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教育供给侧视域进行改革是新常态下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和创新的有力突破口,浙江省政府极为重视丝绸时尚产业的传承和发展,加快丝绸时尚产业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分析人才培养的现状、挖掘现状成因,进而从政府、学校、学院和企业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教育供给侧;丝绸时尚产业;继续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10日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進行“供给侧改革”。随后9天内中央高层五提“供给侧改革”,此举引发社会各界热议,“供给侧改革”将对各领域产生重要影响。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同构性,教育供给侧改革是新常态下经济改革的必然要求,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化解当前存在的教育供需矛盾。普通高校既是“供给侧改革”的对象也是承担主体,从教育供给侧视域进行改革是继续教育发展和创新的有力突破口。
一、加快丝绸时尚产业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浙江省丝绸时尚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浙江省在我国丝绸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丝绸产业是的历史经典产业,但其目前发展存在着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丝绸时尚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推进丝绸产业的传承和发展,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5年11月16日发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丝绸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15〕114号),明确了推进丝绸时尚产业传承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提出了具体明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尤其强调丝绸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专业培养基地建设,并提出要强化相关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和政策支持。根据《指导意见》,浙江省丝绸产业传承发展工作协调小组于2016年6月专门编订了《浙江省丝绸产业传承发展“十三五”规划》,这为丝绸时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保障和支撑。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是丝绸企业的当务之急,有了政策的刺激和保驾护航,可以清晰的预见,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必然掀起丝绸时尚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浪潮。
(二)浙江理工大学在丝绸时尚产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人才是生产力的源泉,丝绸时尚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托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有力支持。浙江理工大学(下称“我校”)在丝绸时尚人才专业培养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重点支持浙江理工大学恢复丝绸专业教育,建立丝绸学院或在相关学院设立丝绸技术与产品设计专业”。办学优势突出表现为:第一,学校的前身是“蚕学馆”,材料与纺织学院、丝绸学院是浙江理工大学最具特色和优势的学院,拥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第二,学校高度重视该优势专业的发展,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探索丝绸时尚相关专业的发展动态,校领导多次走访国内外丝绸名企和高校,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丝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三,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学校继续教育的归口管理部门和办学单位,连续多年成功举办高端培训班,有着丰富的培训经验,还致力于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与多家纺织服装、丝绸时尚企业有密切联系,校企联合办学的基础良好。另外,我校在2014年已获批成为以纺织、服装工业为培养方向的浙江省第一批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三)丝绸时尚产业人才培养主要通过继续教育完成
无论是《指导意见》中指出的加快丝绸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用人、育人机制,亦或现实中实际的育人情况,对丝绸时尚产业的人才培养除了有极少数部分通过全日制的学习完成外,绝大多数是针对从事该行业工作的在职人员进行的继续教育。只有结合从业人员的工作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继续教育性质的高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学校优势资源,优化各项资源配置,才能达到完善人才结构和提高丝绸时尚产业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水平的目的。因此,摸清丝绸时尚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人员构成,提高行业领域高技能人才的比例,积极探索完善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提升我校继续教育服务行业、企业和社会的能力,为丝绸时尚产业领域培养出一批能力突出、素质过硬、特色鲜明的人才队伍是我校继续教育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丝绸时尚产业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成因分析
作为优势和特色专业,我校具备深厚的丝绸专业办学历史和丰富的教学组织经验,尤其是在响应省政府的政策号召以来,我校的办学优势和机会更加凸显,材料与纺织学院、丝绸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相继组织了多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和培训项目,为培养丝绸时尚业的高端人才做出了贡献。但是对照供给侧改革对高校提出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要求,以及当前浙江省大力推进丝绸时尚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分析当前我校丝绸时尚产业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影响范围窄,影响力度小,人才培养效果不够显著,交叉重复办学、教育资源浪费、分工不明确、责任不到位和企业参与度低等。这与教育供给侧改革提出的要求不相符,与省政府对我校的期望不相符,与办学优势不相符,也与我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目的不相符。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办学实际,可从政府、学校、学院和企业等方面深入剖析问题成因:
