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诞生400多年来一直在舞台上常演不衰,且常演常新,其对真情的颂扬与对“理”的阐释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对当代戏剧创作颇具启发意义.“临川四梦”在当代的演绎与传播显示了传统戏曲现代化的改革方向和路径,即积极推动戏曲进校园,大力培养年轻观众群,大胆改革艺术表现形式,不断适应年轻观众的审美习惯,综合运用现代传播手段,促进戏曲文化的传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诞生400多年来一直在舞台上常演不衰,且常演常新,其对真情的颂扬与对“理”的阐释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对当代戏剧创作颇具启发意义.“临川四梦”在当代的演绎与传播显示了传统戏曲现代化的改革方向和路径,即积极推动戏曲进校园,大力培养年轻观众群,大胆改革艺术表现形式,不断适应年轻观众的审美习惯,综合运用现代传播手段,促进戏曲文化的传播.
其他文献
中国戏曲对外国戏剧的改编,在跨文化传播中主要有两重意义:首先,它拓宽了外国戏剧在国内的传播途径,促进了中国戏曲内容和形式的革新;同时,它为中国戏曲在国外传播寻找到了更多的文化契合点,提升了戏曲跨文化传播的效果.2007版粤剧《豪门千金》改编自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它抓住原著的精神内核,融合中国的地域文化,加入当代的时尚元素,带来中外文化的碰撞与融汇,是戏曲跨文化传播的一次有效尝试.
甘肃省话剧院创排的话剧《七先生》在题材的选择、视角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舞美的设计以及方言的运用、选材的现实意义等方面均有所突破,在话剧民族化艺术的探索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在展现剧情的过程中也显现出某些不足,因此影响到剧情应有的艺术表达和审美效果.
来华留学生教育对于服务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将2010-2019年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的328篇论文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借助可视化文献分析CiteSpace软件,从研究的主要力量、演进历程以及研究热点和主题类别等方面揭示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现状。研究发现: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总体呈发展态势,研究热点与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国家战略紧密相连;当前研究主要聚焦于高等教育、来华留学生、留学教育和对策四个主题;研究合作网络有待形成。
以对故乡不断追寻和重返的方式,贾樟柯构建了自己的电影世界.空间在其中占据十分显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导演故乡叙述的重要手段和内容,也是其电影美学建立的基础.细察其空间建构,与其说电影作者通过时代激变中的地理空间书写了故乡的变迁,毋宁说他在旧有空间的消亡和新生空间的生产中,凝视了故乡变迁的内在肌理.从对空间异常敏锐的感知力以及独特的空间建构来说,贾樟柯是当之无愧的电影空间大师.
明清时期山陕商人驰骋商路,足迹遍及全国,尤在河南的经贸往来及合作表现出较强的联结,中原大地林立的山陕会馆便是最好的明证.山陕商人在会馆中又因对戏曲的热衷,以及为寄托桑梓情怀和自身商业需要,离不开对戏楼建筑的精雕细琢,会馆戏楼成为明清戏曲表演的重要场所,极大地带动了戏曲文化的传播与展示,会馆中频繁的戏曲活动有力的促进了商贸及市场的繁荣,商帮与会馆为研究商业繁荣与戏曲传播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巴渝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独特的文化因子,巴渝方言剧正是依托其而衍生出来的影视艺术,因此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本文对巴渝方言剧的喜剧精神进行研究,首先从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的角度挖掘区域种族的群体特征,然后运用戏剧理论分析典型人物的塑造方法,最后从人类学的角度阐释巴渝方言剧的喜剧精神,以期为新时代巴渝方言剧的创作提供启示.
陈曼,1976年考入永川县川剧团学习川剧表演,2007年担任永川区川剧团团长,2010年领衔主演原创大型现代川剧《风雨女人路》,2012年退休.她的大好年华都奉献给了川剧,她不仅见证了基层川剧团的辉煌与落寞,也曾为拯救川剧而鼓与呼,可以说深味其中的酸甜苦辣.陈曼川剧演员与剧团团长的双重身份,使她能够从多个视角审视地方戏曲逐渐衰落的多种症结,这些经验与教训,对于川剧等地方戏曲的传承与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随着当代舞台设计发展由布景空间设计向视觉表演设计转化,戏剧语境下的整体设计由人物表演延伸至特殊场景领域的物像表演,后现代戏剧中的实验戏剧呈现出的注重视觉、多样复合、跨学科融通等一系列创作手段,成为非戏剧学院教学发展过程中的切入口.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在实验戏剧的教学过程中,围绕自身特性,立足国际视野,以建立“大视觉艺术空间场”为核心,以“视觉表演设计”为手段,以特殊场域空间为实验载体,聚焦跨界融合,开展戏剧实验创作的教学实验,同时寻求双一流“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突破口.
影视作品在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的弘扬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影视作品创作不乏改编古代文学名著的例子.这些影视作品将文学名著的文字形态转化为形象的影视形态,并进行了相当程度的还原.在影视传播中使观众重温经典历史的同时,也加深了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本文以经典古代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为例,分析了影视改编的现实意义与电视媒介传播文化传播的优势,以期唤起对改编影视作品的历史文化传承作用的重视.
从京、粤戏剧名班富连成和人寿年比较的视角,文章分析了两个戏班在办班宗旨和师徒关系、教学内容及组织、流派打造等方面的不同,由此得出晚清民国时期以人寿年为代表的戏班在粤剧人才培养上的成功之处及失败之处,亦即可从富连成科班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