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招裁出好照片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9747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横平竖直
  摄影创作中,横平竖直是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说,不要把水平线或者垂直线拍歪,因为那样会带来不稳定的感觉。如果实在要歪着拍,那么一定要歪得有道理,歪得更有利于表现主题。有些特殊的仰视、俯视视角中,也要至少保证一条水平线或垂直线是正的。在有些照片中,看不出水平线和垂直线,此时要找一个相对的物体做参照物,如《秋收》原图中的农机,就是一个相对的参照物。通过剪裁后,让观者的感觉更加平稳,左侧的烟尘和右侧的土豆也更加突出,更有利于表现主题。
  “通气”构图
  所谓构图的通气,就是一幅画面整个感觉的通畅、贯通,而不是沉闷、迫塞。有时景物会被拍摄得面面俱到,画面无疏密、聚散的变化,缺少留白、留气。一幅摄影作品的“气”从哪里入,又从哪里出,应当用心体会。有“气”才能产生“韵”。开阔的大场景要能收拢住“气”,使画面在通透的同时具有凝聚力,精致的小景要能“透气”,使画面在方寸之间让人联想到到画外的天地。《夕照》原图中“气”的部分是流动的水,而水到下方恰恰受阻,此外,画面右侧山峦显得沉闷厚重。剪裁后,成为标准方片,给流入和流出的水各留一个口,以便画面构图更加“通气”。
  留出眼前的空间
  无论是拍摄人物或者动物,在眼睛前面留有更大的空间,会给观者带来通畅的感觉,观者会随着视线的方向观赏画面,使画面有更清晰的脉络感。《田间》原图构图松散,还有很多无用的元素,经过剪裁,更加突出了几丛草的美感。更重要的是为鸟的眼前制造出更大的空间感,欣赏起来更加舒适。有时我们会发现,一些构图故意反其道而行之,使眼前的空间极其狭小,故意让观者感觉不舒适,那恰恰是为了表现更为特殊的感受,大家千万不要教条,应灵活掌握。
  归入三分法
  三分法是一个普遍的构图规律,是指将一个矩形画面横着三等分,竖着三等分。这样有四条线,这四条线称为“三分之一线”,四条线的四个交焦点可以近似地视为“黄金分割点”,把主体放在三分之一线或黄金分割点上,有助于吸引观者的注意,成为视觉中心。在常规的构图中,我们完全可以遵循三分法。原图标题《天眼》,确实很像一只细长的眼睛。尽管看不出水平线,但横向的光给人歪的感觉,剪裁矫正并把太阳放在上“三分之一线”的正中央,形成视觉中心。剪裁后画面更加平稳,富有凝聚力。《清晨》原图主体是小屋,几乎放在画面正中央,有些呆板。剪裁后放在黄金分割点上,并与前景形成对角之势,更加醒目。
  提炼呼应关系
  主体和陪体应该是一种相互呼应、有机联系、相互衬托的关系。构图其实最关键的是找对主体与陪体的关系,找对关系了,其实构图就成功了一大半。许多失败的作品,就是拍摄时思路比较混乱,没有把握好这个关系。比如《遐思》原图,拍摄时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模特的造型、动作上,没有考虑好人物和环境如何呼应。以致拍完之后,觉得照片不痛不痒,价值不大。直到有一天重新找出,经过剪裁,提炼出了人物与远去线条的关系,才觉得这是一幅作品了。
  以部分代全局
  以点代面,以小见大,以部分代全局,都是同一个意思,都是为了巧妙含蓄地构图,不和盘托出,不使画面过于直白,增加想象的空间。《流浪的梦》原图就是拍摄得太全面了,整条船、岸边的石头、湖面、远方全部纳入,不留一点悬念。剪裁后保留一部分船身和堤岸即可,其余留给读者去想象。剪裁后,也形成了一个更为明显的对角线构图。增强画面的形式感。剪裁也去除了远景中多余的树,减少了上部天空,使水平线稍稍上移,这样水平线上下形成了更加鲜明的面积对比,而不是呆板地一分为二。
  简洁画面
  简洁就是尽量使用更少、更单纯的视觉语言来表现好画面主题,一幅简洁的好作品甚至可以做到没有一点多余的元素。绝大多数的好作品都有一个主体,画面中其他的部分都应该是陪体,用来烘托主体。反过来说,如果画面其他部分不能烘托主体,那就应该果断地想办法将其排除。当陪体已经足够用时,还可以进一步地精简陪体,使画面进一步集中、凝练。比如《坝上》原图中,人与羊群是主体,树、草原、眩光、天空是陪体,已经比较简洁。如果想要进一步精简,就可以改为方构图,减少陪体的数量,但仍能保留其神韵,从而进一步突出主体。
  这些剪裁的规律中,最重要的是主体和陪体关系的提炼。很多时候,我们摄影创作就是发现一个主体,接着再为它找到一个合适的陪体,到此,构图已经完成一半,然后再利用种种构图规律巧妙地表现主体与陪体之间的关系。希望文中的例子能启发您掌握裁剪的思路、技巧和经验,使您通过裁剪挽救拍摄中的败笔,品尝到更多成功的喜悦。
其他文献
大多数超广角变焦镜头要么光圈为F2.8而没有防抖,要么具备防抖但光圈只有F4,而且焦距多为16-35mm。这实在让想鱼与熊掌兼得的摄影爱好者扼腕叹息,而随着腾龙SP 15-30mm 1∶2.8 Di VC USD的推出,终于将F2.8与光学防抖集于一身,并且还将广角端焦距推进到了15mm。  规格参数  头焦距:15-30mm(全画幅)  镜组结构:13组18片  镜头视角:110°32’至71°
