤,让我重新温习做人的道理。”还有的家长写道:“现在每天晚上吃饭时,女儿都说长者先,幼者后:如果我不拿起筷子吃饭,女儿就一直等我们大人吃饭了,她才开始吃饭.感谢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在各项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内涵,幼儿争抢玩具的状况少了,热心助人的情况多了,在家里主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务的幼儿也多了
5、结语
在幼儿的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整个人生的起步阶段,因此将幼儿园的美育教育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更能让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悟深刻,让幼儿耳濡目染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从而逐渐提升幼儿全面的综合素质。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播种在幼儿的心田,随着幼儿的成长发展逐渐生根发芽,并且进一步的发扬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