(一)政府方面
从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制定《关于推进丝绸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到出台《浙江省丝绸产业传承发展“十三五”规划》,政府在推进丝绸时尚产业的传承和发展上史无前例的下了大工夫,这对当前丝绸时尚产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但是,从总的规划到生成具体的实施细则尚需逐步的探讨和研究,从政策出台到落地生效尚需时间的检验和实情的反馈,并且要根据实际效果及时对政策作出调整和补充,贯彻执行相关的制度和要求尚需各级政府和部门出台相关的配套举措,这些都是接下来急需开展的工作。 (二)学校方面
首先,虽然近年来学校继续教育发展迅速,办学规模不断壮大,但总体而言,学校对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对继续教育发展的指导和支持还很有限。其次,学校目前对丝绸时尚产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对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定和课程开设、教师配备等方面,对丝绸时尚产业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关注度还不高。再次,学校的考核和评价机制还颇具局限性,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教学的工作量和成果很多都未纳入学校的年度考评和职称评审体系,这严重影响了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三)学院方面
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学校继续教育的归口管理部门,需协同相关专业学院和部门,按照丝绸时尚产业发展的需求,切实制定针对继续教育的人才培训计划,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形式丰富的合作项目。但在实际办学过程中,继续教育部门和专业学院之间存在着定位不准、分工不明确、各行其是、缺乏沟通等问题,从而导致了办学力量分散、办学资源重复、办学效率低下和影响力度大打折扣等不良效果。
(四)企业方面
近年来,高校及继续教育办学机构开始注重主动争取并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在合作机制建立、法律法规建设、责任主体明晰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使得很多企业参与办学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和浅层化。企业的参与意识还不强烈,参与效果差强人意,有些企业往往被短期利益禁锢和短视,看不到校企合作、人力资源共享带来的长远效益和好处,短时间内在人力成本、经费成本和时间成本的支出和开销导致这些企业支持员工参与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的意愿较低。
三、丝绸时尚产业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策略和思路
(一)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和政策的有效供给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指导意见》的有关内容和精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6年2月26日专门发布了针对《指导意见》的政策解读,在制定背景、发展思路、方向和目标、六个方面的工作举措、以及适用范围、期限和术语释义等各方面逐一进行了详细解读,这不仅仅是对《指导意见》的进一步明确和说明,更表明了省政府着力发展丝绸产业的决心和态度。作为后续支持,政府可通过建立专项基金的方式,在资金投入上向高等院校丝绸专业和学科方向倾斜;充分发挥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丝绸产业的创业创新项目,鼓励金融机构根据丝绸产业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各地市区政府根据财力安排一定的扶持资金,或通过调整税收的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利用其有效资源发挥教育教学功能;还可通过加强对企业用人制度和体系的规范、管理,规定企业和其它用人单位必须完善职工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员工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素养,建立完善引人、用人和育人机制,落实各项政策,集聚、培养吸引一批丝绸时尚产业高端研发人才、设计人才及团队。
(二)学校明确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加大激励措施
近年来,我校逐步加强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指导,专门成立了“学校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学校多个重要部门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初步形成了继续教育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还依托学校的强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积极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教育服务,先后在富士康、圣山集团、金富春集团、健盛集团、浙江同辉纺织等企业开设教学班,并在省内率先开展了企业专业技术高级人才培训班项目。这些努力和举措,提升了我校在丝绸时尚产业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供给能力和影响范围。但是,为了能更好地肩负起政府赋予的重大责任和期待,更好地发挥学校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还要进一步把继续教育发展纳入总体发展规划,探索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切实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为丝绸和时尚领域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人才支持和制度保证,通过对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继续扩大我校在丝绸时尚领域人才培养的传统优势。具体可以通过召集材料与纺织学院、丝绸学院、服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部门共同探讨,使各部门做到分工合理,职责明晰,精准供给,使各类办学资源做到最优配置;还要健全激励和考评机制,将该方面人才培养的工作量和成果跟相关学院和机构的年终考核挂钩,跟教师的职务晋升、工资津贴等挂钩,切实提高学院机构和专业教师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摸清企业的“需求”,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精确供给。