福伦达的历史  福伦达成立于1756年,早期以科学仪器为主要产品,比如指南针和眼镜为主。后来在1841年推出了自己的镜头,就是前面介绍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Petzval镜头。  不过我们要介绍的福伦达50mm 1∶1.5 Nokton镜头,则是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福伦达胶片旁轴相机所用的镜头。Nokton来源于拉丁语中的“nocte”一词,意思为“夜晚”。这是当时业界对大光圈镜头的流行称谓,比如徕卡
黑漆漆、方正正的摄影包才显得专业,这个看法现在未免有些过时。如果你只是想轻松的拍些旅途留念,而不想让外人把你当成个摄影师;或者,在背着几万元钱的摄影器材外出采风时,想尽量避开扒手的注意,这时就需要一款“低调”的摄影包了。  要知道,对贵重的摄影器材来说,怎么不招贼惦记甚至比摄影包本身的防护性还重要。本期我们为您推荐几款不像摄影包的摄影包,这些外观看起来更像是普通背包的家伙,内在却是不折不扣的摄影包
长焦数码相机多年来一直是市场的热点,随着市场的不断细分,现在已经大致分成紧凑型大变焦相机和平价型大变焦相机两种类型。紧凑型大变焦相机的主要特点是体积相对小巧,跟一盒烟差不多厚,变焦倍率在10-18倍之间,但价格普遍在2000元以上;而平价型大变焦相机多采用类单反的外形设计,拥有一定的手动操控能力,价格更实惠一些。通用G100就是平价型大变焦相机里一款颇有代表性的产品。  通用G100采用15倍光学
(编者按)在并不普及的年代里,摄影,庄重、高端,每次拍摄都是一次“创作”,相伴的是专业的器材和有意义的事件。但是,在这么普及的当下,摄影简单了,拍什么却成了让人困扰的事情。本期,我们将跟随两届“荷赛”大奖得主傅拥军一起,先不去思考“意义”二字,拍起来再说。  傅拥军  一位镜头朝下的纪实摄影师,第52届和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获得者,2007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华赛”、中国新闻奖和
空中飞机竞技,地面镜头林立。这是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为观众留下的深刻印象。2014年11月11日至16日在中国珠海航展中心盛大开幕的国际航展不仅是一个航空产品的交易平台,也是一个了解世界各国的航天事业发展的舞台。对于广大摄影爱好者而言,到珠海拍摄飞行表演更是一个难得的摄影创作契机。在“长枪大炮”林立的摄影人群里,著名摄影家郭红营也身在其中,他冷静地触发着相机的快门。在千篇一律的飞机肖像中,
世界上有很多词很有意思,钱少了叫钱,钱多了就叫资本。  古斯基拍的主题都是跟钱有关,钱拍多了,  他的头衔也就变了,“资本摄影家”名副其实。  摆在我面前的是这样一组照片:芝加哥的期货交易市场,99美分便利店,Toyota白色的墙面,竹篓与村姑(在中国拍摄),迪拜人工岛,商业大楼与楼底的生意人,浩瀚无边的奶牛场……当我们将这一组图片用一根线像珍珠般串起来的时候,便会惊奇地发现,它不是一串普通的珠子
我是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的一名教授,专业是人工智能。正式拍摄风光,是从2009年开始的。和澳大利亚大多数初涉摄影的人一样,我也是从拍摄悉尼的海开始,因为悉尼有着世界上最美丽的海滩和海岸线。  2011年,我参加了一个由澳洲摄影师组织的新西兰摄影团。那次摄影经历让我大大地开阔了眼界和摄影思路。之后,我开始到更多的地方去拍摄。  在拍摄风光的过程中,有两位摄影师兼探索家对我影响很大。一个是澳大利亚的Pe
关于马克·吕布,四十岁以上的中国摄影人几乎耳熟能详,至少大家都曾记得他的几张代表作,例如埃菲尔铁塔上舞蹈一般的油漆工、美国反越战示威游行中少女手持鲜花与军警的对峙等。马克·吕布1965年在北京拍摄的“琉璃厂大街”,以中国古建筑窗口将街景和人物分割成不同的组合,成了他最为我国摄影人熟悉的一张作品。他多年来拍摄中国的影像,在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出版译介过程中,曾以画册和杂志等各种型式传播。他的照片逐渐
色彩是摄影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偏色是所有摄影人不希望看到的事情。那么该如何避免偏色,获得理想的色彩?我们将列举一系列装备,帮你在摄影的前期拍摄、后期修片和打印输出阶段,完全掌控色彩。  偏一色而废全片  色彩是照片表现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如果拍摄时没有使用正确的白平衡,修片时再因为显示器的显色不准而失去正确判断,最后用一台未经校色的打印机输出,结果必将是灾难性的。  本文将从前期拍摄开始,向你介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