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3D CE—MRA椎动脉成像时优先选择右肘静脉注射造影剂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g12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提示磁共振技术员在3D CE—MRA椎动脉成像要优先选择右肘静脉注射造影剂。方法:随机抽取本院3D CE—MRA椎动脉成像200例,从左肘静脉和右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各100例对照研究。结果:右肘静脉注射者未见造影剂明显分流,引起椎动脉图像质量降低和影响椎动脉的临床诊断。左肘静脉注射者有9例出现严重的造影剂从头颈部静脉分流,而严重降低椎动脉图像质量和影响椎动脉的临床诊断。结论:3D CE—MRA椎动脉成像时优先选择右肘静脉注射造影剂。
  关键词:磁共振;3D CE—MRA ;椎动脉;肘静脉;造影剂
  Abstract:Object: To investigate the quality of 3D-CE-MRA acquired by the way of injecting the contrast agent via bilateral eblow vein. Method: To analysis the quality of 100 cases of 3D-CE-MRA acquired by the way of injecting the contrast agent via right eblow? vein and left eblow vein randomly and separately. Result: The quality of 3D-CE-MRA was good acquired by the way of injecting the contrast agent via right eblow vein without contrast agent shunting, the quality of 9 cases of 3D-CE-MRA was poor with the contrast agent shunting and the diagnostic value decrease. Occlusion: It is best to inject the contrast agent via right eblow vein when perform 3D-CE-MRA.
  Keyword: magnetic resonance; 3D CE MRA; vertebral artery; elbow vein; contrast agent
  磁共振检查已成为临床上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病人日益增加。在繁重的工作中,技术员不仅要为疾病的诊断与科学研究提供优质可靠的影像数据,还要尽可能的缩短病人检查时间和避免重复造影检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3D CE—MRA 椎动脉成像造影剂都是随机左、右肘静脉团注,在工作中发现一些病例造影剂未经上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而是直接通过锁骨下静脉返流入头颈部静脉系统。由于造影剂的返流稀释了椎动脉的浓度、降低了图像质量并出像了很多不必要静脉污染,影响诊断或无法成像需要重新检查。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尤为重要。通过对本院的3D CE—MRA椎动脉成像200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右肘静脉注射造影剂优先选择性,以提高椎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和尽量避免重复使用造影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 随机抽取从右肘静脉和左肘静脉团注造影剂各100例 总计200例其中男性124例,女76例,年龄32—78岁,平均58岁。
  1.2 方法 采用PHILIPS ACHIEVA 1.5T 超导磁共振设备。所有病例均采用飞利浦BOLUSTRAK追踪血管成像技术,从右肘静脉或左肘静脉于流率1.5ml/s高压团注10mlGD
  —DTPA(莫迪司)后,在团注15ml生理盐水。用三维扰相FFE T1WI序列采集。FOV:320x320 矩阵:440x386 TR/TE 4.9/1.64 层厚0.7mm 层数120层 采集次数:1次 角度:35度 冠状位采集 。增强前后的图像减影后,采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技术对三维数据多角度血管图像重组后处理技术。
  2 结果
  200个病例中出现9例造影剂静脉静脉分流,降低椎动脉图像质量并出像了很多不必要
  静脉污染,影响椎动脉的临床诊断。9个病例均出现在从左肘静脉团注造影剂,右肘静脉团注造影剂的100个病例未见明显分流而影响椎动脉图像质量(见附表)。
  图1 是从右肘静脉团注造影剂的血管追踪图,图2是其血管MIP后处理的3DMRA椎动脉正常图,表现出目标血管清晰高浓度造影剂信号,周围静脉污染少。
  图3和4从肘肘静脉团注造影剂的血管追踪出现异血管分流使其造影剂集积在头颈部静脉,重建后如图5无法显示椎动脉需要重新从右肘静脉团注检查。
  图6、7、8也都从左肘静脉团注造影剂出现左头臂静脉中间截断,造影剂从头颈静脉分流,出现椎动脉血管造影剂浓度减少信号降低并周围出现大量静脉血管污染,影响诊断。
  3 讨论
  血液的流动遵循由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特点,即上、 下腔静脉血均回流入右心房。目前统一观点认为颈内外静脉内虽有少许成对瓣膜,但发育不完整,抗逆流能力差,加之颈内静脉壁弹性差若近心端压力过高, 容易导致血液逆流,在3D CE—MRA 椎动脉成像时通过肘静脉途径注射造影剂,人为造成上腔静脉压力增高,可出现高浓度的GD—DTPA静脉血液未经右心房循环,而直接逆流入头颈部深、浅静脉,甚至颅内静脉窦,使头颈部静脉相对伴行动脉提前显影且信号及高,同时由于携带高浓度造影剂静脉血逆流至头颈静脉导致首次进入上腔静脉及右房有效造影剂减少,结果椎动脉血管显示 效果不佳,静脉分流出造影剂大量停留在静脉血管使静脉显示出及高的信号,影响目标血管的诊断。通过复习文献以及对本组研究对象分析,我们总结归纳造成从左肘静脉注射者出现造影剂分流的影响因素。   如下:1 )解剖发育方面的因素,如上述颈内外静脉内只有少许成对瓣膜;两侧头臂静脉注药也有差异,一般观点认为右侧强于左侧,左头臂静脉注入上腔静脉之前走行于胸骨后方和主动脉弓前方 因此,左侧头臂静脉容易受到胸骨和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压迫,特别是仰卧位时 相反,右侧头臂静脉不会受到该压迫,另外还有人根据左侧颈内静脉及左侧乙状窦和岩窦的慢速血流和返流,可提示左侧头臂静脉存在生理性狭窄。
  2)另外年龄、中心静脉压、颈内静脉血栓、颈部动脉硬化以及周围病变压迫都可以影响造影剂分流,可以作为造影效果评估因素。针对上述我们采取针对性措施:尽量选择右肘静脉注射。有人选择下肢静脉注射,能够避免头颈部造影剂分流,但由于下腔静脉长,需要的造影剂量更多,而且经历的循环路径长,受影响因素更多,实际意义有待评估。
  总之,在3D CE—MRA 椎动脉成像时优先选择右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可以尽可能避免因左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出头颈静脉分流而重复造影检查并获得良好的增强图像。
  参考文献:
  [1]吕发金,罗天友.头臂静脉的CT解剖学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11.