(三)专业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要做到目的统一、各司其职、各展其长、合力共进
要充分利用师资和教学方面的优势,拟定适合继续教育学习人员的学习计划和课程,在课程开设方面,既要有行业形势及发展的宏观分析课程,又要有专业技术和设计指导方面的实用课程;在教学方面,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生成现场调研和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继续教育学院牵头组织开展学历教育、高端培训班、专题讲座、主题沙龙等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积极探索完善产学研结合的继续教育模式;继续教育办学机构还要发挥经验作用,借助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的平台,充分融汇专业、行业、企业的各项有利资源,开展“校企联姻”,建立“专家服务企业”制度,搭建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同时,还可以通过联合行业组织、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组织学员参加先进纺织科学及技术国际学术会议和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等重要的国际交流活动,建立国际丝绸联盟。在这方面,我校相关学院也已作出了努力并取得了顯著效果,如2016年4月,材料与纺织学院、丝绸学院召开丝绸专业建设研讨会,邀请校纺织工程专业分管副校长、教务处分管专业建设副处长、学院党政主管、分管领导和纺织工程系正副主任等多人,针对丝绸专业建设目标和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验实践基地建设等问题开展深入讨论;5月继续教育学院组织专家进企业举办旨在培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提升研发创新能力的“丝绸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专题培训讲座,金富春集团和湖州新利商标100余名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参加了培训,培训效果显著;10月我校多个部门共同承办了“现代丝绸产品加工与创新技术设计”国际培训班,来自多个国家的丝绸行业技术专家、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国内丝绸行业与亚非欧各国同行之间搭建起信息交流和科技合作的桥梁,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四)企业要紧抓发展机遇,摒弃落后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继续教育人才培养
作为丝绸时尚类的企业,要放远眼光,扩大视野,充分认识员工接受继续教育成为高技能人才对企业的影响;积极主动的联系高校和行业组织,争取优势资源,开展深层次的的校企合作,认识到合作办学给双方带来的共赢和效益,紧跟发展新动态共建培训项目和研发实训基地,克服阻碍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观念因素和实际困难,将高校的教育功能落在企业进步的实处;完善管理和用人体系,通过具体的考评和激励措施,鼓励支持员工参与继续教育学习。高校既要吸引企业积极参与,又要做好各项服务、送教上门,帮助企业充分认识到人才队伍搭建对于企业整体发展的助力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艳.供给侧改革综述及对职教改革的启示[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6(3).
[2]陈斯毅.当前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J].广东经济,2016(3).
关键词:教育供给侧;丝绸时尚产业;继续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10日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進行“供给侧改革”。随后9天内中央高层五提“供给侧改革”,此举引发社会各界热议,“供给侧改革”将对各领域产生重要影响。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同构性,教育供给侧改革是新常态下经济改革的必然要求,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化解当前存在的教育供需矛盾。普通高校既是“供给侧改革”的对象也是承担主体,从教育供给侧视域进行改革是继续教育发展和创新的有力突破口。
一、加快丝绸时尚产业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浙江省丝绸时尚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浙江省在我国丝绸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丝绸产业是的历史经典产业,但其目前发展存在着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丝绸时尚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推进丝绸产业的传承和发展,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5年11月16日发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丝绸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15〕114号),明确了推进丝绸时尚产业传承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提出了具体明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尤其强调丝绸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专业培养基地建设,并提出要强化相关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和政策支持。根据《指导意见》,浙江省丝绸产业传承发展工作协调小组于2016年6月专门编订了《浙江省丝绸产业传承发展“十三五”规划》,这为丝绸时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保障和支撑。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是丝绸企业的当务之急,有了政策的刺激和保驾护航,可以清晰的预见,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必然掀起丝绸时尚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浪潮。