  [2]赵来友,聂明华,蔡晓玲.颈外静脉逆行造影的解剖学基础[J],佳木斯医学院学报,1994,17(4)4-5.
  [3]杨正汉主编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的3D3D CE—MRA成像原理。
  [4]李晶,续晋铭.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与高压注射器匹配的应用探讨.临床影像技术.2009.24.(02).
  [5]刘恩波,申大光,胡臣文,董汉彬.3DCE—MRA 血管成像诊断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意义.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8(28).4.
  [6]陈丹,瞿中威, 张亚林,雷胜,贺素军. 头颈部CT增强中造影剂静脉返流征象及预防.中国CT和MRI杂志2012.6(10)3.
  [7]Kudo K, Terae S, Ishii A, et al.Physiologic change in flow velocityand direction of dural venous sinuseswith respiration: MR venography andflow analysis[J]. AJNR Am J Neuroradiol,2004,25(4):551-557.
其他文献
摘要:电击伤致心脏损害在临床上较为多见,高压电更易导致心脏损害,电流可损伤心肌纤维和传导系统,造成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以及弥漫性心肌损害等,表现为心电图、心肌标志物异常,以及器质性病变。但心脏损伤的严重程度与电流,电压,电阻,及持续时间及电流流通路径等相关,没有专一性的标准,这对心脏损伤的诊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电击伤后,心脏损伤后血生化标准物动态变化,电生理情况等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氯沙坦对正常家兔循环及不同组织中不同亚型AngII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氯沙坦对正常家兔循环及不同组织RAS系统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家兔18只,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及盐水对照组,氯沙坦组予15mg.Kg-1.d-1灌胃法饲养,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10ml饲养,4周后用RT-PCR法测定心房、心室、胸主动脉、肾脏组织AT1、AT2、AT4 mRNA表达水平。结果:AT1受体m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坦度螺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5月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伴发焦虑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劳拉西泮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5%与对照组60%的治愈率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不同椎管内麻醉法对剖宫产患者术后腰背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行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9例,硬膜外与脊麻联合阻滞麻醉),B组(49例,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腰背痛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d、7d腰背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98例患者中,术后出现腰背痛者17例(34.7%)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TOAST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急性脑梗死患者272名,根据患者血浆尿酸水平分为尿酸正常组及尿酸增高组;根据患者颈动脉超声结果及性质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根据患者的卒中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对所有患者行TOAST分型。结果:(1) 尿酸增高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率明显高于尿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MRI与X线平片检查对于原发四肢骨肿瘤良恶性、病型判断的准确性,探讨四肢骨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检查方式的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我院骨科在2011年3月~2014年3月间接受手术治疗并经过病理学确诊的15例各种类型的原发四肢骨肿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以病理确诊结果为标准,比较MRI、X线平片检查在良恶性、病型判断的准确性和诊断特点。结果: MRI对患者肿瘤良恶性判断结果与病理确诊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颅骨缝(以下简称“颅针”)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80例急性期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颅针,于发病后第4天介入针刺,每日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按脑血管防治指南给予规范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S100B浓度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血清S100B蛋白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均显著降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脓毒症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以提高其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择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本院进行治疗的脓毒症患儿与身体健康的患儿各90例,分为脓毒症组与正常组,为两组患儿抽取2ml血液,并对患儿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WBC)、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进行动态检测。结果:经过检测,脓毒症组的90例患儿,其WBC、PCT、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发与复发活动性肺结核CT影像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诊断为新发与复发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患者诊断标准分为2组,100例新发组和100例复发组。观察范围从肺尖至肺底,记录活动性或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的检出率。结果:节段分布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厚壁空洞、小灶性小空洞征象、支气管扭曲、肺气肿在新发组和复发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