(二)浙江理工大学在丝绸时尚产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人才是生产力的源泉,丝绸时尚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托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有力支持。浙江理工大学(下称“我校”)在丝绸时尚人才专业培养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重点支持浙江理工大学恢复丝绸专业教育,建立丝绸学院或在相关学院设立丝绸技术与产品设计专业”。办学优势突出表现为:第一,学校的前身是“蚕学馆”,材料与纺织学院、丝绸学院是浙江理工大学最具特色和优势的学院,拥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第二,学校高度重视该优势专业的发展,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探索丝绸时尚相关专业的发展动态,校领导多次走访国内外丝绸名企和高校,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丝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三,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学校继续教育的归口管理部门和办学单位,连续多年成功举办高端培训班,有着丰富的培训经验,还致力于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与多家纺织服装、丝绸时尚企业有密切联系,校企联合办学的基础良好。另外,我校在2014年已获批成为以纺织、服装工业为培养方向的浙江省第一批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三)丝绸时尚产业人才培养主要通过继续教育完成
无论是《指导意见》中指出的加快丝绸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用人、育人机制,亦或现实中实际的育人情况,对丝绸时尚产业的人才培养除了有极少数部分通过全日制的学习完成外,绝大多数是针对从事该行业工作的在职人员进行的继续教育。只有结合从业人员的工作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继续教育性质的高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学校优势资源,优化各项资源配置,才能达到完善人才结构和提高丝绸时尚产业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水平的目的。因此,摸清丝绸时尚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人员构成,提高行业领域高技能人才的比例,积极探索完善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提升我校继续教育服务行业、企业和社会的能力,为丝绸时尚产业领域培养出一批能力突出、素质过硬、特色鲜明的人才队伍是我校继续教育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丝绸时尚产业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成因分析
作为优势和特色专业,我校具备深厚的丝绸专业办学历史和丰富的教学组织经验,尤其是在响应省政府的政策号召以来,我校的办学优势和机会更加凸显,材料与纺织学院、丝绸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相继组织了多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和培训项目,为培养丝绸时尚业的高端人才做出了贡献。但是对照供给侧改革对高校提出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要求,以及当前浙江省大力推进丝绸时尚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分析当前我校丝绸时尚产业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影响范围窄,影响力度小,人才培养效果不够显著,交叉重复办学、教育资源浪费、分工不明确、责任不到位和企业参与度低等。这与教育供给侧改革提出的要求不相符,与省政府对我校的期望不相符,与办学优势不相符,也与我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目的不相符。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办学实际,可从政府、学校、学院和企业等方面深入剖析问题成因:
(一)政府方面
从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制定《关于推进丝绸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到出台《浙江省丝绸产业传承发展“十三五”规划》,政府在推进丝绸时尚产业的传承和发展上史无前例的下了大工夫,这对当前丝绸时尚产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但是,从总的规划到生成具体的实施细则尚需逐步的探讨和研究,从政策出台到落地生效尚需时间的检验和实情的反馈,并且要根据实际效果及时对政策作出调整和补充,贯彻执行相关的制度和要求尚需各级政府和部门出台相关的配套举措,这些都是接下来急需开展的工作。 (二)学校方面
首先,虽然近年来学校继续教育发展迅速,办学规模不断壮大,但总体而言,学校对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对继续教育发展的指导和支持还很有限。其次,学校目前对丝绸时尚产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对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定和课程开设、教师配备等方面,对丝绸时尚产业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关注度还不高。再次,学校的考核和评价机制还颇具局限性,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教学的工作量和成果很多都未纳入学校的年度考评和职称评审体系,这严重影响了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三)学院方面
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学校继续教育的归口管理部门,需协同相关专业学院和部门,按照丝绸时尚产业发展的需求,切实制定针对继续教育的人才培训计划,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形式丰富的合作项目。但在实际办学过程中,继续教育部门和专业学院之间存在着定位不准、分工不明确、各行其是、缺乏沟通等问题,从而导致了办学力量分散、办学资源重复、办学效率低下和影响力度大打折扣等不良效果。
(四)企业方面
近年来,高校及继续教育办学机构开始注重主动争取并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在合作机制建立、法律法规建设、责任主体明晰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使得很多企业参与办学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和浅层化。企业的参与意识还不强烈,参与效果差强人意,有些企业往往被短期利益禁锢和短视,看不到校企合作、人力资源共享带来的长远效益和好处,短时间内在人力成本、经费成本和时间成本的支出和开销导致这些企业支持员工参与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的意愿较低。
三、丝绸时尚产业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策略和思路
(一)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和政策的有效供给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指导意见》的有关内容和精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6年2月26日专门发布了针对《指导意见》的政策解读,在制定背景、发展思路、方向和目标、六个方面的工作举措、以及适用范围、期限和术语释义等各方面逐一进行了详细解读,这不仅仅是对《指导意见》的进一步明确和说明,更表明了省政府着力发展丝绸产业的决心和态度。作为后续支持,政府可通过建立专项基金的方式,在资金投入上向高等院校丝绸专业和学科方向倾斜;充分发挥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丝绸产业的创业创新项目,鼓励金融机构根据丝绸产业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各地市区政府根据财力安排一定的扶持资金,或通过调整税收的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利用其有效资源发挥教育教学功能;还可通过加强对企业用人制度和体系的规范、管理,规定企业和其它用人单位必须完善职工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员工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素养,建立完善引人、用人和育人机制,落实各项政策,集聚、培养吸引一批丝绸时尚产业高端研发人才、设计人才及团队。
(二)学校明确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加大激励措施
近年来,我校逐步加强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指导,专门成立了“学校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学校多个重要部门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初步形成了继续教育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还依托学校的强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积极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教育服务,先后在富士康、圣山集团、金富春集团、健盛集团、浙江同辉纺织等企业开设教学班,并在省内率先开展了企业专业技术高级人才培训班项目。这些努力和举措,提升了我校在丝绸时尚产业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供给能力和影响范围。但是,为了能更好地肩负起政府赋予的重大责任和期待,更好地发挥学校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还要进一步把继续教育发展纳入总体发展规划,探索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切实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为丝绸和时尚领域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人才支持和制度保证,通过对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继续扩大我校在丝绸时尚领域人才培养的传统优势。具体可以通过召集材料与纺织学院、丝绸学院、服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部门共同探讨,使各部门做到分工合理,职责明晰,精准供给,使各类办学资源做到最优配置;还要健全激励和考评机制,将该方面人才培养的工作量和成果跟相关学院和机构的年终考核挂钩,跟教师的职务晋升、工资津贴等挂钩,切实提高学院机构和专业教师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摸清企业的“需求”,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精确供给。
(三)专业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要做到目的统一、各司其职、各展其长、合力共进
要充分利用师资和教学方面的优势,拟定适合继续教育学习人员的学习计划和课程,在课程开设方面,既要有行业形势及发展的宏观分析课程,又要有专业技术和设计指导方面的实用课程;在教学方面,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生成现场调研和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继续教育学院牵头组织开展学历教育、高端培训班、专题讲座、主题沙龙等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积极探索完善产学研结合的继续教育模式;继续教育办学机构还要发挥经验作用,借助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的平台,充分融汇专业、行业、企业的各项有利资源,开展“校企联姻”,建立“专家服务企业”制度,搭建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同时,还可以通过联合行业组织、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组织学员参加先进纺织科学及技术国际学术会议和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等重要的国际交流活动,建立国际丝绸联盟。在这方面,我校相关学院也已作出了努力并取得了顯著效果,如2016年4月,材料与纺织学院、丝绸学院召开丝绸专业建设研讨会,邀请校纺织工程专业分管副校长、教务处分管专业建设副处长、学院党政主管、分管领导和纺织工程系正副主任等多人,针对丝绸专业建设目标和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验实践基地建设等问题开展深入讨论;5月继续教育学院组织专家进企业举办旨在培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提升研发创新能力的“丝绸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专题培训讲座,金富春集团和湖州新利商标100余名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参加了培训,培训效果显著;10月我校多个部门共同承办了“现代丝绸产品加工与创新技术设计”国际培训班,来自多个国家的丝绸行业技术专家、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国内丝绸行业与亚非欧各国同行之间搭建起信息交流和科技合作的桥梁,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四)企业要紧抓发展机遇,摒弃落后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继续教育人才培养
作为丝绸时尚类的企业,要放远眼光,扩大视野,充分认识员工接受继续教育成为高技能人才对企业的影响;积极主动的联系高校和行业组织,争取优势资源,开展深层次的的校企合作,认识到合作办学给双方带来的共赢和效益,紧跟发展新动态共建培训项目和研发实训基地,克服阻碍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观念因素和实际困难,将高校的教育功能落在企业进步的实处;完善管理和用人体系,通过具体的考评和激励措施,鼓励支持员工参与继续教育学习。高校既要吸引企业积极参与,又要做好各项服务、送教上门,帮助企业充分认识到人才队伍搭建对于企业整体发展的助力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艳.供给侧改革综述及对职教改革的启示[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6(3).
[2]陈斯毅.当前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J].广东经济,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